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BigDataCoffee專題報告之二:大數據視角下的二維碼之人類視覺與思維

BigDataCoffee專題報告之二:大數據視角下的二維碼之人類視覺與思維

(接續上篇)寫到這裡,我們不禁要問:

為什麼信息的可視化對我們人類如此重要?

答案來自於我們與生俱來的人類本能:我們是視覺動物!

首先,眼睛可以說是人類最重要的感覺器官,視覺是人類獲得外部信息的主要感覺通道,因為人們從外界接收的各種信息中80%以上是通過視覺獲得的, 對於普通人而言,視覺信息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整體性強等特點,還有檢驗其他感覺所獲得信息的功能。

其次,視覺是辨別物品的形狀、大小、顏色等屬性及物品所處的空間狀態(如:方向、距離、位置)等的重要知覺。人類對物體具有的多種物理屬性(如:質量、體積、溫度、形狀、顏色等)的認知,對視覺依賴較大。視覺在區分形狀、大小、高低、遠近、寬窄、長短、陰暗及色彩等方面與其他感覺器官相比具有絕對的優勢。

第三,視覺是人類進行空間定向、有效行走與活動的主要依仗。

物體在視野中位置不同,相應地在個體視網膜上視像的位置也不相同,個體據此判斷物體的上、下、左、右等方向,加上雙眼視差所產生的立體知覺,個體就能對環境中各種物體所處的位置進行定向。個體在定向過程中還通過轉眼、轉頭、轉身,把視線對準物體,以便在視網膜上形成更清晰的圖像。這種視覺、動覺、平衡覺的協同活動,使個體能夠更準確地判斷自己在所處環境中的位置。

同時,科學研究表明,由於人腦的結構功能的不同,我們人類的思維方式可以分為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

從一個事件推斷出另一個事件的過程叫邏輯思維過程,邏輯思維又稱抽象思惟,是思維的一種高級形式。其特點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斷和推理作為思維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和具體化作為思維的基本過程,從而揭露事物的本質特徵和規律性聯繫。抽象思維既不同於以動作為支柱的動作思維,也不同於以表象為憑藉的形象思維,它已擺脫了對感性材料的依賴。抽象思維一般有經驗型與理論型兩種類型。前者是在實踐活動中的基礎上,以實際經驗為依據形成概念,進行判斷和推理;後者是以理論為依據,運用科學的概念、原理、定律、公式等進行判斷和推理。經驗型的思維由於常常局限於狹隘的經驗,因而其抽象水平較低。

由客觀或主觀為基礎構建一個立體思維的能力叫形象思維。形象思維是憑藉頭腦中儲有的表象進行的思維。這種思維活動是右腦進行的,因為右腦主要負責直觀的、綜合的、幾何的、繪畫的思考認識和行為。

通過右腦的想像功能,能夠將左腦中抽象概念轉換成心理圖像,視其生動形象和清晰具體程度決定想像和記憶的程度。

心理圖像不是純粹的圖像,而是以圖像作為載體,攜帶了語言、聲音、氣味等感知覺的影像。

表象是對實在的物體的形象的直觀的、概括的反映,也可以是對人的大腦中觀念對象的形象的反映。意象、形象和表象本質上都是圖像。

語言具有引導視覺和內在視覺注意力去觀察、思考、感受和記憶客觀對象和觀念對象的作用。

人的大腦以心理圖像方式運作。我們不用語言和文字思考,我們用圖像和(或)想像思考,然後用語言和文字對思考結果進行描述和表達。

愛因斯坦這樣描述他的思維過程:「我在思考的時候,不是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用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當這種思考完成以後,我要花很大力氣把他們轉換成語言」。這非常生動地描繪出新思想誕生過程中左右腦是如何協同工作的,右腦的形象思維產生了新思想,左腦用語言的形式把它表述出來。

