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時間,怎麼陪孩子讀完一本故事書
自從寶寶能自己翻書開始,每天晚上忙完事情,在跟孩子獨處的時間裡,做的最多的就是陪他一起看故事書了。電子產品長久面對,對視力有損傷,玩具也有玩膩的時候。而每個小朋友對故事書的興趣始終不減,小時候父母講給他們聽,隨著他們一天天長大,識字,便可以自己閱讀故事書了。閱讀故事書對孩子來說有很多好處,可以豐富孩子的日常生活,給他們帶來更多的樂趣,還能增強孩子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和理解力,豐富他小腦瓜裡面的想像力。那麼,父母該如何引導孩子閱讀故事書呢?
1、首先讓孩子了解故事書的基本內容
剛拿到一本故事書的時候,父母可以快速地通讀一遍,對書的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如此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進行有目的的閱讀。首先,父母可以讓孩子了解一下這本故事書的一些基本情況,比如故事書的封面、故事發生的背景以及故事的主人公等等,這樣能夠讓孩子形成一定的閱讀期望和興趣。
2、幫孩子概括故事的主要內容
當孩子讀故事書時,會按順序去讀故事的內容,而且會記在頭腦中。這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從中提取出最主要的情節,然後用短短的幾句話將整個故事概括出來,這樣可以方便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和記憶。
3、引導孩子細緻觀察故事以及完成個人化的思考
當孩子對故事的內容已經有了大致的理解之後,父母可以給孩子布置一些小任務或者跟孩子一起做一些小遊戲,以便讓孩子更好地參與到閱讀中,讓他們對故事中角色的心理感受有進一步體驗。孩子在閱讀時肯定會對一些細節有所忽略,這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去觀察,比如次要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背景的變化等等。而這種富有主動性的閱讀方式會使孩子的閱讀興趣愈加濃厚,通常孩子喜歡嘗試著自己進行閱讀。此時,父母更可以鼓勵孩子不要受文字的舒服和限制,要勇於用自己的語言將自己對於故事的理解表達出來,還可以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及已有水平鼓勵他們對故事進行續編甚至改編,讓他們做到真正個人化的閱讀和思考。
4、提出問題,加深孩子的理解
當孩子讀完故事之後,父母可以給孩子提出一些問題,其目的就是讓孩子通過尋找答案的過程對故事的內容有更好的理解。例如孩子第一次閱讀一本故事書,父母可以向他提出「這本書的主人公是誰?」「他都做了些什麼事情?」等問題讓孩子直接從書中找到答案。等孩子對故事的內容比較熟悉之後,父母可以進一步提出一些預測性、假設性的問題,比如「這個故事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呢?」「假如你遇到這樣的事情,你會怎樣去做呢?」雖然這些問題不能在故事中直接找到答案,不過可以啟發孩子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思考,有助於加深理解、考察理解程度以及激發孩子想像力。
孩子的世界就是童話的世界,故事的世界,閱讀故事書對他們的成長相當重要,為了讓孩子更好的閱讀,更深刻的理解,收穫更多的東西,家長需要對孩子做一些適當的引導,這樣才會有所學,有所得。
同時,閱讀也要注意:
1、不要帶目的性去閱讀。早期故事書的閱讀,不是為了教會孩子什麼,而是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讓孩子享受閱讀的樂趣,如果總是抱著孩子一定要聽進去,一定要學到了知識的目的進行親子共讀,這樣的效果不會長久,孩子會越來越反感閱讀。
2、閱讀習慣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閱讀習慣的養成需要家長的耐心培養。每天堅持陪孩子一起讀故事書,培養孩子閱讀習慣。
3、閱讀時的聲情並茂,跟孩子一起沉浸於故事中,讓孩子保持對閱讀的興趣。


TAG:親親寶貝育兒經 |
※陪孩子讀這些繪本,能改變孩子的一生
※我們都是時間的孩子
※看完這份孩子的培養費清單,如果有下輩子,你還會要孩子嗎
※父母還這樣給孩子無節制的吃,會害孩子一輩子!
※怎麼陪孩子看繪本?
※陪孩子一起做這些簡單又可愛的書籤,讓他愛上閱讀!
※心疼完周一圍妻子朱丹又心疼他孩子的,你們是沒老婆啊還是沒孩子
※孩子愛哭,你這樣子娃就毀了!趕緊改正,為時不晚
※我願意等待一輩子《孩子,你慢慢來》
※假期讀完這三本書,你的孩子定會華麗轉身,完美蛻變
※領養一隻貓,就如同自己親生了一個毛孩子,不信你看看這組照片就明白了
※這樣給孩子喂飯,害了孩子都不知道
※抓狗找貓教訓熊孩子,大神,你的案子怎麼跟你本人一樣雞毛
※再愛孩子也不能經常抱,這兩個時候總抱孩子,對孩子沒好處!
※讓孩子少拉肚子,先做好這件事
※這三個陋習,會毀了孩子一輩子,快來看看你家孩子有這些毛病嗎?
※當孩子在家犯錯的時候日本媽媽都會這麼做,難怪日本的孩子都聽媽媽的話!
※親子共讀就是給孩子講故事?讓這位媽媽告訴你…
※都說孩子是父母的開心果,看看這些父母都是怎麼對待孩子的
※孩子一歲後,父母要是能做好這些事,孩子幸福感就會蹭蹭的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