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王朝的賢臣良將竟有這麼多是男寵!|文史宴
文/污婆十三
在中華漫漫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個朝代男風盛行,官方並不禁止,甚至上位者就樂在其中。在那些描述浪漫基情的典故里,有「分桃」的彌子瑕與衛靈公,有「龍陽」的龍陽君與魏安厘王,有「斷袖」的董賢與漢哀帝。
根據史書記載,從漢高祖劉邦開始,西漢的皇帝們就對小菊花們有著不能割捨的喜愛,區別只是愛多愛少而已。今天,我們就截取歷史長河中的一小段,走入漢朝皇帝的後宮,看看那些色彩各異的菊花們。
漢高祖劉邦的男寵籍孺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不認真去翻歷史書的人一定想不到,直男如劉邦竟然也有男寵?
是的。
劉邦這人雖然婚前就亂搞男女關係,婚後更是合理合法大搞男女關係,不論人妻還是蘿莉只要能激發他荷爾蒙的一概推倒,彷彿直男到不行,但即便這樣,他也還是有且至少有一個男寵,並且被司馬遷記錄了下來。
這人叫籍孺。
這個籍孺是個劉邦身邊的宦人,除了婉轉媚上好像也沒什麼其他特殊才能,又比較低調,所以就被司馬大人一筆帶過了。想想也是,後宮有一個戰鬥力有如高達的呂雉在,聰明點的就應該夾緊菊花做人。
在高祖和呂后面前,都要夾緊菊花~
不過雖然《史記·佞幸列傳》中並沒有劉邦男寵的太多描述,但是卻在《史記·樊酈滕灌列傳》中記錄了一個細節。
淮南王英布造反時,劉邦正好生病了,不願見人,還吩咐左右不許放大臣進來。大臣中位高如元老級別的周勃、灌嬰都不敢入內,等了十幾天,軍情緊急,身為劉邦連襟的樊噲等不及了,帶著群臣直接衝進宮裡,結果看見劉邦正枕在一個妖嬈的宦官身上睡覺。
大臣們集體懵逼了:說好了生病的呢,你特么在逗我?
不過這些開國元勛、護國柱石不愧是人中龍鳳,見慣大風大浪,很快就恢復了神智。
尤其是市井屠狗出身、殺人如麻的樊噲,這時體現出了高超的潑婦素質,他噗通一聲跪在劉邦床前,霎時哭成個淚人兒道:
「當年我們跟隨陛下起兵反秦,何等豪氣?今天下已定,就疏懶懈怠了。你說你病重,大家都很擔心,你不見我們,卻跟面前這個小婊砸啪啪啪,難道你打算這樣死在他身上嗎?你忘了趙高的教訓了嗎?」
得虧樊噲是劉邦連襟,又跟他關係親近,劉邦聽完一點也沒生氣,笑嘻嘻地起床了。
那麼問題來了,劉邦到底是真的病重到不想見人了,還是想跟這個妖艷賤貨閉關雙修?
