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勤學善行「天醫星」,一代大醫葉天士!

勤學善行「天醫星」,一代大醫葉天士!

小編導讀

數千年的中醫發展史,由一個個熠熠生輝的名家在書寫刻畫,形成了越來越豐滿的脈絡。身為新中醫人的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學習的,不僅僅是他們的學術經驗,還有他們行醫治學的精神。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就是這樣一位醫學大家的傳奇故事——

清代溫病學派興起,在治療外感熱病方面有較大創見,大大推動了中醫學術發展,而被世人奉為溫病四大家之首的便是號稱清朝第一醫家的葉天士。

葉桂,字天士,號香岩,別號南陽先生,約生於清代康熙六年(1667),卒於乾隆十一年(1746),晚年又號上津老人,祖籍安徽新安歙縣(今安徽省黃山市歙縣),其祖父自歙縣藍田村遷於蘇州,居上津橋畔,葉天士即出生於此。

葉天士少承家學,12歲時隨父親學醫。祖父葉紫帆(一作子蕃),名時,醫德高尚,處方以輕、清、靈、巧見長,乃源於新安醫學的時方輕靈派。父親葉陽生,名朝采,醫術更精,讀書也多,且喜歡飲酒賦詩和收藏古文物,但不到50歲就去世了,當時葉天士才14歲。父親去世後,葉天士的生活非常艱難,便拜父親的門人朱某為師學習醫術,以醫為業。葉天士從小熟讀《內經》《難經》等古籍,博覽群書,聰穎過人,一點就通,加上勤奮好學、虛心求教,往往見解超過教他的朱先生。而且他虛懷若谷,善學他人長處,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聽說某人善治某病,即上門拜訪,求教醫學,學成之後始歸,10年之中先後拜了17 位老師。當時名家王子接、馬義元、周揚俊、張路玉、陶華等,都曾經指點他的醫術。因此他多聞博學,「師門深廣」。

葉天士曾經偷師於一位劉姓針法名家。那時他名聲已經很大,但仍好學不倦,很想深入探究針刺之法,聽說山東有位姓劉的名醫擅長針術,但是苦於沒人介紹。後來機緣巧合,他治好了這位名家外甥趙某的疾病,之後通過趙某的關係,改名換姓拜在劉醫生門下學習針術。但劉醫生始終沒有傳給他真的醫術。葉天士一直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有一次,有一位昏迷孕婦被送到劉醫生處所,劉醫生診斷後放棄了治療,而葉天士仔細觀察後發現孕婦是難產,於是取針刺孕婦臍下,結果孕婦和胎兒都保住了性命。劉醫生十分震驚,詳加詢問之後,才知道這個弟子原來是隱姓埋名的名醫葉天士,他被葉天士的好學和謙謹打動,於是將針術傾囊相授。

葉天士求知若渴,廣采眾長,且能融會貫通,因此在醫術上突飛猛進,不到30歲就醫名遠播。他最擅長治療時疫和痧痘等病症,是中國最早發現猩紅熱的人。清代江南地區經常發生大疫,蘇州也疫病流行,葉天士救活了不少人。而通過治療這些疫病,葉天士總結經驗,開創了治療溫病的新途徑。

在清代以前,中醫論治外感熱病大都採用張仲景《傷寒論》的方法。金元四大家對仲景法提出了一些異議,開始嘗試使用寒涼性質的藥物治療外感溫熱疾病,後來元末明初的王履開始區分傷寒與溫病,到明末吳有性著《溫疫論》,將溫疫從傷寒中區分開來。但吳有性並沒有分清「溫疫」和「溫病」的界線。

而葉天士著《溫熱論》,為我國溫病學說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和臨床基礎,從根本上劃清了溫病與傷寒的界限。他既堅持明清以前的溫病醫家的伏邪致病說,又接受了「新感溫病」之說,創立溫病的衛氣營血辨證論治體系,在診斷上則發展了察舌、驗齒、辨斑疹、辨白等方法,擬定了治療大法,使用犀角、金汁、竹葉之類比較輕靈的藥物,成為溫病學的主要奠基人。而在內傷雜病方面,他提出了胃陰學說和久病入絡說,主張養胃陰,強調脾腎同治,擅長奇經辨治。清代名醫章虛谷高度評價《溫熱論》,說它不僅是後學指南,而且彌補了仲景書之殘缺,功勞甚大。葉氏不但精於內科,對兒科、婦科、外科等也多有建樹。葉天士極受時人及後人的推崇,其學說也廣為流傳,「以是名著朝野,即下至販夫豎子,遠至鄰省外服,無不知有葉天士先生,由其實至而名歸也」,可見其知名度之高。史籍稱他「切脈、望色、聽言,病之所在,如見五臟」。《葉氏醫案存真·序》說:「至今談方術者,必舉其姓字,以為仲景、元化一流人也。」民間則普遍傳說葉天士為「天醫星下凡」。《清史稿》稱:「大江南北,言醫者,輒以桂為宗,百餘年來,私淑者眾。」葉天士的兒子葉奕章、葉龍章都是著名醫家,而私淑葉氏的人更多,最聞名的有吳瑭、章楠、王士雄等,也都成為一代大醫。

