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之前,我們來「約法三章」
身教重於言傳,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在「6.14世界獻血者日」,某知名品牌大公司為了表達愛心,號召全體員工踴躍加入獻血隊伍。正當壯年的公司老總身先士卒,挽起袖子,帶頭參加獻血,被傳為佳話。
他的行動感召了更多有愛心的員工,大家紛紛加入到無償獻血隊伍中。甚至有一位年近10歲的小朋友,也擠上流動獻血車要求獻血。
人們在稱頌這些愛心使者的同時,不知有沒有想過,只要有愛心,是不是人人都可以獻血?
答案是否定的。
適合的年齡
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體的血液成分並不完全相同。
人體不同階段的生長,不僅表現在外貌,還表現在主要臟器和血液成分的變化上。
隨著年齡的增加,骨髓內血細胞再生能力減退,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活性下降,代謝能力也隨之降低。
同時,老年人血液中,各種淋巴因子及α-巨球蛋白的含量明顯降低。由於機體代謝能力下降,老年人獻血後,血液成分恢復較年輕人慢。
不同國家、不同生活水平條件以及不同健康狀況的個體,都是有差異的,因此各國對於獻血年齡的規定也不完全相同。比如:
★歐洲大部分國家規定獻血年齡是18~65周歲;
★日本和韓國要求男性18~60周歲,女性18~55周歲;
★我國台灣地區17~65周歲;
★我國香港地區首次獻血者是16至60歲,61歲或以上的獻血者如保持每12個月至少獻血一次,可繼續獻血至70歲;
★在我國大陸,《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下稱《獻血法》)規定,獻血年齡是18~55周歲,既往無獻血反應、符合健康檢查要求的多次獻血者主動要求再次獻血的,年齡可延長至60歲。
適當的體重
一位身材瘦弱的姑娘,要求獻血被醫生婉拒。
正常情況下,人體總血量大約為體重的7%~8%。例如,一個體重50公斤的成年人,全身血容量大約為3500~4000毫升。
這些血液約20%貯存在人體的「血庫」——肝臟、脾臟和皮膚中。當人體失血時,血庫血液會自動調配到外周血循環中,維持外周血容量。
當一個人失血量達到總血容量的15%時,可發生急性低血容量反應。
獻血400毫升對於50公斤的成年人而言,相當於損失11%左右的血容量;但對於45公斤的人而言,就相當於損失13%左右的血容量,已經接近發生低血容量反應的下限。
基於從獻血者的健康考慮,我國《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規定,獻血者的體重男性不低於50公斤,女性不低於45公斤。
我國台灣地區對於體重的要求與大陸相同;而我國香港地區規定,體重41公斤或以上(即90磅或以上)可以獻血。
符合要求的
血紅蛋白
記得小時候,人們見面最常用的問候語是:「吃了嗎?」。
在物質尚不充足的時代,吃飽喝足是老百姓首先關心的事。然而在經濟發展的今天,大多數國人不再為下頓飯發愁,與肥胖做鬥爭倒成了我們一項艱苦卓絕的新任務。很多年輕愛美的女性誓與減肥鬥爭到底,每餐的飯量以「克」來計算,嚴格控制食物攝入量。隨之而來的,有些人由於節食導致營養不良,甚至貧血。
成年人血紅蛋白低於110g/L時,就是貧血。
根據我國《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當男性血紅蛋白低於120g/L,女性低於115g/L時,不適合獻血。
我國台灣地區規定,血紅蛋白男性130g/L,女性120g/L方可獻血。
正常的血壓
張先生夫妻倆都是高血壓患者,當他聽說血壓高是因為血管中血液太多,導致血管壓力太高,決定去獻血。他認為獻出一部分血液後,血壓就會正常。
這是另一個誤區。
高血壓患者獻血時可能誘發冠狀動脈(營養心臟的動脈)痙攣,引起一過性缺血,導致心絞痛,有可能誘發心肌梗死。
另外,高血壓患者獻血後血壓會出現一過性下降,血流緩慢,易形成血栓。
根據我國《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獻血者要有正常血液,收縮壓為90~140mmHg,舒張壓為60~90mmHg,脈壓差≥30mmHg。
一定的
獻血間隔
李先生是一位保險代理,一個月內他兩次登上獻血車,要求參加獻血。
他說,無償獻血和保險有很多相似之處,平時獻多一點,到需要時可以得到回報。他的無償獻血卡上已經有200毫升血液,現在感覺身體不錯,想再獻200毫升。