左右腦的分工決定了人的創新能力與右腦思維密切相關,思考過程是左腦一邊觀察右腦所描繪的圖像,一邊把它語言化、符號化的過程,即左腦具有很強的工具性,它負責把右腦的形象思維轉化為語言或文字,但在速度上會滯後。

人的大腦以實在的物體的形象來運作。美國斯坦福大學研究證明,「人的大腦中的某一圖像會像世界情況那樣刺激人的神經系統」。因為人的神經系統無法區別實際的經驗和生動形象、清晰具體地想像出的經驗。刺激和激發大腦和神經系統的是一樣的生化電。

心像是心靈的真正主宰。心像就是你心中的自我意象和心理圖像。自我意象是你生命的根。

左腦是「語言腦」,藉助語言媒質進行邏輯思維和推理,控制著知識、判斷、思考等,左腦是意識的場所,和顯意識有密切的關係。

右腦是「圖像腦」、「潛意識腦」、「祖先腦」,右腦以圖像方式存儲了人類500萬年以來的所有遺產因子,右腦的五感包藏在右腦底部,可稱為「本能的五感」,控制著自律神經與宇宙波動共振等,擅長藉助圖像媒質進行形象思維和想像,和潛意識有關,具有無窮的智慧和力量,是創造性思維的源泉。

潛意識是右腦的功能,右腦藉助圖像和符號與潛意識溝通,發揮人類潛在的能量。

「左腦記憶是一種「劣質記憶」,不管記住什麼很快就忘記了;右腦記憶則讓人驚嘆,它有「過目不忘」的本事。這兩種記憶力簡直就是1:100萬,左腦記憶實在沒法和右腦相比。」

--[日本]七田真

人腦和動物腦有本質的區別,人類的腦不僅是肢體運動和身體各系統生理活動的控制中樞,更是思維和語言的器官,正是後者使人類脫離了動物界。人腦縱裂分為左、右兩個半球,兩半球經胼胝體,即連接兩半球的橫向神經纖維相連,每一半球都有其自己獨立的意識思想鏈和自己的記憶。

美國斯佩里教授通過割裂腦實驗,證實了大腦不對稱性的「左右腦分工理論」,並因此榮獲1981年度的諾貝爾醫學生理學獎。按照這一理論,大腦為語言腦,司掌語言、文字、符號、分析、計算、推理、判斷、構成、立體認識、推論的思考等,是我們讀書、計算、作文時的動作重心,並且直接指揮身體右部的運動機能,如右眼、右耳、右手、右腳等動作,也就是說,左腦遵從自己一貫的原則,通過語言進行有序的條理化思維,即邏輯思維和推理。

與此不同,右腦是感性腦,又稱為圖像腦,司掌音樂、繪畫、圖形、色彩、圖像、感情、非語言的觀念、空間認識、立體認識、想像、創造、非理論的感性等,並且直接指揮身體的左部運動機能,如左眼、左耳、左手、左腳等動作,右腦傾向於以感覺形象直接思維,好奇心旺盛並且極富創造力,負責可視的、綜合的、幾何的、繪畫的思考行為,觀賞繪畫、欣賞音樂、憑直覺觀察事物、縱覽全局這都是右腦的功能。

計算機所取代的人腦的功能,全部都是左腦的功能,右腦的獨特功能和無限的創造力它一點無法取代,因此右腦能力的強弱成為IT時代競爭制勝的關鍵。

人的意識分為兩種:表層意識(意識或顯意識)和深層意識(潛意識),這兩種意識的工作內容完全不同,意識位於大腦左半球,潛意識位於右半球,通常人們只使用外部的意識,不大使用潛意識,但是出色的記憶力其實存在於我們的潛意識中。

我們知道左腦是「自身腦」,儲存和掌管的是近期和即時的信息,人出生以後所學習、所體驗的各種信息都歸左腦管;

而右腦是「祖先腦」,人類長期積累的智慧、500萬年遺傳因子的信息都儲存在右腦里。右腦是祖先睿智的保留區,右腦儲存的祖傳因子,隨時隨地都在向後代留下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的習慣,這也是右腦的主要功能之一。

右腦是人類精神生活的深層基礎,如做夢、頓悟、靈感、潛意識等與創造力相關的「無意識」心理過程主要是由右腦激發的。初生嬰兒左腦受損,可以照常吃母親的奶,若右腦受損,就不會吃奶,喪失了人的本能。右腦儲存的信息是左腦的10萬倍,如果說人生短短几十年積累的知識是一滴水的話,右腦存儲的祖先千百萬年遺留給我們的遺傳信息則是一片汪洋大海!