這些都不重要了,因為司馬大人說了,在經過樊噲一番痛快的打臉啪啪啪之後,劉邦竟然——「笑而起」。
想必那時候群臣的內心應該有一萬匹草泥馬狂奔而過。
至於劉邦,我覺得他對於男寵並非是真愛,留著不過是為了增加後宮物種的多樣性以及——
漢惠帝劉盈的男寵閎孺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劉邦掛了之後,他和呂雉的兒子劉盈即位。
劉盈也有個男寵叫閎孺,跟籍孺一樣,他沒什麼才能,天賦全點在外貌上了。不過劉盈跟他爹一樣是個顏黨,聰不聰明無所謂,漂亮就行,天天跟人家一起睡覺吃飯LOL。
天子近臣,雖無實職,卻很有權勢,很多時候公卿大臣有些話都需要閎孺幫忙找皇帝溝通說辭。
有一次,呂后的老情人審食其(yì jī)被人在劉盈面前告了一狀,劉盈很生氣,立刻就把審食其給關起來審訊,並且準備趁機殺掉他。
劉盈大部分時候是個很仁弱的人,面對差點害自己當不上皇帝的戚夫人和趙王如意都能平心靜氣、友善相待。對於自己戰鬥力爆表的老媽,更是連個屁都不敢大聲放,這一次竟然雄起了,真是非常讓人好奇告狀的內容。
而呂后這位狠辣的女子,這時候突然嬌羞起來了,她礙於自己和審食其的關係,不好意思去自己兒子面前給老情人說情。
這時候,審食其之前結交的一個叫朱建的人站了出來,他沒有去見審食其,而是直接找到閎孺,展開三寸不爛之舌,開始忽悠這個智商全長在臉上的男寵。
朱建說:「皇上寵你是因為你美,這天底下人都知道。今天皇帝把太后的情人給殺了,明天太后一生氣,動不了別人,但是殺你卻是分分鐘,所以審食其不能死,他死了你也活不了。」
閎孺聽完,想想呂后那股狠勁兒,還真害怕,心說這對母子倆鬧矛盾,別把我炮灰了,於是特別認真請教了朱建該怎麼辦。
朱建說:「你何不把衣服脫了去求皇帝開恩呢?如果皇上聽了你的話赦免了審食其,這樣皇上、太后那裡你都能如魚得水啦。」
閎孺覺得這個建議可操作性很高,回去後就脫了衣服吹枕邊風,劉盈在做完了一套史無前例的大保健之後表示很受用,就真把審食其放了。
所以《史記·佞幸列傳》開篇說得很對啊,「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
漢惠帝身邊那些郎官、侍中一見閎孺這樣不學無術、以色媚君的如此受寵,也都紛紛學他的打扮,塗著脂粉、系著貝殼裝飾的腰帶、戴著鵕璘鳥做的冠,把自己打扮得跟個騷雞似的,希望吸引惠帝的注意。
也許劉盈也寵幸過其他人,不過都不似閎孺這般盛寵留名了。
漢文帝劉恆的男寵趙同、北宮伯子、鄧通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漢文帝對待男人的態度就比高祖和惠帝積極得多了。史書里提到過留名的後宮妻妾不過原配代王后、竇皇后、慎夫人、尹姬這寥寥幾人,相比較而言,他寵幸的有姓名的男寵就有三人。
趙同(一作趙談)和北宮伯子,這倆人都是後宮的宦官。
北宮伯子這個人比較厚道,人緣好,漢文帝因此很寵愛他。趙同則會觀星,拉著文帝說:左眼跳桃花開,右眼跳菊花開~因此霸道總裁文帝常常帶著他坐在自己的賓利車裡玩車震。
但是趙同這個人不知什麼原因跟袁盎關係很差,一直在文帝面前說袁盎壞話。袁盎是漢文帝時期的中郎將,敢於犯顏直諫,又有三寸不爛之舌,名滿朝野。他知道皇帝身邊有個小婊砸總是在說自己壞話,決定先發制人。
一次文帝又帶著心肝寶貝趙同一起車震,袁盎突然伏在車前說:「我聽說但凡能跟天子一起同車共乘的都是豪傑英雄,現在你怎麼能跟一個沒有小丁丁的人一起坐車呢?」
袁盎毒舌,形容趙同是:「刀鋸餘人。」這對玻璃心的趙同造成了一萬點傷害。而給趙同致命一擊的,恰恰是文帝的態度。
漢文帝聽完袁盎的話竟然哈哈大笑,就讓趙同滾下車,可憐趙同身嬌體柔易推倒,梨花帶雨小哭包,就這樣凄凄慘慘戚戚地被趕下了車。
