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崇禎帝遇上張居正為首輔,大明朝還會滅亡嗎?
這樣的假設是在看到崇禎為張居正平凡的時候產生的。
崇禎十三年,崇禎帝面對日益嚴重的局勢,發出這樣的感慨:板蕩之後,而念老臣;播遷之餘,而思耆俊。感嘆無力挽狂瀾之臣,然後為張居正全面平反,恢復他生前的一切榮譽。
雖然在天啟年間,已經為張居正平反過一次,這次是更徹底的平反,連張居正的孫子都因此而獲得官蔭。
張家子孫最後也不負皇恩,抗清報國直到死。
既然崇禎帝如此渴念社稷之臣,那麼在崇禎朝,如果真有張居正或張居正式的人物為首輔,大明還會亡嗎?
先看崇禎帝是個什麼樣的人?首先崇禎帝是個勤政勉勵,一心為國,想認真治理天下的皇帝,這跟張居正的人生理想特別相符。
而張居正呢,張居正從讀書的時候就以天下為己任,最重要的,張居正做事善於變通,而且非常有手段,這些手段都是建立在為國為公的基礎上。
比如俺答汗封貢上面,張居正根據實際情況變通,最終達成封貢,互市,使得西北邊境安寧。
在對待造反的態度上,張居正的主張只有一個——剿,他認為用懷柔之策,需要時間,而大明恰恰是軍費緊張,沒有時間,並且主張剿匪務盡,後在此基礎上懷柔化民,教導民風。
這是他對待一般的地方性叛亂的態度。
這樣對比下來的話,如果這二人君臣合作有可能會出現以下情況:
1向豪紳勛貴開刀。
大明末年,國家財政困難,又是自然災害,甚至比萬曆年間還要嚴重,善於理財治國的張居正這麼會看不到問題所在,國家財富,上不在君,下不在民,都在中間這些勛戚富紳身上。
從後面明亡看,事實也是這樣。
為了國家計,他一定會向豪紳勛貴開刀,指定政策,採取手段,收繳稅賦,從而充實國家財政,運用到軍事和經濟民生上去,去緩解矛盾。
2解決黨爭。
黨爭在明末的危害太大,張居正如果當權,為了能夠如臂使指,自然要任用信得過的,有才華的循吏,牢牢把握住權力端,不說把黨爭完全解決掉,至少是在他當政的時候,全部由他說了算,不因為黨爭影響既定的朝廷政策,從一而終,這樣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效果。
更何況此時已經在向勛貴官紳開刀收稅,更要有控制力。
明末臣子表現
3控制住言官。
控制住言官,幾乎就是控制了輿論。
清流只會清談,做事還要用循吏,但是言官職責所在,難免有些人想出名,可是一個言官的彈劾可能引起這個士林的反彈,這對於官員人事,和既定政策的執行,是很危險的。
更可況明朝的言官都是骨頭硬,張居正奪情就是例子。
張居正做事會變通,但是變通就會招來非議,輿論太重,難免會無事生非。
4流寇不會成氣候。
他在朝做首輔的話,會防患於未然,盡量減少矛盾發生。
比如驛站制度,張居正原來是讓官員除公事以外,不得使用驛站,減少政府支出和百姓負擔,結果崇禎帝時候,裁撤了驛站,雖然說都是為了國家省錢,這太徹底了,誰想出了個李自成。
還有接連的自然災害,張居正會用盡辦法不刺激矛盾的對立和發生,但如果發生了,張居正的態度也是很明確。
如果換成張居正,肯定不會讓朝廷或者地方督撫出現允許詐降的情況,除惡務盡,不留後患,這是張居正對待叛亂造反的態度,鐵血手腕,在殷正茂平叛廣西瑤族叛亂的時候,體現的很明顯。
李自成,張獻忠等人,多次死裡逃生,就是用了打不贏就跑,跑不了就詐降的手段,然後再造反,多次死裡逃生,比如車廂峽戰役。
在崇禎時候,名將迭出,軍隊也是很有戰鬥力,但也一樣面臨沒有時間,軍費緊張的情況。
所以,他在在明末當政的話,也一定是鐵血首輔。強硬手段平叛,不會給李自成,張獻忠等人詐降的機會。
5對後金議和。
跟後金議和失敗,主要是崇禎沒擔當,大臣瞎嚷嚷。
換成張居正,知道變通,手段強硬,敢於出面,自然是另一個局面,就如同俺答汗封貢一樣。
議和取得喘息的機會,攘外先安內,接著富國強兵,他不會看不到這個情況。
如果能夠做到這些,大明是不會亡的。
但是,以上畢竟是假設,只假設了好的一面,沒有假設壞的一面。
崇禎帝性格多疑,做不到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耳根子軟,做事情操之過急,還不能擔當。
如明神宗萬曆比,這個時候的他比那個小萬曆要難伺候的多,他想要張居正施展手腳,必須得敢於放權。
張居正必然是會任用明末那些有能力的武將和文官,形成一股繩,自然會招來一定的非議。
明末的官場黨爭厲害,既得利益者阻力肯定更加嚴重,張居正要戰勝這些勢力,非得要皇帝的強大支持,崇禎能靠的住嗎?
也許,只要不斷的勝利,才能打消崇禎的猜忌。
在崇禎年間為大明做手術,可比萬曆年間難度要大的多,張居正能否成功,還是要看皇帝具體的配合,總之難度很大,影響明亡的因素太多。


※揭秘:秦朝的宮女們為何都喜歡用黃鱔做這個?
※張居正輔佐萬曆帝 勞苦功高 死後為什麼被清算鞭屍還抄家
※解密三國劉備:誰才是梟雄劉備的真正朋友?
※三國十大兵器排行榜 第一名的主人居然是他
TAG:文休看天下 |
※張居正作為首輔,對大明王朝有著怎樣的意義?
※明朝最神秘的內閣首輔,居於張居正之上,沒想到生母是個尼姑?
※明朝的首輔只知張居正?其實這個人比張居正更懂為官之道
※明朝首輔張居正改革,為何為官清廉的海瑞,依舊得不到重用呢?
※如果讓海瑞來當首輔,結果會是什麼樣,比起張居正又如何
※什麼是權貴官相?從大明首輔張居正身上便知道
※明朝首輔張居正為何死後被鞭屍?海瑞用了八個字評價張居正!
※明朝極無恥的首輔,因一事致王朝覆亡,氣得皇帝大罵:你死有餘辜
※為什麼說明朝第一首輔張居正「功在社稷,過在身家」?
※門生造反,張居正如何應對?大明第一首輔手段果然老辣
※明朝內閣首輔到底有多大權力?他可以改變皇帝的中旨嗎?原因呢?
※明朝心眼最小的首輔,在張居正死後瘋狂報復,險些滅其族
※他是明朝三大才子之一,明朝首位內閣首輔,最後竟被埋雪堆里凍死
※面相 | 什麼是權貴官相?從大明首輔張居正身上便知道
※此人是康熙皇后侄子,給雍正做過保鏢,成乾隆首輔,卻自盡而亡!
※能力不低於張居正的大明首輔,為何會被逼得辭官隱退
※文史宴:在明朝要怎樣才能當上內閣首輔和封疆大吏?
※明朝首輔張居正,為了讓才學平庸的兒子名列前三,竟這麼做
※你只知道張居正是明朝權力最大、威名最著的內閣首輔,但卻不知道他的愛情
※隆慶帝去世,高拱一番真情表白,卻無意中造就大明最強悍首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