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考反思,寒門真的難出狀元了嗎?

高考反思,寒門真的難出狀元了嗎?

家長慧—做中國最好的家長學習交流平台

中小學家長慧

態度|深度|溫度

歡迎使用家長慧開發的公益學習工具在線新華詞典

高考結束之後,各省的文理課狀元紛紛被各媒體採訪。北京狀元熊軒昂接受澎湃專訪時稱,在北京這種大城市,能享受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農村地區的孩子,越來越難考上好學校。這段視頻在網上傳瘋了,外交官的孩子竟然不懂「外交辭令」,說出來的話句句戳心。

上面是採訪視頻,關於他的說法,大家怎麼看呢?有人說「太耿直」;有人說「第一名才有資格談論遊戲規則」;也有人說他和其他的高考狀元相比,似乎更有「胸懷和良心」。慧姐看了視頻,覺得他是一個謙虛低調的孩子,說的話並沒有帶任何偏見,講出了他所處的階段看社會的誠實的體會。無論是哪一種評價,熊軒昂無疑觸動了「敏感」地帶,將教育與階層之間的微妙關係一語道破,戳到了時代的痛點。

前不久在網上引發熱議的《中產鄙視鏈:絕不讓娃和沒英文名的孩子同讀幼兒園》一文寫道:「從孩子出生開始,家長們就精心挑選更好的房子、更好的玩具、更好的早教班、更好的服飾、甚至更好的動畫片、更好的旅遊地……早在學齡前,因為各種自願或不自願的攀比,中產階級內部就已經形成了一條條育兒鄙視鏈。」

文中,沒有英文名的小朋友被其他小朋友嫌棄;家長為了讓孩子能交到「身份相當」的朋友,認為將孩子送去學外語的高額花銷太值得;為了給孩子選到最好的幼兒園,家長親自上陣,和老師用英語交談,以測試他們的口語;各式各樣的興趣班之外,出國遊學、全世界旅遊成了互相攀比的項目;除了穿著打扮之外,孩子讀的繪本和看過的動畫片也能劃分他們的交友圈;家長的才藝,比如烹飪、編舞、手工製作也成了幼兒園和學校考察的對象,能為孩子「加分」

高考招生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當下社會階層的映像。階層的落差和教育資源的不均,讓農村孩子離「考上好大學」這個夢想,越來越遠。

根據南方周末的報道, 1978至1998年,來自農村的北大學子比例約佔三成,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下滑,2000年至2005年,考上北大的農村子弟只佔一成左右。而根據2016年的數據,全國有54.63%的中學生來自農村。該年,北京大學新生中來自農村的僅佔16.3%。

對於農村學子來說,考上一所好大學可能是實現階層流動的唯一途徑,但在20年後的今天,「寒門」卻可能「再難出貴子」。重點大學裡農村學生比例不斷下降的背後,是人口流失、教育資源不均、家庭階層局限和信息不對稱這些因素的疊加。

根據光明日報的數據,2009-2014這五年間,在農村地區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減少了1676.7萬人,其中小學減少了6.16%,初中減少了19.41%。越來越多的人離開農村到城市發展,人口的流失,似乎是重點大學裡農村學生比例下降的一個因素。

同時,光明日報還指出,招生政策和教育資源的傾斜,加重了對農村學生的不利局面:

尤其是自主招生,更是將農村學生排斥在外,進一步加劇了他們進入重點大學的難度;其次是優質基礎教育資源由農村向城市高度集中,「超級中學」像抽水機般吸幹了當地和周邊縣城裡最優秀的學生和老師。

但是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今年浙江新高考狀元王雷捷在他的文章中《穿梭在布里的光陰》這樣寫:

在這之後的日子中,那無數個清閑或是累得只想死在被子中的周末,永遠躲不開的是折布。待父母滿頭棉絲從布機間走到正屋時,我只會不緊不慢地跟在他們的身後。或許是我早已在布機的節奏聲中看到生活的輪廓,因而即使有時要折九十匹布,即使要在其中站一個小時,站到腳發軟,我也總是默然無語。

這個少年以總分723分(滿分750分)的成績,拿下了浙江省的高考第一名。

他沒有一個外交官爸爸,他不在教育資源集中的大城市,他的村祖祖輩輩織布為生。

但是他有個好學的媽媽,村裡其他女人閑了會用麻將消遣時間,而他媽媽則會安靜的讀書。受母親的影響,他的姐姐從小是書蟲,正在浙大讀研究生。當然限於母親的認知,她無法給雷捷科學的讀書指引,但有一點很好,「只要學校老師推薦什麼書,媽媽一定會給我去買來。」王雷捷的童年就這樣在書香中度過。

王雷捷是實實在在從農村走出來的狀元,也許這只是個例。中產階級更容易走出熊軒昂,寒門卻難出王雷捷。但是慧姐想說,這不是因為寒門本身,而是大部分底層父母對子女教育的漠視。有一個說法:要實現階級的跨越,至少要三代人的努力。但是寒門難出貴子的背後,不是階層越高,財富越多,越能培養出精英。教育不是比你能給孩子投多少錢,而是你能在他的身上花多少時間。

真正的教育,拼的都是父母。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蹟,都是有跡可循的因果。

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教育背後的關鍵不只是錢,高富帥白富美贏的也不只是錢,而是父母耳濡目染之下的視野與格局。

慧姐有一位農村親戚,村裡的許多人家都選擇外出打工掙錢,回來後給孩子帶禮物,蓋新房子。可這位親戚,卻始終堅持不外出打工,蝸居在那破舊的房子里,不想因為錢讓孩子變成留守兒童。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每晚都堅持給孩子講睡前故事;掙的每一筆錢,他都會抽出一些給孩子買書,不僅有教輔資料,還有各種課外書;每周他都會要求孩子為父母念書里的內容。

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孩子,自然會認為看書學習是和吃飯、呼吸一樣平常的事情。

後來,親戚家的兩個孩子都考上了重點大學,留在了大城市。老兩口現在比村裡的任何人過得都要滋潤。

這個文化層次不高的父親,即使看到了現實的殘酷面,也不怨天尤人,而是行動起來,為孩子的命運奉獻足夠的時間和全部的智慧。我相信,這樣的父母養育出來的孩子,縱然不成功,也一定會成器。

寒門難出狀元?真正的寒門不是貧窮,而是屈從於貧窮之下的絕望,你自己都放棄了追求更好的人生,孩子怎麼還會有逆襲的可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小學家長慧 的精彩文章:

TAG:中小學家長慧 |

您可能感興趣

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嗎?出身貧苦的孩子,想要成功到底有多難?
寒門真的難出貴子嗎
「寒門再難出貴子」帶給我們怎樣的思考?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出身寒門到底好不好?
寒門難再出貴子?答案,遠比你想像的還要殘酷
寒門之所以出貴子,真的是因為出身寒門嗎?
到底是什麼導致寒門難出貴子,真的是因為貧窮嗎?
寒門為什麼再難出貴子?看完我沉默了……
「我們寒門狀元真的沒有那麼慘」
寒門難出貴子,你怎麼看?
刺激戰場:寒門再難出貴子,凡人再難吃到雞
寒門出身的貴子都有感謝貧窮的想法,能表達出來才是真的強者
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難出貴子?你怎麼看?
寒門再難出貴子?丨平凡人的成功策略:謹慎冒險
如此減負,寒門再難出貴子!
《寒門難出貴子》是真的
早讀 | 寒門難出貴子,錯不在寒門
現在中國,可怕的不是寒門難出貴子,而是……
教育兩極分化,寒門真的再難出貴子?現實也許比想像的更殘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