趙同其實不該哭,他惹急了袁盎,不過是被趕下車,失去文帝的寵愛。而許多年以後,身為漢景帝老師的晁錯惹了袁盎,卻是身首異處,滿門抄斬的結果。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不過漢文帝雖然對趙同拔X無情,只是因為沒有遇到真愛。而當他遇到接下來的這個Mr.right之後,就徹底喪失了理智。
這個人叫鄧通。
這人沒什麼本事,在宮裡做個掌管船舶行駛的黃頭郎。他和賈誼的幸與不幸都在於,遇到了一個「不問蒼生問鬼神」的文帝。
漢文帝劉恆應該對鬼神和修仙十分著迷,以至於有一天做了個夢,夢見自己想上天和太陽肩並肩。但是他一直上不去,於是著急啊,這時候夢裡有個黃頭郎推了他一把。
文帝終於上天了,這時候還不忘看了一眼那個人,並且記下了他衣服的樣式。
文帝醒來後就在宮裡找這個推他的人,看見一個年輕的黃頭郎穿的衣服跟他夢裡的一樣,就問他姓名。一聽人家叫鄧(登)通,正暗合夢裡登天的意思,更高興了,覺得一切都是天意,於是開始寵幸鄧通,並且一天比一天更愛他。
這鄧通是個死宅,比較老實,又不愛交際,即便文帝放他假,他也不願意出宮玩。於是文帝更喜歡他啦,他表達喜歡的方式簡單粗暴,就跟國產腦殘偶像劇里的霸道總裁一個樣——升職又加薪。
《漢書》:「賞賜通巨萬以十數,官至上大夫。」
這一切的一切就是為了告訴天下,你這片魚塘被朕承包了!
如果以為古來皇帝都是這麼霸道總裁,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文帝在一群以奢靡享樂為人生目標的皇帝中實在是一股清流。他不僅自身簡樸,甚至對身邊人的要求也是一樣嚴苛。
文帝最寵愛的女人莫過於慎夫人,宴飲時她的座次幾乎能跟皇后比肩,出去參觀考察也時常帶著她。即便是這樣,慎夫人也被文帝要求不能穿著貴族女子流行的曳地長裙,帷帳都不能刺繡,美其名曰:為天下先。
慎夫人——
後來文帝找人給鄧通相面,結果相士看了鄧通的面相說,他會窮到餓死。霸道總裁劉恆一聽就炸了,會不會說話?我這麼愛我家小寶貝,怎麼可能讓他餓死?
於是霸道總裁直接把鄧通老家附近的幾座銅山給了他,讓他可以自己鑄錢。
銅山啊,什麼概念,中國自古以來就缺銅,因此銅錢在很長一段時間是作為貨幣存在的。有了銅山相當於送了幾台印鈔機,想用錢的時候隨便印。據說鄧通做的錢質量還不錯,因此「鄧氏錢」遍布天下,鄧通因此富甲一方。
漢文帝:我要用大把的愛砸你,我就不信砸不死你。
還真砸死了……
漢文帝之前生過癰病,會化膿,鄧通一點也不嫌噁心,直接用嘴吸,吸得一臉高潮。漢文帝不知道是心疼了還是想到旁的什麼,總之有點悶悶不樂道:「天底下誰最愛我呢?」
鄧通比較上道,覺得這時候不能把功勞攬在自己身上,於是說:「最愛你的人莫過於太子。」
鄧通也許是想巴結太子,可他不知道有句話說得好,「痴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當然,其實本來他這麼說也無可厚非,但是問題就出在漢文帝身上,他聽完之後真往心裡去了,不僅往心裡去了,還犯了老皇帝都會犯的毛病(雖然那時候他年紀也不大),暗搓搓準備考驗一把太子劉啟。
一天太子來看他爹,漢文帝就讓太子幫自己吸癰……
想必此刻太子的內心是崩潰的,因為他從小被立為太子,一直錦衣玉食沒吃過什麼苦,想來肯定是沒給人吸過膿,眼看老爹病歪歪的提出這種要求似乎不做有點太過分了。於是在做完一輪又一輪心理建設之後就開始吸,難免面色難看了些。
事後估計太子劉啟覺得今天皇帝老爹的要求太奇怪了,就去漢文帝的近侍那邊了解,這才知道鄧通經常給文帝吸,吸得如痴如醉,彷彿這是天下第一樂事。太子聽完感覺有點慚愧,但是更多的是生氣,自此記恨上了鄧通。
實際上太子劉啟這個人脾氣不大好,又非常愛記仇,之前做太子時跟吳王劉濞的兒子劉賢下棋,兩人爭執起來,劉啟一怒之下拿棋盤把人砸死了,為後來吳王劉濞掀起七國之亂埋下禍根。
劉啟:就你能,就你會吸膿!
