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黃河連年枯水,為什麼說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黃河連年枯水,為什麼說防汛形勢依然嚴峻?

近幾十年來,關於黃河的災害,人們更關注黃河下游越來越嚴重的斷流,以及由於斷流所帶來的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

近些年,黃河進入汛期後,上游主要來水區水量偏少,寧夏、內蒙古等省區用水需求仍然較大,在黃河主汛期甚至汛後,有可能發生歷史上最嚴重的用水危機。

但是,國家和黃河防總為什麼還強調「防大汛」呢?作為一名水利情報工作者,小編今天說說這個在「黃河人」眼裡不算問題的問題。

1、從洪水規律看,自1982年發生15300立方米每秒洪水以來,已連續34年未發生超過10000立方米每秒量級的洪水。按照「久旱之後,必有大澇」的自然規律,黃河發生流域性大洪水的可能性越來越大。

1998年長江和松花江特大洪水以後,這樣一個問題又擺在國人面前,即黃河流域會不會出現大洪水和大水災?早在80年代初期,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黃秉維先生就認為,黃河是「地上懸河」,「咫尺不堅,則千里為壑」。在歷史上曾北至天津,南奪淮河,不但田園廬舍,皆為澤國,而且泥沙俱下,生命和財產都湮沒於地下。「目前形勢比過去更險,歷史可能重演」。近來又有不少學者認為黃河現在仍然存在發生洪水和水災的極大潛在危險,必須引起社會各界廣泛而高度的重視,做到防患於未然。

所以,為了迎戰有可能到來的大洪水,按照「大汛不來、備汛不止」的原則,黃河防汛總指揮部積極做好防汛準備。

2、防汛工程沒有經受過洪水的洗禮,很難確保在大汛來臨時萬無一失。黃河防汛抗旱形勢複雜嚴峻。受厄爾尼諾事件影響,汛期黃河流域南部、東部降水偏多,同時黃河雨量時空分布極為不均,使水情預報更加錯綜複雜、防禦和調度更加困難。黃河上游部分堤防防禦標準偏低;中游規劃中的骨幹工程尚未建設;下游標準化堤防還有部分尚未完工。黃河下游多年未發生大的洪水,在局部地區和部分幹部群眾中麻痹懈怠心理滋長。

所以,要加強重點險工險段、病險水庫、病險淤地壩、水毀工程及應急度汛等在建防洪工程建設。要對防洪工程開展拉網式普查,對發現各類問題分類處理。要大力開展專項執法活動,依法清除威脅行洪安全的片林、磚瓦窯廠、違法建築等河道障礙物。要加強對在建水電站、跨河橋樑等非防洪工程管理,督促制定度汛預案,落實度汛措施,確保工程安全和防洪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河科技情報站 的精彩文章:

TAG:黃河科技情報站 |

您可能感興趣

黃河之水真的是從天上來的嗎?洪水滅世又是怎麼回事呢?
地上「懸河」黃河,河床不斷抬高,為什麼不能把泥沙清理掉,化解危險?
原因何在?北宋之後的開封為何迅速衰落?成也黃河敗也黃河!
什麼是黃河?
蘭州:黃河上游發生2次編號洪水 甘肅防汛形勢嚴峻
黃河下游的那麼多的懸河,為何不直接將黃沙清理走呢?
為什麼說秦朝統一全國是必然?光看黃河就明白了
黃河的歷史是什麼?
為什麼黃河已成懸河,卻不把泥沙挖走讓黃河整體下移?漲知識了
如果黃河水變清,會產生什麼影響?
黃河已成「懸河」,為什麼不把沉積泥沙挖走,讓黃河水位下移?
古諺語:黃河水清,聖人出!黃河水變清,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
古代稱長江為天險,為何偏偏遺漏黃河?渡河對軍隊的影響很大嗎?
為什麼黃河被稱母親河,而長江卻沒此殊榮?難道長江不如黃河?
黃河已成「懸河」,為什麼不能把沉積泥沙挖走,讓黃河水位下移?
清朝是如何治理黃河的,效果如何?
黃河、長江的水為什麼不會枯竭?源頭的水是從哪裡來的?進來看看
黃河水變清,暗示那件事終於要發生了?
為什麼黃河水越來越清澈了?只因這件事正在發生,結果是好是壞?
黃河內蒙古段防凌形勢嚴峻 內蒙古全力以赴確保做到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