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說中的商朝,不僅僅是電視劇的那些

傳說中的商朝,不僅僅是電視劇的那些

商族是高辛氏(帝嚳)的後裔,居黃河下游,有著悠久的歷史。 舜時,商族出了一位傑出的軍事首領——契。《史記·殷本記》記載:有娀氏之女名簡狄,吞玄鳥之卵而生。《詩經·商頌·玄鳥》曰:「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太康失國時,契的孫子相土開始向東方發展,《詩經》上說:「相土烈烈,海外有截」。到夏朝中期,契六世孫冥「勤其官而水死」,商人「郊」祀之。 冥子王亥「作服牛」,向河北發展。到契第十四代孫湯時,商已成為東方一個比較強大的方國。《國語·周語下》說:「雲王勤商,十有四世而興」。

成湯

湯即天乙,姓「子」,甲骨文稱大乙,後世習慣上稱之為成湯。與堯、舜、禹並稱古代賢王。

以德立威,厲兵秣馬,使臨近部落紛紛歸附。 《國語·魯語》說「湯以寬治民,而除去邪」。《淮南子·脩務訓》更進一步說他「夙興夜寐,以致職明。輕賦薄斂,以寬民氓。布德施惠,以振窮困。弔死問疾,以養孤孀。百姓親附,政令流行」。

伊尹的計策,離間夏桀與其同盟者九夷族的關係。 《說苑·權謀篇》對此有較詳細的描述:「湯欲伐桀,伊尹曰:請阻乏貢職以觀其動。桀怒,起九夷之師以伐之。伊尹曰:未可,彼尚猶能起九夷之師,是罪在我也。湯乃謝罪請服,復入貢職。明年,又不貢職,桀怒,起九夷之師,九夷之師不起。伊尹曰:可矣。湯乃興師,伐而殘之,遷桀南巢氏焉。」

鳴條之戰

湯在興兵伐桀的「景亳之命」上,曆數夏桀的罪惡及人民對桀的痛恨,這就是保存至今的《尚書·湯誓篇》。 在與夏桀決戰之前,先滅掉了此時仍然聽從夏王指揮的個別方國部落。《詩·商頌·長發》:「韋、顧即伐,昆吾夏桀」鄭玄如是注釋:「韋,彭姓也。顧、昆吾皆己姓也。三國黨於桀惡,湯先伐韋、顧,克之。昆吾、夏桀則同時誅也。」說明湯之所以伐韋、顧、昆吾三國,是因為它們仍在助桀與商為敵,即「三國黨於桀惡」。

接著,商湯又率戰車70乘、敢死士兵6000人攻夏王都。夏桀只好倉促率王師與商軍戰於鳴條,結果夏朝軍隊大敗。戰爭的結果導致夏王朝滅亡,商湯建立了中國的第二個王朝商朝。

商王

商朝的王位繼承製是「兄終弟及」和「父死子繼」相結合的方法。商王死後,王位就由弟弟繼承,一直到沒有弟弟為止,然後才會傳給兒子,至於是傳給最大王子的兒子,還是傳給最小王子的兒子,則沒有定製。

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0王,延續500餘年。

按照現已發現的甲骨和史書的資料來看,商王朝的帝王的名字,一直是以天干命名的。而商帝國的人在稱呼君主時,便是在名字前加一個帝字,如帝祖甲、帝文丁、帝太丁、帝武丁等等。

伊尹

伊尹為商湯之右相,名摯,是商湯至太甲時期商朝的一位元老。太甲,商湯之孫。《史記.殷本紀》記載:「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宮。三年,伊尹攝行政當國,以朝諸侯。帝太甲居桐宮三年,悔過自責,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諸侯咸歸殷,百姓以寧」。這個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在《孟子》、《左傳》等書中均有記載。

九世之亂

由於王位繼承製是「兄終弟及」和「父死子繼」相結合的方法,因此傳弟和傳子之間有很大的隨意性,理論上弟,子均有合法繼承權。隨後發展成了誰勢力大誰繼位的傳統。在王位的變更中,商朝舉國內亂。這一動亂歷經仲丁、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九王,故名「九世之亂」。九世之亂延續近百年,直到盤庚遷殷後才最終結束。

盤庚遷殷

九世之亂期間,商王朝曾多次遷都。《竹書紀年》記載,商王仲丁「自亳遷於囂」、河甲「自囂遷於相」、祖乙遷(今邢台市)、南庚「自邢遷於奄」。直至盤庚「自奄遷於北蒙,曰殷(今安陽)」後,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稱為「殷」或「殷商」。

武丁中興

武丁在位共五十餘年,在傅說等輔佐下,國勢強盛,政治清明,百姓富庶。武丁在位時期,滅躬方,亡土方,平西羌,定荊襄,擴疆數千里。這些征伐戰爭,為王朝形成「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的廣大疆域,奠定了基礎。故史書將武丁統治的59年間(公元前1250年—前1192年)稱為「武丁中興」。

據殷墟卜辭記載,武丁的配偶婦好還親自率兵征伐羌方。作為武丁的妃子,婦好並沒有呆在豪華王宮裡,享受錦衣玉食,而是經常率兵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婦好可以說是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位巾幗英雄。

帝辛(紂王)