別人是殺父之仇,他是吸膿之仇。
然後鄧通的悲劇來了。文帝掛了,太子劉啟即位,就是漢景帝。他上台後立刻把鄧通免職。曾經富貴甲天下的鄧通一下失去了政治靠山和經濟來源,這下牆倒眾人推,沒多久有人告鄧通偷偷跑到其他地方去鑄錢。
官府派人去查,果有其事,於是抄了鄧通的家,結果資不抵債。
這時候鄧通已經身無分文,按說該放過人家了吧?並沒有。
因為大家都知道,漢景帝劉啟討厭這個人,於是下面辦差的人自然加倍討厭他。
漢景帝的親姐、長公主嫖估計受了老子漢文帝的託付,亦或是曾與鄧通交好,總之在鄧通最凄涼的時候只有她敢站出來跟哥哥對著干。
她資助了鄧通,但是剛把錢拿過去就被官府收走,說是充作收繳的贓款,連束髮的簪子都不給人留。放到今天來說就是——
長公主沒辦法了,只能借衣服和食物。
可憐的鄧通,只能寄住在別人家中,最後凄涼死去。
漢景帝劉啟的男寵周文仁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景帝是漢朝皇帝里為數不多的直男,跟他的爺爺、伯伯、爸爸不同,他沒什麼男寵,後宮的寵姬倒是一大把。但是劉啟是個非常有個性的皇帝,也算是個風流情種,他後宮裡女人的故事足可以單寫一篇,所以此處不再贅述。
不過由於男風盛行,算是個習俗,所以漢景帝也有朵小菊花。此人是郎中令周文仁(一作周仁),但是景帝對他也沒什麼特別的恩寵,偶爾在他這裡找找刺激,並不迷戀。
漢武帝劉徹的男寵們(上)
漢武帝劉徹這個人運氣比較好,太子也沒當太久,十七歲就登基做皇帝了。作為「雄主」,不光才略過人,精力也是相當旺盛。除了後宮衛子夫、王夫人、李夫人、鉤弋夫人之流,還有不少俊俏倜儻的男寵們。
從他一生不同階段寵愛的幾個女人看來,他比較喜歡貌美、溫柔的女子,似乎出身都不高貴,文化素養就更談不上了,會唱唱小曲兒、跳跳舞已是極限,也許這樣的女子比較謹小慎微、我見猶憐,更能滿足武帝作為男人的征服感和自尊心。
但是漢武帝的男寵們就完全不是這麼回事了,與之前幾代無甚才能、不大幹預朝政的男寵們相比,漢武帝的不少男寵可謂文韜武略、才華卓著,封侯拜相,不可同日而語,似乎他更喜歡有才又「能幹」且相貌堂堂的小鮮肉。
漢武帝:我喜歡的男人生當如一元硬幣,前面是個1,後面是朵菊花~
韓嫣——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
首當其衝便是韓嫣。
比起之前說的這些男寵們,韓嫣的知名度就要高得多。他的出身不低,是韓王信(不是韓信)的曾孫,從小跟還是膠東王的劉徹一塊讀書。等到劉徹成為太子後,跟韓嫣的關係越來越親密。
韓嫣這個人呢,很聰明,本人很有才幹,也懂得如何討好皇帝。作為皇帝的資深發小,他很了解劉徹的理想抱負,知道漢朝遲早會對匈奴用兵,所以先學習了匈奴人的兵器戰法,因此很受漢武帝寵愛,經常同吃同睡。
可憐正經皇后陳阿嬌,自從娶過門後一直被漢武帝丟在一邊,眼見那邊「鴛鴛相抱何時了,鴦在一旁看熱鬧」,又氣又寂寥。
韓嫣:我能陪皇上看星星看月亮,從詩詞歌賦聊到人生哲學,你可以嗎?
