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芳:越自律的人越自由
越自律的人越自由
周志芳
最近一個月,我每天五點半起床,一邊洗漱、做早餐、吃飯,一邊搞寫作、翻譯,一直忙活到九點,開始轉換工作內容,通常一個早上能寫兩千字左右的散文小說、翻譯一千字左右的社科政經文章,一想到一大早有了三個多小時的高效率產出,心裡美滋滋的,比撿了個金元寶還要開心。
九點準時開始練琴,鋼琴十級迫在眉睫,恐怕要對自己要求嚴一點了,音階、琶音、和弦等指法練習之後依次是肖邦《f小調練習曲》(OP.25.No2)、肖邦《輝煌的大圓舞曲》(Op.34.No.3)、貝多芬《降A大調奏鳴曲》(第四樂章)(Op.26)等經典作品,密密麻麻多達29頁的曲譜練下來,我忽然發現,這些以前想都不敢想的曲目,我竟然也可以準確讀譜、流利視奏了,如果再加把勁,我就能快速背奏了,看來,我完全有能力從必然王國邁向自由王國。
中午十二點準時收工,而營養豐富簡便午餐只需要十分鐘買菜、十分鐘烹飪、二十分鐘進食,一做完這些就倒頭大睡,一直到兩點果斷起床練琴。
下午練琴會效率低一些,所以更要打起精神來,通常我會從兩點練琴到六點,偶爾會不知不覺堅持到晚上八點甚至九點,那完全是自願自覺的,因為我感覺自己的手指似乎對鍵盤有癮,一看到鋼琴上黑白分明的八十八個鍵就想在上面飛奔,只有經過艱苦的摸索,才能從一開始的困難重重、舉步維艱,做到後來的酣暢淋漓,一氣呵成,無論是氣勢磅礴還是如詩如畫,無論是輕盈浪漫還是輝煌燦爛,都讓你暗自心驚:真的是我在彈奏嗎?我什麼時候做到的?
如果不出岔子的話,六點左右我會準備一頓豐盛的晚餐,在享用美食的問題上,我絕不會怠慢自己,因為我說過,做飯這件事,不但講究技術含量,而且也是藝術品的創造與享用過程,連吃飯都不好好重視的人,肯定不怎麼愛自己,以此類推,不怎麼愛自己的人,估計也很難愛別人,不是喜歡自虐就是喜歡虐人,嚯哈哈哈~
大快朵頤之後,通常不會超過七點半,已經開始準備寫作了,目前手頭上有一部長篇小說寫得正起勁,原本每天七點半開始的舞蹈課,現在除了芭蕾舞,就暫時讓步於這部小說了。寫作通常會進行到十一點,然後洗漱入睡,熬夜會損害一個作家的創造力,所以我絕不熬夜。
寫作的過程既是發現人性的過程,也是反省自我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暴露很多自己的問題,比如,貪婪,愚蠢,懶惰,自負,狂妄,等等等等,當這些問題被客觀地剖析以後,你會知道怎樣重塑更好的自己,到這時,你更自由了,你不會再去在意一些過去曾經困擾過你的人或者事甚至很多別的東西,你清楚自己是誰,你將走向何處,你會成為什麼。
通常來說,經歷一整天這樣高強度的艱苦勞動,你不會再有精力去想很多你本來不應該想、不需要想、想了也白想的東西,因為你已經懂得了取捨、學會了自律。
我有一個偶像叫柳比歇夫,這位前蘇聯昆蟲學家、哲學家、數學家,一生髮布了70餘部學術著作,他的各種論文和專著加起來多達五百多印張,等於一萬二千五百張打字稿,即使以專業作家而論,這也是個龐大的數字,最令人肅然起敬的是,他在潛心學術的同時也沒有忘記一個科學家的社會責任,他甚至不顧政治迫害,做了大量工作來反對和批評當時屬於蘇聯生物遺傳學主流方向的李森科主義。
柳比歇夫有一本書,叫做《奇特的一生》,詳細記錄了他的時間管理方法,非常值得我們參考借鑒。他用定量管理的方法記錄時間、分析時間、消除時間浪費、主動安排自己的時間,以此來改進工作方法、計劃未來事務,從而提高對時間的利用效率,事實上,這個小老頭兒一直是我的學習楷模,但我直到最近才有點兒接近他的風格,因為我覺得他的嚴格自律,他對時間的高效利用,充分體現了一個科學家的良知與追求,那才是最高的自由,只有無我、忘我,才能捨棄小我、成就大我。
每一個自律的人都會自由的。
(蘋果手機讚賞專用)


TAG:周志芳周子 |
※周志芳:你的歸心似箭,我的望眼欲穿
※周志芳:不要讓一個曾經讓你失望過的人,讓你再一次失望
※周志芳:你是一個傻瓜,你征服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