但是我國《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規定:
★全血獻血的間隔不少於6個月;
★單采血小板獻血的間隔不少於2周,不大於24次/年;
★單采血小板與全血獻血的間隔不少於4周;
★全血獻血後與單采血小板獻血的間隔不少於3個月。
原來,獻血後血液成分恢復有一個過程。並且,血液中的各種成分恢復起來有先後:
1. 獻血後恢復最快的是血容量,在數小時後就可通過補充液體得到恢復。
2. 獻血中失去的血漿,90%是水分,在獻血後數小時就可以恢復。其它成分如血漿蛋白,則由肝臟加速合成進行補充。
研究表明,獻血後血液中網織紅細胞增多,說明骨髓造血系統活躍。
3. 若捐獻200毫升全血,紅細胞及血紅蛋白恢復至采血前水平約需7~10天,通常男性較女性恢復快。
4. 白細胞和血小板采血後數天,即可恢復到獻血前水平。
由於血細胞都有一定壽命,即使不獻血,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也會自行衰老、死亡,不斷新陳代謝。
在我國台灣地區,如果全血獻血量是250毫升,則間隔2個月以上;500毫升則間隔3個月以上;單采血小板則間隔2周;男性年獻血量不超過1500毫升,女性年獻血量不超過1000毫升。
在我國香港地區,規定不同年齡及性別獻血者的獻全血間隔也不同。16至17歲的青少年兩次獻血間隔不少於150天,一年之內最多可獻血3次;18歲或以上成年女士兩次獻血間隔相隔不少於105天,一年之內最多可獻血4次;18歲或以上成年男士兩次獻血間隔不少於75天,每年最多可獻血5次。
獻血前吃
油膩食物?
某大學組織無償獻血,參加獻血前一天,校醫通知同學們獻血當日必須清淡飲食,不能吃油膩食物,也不能喝牛奶。同學們大惑不解。獻血不是需要補充營養嗎?為什麼只能清淡飲食?
原來人體在攝入脂肪數小時內,消化後脂肪進入血液形成乳糜狀血漿脂蛋白,含有這種血漿脂蛋白的血液稱為「脂肪血」。
脂肪血中的血漿脂蛋白,作為一種異體蛋白,能夠刺激輸注血液的病人機體發生免疫反應,使病人出現寒戰、高熱等輸血反應。
因此,血脂高的人和獻血當日吃過油膩食物的人均不益獻血。
含有輸血傳
播病原體?
獻血的目的是救治病人,但是如果病人輸注了含有輸血傳播病原體的血液後,不但無法達到救治的效果,還會給病人增添新的痛苦,甚至危及病人生命。
這些輸血傳播病原體包括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梅毒螺旋體等。
當然,並不是人人都在獻血前知曉自己血液中是否存在這些輸血傳播病原體,所以采血前獻血者健康徵詢、血液初篩非常重要。
更為重要的是,為保障血液安全,血站在採集血液後必須對血液進行嚴格檢測,只有達到國家標準的合格血液才能用於臨床。
今天,人造血液尚處於研究中。血液作為一種無法生產的特殊藥品,到目前為止,只能通過健康獻血者捐獻獲得。
捐獻可以再生的血液,拯救不可重來的生命。在身體健康情況下積极參加獻血,不僅僅是獻出拯救生命的血液,更是一次凈化心靈的愛心之舉。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路)
獻血之前,我們來「約法三章」 --- 消化病公益科普1035帖
馬醫生推薦


※醫生,生孩子時能給我無痛嗎?
※精神分裂症如何回歸正常?#精神障礙專題
※來自蘭世亭的1000次問候
TAG:蘭世亭 |
※無償獻血,約起來
※明明去獻血,可為啥都以為我去獻尿了?
※如果你打算去獻血,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
※這個夏天,我們拒絕「獻血」
※在獻血之前,這些事情一定要弄清楚明白,不然後患無窮!
※取消互助獻血之後,血從哪裡來?
※第15個「世界獻血者日」即將到來,這些獻血知識你需要知道
※「跑完我就去獻血了」
※開心一刻:哥們的神回復我也是醉了一哥們去獻血
※我們為什麼不獻血
※血庫告急,一起來獻血獻愛心吧!
※營養師:獻血之前,你要弄明白哪些人適合獻血?以免後患無窮
※寒假來臨 又遇「血荒」無償獻血 從我做起
※為什麼獻血無償,用血卻要收費?真相來了!
※新番動漫與紅十字會合作,勇敢獻血可提前觀看第一話!
※男子四次無償獻血,等到父親用血時,醫院:你得證明你爹是你親爹
※這個夏天不獻血,驅蚊法寶了解一下?
※以販賣獻血為生,透露無償獻血的利益鏈,知道這幾點,你還敢去嗎?
※無償獻血,為何用血卻要收費?背後的真相,該揭開了
※要帶狗狗去獻血救狗,請先了解這7問題,不要一時衝動就去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