漢武帝表達對韓嫣喜愛的方式一如他爺爺般簡單粗暴——升職又加薪(《史記》:「官至上大夫,賞賜擬於鄧通。」)
據記載,韓嫣喜歡玩彈弓,他的彈丸都是用金子做的,每天能打掉十多顆。長安那時候經常有人說:「苦饑寒,逐金丸」。京城的孩子聽說韓嫣出來了打彈弓了,都跟著他,然後看到彈子掉落就去撿拾。
這事雖然不見於正史,卻也可見韓嫣之富貴。
漢武帝這人是典型的愛屋及烏,喜歡一個人恨不得連他祖宗十八代都要寵幸賞賜一遍。他喜歡韓嫣,給他榮華富貴不說,連韓嫣的弟弟韓說也一併寵幸了。
然而就在普通吃瓜群眾都以為「鴛鴛相抱沒完沒了」的時候,上天給韓嫣和漢武帝這對苦命「鴛鴛」出了一道考倒無數英雄好漢的史詩級難題——
婆媳關係。
韓嫣事上已久,善於逢迎,自從搞定了皇帝劉徹之後,他還一直想找個機會拍拍太后的馬屁,以期在「婆婆」心中留下好印象。
機會終於來了。有一天,韓嫣得知皇太后曾在嫁給漢景帝前結過婚並且育有一個女兒,他如獲至寶。
當年太后為了進宮拋下女兒,可世上哪有女人不愛自己的孩子呢?而今母女多年未見,太后不願相認肯定是怕漢武帝知道不樂意。如果自己告訴漢武帝這件事,幫助她們母女二人重逢,太后知道了一定很高興。
韓嫣小算盤打得劈啪作響。大多數皇帝知道自己母親跟除自己父親以外的男人有一腿時多半是如鯁在喉的,比如秦始皇和趙姬、北齊末帝高緯和胡太后。但是韓嫣很了解自己的發小,劉徹這種中二病晚期的青年是絕對不會計較這種事。
果然,漢武帝知道這消息後竟然異常興奮,還怪韓嫣為什麼不早說,然後就衝到人家裡,親自接了這位素未謀面的同母異父的大姐到長樂宮拜見了太后,母女都是淚流滿面。
這時候太后的表現就很耐人尋味了。
記得《紅樓夢》中描寫黛玉初入賈府時,賈母一見到素未謀面的外孫女黛玉,來不及等人行禮就一把抱住,「摟入懷中,『心肝兒肉』叫著大哭起來」。
反觀皇太后王娡(zhì),她對於見到自己十月懷胎生下的女兒顯得十分克制,除了「垂涕」以外並沒有更多情緒流露,激動的反而是某隻中二青年,給錢、給房、給人、給地,恨不得把什麼好的都給她。
而太后什麼都沒給這個女兒爭取,在漢武帝甩出一沓「貴族新手大禮包」之後,很平靜地表示了感謝,還說皇帝你破費了。
多客氣的話。
很明顯,太后對於自己的過去諱莫如深,並不想提起,可能是因為入宮前與前夫家裡撕逼太難看的緣故,也有可能是不想讓世人知道她堂堂太后曾為一個普通百姓生兒育女,總之她對於這場相逢她並不開心激動,反而因為猝然被人揭開過往顯得有些尷尬和羞赧。
韓嫣的願望落了空,他的馬屁拍到了馬腿上。
之後發生的一件事讓他在太后的死亡筆記上徹底掛了號。
事情的起因是江都王劉非。這人是漢景帝的兒子,漢武帝的異母哥哥,十五歲的時候就參與平定七國之亂,被他爹封了將軍。司馬遷評價他很有才幹,是景帝十三個奇形怪狀的兒子里比較聰明有抱負的一個。
他從封國千里迢迢來到長安,被詔令入上林苑陪皇上打獵。由於領導出行的例行封路還沒有完成,漢武帝就讓韓嫣乘坐副車、帶著上百個騎兵先開道,看看一路有沒有什麼野獸獵物。這一路浩浩蕩蕩、陣勢不小。
江都王遠遠望見馬蹄聲聲、塵土飛揚,以為皇上來了,就讓隨從避讓,自己在路邊伏地行禮拜見。韓嫣不知道是在專心駕駛沒看見,還是沒當回事,總之一腳油門就走了。
車隊開走後,江都王氣得半死。
江都王:我是天之驕子,堂堂諸侯王,你韓嫣算哪根蔥?!我給皇上行禮你也敢當沒看見就這樣受了?士可殺不可辱!
