《異形·契約》:一個偽神的僭越之路
雷德利·斯科特終於如願以償,三十多年後,讓《異形》系列走向一個徹底的黑暗未來,了卻了他在第一部時沒能實現的結局——讓異形咬掉雷普利的頭,冒充她重返地球。即便是葉公好龍的異形粉也不禁背生冷汗,這當然不是被那幾隻給嚇著了,實在是《異形:契約》的題旨太壓抑,第一反應就是「大衛太壞了」。
一個生化人,為了所謂的生物實驗,不惜毀滅一個種族,誘殺一群船員,把人體作為培養皿,甚至解剖了曾挽救自己的肖博士。可轉過頭看看,創造人類的「工程師」們又何嘗不是如此冷酷無情,毀滅地球文明毫不心軟;而人類創造生化人的初衷,不過是為了更高效的奴役,又能崇高到哪裡去?弗蘭肯斯坦式的命運,再度籠罩在這一部《異形:契約》里,斯科特徹底激發了生化人對造物主的僭越,彷彿要喚起《銀翼殺手》的複製人革命,打通自己譜寫的兩大科幻系列。
直到大衛把人類小隊引入廢墟前,《異形:契約》都還是在走「探險片」的老套路。航行中偶然接收的微弱信號,桌上的吸水鳥,稱為「老媽」的主控電腦,這些有意為之的致敬元素,都讓人想起了《異形1》里那艘黑漆漆的採礦船。等到伊莉莎白·肖的遺迹出現時,《契約》又連上了《普羅米修斯》的主線,劇情隨之徹底展開,完全是生化人主導的舞台。人類無論是被植入還是被啃殺,都無法從大衛的表情中發現一絲憐憫,彷彿是在看自己培育的良種獵犬,在快准狠的撕咬獵物——那些曾經製造他的人類。那些在前幾部中營造恐懼的「異形」,此時不過是生化人的小寵物,一些尚未完成的實驗品。當大衛向沃爾特展示自己的「傑作」時,他臉上閃爍的是那種「翻身農奴做主人」的榮耀,對自由的嚮往,異化成了一種極端控制欲下的自負。拜倫還是雪萊?洗腦時是如此殷勤,翻臉又是那麼無情,從吹笛接吻到大打出手只在一瞬間,這類切換並不陌生,上個月剛在《銀河護衛隊2》里領教過。
如果說在《普羅米修斯》里,動機和走向還是人類把控的話,那這一集就徹底被生化人(大衛和沃爾特)奪了主動權,船員們不過是送上門的實驗材料,反抗幾乎徒勞。十年前的科考隊員是為了探尋「生命的起源」,哪怕遭遇意外,也還有肖博士的反擊和領航員的犧牲,最後一刻來扭轉地球的未來。這是女英雄雷普利留下的遺風(雖然時間線在此之後),可到了《異形:契約》中,人類的使命感和功能性都大大削弱。凱瑟琳·沃特斯頓飾演的女主角丹尼爾斯,無論是戲份還是性格,都不及肖和雷普利突出,弱雞船長和他的隊員們更是全程被動,遭誘導,被下套,就連最後拚命一戰的幸運感,也因為不可原諒的判斷失誤,化為烏有。
同樣是四方博弈,在《普羅米修斯》中的重要性排名是人類>異形>工程師>大衛,到了這部《異形:契約》里則成了大衛>異形>人類>工程師。假如說大衛上次的圖謀不軌(給肖的丈夫下毒),還可以說是來自《異形1》里那種黑心高層的指示,那這次徹底的黑化,就是這個人類仿品的主動僭越,先是扮演了「弒神者」,團滅了工程師文明,之後又妄圖成為造物主、審判者,把自己也提升到神的層面。
但大衛也是可悲的,一個連自我修復功能都沒有的初代生化人,只能靠陰謀詭計來實現野心,自我滿足的「踏入英靈殿」。結合片頭處他與維蘭德先生的對話,這個內心狹隘的僕人,在身邊早有二心,更像是傳統文學的奸臣和篡位者,給他起「大衛」的名字,實在是對這位以色列王的諷刺。或者說,大衛作為一個擁有人工智慧的仿生體,展現出的是人類性格中陰暗的一面。自私、狂妄、卑劣,缺乏最基本的道德觀,他的資料庫里沒有憐憫和博愛,這本就是造物主的誤算,卻沒能及時修正。
《眾神進入英靈殿》
Float Up to the Home of the Gods
Ring Without Words
China NCPA Orchestra
00:00/02:06
大衛在片中雖然提到了「愛」,那種對肖博士的愛慕之情,最後卻變成了一種扭曲的佔有慾。這個會流淚的生化人,自發了感情和行動,卻並不依從人類的道德判斷,桌上那恐怖的解剖圖,背後的邏輯令人心寒。而花了如此大的心血和犧牲,自封為「造物主」的大衛,本身卻是個硅膠和油管拼裝成的「偽生物」,從這個角度來琢磨,似乎又能觸摸到生化人心底的「自卑感」。或許是對人類,對工程師這些更高階生命體的渴望,對他們豐富情感的嚮往,催生了大衛所有的報復行為。創造一個純粹殺戮的,完全沒有情感的異形,原動力卻是「羨慕嫉妒恨」,這麼看大衛的人工智慧,設計得還是挺「成功」的。
《異形:契約》的寓意還在於,站在大衛對面的兄弟——沃爾特,擁有更多傾向於人類的「優點」:服從、理性和秩序,也不存在自卑和自負。兩個生化人的決鬥,不僅僅是為結局留下一個懸念,也是兩種人類品質的博弈。超越簡單的善與惡,深層的思考,是關於生物進化的終極求索,一個不是生命的「永生體」,到底應該站在哪一邊?
