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Nat.Commun.:磁性石墨納米膠囊用於幽門螺旋桿菌的原位靶向磁共振檢測

Nat.Commun.:磁性石墨納米膠囊用於幽門螺旋桿菌的原位靶向磁共振檢測

【引言】

胃癌是全球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而大部分胃癌的發生可歸因於幽門螺旋桿菌(H. pylori)感染。因此對幽門螺旋桿菌的快速精確檢測對於胃癌的診斷及治療十分重要。現有的H. pylori診斷方法有很多,如組織學檢查、細菌培養、尿素呼氣試驗等,但這些方法尚不能完全實現對H. pylori無痛、快速直接的原位檢測。

磁共振成像(MRI)作為一種無創傷、無射線的醫學影像檢測手段,可以提供高解析度的軟組織影像,因此有望成為一種H. pylori的原位無創檢測手段。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造影劑為軋的絡合物,但Gd3+在體內沉積存在毒性,Mn2+無毒性問題,但無法在胃黏膜的低PH值條件下穩定存在。因此,仍需開發能夠在強酸性條件下穩定存在的MRI造影劑。

【成果簡介】

近日,湖南大學陳卓教授(通訊作者)與譚蔚泓院士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了題為「In situ targeted MRI detec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with stable magnetic graphitic nanocapsules」的文章。該文章報道了一種磁性石墨納米膠囊(MGNs),該磁性納米膠囊可在胃黏膜的酸性條件下穩定存在,經硼酸聚乙二醇(B-PEG)修飾後可靶向癌細胞。在該造影劑的作用下,通過T2-加權磁共振圖像和拉曼胃黏膜顯像可以對幽門螺旋桿菌實現有效的原位檢測。

【圖文導讀】

圖1:MGNs性能表徵

(a)MGNs的高分辨透射電鏡圖(標尺5 nm);

(b)MGNs的拉曼圖譜(激發波長633 nm);

(c)MGNs的MRI-T2馳豫特性;

(d)MTS法測試的細胞活性。

圖2:MGNs的抗酸性

(a)MGNs和SPIONs在加入1 M HCl 後的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b)MGNs和SPIONs在加入1 M HCl 後的MRI-T2馳豫特性;

(c)MGNs和SPIONs經1 M HCl 處理20 min後的高分辨透射電鏡圖像(標尺5 nm);

(d) MGNs和SPIONs在加入1 M HCl 後的T2-加權磁共振圖像。

圖3:MGNs和SPIONs在模擬胃酸環境(pH=0)中的穩定性

(a) 紫外-可見吸收光譜;

(b) MR T2 馳豫特性;

(c) T2-加權磁共振圖像;

(d) c中圖像所對應的MRI-T2信號值(**P<0.01);

(e-g) MGC-803細胞(e),BALB/c小鼠胃黏膜組織(f)及BALB/c小鼠(g)在注射了經胃酸處理不同時間後 的MGNs和SPIONs的T2-加權磁共振圖像;

(h) g中圖像所對應的MRI-T2信號值(**P<0.01);

圖4:B-PEG功能化的MGN的合成及表徵

(a)B-PEG的合成及對MGN的功能化示意圖;

(b)B-PEG功能化的MGNs的熒光光譜;

(c)MGNs在B-PEG修飾前後的拉曼圖譜。

圖5:在MGN@B-PEG作用下對H. pylori的體外檢測

(a) MGN@B-PEG 對H. pylori的檢測示意圖;

(b) H. pylor的激光共聚焦圖像(標尺50 nm);

(c) MGN@ B-PEG處理前後的H. pylor的拉曼圖譜;

(d) 在MGN 或 MGN@B-PEG 處理不同時間時H. pylor的T2-加權磁共振圖像;

(f) 在MGN@B-PEG培養下,不同濃度H. pylor的的T2-加權磁共振圖像;

(h) 感染H. pylo後的BALB/c小鼠胃黏膜組織在不同處理條件下的T2-加權磁共振圖像;

(e, g, i) 圖(d, f, h)中所對應的MRI-T2信號值(**P<0.01)

圖6:在MGN@B-PEG作用下對被感染BALB/c小鼠的H. pylori檢測

(a)革蘭氏染色的被感染BALB/c小鼠的胃黏膜切片照片(標尺10 μm,切片厚度10 μm);

(b)不同處理條件下BALB/c小鼠經過不同時間後的T2-加權磁共振圖像;

(c)圖b中各圖像所對應的MRI-T2信號值(**P<0.01);

(d)圖b中對應小鼠胃黏膜切片的拉曼照片及圖譜(標尺10 nm,切片厚度50 nm)。

【小結】

該文所報道的磁性石墨納米膠囊可通過外層石墨有效防止胃部酸性環境對磁性核的腐蝕,且不影響其體內及體外的T2-加權磁共振成像效果。而功能化的MGNs還可以實現對幽門螺旋桿菌的靶向檢測。該項工作的成功表明MGNs有望在更多體內惡劣環境下得到應用,如腫瘤的靶向成像、診斷,光熱治療及靶向藥物輸送等。

本文由材料人編輯部生物材料組nanoCJ編輯整理,點我加入材料人編輯部。

測試谷合作入駐聯繫方式

材料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材料人 的精彩文章:

金屬玻璃二次弛豫與塑性起源
基於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的碳基雙殼層中空納米結構雙效氧-氧活化反應電催化劑及其反應機制
Nature子刊:超快離子導體中的鋰離子輸運原理和設計策略
北京大學Adv.Mater.:具有強近紅外吸收的六環非富勒烯受體用於9.77%效率的半透明有機太陽能電池
Acta Mater.:Ti1-xVxH2固溶態的理論分析

TAG:材料人 |

您可能感興趣

PLOS Biology:發現幽門螺桿菌在胃腺深處的避風港
Cell Host&Micro:揭示幽門螺桿菌關閉宿主胃粘膜細胞能量產生過程建立長效感染的分子機制
J Exp Med:結核桿菌體內感染新機制
靶向大腸桿菌中β-barrel裝配機的單克隆抗體可以殺死細菌
Nature:免疫細胞在結核桿菌感染過程中的作用
幽門螺桿菌新葯Talicia獲優先審評資格 根除率達84%
Cell Rep:結核桿菌在巨噬細胞中如何逃避死亡?
Cell Rep:揭示結核桿菌在巨噬細胞中如何逃避死亡
PacBio測序揭示水齡與分歧桿菌之間的關係
《Science》子刊:胃癌胃炎患者的福音!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況下擊潰幽門螺旋桿菌
AGING CELL:非結核分枝桿菌感染致使心臟異常和炎症
韓國研究團隊在泡菜中發現「沙克乳酸桿菌Wikim30」乳酸菌 可助預防過敏性皮炎
Science:我國科學家新力作!從結構上揭示分枝桿菌能量代謝機制
Nature:生命密碼新字典!劍橋科學家重寫編寫大腸桿菌基因組
幽門螺旋桿菌(H.p)=胃癌?都是自己嚇自己
首次證明!Nature子刊:噬菌體療法可以緩解人類分枝桿菌感染
Nature: 生命密碼新字典!大腸桿菌基因組就這樣被改寫了
#Topic:首個人工設計基因組微生物誕生了,是個大腸桿菌
Nature:生命密碼新字典!大腸桿菌基因組就這樣被改寫了
幽門螺桿菌感染對IBD具有保護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