江都王決定告狀。
但告狀這事是個技術活,向誰告,怎麼告都是有技巧的。如果他跟漢武帝說,那麼漢武帝最多笑笑,給他賜點黃金彌補下受傷的小心靈也就完了。
但是如果不找漢武帝,還有誰能治得了韓嫣、讓他出了這口惡氣呢?
這偌大皇宮裡還有一個人——皇太后王娡。
劉非十分懂得告狀的套路。
首先要做出一副尊嚴受辱、痛不欲生的樣子——「為皇太后泣曰」;
接下來就要講述事情發生的經過,這裡史書並沒有記載劉非告狀的內容,而他的具體描述肯定是帶有主觀性質,傾向於對自己有利的一面;
最後交待結果——「請得歸國入宿衛,比韓嫣」,向太后表示,我三觀已碎,既然當個諸侯王還不如做個弄臣風光,那我也不要封國了,讓我回宮裡給皇上當個值班警衛員,跟韓嫣站在一起就行了。
劉非真的不要封國了?怎麼可能。好好的「土皇帝」不做,腦子進水了才會想歸還封國。
劉非顯然腦子沒有進水,他這招以退為進很妙。皇太后未必有多喜歡他,也未必會為了他受辱的事而懲罰韓嫣,但是這一狀讓太后明白韓嫣素日里的驕矜模樣,無論韓嫣冤不冤枉,一枚嫌惡的種子,已經被狠狠地楔進太后的心裡。
而當皇太后產生惡的觀感後,偏見也隨之產生,韓嫣再做什麼都會引發她的負面心理及情緒。
韓嫣因為受寵,所以漢武帝許他出入後宮不受限制,但這成了他的取禍之道。
有一天,韓嫣與後宮宮人通姦的消息傳到太后耳中,太后震怒,要賜死韓嫣。不知道這是仙人跳還是韓嫣真的如此放肆,總之被戴了綠帽子的漢武帝在太后面前反覆求情也不管用,韓嫣就這麼香消玉殞了。
韓嫣並非是漢武帝唯一的男寵,但作為青梅竹馬長大的發小,他在多情又健忘的劉徹心目中應該佔有一席之地。因為在他活著的時候,漢武帝始終沒有孩子。
很多年以後,那個告狀的江都王劉非上書想要帶兵攻打匈奴,漢武帝不準,劉非鬱鬱而終。
至於韓嫣的弟弟韓說,多年後他跟隨衛青出征匈奴,立下戰功,被封為案道侯。後來捲入漢武帝晚年巫蠱案,被衛青的外甥、太子劉據殺了。
衛青——遙憐故園菊,應傍戰場開
哎呀,圖放錯了,換一張
你們以為衛青和霍去病能夠封侯拜將、封狼居胥僅僅是因為戰功赫赫以及裙帶關係?圖樣圖森破。
他倆是在司馬大人的《史記·佞幸列傳》里掛了號的,也就是說,他倆都曾被漢武帝推倒過。
漢武帝喜歡儀錶堂堂的小鮮肉,但是要得到這位人君長久的喜愛,你還得有才幹。
衛青就是這樣的一個人。
作為男寵楷模的他,生平簡直是一部傳奇。他的母親衛媼是是平陽侯府的女僕(一說侯妾),和來平陽侯家做事的縣吏私通生下了衛青。
因為衛媼本身就要撫養一男三女,實在養不起一個衛青了,等他長大一點後就被送回生父鄭季身邊。但是鄭季也不富裕,又有老婆孩子,於是讓衛青去放羊。而他那些兒子也不把衛青當成兄弟,只當做奴僕畜生一般呼來喝去。
不過也許正是這段時間的經歷使他養成了一種低調恭謙、善於觀察、恪守本分的性格。
衛青長大後就離開了生父家,回到母親所在的平陽侯府,成為一個騎奴。
原本他就要這樣作為人奴,被人打罵過一生。但一個契機,使他走入了漢武帝的視線。
建元二年,路過平陽公主府的漢武帝看中了一位美貌的歌女並帶回了宮,這人就是衛青的姐姐衛子夫。第二年,衛子夫受寵有孕,陳皇后阿嬌嫉妒得要命,因為這麼多年她連個蛋都沒孵出來,一個小婊砸才來沒多久就有喜了,這不是打臉么。
