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從人工智慧說:交通物流 孩子的教育和你的工作

從人工智慧說:交通物流 孩子的教育和你的工作

耶魯大學和牛津大學的專家最近發布了他們的研究成果,研究揭示了AI會如何改變我們的交通、金融、健康、科學以及軍隊。內研究成果包括:在未來45年的時間裡,人工智慧在每一項工作中都能超過人類的幾率為50%。

這讓我想起了之前的一次經歷,我在我兒子的學校里參加了一次名為「Future Day」的活動,孩子們會裝扮成他們未來想要做的職業,其中一人裝扮成一位首席機器人工程師,另一個裝扮成足球運動員。對此我不禁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在一個人工智慧的世界裡,究竟哪條職業生涯道路更好呢?當網路時代來臨的時候,我會告訴所有的人「不要做那些能夠被人以更低價格取代的工作」。但根據牛津和耶魯大學的研究表明,人工智慧已經不再那麼簡單了。

人們對這場變革感到擔憂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因為它發生的太快了,二是因為學校的教育未能跟上。但在探索人類未來工作前景之前,讓我們先澄清一些事情,看看哪些會發生、哪些不會。

從人工智慧說:交通物流 孩子的教育和你的工作

高估或者低估人工智慧的影響

在最近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的一次專家討論會中,部署時間和過程中面臨的阻力被視為是AI科技投入實用過程中的關鍵挑戰。

在高齡人群中使用AI科技時,可能會受到額外的阻力。他們當中有些人會去接觸AI技術,但是在心底里,他們還是喜歡和人打交道。

無人駕駛汽車和物流是可能碰到阻礙的另外兩個領域。美國白宮在2016年12月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探究了AI會如何重塑美國經濟這一問題。報告顯示,僅在美國,未來就有300萬人的崗位因為AI的崛起而面臨威脅。汽車行業對此進行了仔細研究,並將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分為數個階段。最初階段是我們現在正在經歷的,如今汽車上的輔助駕駛本質上是一種高級導航控制系統,最後階段是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

摩擦發生在第三或第四階段,在這兩個階段中,人類和電腦共享汽車的控制權。在該階段,當電腦不知道該做什麼時,它會把控制權交給人類。從表面上看,這聽起來很合理;然而,在模擬時就會發現,這一設計極其危險。想像一下,在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裡,司機把駕駛權交給了AI,前面一輛車突然停下,人工智慧不知道如何處理,把方向盤交了出去。沒有司機反應能快到對這一情況及時作出反應,避免撞車。這些車輛的進展和廣泛測試揭露了一個無法輕易解決的問題,即從高級智能導航到全面無人駕駛之間,還有很大的技術鴻溝需要跨越。

在這種情況下,人工智慧還影響到供應鏈中的300萬人,他們的工作可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要理解這種影響是否現實,我們需要考慮物流。

大多數物流是從收貨開始,將包裹裝載到一列火車或者一艘輪船上。該模式被稱為多式聯運模式,因為使用的是標準化的集裝箱,可以直接將貨物從船上吊到卡車上,改變運輸途徑。自動駕駛汽車不會影響到海路運輸這一部分,真正受影響的是將貨物從港口運到倉庫或者集散中心的長途運輸過程。這些長途運輸司機可能會被自動化代替。長途司機占司機總數的10%,也就是300萬名司機里有約30萬人會受到影響。

「最後一公里」是指貨物在到達配送中心之後,從配送中心到客戶手上的這一段路。不管是將包裹被送到家門口,還是把貨物全盤送至公司,這一段路都是整個物流過程中最貴的。這也是大多數物流發生的地方——本地的快遞員在這一過程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

最後一公里對人工智慧來說也是最複雜的一公里。設想我們住在曼哈頓市中心,所以保持警惕很有必要。在這種地方,只要發生幾次事故,人工智慧運輸就被禁了——為了贏回工作,貨運司機人為地製造事故也不是不可能。一旦這一情況發生,我們可能會看到人類司機重返工作崗位。人工智慧最終會變得足夠安全,把這些司機扔到砧板上,成為扔人宰割的魚肉;然而,實現這一過程,起碼要花費一代人到兩代人的時間。

這並不是說自動駕駛技術不好。自動駕駛技術顯然很酷炫。而且圍繞人工智慧所產生那些興奮情緒也能理解,但是,由於來自人類的阻礙,人工智慧投入使用的這個過程肯定不如預測的那般美好。人工智慧終將產生影響。即使影響力度只有所預測的10%到30%,也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

向 機器人 致敬

為避免未來自己的工作被機器人取代,在選擇工作時應該避免那些工作內容重複且機械、或是和信息打交道的崗位。這意味著建築工、醫生和藝術家這些職位都很安全。然而,為了保證絕對的安全,你需要擁有自己獨特的價值。

