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古詩「歌」的前世今生

古詩「歌」的前世今生

《樂記》:「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詩樂舞在文化發端之源本是一體的,《呂氏春秋·古樂》:「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闕: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建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從先秦鼓瑟歌詩三百到樂府詩再到諸宮調宋詞元曲,詩與歌、文字與韻律,從來都是相互交織融通的。轉屐相尋,會逢一曲在紅塵之外,在木棧橋邊。

先秦.漢魏六朝

《幽蘭.古琴與編鐘樂團》

先秦漢魏六朝古曲用於祭祀和民歌演唱,前者稱為「雅樂」,與周禮互為表裡,然春秋禮樂崩壞漸至消亡,唐時曾修太常雅樂,歌舞大盛東傳日韓,他們在改造唐樂的基礎上發展了自己的雅樂,以致如今中國雅樂徹底失傳,而在日韓卻相對完整地保留下來,令人扼腕。後者如《詩經》里的「風」,漢樂府詩歌,南北朝樂府詩等等,都無譜留存,且地方色彩濃厚,只能從詩文中一窺其貌了。

《九歌.東皇太一》

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撫長劍兮玉珥,璆鏘鳴兮琳琅。

瑤席兮玉瑱,盍將把兮瓊芳。

蕙餚蒸兮蘭藉,奠桂酒兮椒漿。

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

靈偃蹇兮姣服,芳菲菲兮滿堂。

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

《九歌.少司命》

少司命

秋蘭兮蘼蕪,羅生兮堂下。

綠葉兮素枝,芳菲菲兮襲予。

夫人兮自有美子,蓀何以兮愁苦?

秋蘭兮青青,綠葉兮紫莖;

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辭,乘迴風兮駕雲旗。

悲莫悲兮生別離,樂莫樂兮新相知。

荷衣兮蕙帶,儵而來兮忽而逝。

夕宿兮帝郊,君誰須兮雲之際?

與女沐兮咸池,晞女發兮陽之阿;

望美人兮未來,臨風怳兮浩歌。

孔蓋兮翠旌,登九天兮撫彗星。

竦長劍兮擁幼艾,蓀獨宜兮為民正。

《羋月傳》中這兩首曲不知俘獲了多少人心,中國古典的音樂元素融合入表現力豐富的管弦樂,加上亞洲愛樂合唱團的專業的演唱,著實給人一種夢回蒼茫遠古的感覺。

《胡笳十八拍》

胡笳十八拍(節選)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離亂,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揚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兩拍張弦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中略)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遣千金兮贖妾身。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胡笳十八拍》傳為蔡文姬作,為古樂府琴曲歌辭,一章為一拍,共十八章,講述「文姬歸漢」的故事,曲詞皆委婉悲傷,摧肝斷腸,而然於凄涼哀愴的曲調中,由可生出一股浩然之氣。

唐代

春鶯囀(壹越調,原唐歌舞大麴)

曲是中國古代大型音樂舞套曲,漢魏已有相和大麴與清商大麴,直至隋唐,經過歷代的繼承與發展,大麴已達到成熟階段。唐代的歌舞大典是當時最為重要、最具代表性的音樂形式。它通常分散序、中序和破三部分。每部分又可分為若干段落。散序節奏自由,為器樂部分,中序也稱歌頭,較慢,歌唱為主,器樂伴奏,破亦稱舞通,節奏漸快,以舞為主,器樂伴奏。如我們耳熟能詳的《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陣樂》都是唐歌舞大麴的代表之作,滿滿的盛唐鼎盛氣象。

此外,大唐對外交流頻繁,許多西域樂器如篳篥、琵琶,歌舞如「胡旋舞」、「拓枝舞」等也都盛行於唐歌舞文化之中,加之對佛教的進一步吸收和理解,飛天樣式的歌舞也漸漸流行於教坊之中。另由於教坊的設立,許多詞牌也漸漸形成,為宋詞的繁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唐歌舞之盛,可謂前所未有。

《秦王破陣樂》

秦王破陣樂

受律辭元首,相將討叛臣。咸歌《破陣樂》,共賞太平人。

四海皇風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主聖開昌歷,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後,便是太平秋。

