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書分享:你是否總是無奈,徘徊在孩子的心門之外?(一)

讀書分享:你是否總是無奈,徘徊在孩子的心門之外?(一)

這是蛇媽的第 2 篇原創標誌文章

「我現在每天下班回家,只有看到我兒子的頭一分鐘還是比較高興、比較順眼的,可是一說寫作業的事情就完了,油鹽不進,往往最後只有打他一頓,他才可能配合一點,開始寫作業。可是他現在越長越大了,連打罵也不如小時候有效果了,我也聽說打罵孩子不對,但是從來我和他爸爸好好跟他說話,孩子根本都不聽的,我該怎麼辦呢?」

我問這位朋友:「那你們認為自己好好說話的時候,都跟孩子說些什麼呢?」

這位朋友說:「我會苦口婆心地跟兒子講,你天天拖拖拉拉不完成作業,就是不聽老師和我們家長的話,就是不好好學習,所以你的學習成績才那麼差。你成差生,我們在親戚朋友面前根本抬不起頭來。我要幫你輔導作業,但你還特別煩,不願意讓我幫你,你都這樣子了還不聽我們的話,你將來一定會後悔的。」

我問她:「你這樣說的時候,孩子有什麼反應嗎?」

那位朋友說:「我苦口婆心,他卻毫無反應。」

孩子已經關上心門,完全聽不進來自父母的任何一句話,而父母徘徊在孩子的心門之外,焦慮萬分,卻又不得其法而入。

「大多數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都極大程度上依賴於那種對孩子「不接受」的語言。」

按照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的觀點,留言給我的這位朋友,她跟孩子交流時所說的話,幾乎踩到了親子溝通中的所有雷區。每一句話都在向孩子表明著她的「不接受」。屢屢感受不被父母接受的信息,孩子最終關上心門,拒絕跟父母有任何交流,簡直是必然的事情。

阻礙親子溝通的這些典型的「不接受」語言,它們大體可以分為三個類別,分別是:評價和判斷、批評和說教、警告和命令。

雷區一:評價和判斷

評價:父母按照自己的固有觀念,對孩子的某一方面得出結論。比如:「你性格太沉悶」,「你不愛學習是個差生」,「你沒有畫畫的天賦」。

判斷:父母通過分析一些事實,主觀地肯定或者否定兩個事實之間是否有關聯存在。比如:「你在小區里從來不跟熟人打招呼,所以你性格不好,太沉悶」,「你每天都不做作業,所以你不愛學習,是個差生」,「你不如隔壁鄰居孩子畫畫好,所以你沒有畫畫的天賦」。

評價和判斷就是在不斷地給孩子貼上各種標籤,而且往往是負面的、消極的標籤。而被父母不斷貼標籤的孩子,將會在潛意識裡逐漸認同這些負面消極的標籤。就比如那位留言朋友的孩子,他自己就認同了「不聽話、差生」的標籤,在學習上表現果然也差強人意。

雷區二:批評和警告

批評:父母專門盯著孩子的錯誤不足,提出基於父母自身的改進意見,批評暗含的意思是,你不夠好,而我希望你完美,我才滿意。比如:「你寫字太慢了,你就不能快一點嗎,磨磨蹭蹭的」,「老師說你雖然不調皮,但是舉手不積極,你還是沒有做到課堂表現最好,你就不能積極一點嗎,這麼害羞怎麼行」。

警告:是比批評更嚴重的批評,通常含有威脅,並且暗含著如果不按照父母的意思加以改正,孩子就會面臨著來自父母的憤怒懲罰。比如:「你敢在那裡看電視,我就要扣掉你的零花錢」,「不準去你朋友那裡玩,否則晚上沒有飯吃」,「我警告你,不要惹我生氣」,「絕對不允許在馬路邊上亂跑,否則我就要揍你」。

愛批評和警告的父母認為,他們通過指出孩子的缺點以及限制孩子的行為,可以讓孩子變得更好。但是他們沒有認識到,批評和警告其實代表著父母內心的完美主義:父母無法接受孩子是一個會犯錯的非成年人,孩子一犯錯,他們內心就非常不舒服,甚至開始崩潰。

雷區三:說教和命令

說教:大人通常扮演掌握真理、居高臨下的那一方,機械地、生硬地空談一些大道理。比如:「你必須要好好學習啊,不好好學習就沒法考上好學校,考不上好學校就沒法找到好工作」,「上課認真聽講是學生的本分」,「你要跟同桌和睦相處,包容別人是美德」。

命令:大人居高臨下發布指令性的話語,要求孩子無條件配合。雖然不像警告那樣暗含有威脅的性質,但是從語氣上來說,不容置疑的程度是一樣的。比如:「馬上給我寫作業去」、「九點半必須上床」、「說不讓你玩,你就不能玩」、「必須把你這堆亂七八糟的東西給我全部收拾好了」,「不準哭,把眼淚擦乾淨」。

喜歡運用說教來對孩子進行管教的父母,通常都是自認為很有耐心的父母,但他們往往會發現,孩子根本聽不進這樣的一些大道理。父母說教無效,很容易失去原本就不太多的耐心,開始用不容置疑的口氣命令孩子做這做那,以便繼續保持自己的權威。而被說教和命令的孩子,長此以往,往往失去了活力,變得極其疲沓被動。