機器人訓練師很有可能成為新的高薪職業。下一代人的天賦會在控制和訓練機器人方面體現的淋漓盡致。最好的機器人訓練師都是最有效率的,也往往是最貴的。同時,機器人訓練師也會是機器人工程師,他們按照自己需要建造機器人,並把他們訓練成想要它們成為的樣子。

但這裡有一個重要因素。一旦自動化普及,很多交易就成了一鎚子買賣。這意味著我們的孩子需要不斷地學習、發展,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斷創新。他們需要不斷激發自己,去開拓新的 機器人市場 。只有那些既有工程師技術,又有藝術家天賦的孩子才能獲得真正成功。

如此說來,我們的孩子又會面臨著什麼呢?在這個人工智慧和機器人的新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教育我們的下一代?

關於培養下一代,有四條指導準則:

-教會他們擁抱變化,並為之感到興奮;

-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讓他們明白戰略比戰術更重要;

-體力勞動理應得到尊重,而不是遭人唾棄。

學校教育系統在工程科技和藝術素養方面的教育還遠遠達不到現實的要求——英國的跨黨派機構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ttee已經就這一問題發出了警報。上大學之前,絕大多數學校都在教學生如何通過考試,進了大學之後,大學又只是將學生們訓練成知識的搬運工,而通過考試和搬運知識這兩件事正好是人工智慧所擅長的。現實情況是,對於那些身處這樣一個教育系統的學生來說,未來他們的就業面肯定會受AI影響,面對他們的崗位也會不斷減少。即使沒上過大學的人也能看出來這麼培養學生是有問題的。作為孩子們的家長和監護人,我們需要介入,確保孩子所接受的教育與上文提到的指導準則保持一致。

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

科技並不是人們想像中的解放者。從長遠來看可能確實如此,但從短期來看,科技無疑會使收入差距不斷加大。亞馬遜管理人員的薪水,比在步行街商店裡店員賺的錢要多多了。儘管人們對此感到十分沮喪,但是收入差距還在不斷擴大。

與那些收入不斷增加的高管對應的,是那些生活舉步維艱的僱員們。這群人工作很努力,一直在做他們該做的事情。然而,這個世界正在經歷著些許變化,這些變化正在不斷侵蝕他們工作的價值。我十分擔心社會上不斷加大的貧富差距。

迷戀被恐懼所取代

當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我很幸運,因為我成長於一個工程師家庭,父母們總是在思考未來,嘗試新鮮事物。這樣的家庭背景讓我對未來充滿了好奇,也讓我想弄清楚科學會如何改造我們的未來。如今已為人父,先前的迷戀被恐懼所取代,因這次數字化革命之迅猛而感到恐懼。與之前工業革命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它沒有受到監管。這次革命掌握在幾位加州科技巨頭手中,這是有問題的。

目前小學教育還在告訴學生們,上了大學,你就能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人工智慧將會改變這樣的現實。我相信作為孩子的監護人,我們需要對未來有清醒的認識,並儘可能地幫下一代做好準備。現行的教育體系無法勝任上述任務。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一點,並親身參與孩子的教育,然後把剩下的任務交給他們。

Matt Buskell是Rainbird.AI的客戶與合作夥伴關係的負責人,其工作職責包括讓客戶更好理解人工智慧、幫助客戶梳理如何藉助AI實現業務增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電腦網 的精彩文章:

一覽無人機供應鏈 看13大主控晶元廠都有誰
厲害了呢!我的筆記本再也不用擔心找不到了
送藍牙耳機和臂包 蘇寧易購OPPO R11火爆搶購中

TAG:太平洋電腦網 |

您可能感興趣

精準學:人工智慧教育不是人工智慧+教育這麼簡單
人工智慧如何與教育攜手同行
人工智慧時代如何教育孩子?
人工智慧會給教育帶來什麼
迎接人工智慧時代的教育變革
教育擁抱人工智慧:在掌聲和質疑中前行
教育頭條:人工智慧時代需要怎樣的教師
教育人工智慧的典型應用模式
讓教育均衡搭乘人工智慧快車
智課教育創辦者韋曉亮:把人工智慧和教學結合起來
教育孩子的主要作用來源於和諧平等的家庭關係
人工智慧+教育衝擊傳統師生關聯紐帶?乂學教育栗浩洋:不存在的
無聲的教育:老禪師的育人技巧
人工智慧正在重塑特殊教育
全球人工智慧展會:重塑教育的未來
聚焦人工智慧和教育大數據
世界盃與孩子的教育
我的工作觀:博物館裡談「教育」
人工智慧就在身邊!教育要跟進!
人工智慧教育,真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