於是陳皇后找人把已經在建章做事的衛青給抓起來,準備把他做掉。不料衛青人緣很好,他的好哥們兒公孫敖知道後趕緊帶人去把他救了出來。
漢武帝這人本來就吃軟不吃硬,最煩那種無理取鬧的婆娘,見陳皇后這麼蠻橫,立刻對著干。他懶得找皇后叉架,那樣太跌份,而是轉頭封衛青為建章監、侍中,連續賞賜了千金;封衛子夫為夫人,順手又把衛子夫一家能封賞的全封賞了一遍。反正用實際行動給了嬌蠻的陳皇后一套組合拳。
從衛子夫母親到姐妹喜歡私通的家族天賦來看,這一家子的相貌應該都不會太差,衛青自然也是儀錶堂堂,剛開始漢武帝估計也就是當個普通的男伴養著。但當衛青逐漸展露出軍事天賦的時候,他迅速調整了對這位男寵的定位。
自此,衛青開始走向戰場。在多次大敗匈奴之後,被封為大司馬大將軍。
漢武帝對衛青非常不同,他是一種欣賞、愛護。這不僅因為衛青是他霸業的實踐者,也源於衛青本人的低調克制。
他聽從謀士用賄賂武帝寵姬的方法使武帝安心;
他把自己的一切都攤開放到武帝面前,表現出毫無城府的樣子,以避免遭到猜忌;
他立了軍功,漢武帝要封賞他的三個孩子,衛青推辭說自己所得的一切全賴上級正確英明的領導、全體幹部成員的共同努力;
漢武帝讓群臣見衛青都需行只有見帝後才行的跪拜之禮,只有汲黯依然行揖禮,衛青不但不生氣,反而對他越發敬重;
他被李廣的小兒子李敢刺傷後並沒有懲罰李敢,而是選擇瞞下此事,不給皇帝添麻煩;
漢武帝召見臣子,有時戴冠有時不戴,而見衛青,則是坐在床邊含情脈脈地看著他(「上踞廁而視之」);
霍去病和其他大臣們為著漢武帝其他幾個皇子封王的事來來回回的請奏,只為捍衛皇后和太子的地位,衛青卻沒有置一語。
曾有人質疑衛青霍去病的功績,說司馬遷在言辭中充滿了對李廣的褒獎以及對衛青霍去病二人的暗諷,甚至說這倆人非但不能禦敵,反而是招引敵人的禍水。
可是正如明人王世貞所言:「匈奴,天下莫強焉,其所以數勝而不絀者,豈盡天幸耶?」,一言以蔽之,衛霍的功績非是運氣,而是實力的體現。
衛青是漢武帝軍事戰略的忠實實施者和維護者,猶如一道屏障,拱衛著劉漢的河山。只要有他在,那些心懷不軌的奸佞不法之徒便不敢輕舉妄動。
淮南王劉安圖謀叛亂,當徵詢衛青為人時,臣子伍被曾借用他人之言這樣評價:「遇士大夫以禮,與士卒有恩,眾皆樂為用……材力絕人……號令明,當敵勇,常為士卒先……雖古名將不過也。」從敵人口中獲得的評價應是相當客觀,可見大將軍的為人和軍事才能在世人中已是有口皆碑。
而當年棒打「鴦鴦」的惡婆婆皇太后王氏,這時候態度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不光沒有給衛青小鞋穿,相反還給了不少賞賜。可見,皇太后並不是完全不能容忍自己兒子與男寵們的關係,只要他們能夠為朝廷做出突出貢獻,太后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就連央視爸爸多年前拍的《漢武大帝》,衛青臨死前與漢武帝君臣相見的場景也是被基情演繹了一把。如此露骨的BGM歌詞和回憶殺賣腐,只可惜當時年少的我沒看懂。
論煽情,央視排第二,還有誰敢說自己第一?
