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聖馬丁設計系的學生們越來越關注作品與生活的聯繫
作品:點(the Point),圖片版權歸文中提到的幾位藝術家所有
中央聖馬丁工業設計系的研究生盧新達·穆赫蘭道(Lucinda Mulhollanda)對溝通中存在的障礙感同身受。她一出生就是嚴重的耳聾患者,很早就戴上了人工耳蝸。大概是基於這一經歷,穆赫蘭道設計了一些別緻、個性化的產品。在今年的畢業展覽上,她呈現的項目是一系列時髦的助聽儀器,目的是讓人們擺脫對佩戴者殘疾身份的聯繫。
盧新達·穆赫蘭道設計的人工耳蝸飾品
與之前畢業展覽重視科技手段不同的是,這次大部分學生的作品都關注新的溝通方式,旨在消除交流上的誤解。
「佩戴助聽器的人往往無法選擇時髦的儀器,因為疾病只能讓他們更加關注聽力本身,」穆赫蘭道告訴創想計劃。「現有的助聽器裝飾都非常無聊,所以我用材料、羽毛裝飾耳朵的實驗性嘗試就好比現今眼鏡之於臉部的修飾功能。」
珠寶設計所傳遞的情感溝通作用在露西·甘利(Lucy Ganley)的作品裡也得到了相當的表現。在此之前,這位珠寶設計本科生花了很多時間在監獄做志願者,之後她從美國監獄系統對人們行為的改造中獲取靈感,用可降解黃色紙袋縫製了一系列徽章。
露西·甘利設計的徽
「當你的人身自由受到限制時,這些相應的懲罰甚至會在食物中表現出來,」她說道,「我讀過一本日記,犯人有時候甚至可能拿不到食物托盤,而只有一個棕色紙袋。總的來說,我是做設計的,那麼為什麼不讓這些作品來進行一些社評呢?如果它可以用於促進交流,那就讓它自然地發生下去。」
甘利在倫敦泰晤士監獄做志願項目的期間,大概製作了差不多11件作品。目前,它們還在持續充當著關於囚犯權利問題的溝通工具,還沒有被用於出售。
「我覺得這些徽章就是反抗標語,」甘利說,「這有點像當你佩戴著囚犯們說過的話時,你也跟他們站在了一條線上的意思。但我同時也覺得這關乎一種同理心,你不知道他們做了什麼,但你還是把他們放在一個平等的位置看待。」
工業設計系的另一位學生羅伯特·唐(Robert Tang)則設計了可能適用數字未來的徽章。這個名為「點」(the Point)的作品是一個會對聲音做出反應的紐扣,它與佩戴者的手機相冊連接。當佩戴者在對話中談到他的貓時,紐扣就會顯示出貓的照片,為對方增加視覺信息。
羅伯特·唐的作品
「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背景、經歷和故事,」唐說,「當我們形容一些事物的時候,聽者會自己進行想像,但這完全有可能不是一回事。紐扣的作用就是在於更好地理解對方。」


※戰地攝影:這個被死亡籠罩的地方是阿富汗最危險的省份
※這個 VR 裝置或許會讓你的左右眼球互相掐架
※美國如果轟炸伊朗將會發生什麼?我們問了三個專家
※VICE 賴床簡報:俄勒岡居民可以吃自己開車撞死的鹿了
※VICE 賴床簡報:男士芭比娃娃扎了丸子頭
TAG:vice中國 |
※佛系學生的生活很輕鬆的
※美術系學生的生活……
※韓國學生羨慕中國學生的校服很有韓風
※袁運甫先生和他的學生們
※做影響學生靈魂的教育教學,做影響學生一生的老師
※讓學生做「生活中的數學家」
※美國留學生和中國留學生,最熟悉的陌生人
※孝敬是學生一生的作業
※英媒:與美國學生相比,中越學生在校表現更好
※【學生習作】蕭紅的一生
※中國學生這部香艷且有點污的動畫作品,入圍美國學生奧斯卡
※驚了!韓國學生竟然羨慕中國學生的校服?
※學生作業展示
※太原作家作品 展示五十年前的學生黨我親歷的大串聯一
※中國留學生的心聲
※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大力推進學生「精準資助」
※學生水彩作品
※學生優秀作品集
※如何適應國外的留學生生活
※趙薇的學生照,熱巴的學生照,劉詩詩的學生照,都輸給了她的學生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