葉天士在研究中具有嚴謹精細的治學精神,覺得「學問無窮,讀書不可輕量也」。他手不釋卷,學無止境,「固無日不讀書也」。他常說:「病有見證,有變證,必胸有成竹,乃可施之以方。」同時,他認為行醫之人,道德為先。朋友評價葉天士乃「內行修備,交友以忠信……以患難相告者,傾囊拯之,無所顧藉」,深具治病救人之醫者仁心。

乾隆年間,吳地瘟疫大流行,郡里設置醫局救濟窮人,給他們免費看病,當地的名醫每天要去那裡看一次病人。據說。其中有個打更的人,全身浮腫,病勢險惡,名醫薛雪先到醫局,給他診脈後就揮手讓他走,並說:「水腫已經太厲害了,不能治了。」更夫走出醫局,剛好碰到葉天士到醫局來,葉天士發現他並非重症,只是中了驅蚊藥劑的毒而已,兩劑葯就治好了。據說,薛雪因此羞愧成怒,把自己的居處改名「掃葉庄」。又傳說葉天士以牙還牙,把自己的居處改名「踏雪齋」。後來,據他們共同的朋友沈德潛解釋,薛雪確有「掃葉庄」,但其名另有含意,並非為侮辱葉天士。而葉天士「踏雪齋」則無真實記錄。

還有一個葉天士治窮的故事流傳甚廣。一天,葉天士正在給病人診治,一個衣衫襤褸的人冒失地闖了進來,他說自己有致命的病證。葉天士問他是什麼病,他說是「貧病」!這時,旁邊的人都笑了,說他無理取鬧,天下醫生哪有能治貧窮的?!不料葉天士卻略一思索,取了一枚橄欖給他,鄭重其事地告訴他,這枚橄欖可以治他的窮病,還特別交代他:吃肉留核,種下之後,明年自然就不窮了。結果到了第二年,當地發生大疫,必須要橄欖葉入葯。這時,葉天士推薦大家去找他買橄欖葉。雖然每人只買幾片葉子,價格也便宜,但一樹濃葉還是給他帶來了一筆小財,並以此為本錢開始做小生意,真的「治好」了窮病。這則故事的流傳,也說明了老百姓對葉天士的信任和愛戴。

葉天士活了80歲,臨終時諄諄告誡他的孩子說:「醫可為而不可為。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後可借術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沈德潛《香岩傳》)可見,越是站得高、看得遠的人,越能發現自身的不足,也越是謙虛、謹慎。

葉天士生前患者盈門,日日忙於診治病人,無暇親筆著述。他留給後學者的寶貴學術著作都是他的門人和後人搜集整理的,其中顧景文和華岫雲兩位門人的功勞尤其大。他的著作中,《臨證指南醫案》是在他去世後,由門人取其方葯治驗,分門別類而集成,刊於1764年,內容包括外感病、內科雜病、婦科與兒科,流傳甚廣,「無一字虛偽,乃能徵信於後人」,價值最高。

縱觀葉天士的一生,無論是他的醫學理論和臨床經驗,還是他的治學態度,都值得我們學習。尤其是他始終具有敏而好學、虛懷若谷的精神,更是我們學習的楷模,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END

版權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痼疾雜病無從下手?他的思路另闢蹊徑!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第四屆全國悅讀中醫活動精選推薦書單(8)
進退搗捻彈卧探,勤學苦練多成才——第四屆全國悅讀中醫活動精選推薦書單(8)
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八綱並重?看經方大家孔伯華如何說!
花草樹木皆有情——第四屆全國悅讀中醫活動精選推薦書單(7)

TAG:悅讀中醫 |

您可能感興趣

五台山台麓義學緣起——讓孩子免費接受國學教育的大愛善行
林依晨弟弟六年善行曝光,網友:姐弟倆一樣暖!
流金歲月:麗芙精神備受困擾翠兒入鼎豐接近善行善本善行兄弟交惡
從「善行天下」到「藝行天下」的藝術與人生
萬善行邀您一同參與「安全校園行動」,守護鄉村孩子們健康成長!
演員李准基,向高麗醫療院豪捐6千萬…「美麗的善行」
「善行偶像明星」、「十項全能小王子」-黃子韜
美國善行:一個洋娃娃給「智力退化」的老人家帶來神奇起色
善行助力黃花騰飛 義舉溫暖莘莘學子——古浪眾賢達捐資助學側記
父兄有善行,子弟學之或不肖;父兄有惡行,子弟學之則無不肖
從一幅對聯看善商善行天下
心懷蒼生、志在天下,就是善行圓滿!
農曆二月初十,善行功德彙報
韓國明星來中國做慈善:李敏鎬宋仲基因善行圈粉,她卻被封殺
懷念 感恩 祈福 善行
蓮池大師!以上十種善行都修齊了,方堪任修習佛法的人才
念經行善,自有天助;積善行德,菩薩護緣
范仲淹曾施四大善行,保自己家族八百年長盛不衰!
南懷瑾老師講述「善行與修證功夫」
悲心施一人,功德如大地!萬善行邀您一同為鄉村孩子送溫暖!「最近一次穿新衣是什麼時候?」「我忘了……」鄉村孩子小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