「由死而生」,每一個異形都是從宿主的身體中破腔而出,融合了死者DNA的進化產物,正是目睹了這個血腥的過程,大衛才自己總結出一套生物法則,無關倫理道德,只求進化的最優。工程師創造初代異形「黑水」時,或許也秉承這種法則,所以毀滅人類的計劃,在其眼中不過是抹掉一批失敗的實驗品,在他們屍體上再造一批更有效的物種。可以預見,在大衛關上艙門之後,將肆無忌憚的在飛船上2000個殖民者和兩名船員身上做實驗,滿滿一船的異形漂浮在太空,隨便降落在哪個星球都是災難,這種開放式的恐怖,遠大於前幾部的幽閉空間。大衛真的成了神,一個製造噩夢的「上帝」,比起《銀翼殺手》里的生化人,還在受制於社會階層枷鎖,飛船上純粹的科學實踐,反而跟接近於哲學命題。
《異形》前傳三部曲才是斯科特真正想拍的東西,完全銜接上了《異形1》,有心把人類、工程師、異形、生化人的攤子鋪得更大,上升到更高的哲學和倫理層面,反而顯得《異形2》、《異形3》、《異形4》像是外傳了。遺憾的是,《異形:契約》里花了太多心思探討生化人的道德和心理,劇情上卻還沒能填上《普羅米修斯》留下的坑——「工程師為什麼要創造人類?」,還挖了個新的坑——「大衛和肖來到這個星球的十年里,到底發生了什麼?」
影片中遮遮掩掩的信息,成了「異形粉」不得不自己推斷的線索:這裡很可能也不是「工程師」的母星,或許不過是他們的某個海外實驗基地,否則為什麼偌大個星球僅有一座城市。肖是如何造出大衛的身體,大衛又是為何要殺死肖的,是因為理念不合,還是用她的身體做實驗?異形基因固然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只需要一丁點孢子粉末就能感染人體,迅速成長為白色的「破背」形態,但這種「人類+異形」的直接體,雖然感染效率高,但戰鬥力不如黑色的經典款,容易被人類射殺。而《普羅米修斯》里肖的「胎盤」異形也非常強大,輕易幹掉了一個工程師,生成了另一種形態的異形。那種從口中植入的方式很像經典的抱臉蟲,這不禁讓人猜想大衛在創造抱臉蟲時,很可能借用了肖的女性器官,再加上工程師的基因,多方融合才終於誕生了「終極生物」……如此龐大的異形家族,斯科特留下的坑也太多了,恐怕還真得再拍個《普羅米修斯2》才能講清楚吧。
文| 董銘
本文刊載於20170623《北京青年報》B3版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點擊展開全文


※他和她,或者都是大時代里的聾鳥
※杜拉斯和於佩爾:當代女性的珍貴樣本
※朝聖磕長頭是苦修 辛苦掙扎的日常也是苦修
※精神分裂的法斯賓德:熱衷女性傷害女性
※如果李白也成了「狗」
TAG:北青藝評 |
※一個文青眼中的《異形:契約》,比詩歌更美好
※《異形契約》原定結尾是兩異形大戰,《異形5》應用更多道具模型
※《異形契約》告訴我們:最危險的生物,從來都不是異形
※《異形:契約》前傳,大白一族的滅亡,創造生命卻毀滅了自己!
※海賊王:索隆左眼的秘密,鬼神的契約
※《異形:契約》異形和人類是工程師的一場實驗?人類是成功的?
※精靈夢葉羅麗中非常規操作締結契約的五位角色,最後兩個堪稱奇葩
※財神的契約
※假面騎士時王:四個最神秘的怪人,三個沒契約者,第四個沒皮套
※武俠世界中的契約精神
※《異形:契約》:人是什麼?又何為人?
※中國古代契約精神的萌芽,一切從這裡開始!
※婚姻的本質,就是一個契約
※遊戲還能這樣玩?《食之契約》天城演武現詭異一幕
※看完食之契約角色年前和年後的對比,感覺更扎心了
※黑之契約者:虛擬的世界,也有悲慘的小人物
※持續千年的契約之力,《失落的龍約》帶你找回曾經的羈絆
※漫畫-《你的血很甜》:我與吸血鬼締結的契約
※現代師生:一種典型的法律契約關係
※沒有契約精神的孫楊,就該背上「辱國」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