帝辛年輕時天資聰明,文武雙全,口才過人,行動敏捷,接受能力也強,而且非常力氣大,據說能空手與猛獸打鬥。《荀子·非相篇》記載:「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群,百人之敵也」。《史記·殷本紀》記載:「帝紂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距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

周武王繼位後四年(公元前1057年,一說公元前1027年),得知帝辛統治集團分崩離析,王族重臣比干被殺,箕子被囚,微子出奔,而商軍主力遠征東夷,朝歌空虛,即率兵伐商。帝辛驚聞周軍來襲,只好倉促武裝大批奴隸、戰俘,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總計十七萬,開赴朝歌以外四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汲縣)迎戰。想不到這些大批夷人、奴隸組成的軍隊,忽然一夜之間嘩變,潰不成軍。周人居然不費吹灰之力,長驅直入,兵臨朝歌城下。帝辛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寶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帝辛死後,周武王象徵性的用黃鉞砍掉他的腦袋,妲己也被殺。

歷代已經把帝辛說成一個暴君的形象了。可是這個形象離他真實的情況還是有很大的距離。春秋時期,子貢憤憤為其鳴不平,說:「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後世言惡則必稽焉。」然而在春秋時期,關於紂王的罪狀還只限於「比干諫而死」。

而關於紂王最著名的「酒池肉林」、「炮烙」的傳說,周時的文獻沒有記載,春秋時也沒有,可到了戰國末期,韓非子突然很生動地描繪起來:「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台。居五年,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丘,臨酒池,紂遂以亡。」

毛澤東:「把紂王、秦始皇、曹操看作壞人是錯誤的,其實紂王是個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經營東南,把東夷和中原的統一鞏固起來,在歷史上是有功的。帝辛伐徐州之夷,打了勝仗,但損失很大,俘虜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虛進攻,大批俘虜倒戈,結果商朝亡了國。」

親身經歷了家國淪喪、山河破碎的明末大知識分子、抗清義士顧炎武在亡國之後沉思細想,深刻地認識到一個殘酷的現實:一個帝國的衰亡,是各種勢力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以至於積重難返,非革故不足以鼎新。因此,在研究歷史時,頗有一些政治家的意味:前人多言殷商亡於「受德之不仁」,「吾殊謂不然」,顧氏如是說。並列舉了自盤庚以降,商王朝貴族離心離德的種種行經,得出一個驚世駭俗的結論:商亡是必然的,帝辛只是適逢其會,換了任何人,都無法拘救商王朝的命運。在這一點上,帝辛與崇禎帝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比起前幾任帝王,都勤政、英明的多,但都「適逢其會」,做了亡國之君。無怪乎崇禎帝臨死前仰天浩嘆「君非亡國之君,臣是亡國之臣。」大廈將傾,獨木難支,家國淪喪,眾叛親離,此恨曷極!故帝辛自焚,崇禎自縊,英雄末路,無限悲涼。

妲己

妲己(dá jǐ),己姓,字妲,有蘇氏部落之女,世稱「蘇妲己」。因有蘇氏以三尾狐為圖騰,故後人小說里附會妲己為狐妖所變。據《左傳》記載,公元前1047年,商紂王發動大軍,攻擊有蘇部落。有蘇部落抵擋不住強大的商軍進攻,在滅亡和屈膝間,有蘇部落首領選擇屈膝,獻出牛羊、馬匹及美女妲己。

傳說妲己是一個蛇蠍美人,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具體的事實約有:第一,紂王為了討好妲己,派人搜集天下奇珍異寶,珍禽奇獸,放在鹿台和鹿苑之中,每每飲酒作樂,通宵達旦。 第二,嚴冬之際,妲己遙見有人赤腳走在冰上,認為其生理構造特殊,而將他雙腳砍下,研究其不怕寒凍的原因。 第三,妲己目睹一孕婦大腹便便,為了好奇,不惜剖開孕婦肚皮,看看腹內究竟,枉送了母子二人的性命。 第四,妲已慫恿紂王殺死忠臣比干,剖腹挖心,以印證傳說中的「聖人之心有七竅」 說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風花頌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那麼多驚人巧合,總有一件嚇到你

TAG:古風花頌 |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傳說中不能空腹吃的食物,傳言是對的嗎?
毒死光緒帝的不是傳說中的慈禧太后,而應該是他
楓葉為什麼是紅的?傳說與這位戰神有關,不信也不要錯過傳說的凄美
爐石傳說,我們玩遊戲靠的是運氣,主播都是這麼說的!
這就是傳說中的鋼筋般的直男了吧?
這些就是傳說中的「老普」
這大概就是傳說中的臉剎吧
這就是傳說中的長的是比較著急?
搞笑圖片:傳說中的頭部往下都是腿,看完我再也不羨慕這樣的人了!
貓:看到沒,這就是傳說中的橘座!
爐石傳說:這些卡牌的外號不是商界大佬就是綜藝大咖,你說對嗎?
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商業互吹吧?真的不是同一個老闆搞的嗎?
這就是傳說中的朦朧美
這就是傳說中的「背影殺」身材,直男不淡定了
你的鼻子是不是傳說中的 ?富貴鼻?
這就是傳說中的窖藏?
爐石傳說:面對這樣的局勢還能翻盤,這是不是個假的獵人?
這麼萌的就是傳說中的柯基嗎?不,他們是小天使
這就是傳說中的 興奮的不能自已嗎
傳說中朝鮮的「綠皮專列」,竟然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