最新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具有驚人的處理能力,識別圖片只需13毫秒!

由此可見,在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基礎上,基於人類大腦的結構導致的思維方式的巨大差異,通過可視化進行形象思維後得到的信息是我們接收最快最直接的信息,也是最有吸引力的信息,與通過後天經過訓練達成的抽象思維得到信息相輔相成,才鬼斧神工地造就了我們人這種地球上的高等生物!

所以,大數據的可視化技術,是將抽象也許是凌亂的數據集合轉化為人類視覺可以直觀感受到的形象信息的關鍵入口,只有通過這個入口,才能在大數據和人類視覺和人腦之間,搭建最直接有效的橋樑!

可是,我們知道大數據是具備4V特性的數據集合(體量巨大,種類多樣,變化快速,價值巨大),大數據可視化技術雖然能夠將這些巨大的數據集合轉化為人類視覺可以感受到的形象信息,但是這些轉化後的豐富的可視化信息怎樣才能瞬間傳遞給敏感但狹窄的人眼呢?

我們知道,人眼只有兩隻,並且只是兩條狹長的縫隙,呵呵......

這就需要一個高效快速的連接工具,表徵或代表大數據可視化信息又能同樣高效快速的被人眼捕捉,這個工具就是人們常說的「二維碼」。對的,二維碼就是大數據可視化信息的入口,就是我們人眼最快捷舒適的捕獲點,也是重要的連接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連接人與人,連接人與物,連接物與物的人類發明的最偉大的應用入口,沒有之一!

相信人類對於自身的探索,才剛剛開始,隨著全球對於人腦研究掀起的熱潮的蓬勃發展,我們會有更多的驚喜!

天色已晚,關於二維碼的技術和應用,下次我們再共同討論,暫時說再見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財富vs咖啡人生 的精彩文章:

TAG:科技財富vs咖啡人生 |

您可能感興趣

大數據競爭對手Cloudera和Hortonworks宣布合併
淺談大數據Bigtable與MapReduce、GFS有何聯繫
富士通展示Dataffinic Computing高速大數據處理原型技術
測評Hive、SparkSQL、Presto 等七個大數據查詢引擎,最快的是?
Nat Genetics:大數據揭示疾病的基因關聯
大數據入門必看:Hive、Hadoop、Storm詮釋
Forrester大數據能力報告:阿里雲僅次於AWS
專訪iTutorGroup首席數據官沈沛鴻:AI和大數據之於教育,關鍵詞在「個性化」
BenchCouncil發布五項新人工智慧和大數據評測標準,成為新競爭焦點
Openstack Sahara開啟大數據云端之旅
大數據存儲系統對比:Ceph VS Gluster
大數據科普:神經網路入門-監督學習 Supervised Learning
九次方大數據受邀AI Conference 2018 Beijing,暢談政府數據與AI應用
企業大數據平台MapReduce應用之Join實踐!
Counterpoint發布Q3手機大數據:vivo銷量第一,力壓群雄
2018 Teradata大數據峰會見聞:Teradata Everywhere是成功的
大數據顯示iPhone XR成消費者最喜歡蘋果機型,iPhone8次之
Google在大數據上發布的下一件大事件:BigQuery服務
地表最強組合!Salesforce收購Tableau,全球最大CRM巨頭與大數據平台在一起了!
MongoDB + Spark:完整的大數據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