長期被家長採用評價、判斷、批評、警告、說教和命令等「不接受」的語言管教的孩子,會有些什麼樣的表現和感受呢?以下是戈登的總結:

不再開口,封閉內心;

防禦,抵抗的姿態;

爭論和反擊;

缺乏能力和自卑;

憎恨或者憤怒;

感覺內疚或者覺得自己很壞;

感到父母根本不接受自己這個人;

感到父母不信任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感到家長在統治自己;

感到自己沒有得到任何理解;

感到自己的情緒是不合理的;

感到自己總被打斷;

感到沮喪;

感到自己像站在證人席上一樣被接受詢問;

感到父母對自己說的完全不感興趣。

我曾經在西行的火車上,遇到過一對母子,不到10歲的孩子,趁媽媽不在的時候,用老氣橫秋的語氣告訴我:「阿姨,我現在根本不想跟我媽多說一句話,我討厭她,她也討厭我。」

孩子的心早早地對父母關上,相信這是任何父母都不想看到的事情。如果把孩子比喻為來到我們家庭的一顆小小的種子,那麼什麼樣的土壤才能讓他們敞開心扉,在家庭之中生根發芽,開出他們所能開出的可愛花朵來呢?

父母常常希望,孩子能夠在童年的時候遵從成人的指導,這樣他們能夠儘快學到知識,快快成長,因為幾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讓他們感到驕傲。但是一個早早對父母關閉了心扉的孩子,能夠釋放蘊藏在自己心中的成長能力,然後帶給父母這種驕傲的感覺嗎?

答案是不能。

所以,父母要當那個叩開門扉的人,而不是等著孩子心中的那扇門自動打開。

戈登教授在他的《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中,總結了親子對話時,父母可以靈活使用的十五句「敲門磚」式語句。這些語句適用於各種父母嘗試親子溝通的場景,可以有效地幫助父母叩響孩子已經緊閉的心門。對於年幼的孩子,這些話的效果可能是立竿見影的,也許孩子會立刻雀躍地打開了話閘子。

十五句簡單易行的「敲門磚」

1、我們聽聽你有什麼想說的。

2、是嗎?

3、真的嗎?

4、原來你是這樣(那樣)做的呀。

5、很有趣啊。

6、告訴我更多吧。

7、來,給我講講。

8、我想聽。

9、我想知道你的看法。

10、你想談談這件事嗎?

11、我們來討論一下吧。

12、告訴我整個事情的經過吧。

13、繼續說,我聽著呢。

14、這似乎對你很重要。

15、我知道你不是開玩笑。

敲門磚式的話語,是打開孩子心門的一把鑰匙,但是,當父母走進孩子內心時,他們是否會獲得孩子更多的接受,對孩子能夠產生更為積極正面的影響,同時讓親子關係更為深厚?

除了用非語言的方式表達父母對孩子的接受感,父母更需要掌握更為複雜的接受性語言技巧。而當父母掌握了使用這種語言的技巧,他們就會獲得令人驚艷的力量,幫助孩子發揮潛力並實現自我價值,成為一個能夠掌控生活方向的人。

本文觀點來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托馬斯.戈登所著、風靡全球的《P.E.T.父母效能訓練手冊》,這是一本更需要讀者行動起來的書,僅僅滿足於閱讀過這本書,對親子關係的促進有限,必須把書中的方法運用到和孩子的交流中去。運用本書方法的結果是:不僅孩子會受益,將這些方法技巧運用於成人之間的交流,也同樣會大放異彩。無數家庭因為P.E.T.而變得更好,希望您和您的孩子也一樣。

蛇媽格寶

一個潛心深耕家庭教育的

原創公眾號

心得分享連接成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蛇媽格寶 的精彩文章:

TAG:蛇媽格寶 |

您可能感興趣

無奈做親子鑒定,是否存在僥倖心理?
人像攝影:你在夜的彼岸,是否和我一樣遊盪,是否也在想我
這裡是否有一句,是讓異地戀的你總擔心害怕的嗎?句句扎心
《我,花滑女王》背後的真相:無論她是否真的買兇傷人,她都一輩子背負著「壞女孩」標籤
江湖之下,都是人心的故事,爾虞我詐,機關算盡,是否有一片真誠!
孫允珠:在未來的某個清晨,是否一睜眼,便是你暖入心房的笑容
戀人是否把你放在心裡,你知道嗎?
你是否還能,心無旁騖的去做一件事?
爐石傳說:卡牌屬性之間的剋制,你知道幾個?看看我們想的是否一致
讓你認識真實的日本,不要總被電視迷惑。是否和你想像的一樣呢?
對於愛情的唯美句子,你是否都知道?
無痛分娩是否真的無痛?這些錯誤的認知你們要清楚!
傳說中的「可可島寶藏」是否真的存在!科學家都無從解決,這是怎麼回事呢?
心理學:你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測你是否存在人格分裂!神准!
幽默段子:半夜,我問妻子:頭疼還不好,是否要來一針?妻子壞笑
我的母親是如此的嘮叨 是否要讓她教育你的孩子?
如何知道寶寶肚子里是否有蛔蟲?關注這裡,及時處理!
張傑把謝娜寵成孩子:男人是否真的愛你,就看這幾點
你在乎的那位是否心裡也有你在乎你?如何知道?
外星人是否真的存在?看了這些照片之後,您可能會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