《秦王破陣樂》是唐時著名的歌舞大麴,最初乃唐初的軍歌。秦王李世民打敗了叛軍劉武周,鞏固了剛建立的唐政權之後,他的將士們遂以舊曲填入新詞,為李世民唱讚歌,李世民還親自設計了《秦王破陣樂舞圖》。此曲在當時頗有盛名,武則天時由節度使帶往日本。時至如今,此譜在我國已失傳,然而在日本尚留有五弦琵琶譜、琵琶譜、箏譜、篳篥譜、笛譜等,當今的學者也在盡心翻譯復原。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

菩薩蠻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

何處是歸程?長亭更短亭。

此《菩薩蠻》與《憶秦娥.簫聲咽》被譽為「百代詞曲之首」,傳為李白所作,但仍有爭議。唐圭璋《唐宋詞簡釋》中評價:此首望遠懷人之詞,寓情於境界之中。一起寫平林寒山境界,蒼茫悲壯梁元帝賦云:「登樓一望,唯見遠樹含煙。平原如此,不知道路幾千。」此詞境界似之。然其寫日暮景色,更覺凄黯。此兩句,白內而外。「瞑色」兩句,自外而內。煙如織、傷心碧,皆瞑色也。兩句折到樓與人,逼出「愁」字,喚醒全篇。所以覺寒山傷心者,以愁之故;所以愁者,則以人不歸耳。下片,點明「歸」字。「空」字,亦從「愁」字來。烏歸飛急,寫出空間動態,寫出鳥之心情。鳥歸人不歸,故云此首望遠懷人之詞,寓情於境界之中。一起寫平林寒山境界,蒼茫悲壯。粱元帝賦雲「空佇立」。「何處」兩句,自相呼應,仍以境界結束。但見歸程,不見歸人,語意含蓄不盡。

筆者覺得,配著曲子,背詩詞也變得容易了些許。

《玉樹後庭花》

玉樹後庭花

麗宇芳林對高閣,新裝艷質本傾城。

映戶凝嬌乍不進,出帷含態笑相迎。

妖姬臉似花含露,玉樹流光照後庭。

花開花落不長久,落紅滿地歸寂中。

這首詩是南朝陳後主寫與愛妃張麗華的,一派宮廷粉膩之氣,然而在隋軍的鐵騎之下,風雨飄搖中的小朝廷終於卸下了它安樂的光環,這些逸聞與靡靡聲色一起湮沒在歷史的塵埃之中。然而詩樂卻流傳了下來,有一位詩人夜泊於秦淮河畔,隱約聽著猶在傳唱的《玉樹後庭花》,恨嘆「商女不知亡國恨」,而往日的風流亦如秦淮煙波一般,散去了。

(詩樂本不可分,本文盡量選取可靠的復原曲譜,以期盡量保留詩歌樂曲的本真滋味,也期望可以在詩樂的流變之中,感受詞曲與風格的變化。古曲曲調與今流行樂有很大不同,初入耳常覺不和諧,慢慢適應就能體味其中的美感。)

古詩「歌」的前世今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對聯中國 的精彩文章:

對聯立意之「四貴」(下)

TAG:對聯中國 |

您可能感興趣

古詩十九首中最有人生哲理的古詩,寫出那個時代人們的生死觀念
八首經典古詩,帶你讀懂詩聖杜甫的一生
八首古詩,帶你讀懂詩聖的一生
古畫 古琴 古詩中的禪境
8首古詩詞,古詩今譯,居然如此唯美動人!
古詩中的兒童生活
中國古詩詞里的「月」
七首古詩詞中的夏至,悠然品味半夏時光
前塵古詩詞精選
莫礪鋒:重讀程千帆先生、沈祖棻先生《古詩今選》
葉嘉瑩先生講《古詩十九首》附:古詩十九首全文
古詩詞中的9大人生境界
十首詩酒生活的古詩詞,放懷盡可從詩酒,行樂何須論古今
八首中國古詩道盡人生百味,直指古今人心
古詩文中的童趣
古詩詞中妙趣橫生的藏頭詩
爭鋒世界 詩意人生——古詩中的刀劍情懷
《唐詩三百首》中杜甫三首七言古詩,教科書般經典,古今難以超越
師生談:古詩就在生活里
妙趣橫生的古詩奇幻之旅——評《朵拉的古詩奇幻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