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見雖不同,但說到寫文章,除了王安石,誰能更懂蘇軾呢?
北宋神宗年間,文壇有兩位不世出的大師,從針鋒相對到惺惺相惜,再到最後的相逢一笑泯恩仇,划出了中國文化史上一道別樣的風景線,他們是王安石和蘇軾。
熙寧年間,圍繞變法的正確與否,王安石和蘇軾水火不容,斗得不亦樂乎。情急之下,王安石甚至不惜對蘇軾進行人身攻擊,但說到寫文章,他們卻是對方的知音。
1069年,正是保守派和變法派黨爭最激烈的一年,王安石親自編寫的《英宗實錄》正式成書。蘇軾看過後,大為讚賞,評價道:此書詞簡而事備,文古而意明,為國朝諸史之冠。
之後的數年時間裡,王安石一直對蘇軾採取壓制手段,將其外放於地方為官。而蘇軾呢,也一點都沒有消停,一面接連向朝廷上書反對新法,一面在詩文里譏諷新法的弊端。
1076年,王安石再次罷相,處於半退休的狀態。1077年的十月,朝廷應杭州知府趙抃之請,為故吳越王錢氏建了一座表忠觀。應趙抃之請,蘇軾撰寫了一篇《表忠觀碑》,此文一經傳出後,立即得到天下士子的交口稱讚。
有一天,閑居在家的王安石讀到這篇文章,喜愛不已。有客人問道:「相公也喜歡這個人的文章嗎?」王安石說:「此文絕似西漢。」滿座為王安石的大度讚嘆不已。
王安石反問客人:「可以與西漢何人相比?」楊德逢說:「王褒。」王安石不以為然。楊德逢疑惑了:「難道可以與司馬相如、揚雄相提並論?」
王安石回答道:「司馬相如寫得好的不過《子虛》、《大人》等幾篇賦而已,揚雄的《太玄》、《法言》是為了闡述《易經》、《論語》,沒有見過他們寫得好的敘事文章。竊以為蘇軾的這篇文章與司馬遷不相上下。」滿座又嘆服於王安石的見識。
接著,王安石又問道:"你們覺得可以與司馬遷的哪篇文章相比呢?」滿座皆驚,無以為對。王安石緩緩說道:「《楚漢以來諸侯王年表》也。」
後來,《表忠觀碑》由蘇軾親自書寫,並刻成了石碑,置於杭州錢氏墳內,分四石兩面刻。原碑現已失傳,今存為明代重刻。
清人王大忻曾評價道「《表忠觀碑》筆法方整俊偉,比之蔡君謨,有過之無不及,坡公最用意之作也」,不愧為蘇軾「四大名碑」之首。


※做皇帝是門學問,這對舅甥剛好成了劉邦的教材,細思極恐
※田橫之死:貴族的頭顱寧可自己親手斬下,也不能輕易低垂
※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女人被搶走更痛苦,這兩首詞可謂字字泣血
※姜夔《揚州慢》: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妻子過生日,他填了一首樸實無華的詞,經歷過風雨的人才會懂
TAG:沉香藝文志 |
※華裔在美國:一頓飯解決不了的事兒太多 政見不同如何好好吃飯!
※他是蘇軾好友,只因政見不合分道揚鑣,最後還把蘇軾害得很慘
※何鑄是不是秦檜的親信?他和秦檜政見一致,為何還要保護岳飛
※既然光緒和慈禧政見不一致,為什麼光緒不找機會一刀宰了慈禧呢?
※李自成起義成功全靠他,反而被殘忍殺害,只是因為政見不合嗎?
※感情深厚的宋氏三姐妹,卻因政見不同分道揚鑣,她們最後一次相見是在哪
※天行九歌:秦王嬴政見面韓非意圖是什麼?看完這些分析你就明白了
※曹操與袁紹決裂的原因:政見不合只是其一,野心才是最大主因
※佩洛西為什麼那麼痛恨特朗普?是私怨還是政見不同?真相一目了然
※蔡英文賴清德要辦「政見會」對決 網轟:誰要聽你詭辯?
※歷史上政見不同的朋友:李白、杜甫
※張之洞一生忠於大清 為何有人說他是沒政見的騎牆派?
※對待不同政見者:曹操與袁紹的態度截然相反
※當「替罪羊」、政見不合、遭起訴……台灣高官辭職原因有哪些?
※張學良給蔣介石的輓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宛若仇讎
※這兩人在政見上針鋒相對,猶如生死大敵一般,可一旦下了班卻成至交好友!
※王安石與司馬光的政見相爭,造就了《資治通鑒》的問世
※歷史上政見不同的朋友:朱熹、陸九淵
※他是中日混血,因與父親政見不合,斷絕父子關係,終成民族英雄
※伊萬卡演繹幹練職場風,接受訪談罕見表達與父不同政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