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60年代的美國嬉皮運動,人們拋棄富裕,體驗簡單隨意的生活
60年代的美國人,雖從外表也能看出其潮流的改變。但那時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水平與現在差別並不大。60年代也是美國青年講求個性解放的年代。從某種意義上講,美國的現代社會甚至要更保守些。現在美國人的衣著講究隨意和舒適,其實這種流行方式從60年就開始建立了。圖片中的女孩在60年代就大有Lady嘎嘎的風範了。
60年代美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嬉皮運動了。 很多嬉皮士來自白人富裕家庭,他們拋棄富裕,來感受並讚美貧窮,體驗簡單而隨意的生活。嬉皮士用公社式的和流浪的生活方式來反應出他們對民族主義和越南戰爭的反對,他們提倡非傳統的宗教文化,批評西方國家中層階級的價值觀。
嬉皮士是英語Hippie的音譯。60年代在美國東海岸著名的反文化中心格林威治村,一些年輕的反文化者稱他們自己為「hips」。許多來自紐約市區的失望的中產階級子女聚集在那個村中,他們穿著他們最舊的衣服。這些人最早被稱為嬉皮士。
後來嬉皮文化蔓延開來,形成一場自發的「群眾運動」。嬉皮們主張仁愛、反對暴力、提倡和平主義和利他主義;他們留著長發、穿著奇裝異服,與社會現實針鋒相對。嬉皮運動在60年代末達到高峰。
嬉皮士的主要特徵是長發,大鬍子。穿戴色彩鮮艷的衣著或不尋常的衣飾。
他們的另一個特徵是聽一定的音樂,比如傑米·亨得里克斯和傑菲遜飛艇的幻覺性的搖滾樂、詹妮斯·喬普林的布魯斯、斯萊和斯通家族、ZZ頂級樂隊、死之民樂隊等的音樂。
偶爾自己演奏音樂,一般吉他,一般在家裡與朋友一起,或在公共綠地上或節日上。自由戀愛,公社式的生活。
嬉皮運動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獨立思考和反叛嘗試;開創了自己的生活空間……今天人們仍然喜歡用「純真、激動、偉大」這樣的字眼來形容60年代,不單單是為了回味那遙遠的過去,更是源於一種感情的回歸。


※直擊貧窮山區的孩子:從小開始干農活,一件衣服穿一整個冬天
※12年前朴槿惠訪問了朝鮮,她說每想到那次出訪,自己便熱淚盈眶
※民國時期十大絕色美人,如今已很難找到這樣的女子
※8張圖看朝鮮:五一體育場可容納十多萬人
※誰說狀元與顏值不可兼得?這幾年的高考狀元重新刷新我們三觀
TAG:38度的理想 |
※中國老照片:70年代的人們,過著簡單的生活,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蘇聯解體的日子裡,人們的生活
※古代物質匱乏生活單調?千年前人們的夜生活比現代人有意思多了!
※動漫因其獨特的魅力深受人們的喜愛,作為新時代的文化載體!
※直擊蒙古國人們的真實生活
※人們圍著他的屍體,做著這樁幾千億美金的生意
※二十世紀的男人們,這樣進行團體運動,最後一張讓人爆笑
※空腹吃蘋果,身體發生這4個驚喜的變化,第3個深受人們喜愛
※小小的一塊年糕,寓意著人們的工作、生活節節高,年糕也是餐桌上最搶手的美味
※活了四億年的古老生物,卻因為自身特殊的作用,被人們大量捕殺!
※朝鮮上世紀70年的生活水準,超乎人們的想像,多數國人都很羨慕
※一個只有32名女性的國家,被稱為「世界最小」國,網友:人們生活卻很富足!
※二戰結束,蘇聯自己國家的45萬戰俘不願回國,人們:活著比死難
※鏡頭下:最富裕國家裡窮人們的真實生活
※人們嘴裡的生活
※在舊金山的唐人街,體驗人們的日常生活
※50年代的美國老照片,人們開著小汽車,過著田園般平靜的生活
※大自然的動物之間的和諧,是人們想像不到的!
※八十年代朝鮮人們的真實生活
※全球最有錢的國家:國民人均收入80萬,工作隨便挑,人們卻說壓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