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抵制日貨史最成功的是這次 矛盾先生是這樣說的

中國抵制日貨史最成功的是這次 矛盾先生是這樣說的

「一陣風式的抵制日貨行為,會讓外國人覺著中國人是一盤散沙,缺乏強有力的反制和持續性,並從中學到對付中國的『實用經驗』,認為強硬後適當松一松,中國的態度馬上就軟下來了。但從骨子裡,外國人會將中國人看作是一個沒有原則,只講求眼前利益的民族。」

其實在中國百多年來一起出現個多次抵制日貨的運動,都很成功!

在茅盾的小說《林家鋪子》里,林老闆女兒因為愛穿「東洋貨」而受人恥笑,「抵制日貨」的人警告她不得穿日式衣服上學,否則就剝光燒掉。

「林小姐的一雙手在那堆衣服里抓撈了一會兒,就獃獃地站在床前出神。這許多衣服和雜用品越看越可愛,卻又越看越像是東洋貨呢!全都不能穿了嗎?她愛這些東洋貨,她又恨那些東洋人;好好兒的發兵打東三省幹嗎呢?不然,穿了東洋貨有誰來笑罵。」當年,36歲的茅盾在《林家鋪子》里這樣寫著。

小說中「抵制日貨」的場景,發生在「九一八」事變後中國人第二次集體抵制日貨的風潮中。小說中的林老闆精於生意卻又膽小怕事,對抵制日貨的浪潮波及他的鋪子感到氣憤;對「一·二八」事變中的中日滬戰,他卻頗為冷漠,「滿街人人為上海的戰爭而沒有心思想到生意的時候,林先生始終在籌慮他的正事。」

抵制日貨風潮里,中國普通市民的愛國情感與內心的糾結,《林家鋪子》刻畫得淋漓盡致。

二十世紀初打「經濟牌」很奏效

對於抵制日貨,維基百科的解釋是:這是經濟抵制運動的一種,目標為日本生產的商品。歷史上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曾經出現過由民間或政府策動抵制日貨的呼籲或行動,當中包括中國大陸、台灣以及韓國,還有戰前的美國等。

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凱簽訂《二十一條》,中國商會領導工商界作出迅速反應,提倡使用國貨和抵制日貨。

1919年「五四」運動中,抵制日貨成為愛國學生的自然行動。5月7日晚,北京高師學生會評議部召開會議,建議成立北京各界抵制日貨聯合委員會,宣傳抵制日貨,即:不買日本貨、不用日本貨、不賣日本貨。

山東商界也掀起新一輪抵制日貨行動,近萬人召開公民大會,通過罷市決議,檢查焚燒日貨,導致山東省日貨大減,有的近乎絕跡。

但不久,在華日本商業又捲土重來,很快再次佔領市場。

「九一八」事變後一個月內,超過100個以上的城市都舉行了萬人聚會抗議活動。在商業和銀行業,抵制日貨被嚴格地實施,上海、廣州等地的銀行斷絕與日本的一切交往,搬運和碼頭工人拒絕裝卸日本貨物,日資企業的僱員被強烈鼓勵辭去他們的工作,否則,就可能遭到毆打。據當時的《申報》報道,「在上海買賣日本產品事實上已是不可能。」

在天津,有一個叫宋則久的商人。據當地的《庸報》報道,有人發現宋則久的商店賣的女大衣用的是日本紐扣,宋則久當夜查驗所有的女大衣,沒有發現,第二天他下令再徹查一遍,結果真的找到幾件使用了日本紐扣的女大衣。宋則久當即開除了主管,並公開登報向市民道歉。

20世紀上半葉中國的「抵制日貨」運動,對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幫助,國貨商們更是不失時機地利用高漲的愛國熱情宣傳自己的產品。當時中國和日本的紡織工業競爭相當激烈,而抵制日本大量生產的粗布,就降低了其和上海、江浙等地紗廠的競爭。

最著名的例子當數南洋煙草公司,它利用抵制日貨的時機大打國貨牌,獲利豐厚,一度與英美煙草公司相抗衡。

當時的國民黨政府也針對性地大幅提高日本進口商品的稅率,其中,棉庫綢的稅率提高800%,毛織品提高200%,紙品提高8%到20%,人造絲、魚類、煙草和煤的稅率也有大幅提高,在這個政策的影響下,短短半年內,日本相關商品的在華銷售就降低了一半或三分之二。

在20世紀上半葉的抵制日貨風潮中,由於「日本製造」產業結構單一,對中國的出口也僅限於紡織品行業,打這種「經濟牌」很容易見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微聞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微聞 |

您可能感興趣

前任太經典導致假貨史上最多,借315聊聊森海這款被低估的新品
比起明星的假貨史,代購都不願意告訴你的省錢秘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