在B站上,漢武帝降階相迎這一段已經成為無數腐女心中教科書般的演繹,無數迷妹用彈幕自願組成炸台階小分隊,就是為了讓劉衛二人早一秒相見。
不要怪我腐眼看人基,實在是官逼民腐民不得不腐。
正可謂:文能提筆控蘿莉,武能馬上定人妻。進可欺身壓正太,退能提臀迎眾基。
不過隨著時光的流逝,漢武帝和衛青之間出現了不可調和的矛盾——
色衰愛弛。
什麼樣的如花美眷,也抵不過似水流年。何況衛青常年枕戈待旦、風吹日晒。而漢武帝的口味卻是一如既往的專一,只愛十幾二十歲的「小雛菊」。
當然了,捫心自問,青春的肉體誰不愛呢~
就在人們以為衛氏姐弟即將年華老去、榮光不再的時候,這個家族又有一位騷年以驚世之姿躍入了年富力強的皇帝眼中,成了他的心頭好。
他是誰?他是一代名將,天之驕子,少年英雄,匈奴噩夢。欲知後事如何,請看下回分解。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文史宴
長按二維碼關注
我們的宗旨是普及、趣味、新穎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文史宴:西漢的宦官專權與斷袖之癖——二者密切相關
※文史宴:漢武的「英雄時代」,充滿了人民的血與淚
※漢武大帝與他的男寵王朝|文史宴
※雙子座的千古奇冤——風流豈是儂本意|文史宴
TAG:文史宴 |
※唐太宗李世民身邊有那麼多賢臣良將,千古賢君的用人之道是什麼?
※你知道大英回馬這位明代賢臣的墓么?現在還有嘉慶皇帝親撰祭文的石碑
※李世民為什麼擁有那麼多賢臣,原因究竟在哪?
※武則天和狄仁傑之間究竟是一對聖君賢臣,還是爾虞我詐,各懷鬼胎?
※宋桓侯的權臣子罕既是賢臣, 又是權臣
※同樣是投清漢人,為何吳三桂被罵為叛徒,而范文程卻被奉為賢臣?
※上古六大賢臣,有兩位曾助黃帝擒殺蚩尤,有一位被尊為文祖之神
※明君賢臣的用人之道,蘊含著大唐盛世的秘密
※賢臣柳渾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被人們稱為賢臣?
※一代奸相頗具罵名,其曾孫卻是賢臣,被稱為唐朝雙忠之一
※三國荀彧,生食漢祿死為漢臣,三國賢臣的典範
※魏忠賢原來是個賢臣
※崇禎帝剛愎自用,處死這三位賢臣名將,明朝怎能不亡?
※周文王夢見飛熊撲身,大臣說賢臣將至,周文王去找,結果找到了他
※大漢賢臣蕭望之為何被逼飲鴆自殺?
※宋國賢臣故事: 華元到底是不是宋國的功臣?
※為什麼李世民那麼多賢臣名將,偏偏尉遲恭可以名列第一?來看看
※為了這兩個人,朱元璋不惜殺絕賢臣良將,結果卻是自毀長城
※宋國賢臣故事: 宋襄公背後的目夷到底是何許人也?
※殷紂王誅殺忠良賢臣,殘暴征討各國,最後導致殷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