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千萬要記住學佛要無所住地精進

千萬要記住學佛要無所住地精進

今天看證嚴法師的《三十七道品講義》的其中一篇文章時候,讀到對「精進」的解釋時突然好像有所發現:法師說這「精」字就是精華所在。然而我們卻常常濫用「精進」這兩個字。

每當我們讚歎學佛的師兄很用功,如看到對方經常參加法會,誦讀經典,參與放生,等等的功德活動時,我們就說對方非常「精進」。但是我們忽略的是對方是「精」還是「濫」!

很多高僧大德開示我等鈍根學人一定要「一門深入」,其實就是教我們要「精」而非「濫」。縱使我們每天都涉獵不同經典,嘗試不同法門,一會兒念佛,一會兒參話頭,一會兒又觀想本尊,這可能並不是「精進」。這看上去更像「佛法大雜燴」。今天這個看起來吃香就修這個,明天另一師兄說另一個法門殊勝就練另外的。我們如果這樣來學佛,最多也就是博覽群書型,每一樣都只懂皮毛,不得深入。如果未能深入了解,光是看表面,除非是已經大徹大悟之人,能於佛法圓融運用,不然哪裡能夠體解佛法妙義呢?

再說到「精進」的「進」,就是往裡面走,不要在門外徘徊,要明心見性,要了脫生死,要解脫,要度眾。而這「進」是一個形容詞,也是一個動詞。形容著入佛法之門,也描述著「行動」。很明顯,學佛者不應該空談,若果只是在做學問,空研究,就算是一門深入,充其量也就是「精談」,「精講」,或「精論」。這個動作就是要我們提起腳,按照佛陀宣示的方式來行。

可是這又牽涉到我們如何才能往前繼續走。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金剛經》裡面的「應無所住」。很多師兄都接觸到這句話,也有很多法師和師兄非常精闢地給我們開示與解釋;但是末學在這裡只是試圖借「走路」來令大家對「應無所住」有一個形象化的方便理解。是的,就像我們走路一樣:前腳踏出,好像走了半步路了,可是要再往前半步,就要後腳離開地面往前走。但是我們很多時候都會覺得後腳踏得非常穩,就是不捨得提起來再往前走一步。在修道上的卻步,往往就是我們「住」在這一步。心裡儘管想往前走,但是就是不捨得這後腳所踩著的寶地,這樣的結果肯定是徒勞無功的。

既然這條道路是成佛之道,在我們還沒有成佛之前,千萬要記住「精進」而且要「無所住」地一步一步往成佛之道前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因為照顧家人飲食,可否讓別人代殺?
什麼叫惡知識?怎樣辨別善惡知識?
慈悲心是否會轉化為執著?
一念心清凈,蓮花處處開
身體力行修證佛法

TAG:南普陀寺 |

您可能感興趣

記住:學佛、學道的人不要被道卡住了!
學佛要經得住八風的考驗
學佛十要、十不要!
學佛要懂得精進,但精進之前還要具備這個素質!
學佛人要放棄四個執著
學佛之人需要做到這幾個要點
精進學佛,不要再浪費時間
千萬不要變成了十種奇怪學佛人
要學佛冤孽找;要成佛先受魔
學佛,要不要放下手機?
要學佛也要懂得保養身體
南懷瑾老師我們學佛學道,千萬要丟掉那些神奇,不平凡的觀念
學佛要有十種心!
我們要是想學佛,先要學這幾樣
為什麼要學佛?
學佛人不但要會念佛,還要學會認錯!
學佛並非都要出家
學佛久了,一定要破除這個學佛相!
學佛到底要學什麼?
為什麼要學佛之二·人身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