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鐵騎曾兵臨長安城下,竟險些滅掉唐朝?
大家都知道隋唐時代是中國歷史三大精彩時代之一,讀史書喜歡看唐太宗。從青年時代的唐太宗到晚年時期的唐太宗,都是英明神武。
看看我們中國古代的帝王。以武功見長的成吉思汗、秦始皇,以文見長的康熙、漢文帝、漢景帝,而我們這位唐太宗是文治武功皆有。唐太宗和大臣之間稱兄道弟,有胸懷和肚量,知道如何駕馭人心。是處理人際關係的高手,是看通人性的高手,是軍事作戰傑出的軍事家,是治理國政的一代明君。
做事情首先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這樣的兩個寶貴的東西,李世民就做到了。入情入理,是一個普通人很難做到的,也是人的必修課。
《貞觀長歌》電視劇中,唐朝建立初期,東突厥鐵騎20萬直逼長安,都看見了長安城。而李世民大氣磅礴只帶了十幾個人來到頡利陣前,頡利疑慮有疑兵,未敢輕進,於是退後幾十里下寨。
他的臣子范興是個有謀略有膽識有忠心的以大局為重的人,在外敵入侵,國家瀕臨滅亡的時候,他出注意,清空國家的府庫,拿走所有的金銀財寶給了匈奴。范興是個很有遠見的人,他認為,利而誘之比長安都城被攻破,甚至比國家滅亡要划算多得多。在有東西必須要損失的情況下,只有舍兵保帥,才能保住大唐基業。
唐朝利用三年的時間努力發展唐朝的農業,經濟,兵馬。唐朝在這種情況下,慢慢得緩過勁來。無疑,范興是對的。
在《貞觀長歌》電視劇中,范興這個人,善於出奇兵。有兩件事情可以說明這一點:
一 、清空府庫,送給東突厥。
因為他知道頡力新任大汗,統一了草原的18個部落的諸侯王們,他們的心不齊,部分諸侯王並不服氣頡力。看似浩浩蕩蕩的東突厥鐵騎兵臨城下,只要給了他們想要的,東突厥自然就會撤兵。
二、當頡力圍攻馬邑的時候,故意圍而不打。
東突厥頡力圍攻馬邑目的,就是把唐軍的主力給吸引過來,截住去路,消滅唐軍。而范興覺察到了東突厥的用意後,決定放鬆一面城內守軍的力量,故意讓東突厥攻破城池,給大唐援軍報警,不讓援軍來救馬邑。以自己的犧牲換取全局的勝利。
然而,筆者翻閱所有唐朝資料,包括古今書卷,均未發現有范興這個人,杜撰和篡改的嫌疑很大,是為了增加電視劇《貞觀長歌》的觀賞性,塑造出一個忠義、愛國的精神英雄而已。


※大唐歷史人物, 女皇武則天是個傳奇。
※這時候的公主沒人要,只好招駙馬,有的駙馬不願意會被綁到京城,強迫結婚。
※唐太宗派他和平出使印度,他卻一氣之下一個人滅了印度
※這老頭有八個兒子,除了公爵就是侯爵,三個女兒是三朝的皇后
※引吭高歌口噴鮮血倒地而亡,一代唐朝絕代歌女就此香消玉殞
TAG:唐朝 |
※安史之亂反叛軍連長安都攻下來了,為什麼沒有滅亡唐朝呢?
※十萬突厥騎兵奇襲長安,李世民巧妙化解危機,給突厥滅亡埋下伏筆
※安祿山拿下長安後,為什麼不去追擊唐玄宗呢?
※黃巢之死:攻下長安後義軍為何迅速滅亡?
※安史之亂後,安祿山迅速攻陷長安後前途一片光明,為何被兒子殺了
※此國與唐朝為敵,襲擾邊境,後被李靖率兵滅掉,可汗死在了長安
※隋煬帝遷都洛陽,竟是因為漢長安城排水問題?
※冷炮問答:開元盛世的唐朝 為何被安祿山三鎮兵馬趕出長安?
※北宋為何放棄長安洛陽,而定都無險可守的開封?
※安祿山起兵叛變,為何能夠在短短一年之內攻克長安?
※劉曜焚毀洛陽,攻陷長安,將西晉王朝推向了覆滅
※漢服:長安居,隴頭誰吹笛,燈花落,瘦盡又一夕
※唐朝安史之亂後,吐蕃攻入長安,僅15天就敗逃,唐朝有何殺手鐧
※騎兵剋星——唐陌刀,在為大唐殺敵無數,重回長安之後,卻消失隱退
※長安在唐朝之後為何成為廢都?是長安十二時辰中被焚的嗎?
※長安在唐朝之後為何成為廢都?
※都城被淹不稀奇,但唐都長安極少現暴雨撐船,使啥手段?
※長安因漢唐出名,為何李唐滅亡後沒有朝代再此立都?
※《長安十二時辰》誰來救李必?陷入獄中命在旦夕,張小敬出逃長安
※大唐盛世,安祿山的叛軍為何能打進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