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屠呦呦親筆信:「中國傳統醫藥獻給人類的禮物」是怎麼發現的?

屠呦呦親筆信:「中國傳統醫藥獻給人類的禮物」是怎麼發現的?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終身研究員屠呦呦在「致新華社的一封信」上簽名。 新華社記者 盧國強攝

新華社北京6月27日電中醫藥是5000多年中華文明的結晶,在人民健康事業中發揮獨特作用。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政府始終關注和重視中醫藥和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將於今年7月1日實施,新華社記者歷經6個月,走訪中醫界、文藝界、體育界等多領域的領軍人物,就弘揚中醫藥和中醫藥文化進行調研。

調研中,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86歲的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終身研究員、青蒿素研究中心主任屠呦呦給新華社記者寫來一封信,講述發現「青蒿素」這份「中國傳統醫藥獻給人類的禮物」的艱辛過程,表達壯大和發展中醫藥、造福全人類的決心。

信的全文如下:

新華社記者同志:

各位好!

上世紀60年代,在氯喹抗瘧失效、人類飽受瘧疾之害的情況下,我接受了「523」辦公室的抗瘧研究任務。我首先收集整理中醫藥典籍、走訪名老中醫,彙集了640餘種治療瘧疾的中藥單秘驗方。這些方葯指引了我們團隊後來的中草藥的提取分離研究。在青蒿提取物實驗藥效不穩定的困境中,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有關青蒿截瘧的記載啟迪了我們的研究思路,我們改進了提取工藝,富集了青蒿的抗瘧成分,並最終於1972年發現了青蒿素。

歷史的機緣讓我有幸參與了抗瘧藥物的研發,青蒿素的發現是人類征服瘧疾進程中的一小步,也是中國傳統醫藥獻給人類的一份禮物。研究過程中的艱辛勿需多說,更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全國「523」團隊對於國家使命的責任與擔當,正是這一精神力量,才有了奮鬥與奉獻,才有了團結與協作,才有了創新與發展,才使得青蒿素聯合療法挽救了眾多瘧疾患者的生命。

中醫藥學是一個豐富的寶庫,從神農嘗百草開始,中醫藥傳承幾千年,先輩們為我們揭示了植物、動物甚至礦產等自然資源與人類健康的關係和秘密;中醫藥凝聚了中國人幾千年來防病治病和養生保健的智慧。青蒿素的發現只是發掘中醫藥寶庫的一種模式,繼承與發揚中醫藥有多種模式和途徑,需要中醫藥工作者努力探索,創新前進。作為中醫藥科學工作者,我感謝各位對中醫藥進展的關注和報道,這順應了中醫藥的現代發展趨勢!

感謝社會各界對中國科研工作的關注、鼓勵和支持。也許很多朋友並不了解,瘧疾對於世界公共衛生依然是個嚴重挑戰,時至2016年,全球約半數人口,包括91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口仍在遭遇瘧疾的威脅。2016年全球瘧疾患者約2.12億,非洲地區5歲以下兒童患者的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世界衛生組織已經提出消除瘧疾的宏偉戰略目標。為此,我們青蒿素研究中心將竭盡全力,繼續為人類的健康事業,為中醫藥的壯大和發展而努力。

[責任編輯:張佳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義大利專家研究證實:吃炸薯條易早亡
毒品「威力」有多大?三副藥方助力戒毒
美航天局:「發現外星人」是謠傳
艾慕婚紗發布新品 以復古風為新娘織造夢幻婚紗

TAG:光明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回不了家的傳世之作!
讓人惋惜!流失在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看中國文化的「受」和「授」,藝術關心的是人
楊貴妃養的這種中國名狗,被慈禧發揚光大,如今成世界爆款寵物
盆景為什麼是中國的國粹和珍貴的物質文化遺產
邵大箴:看中國文化的「受」和「授」,藝術關心的是人
那些被收藏在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瑰寶,每一件都美的讓人心痛!
中國式的爹為何如此難當?電影《牯嶺街殺人事件》中的父親
外國人為之瘋狂的6種中國食物,哪個你最愛吃?
鏡頭下:各國送給聯合國的重禮,中國禮物最別緻
日本人愛留「膏藥鬍子」,中國人喜歡留的鬍子叫什麼?
中國式家庭關係:「自我犧牲」與「情感綁架」
在中國,除了中醫外,還有哪些傳統醫藥?
中國國畫:山水、花鳥、人物、游魚、走獸,無一不精,膜拜了!
美國幫助中國賣無人機,是良心發現了,還是吃錯藥了?
中國古代的龍分為哪幾種?古代皇帝是把自己比作哪種龍呢?
世界上有殭屍嗎?中國的殭屍和外國的吸血鬼竟然是親戚!
這樣的中國,你喜歡嗎?
中國最受歡迎的寵物狗狗
移動支付給中國的生活帶來了怎樣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