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書法界男神,學佛後脫胎換骨,作品震撼無數人…

他是書法界男神,學佛後脫胎換骨,作品震撼無數人…

我是先認識他的字,才認識他的人的。

廟宇威威,翰墨蒼蒼,那既遒勁又圓融的筆觸,似乎同時凝聚著禪意的空靈與寧靜的力量。

一次,當我久久凝望那一筆一划時,浮躁的心好似被一股清流滌盪……神馳,卻心安。

我很好奇,想探究這些筆墨的來處……

「那些字都是滬上知名書法篆刻家張憶鳴先生所書,他才華橫溢,對佛法見地深刻……「 朋友這樣介紹道。

張憶鳴,字少音,號慈鳴,別署拾穗亭,蓮花深處人家,古梅梵院。是西泠名家張遴駿先生的親傳弟子,多次入展全國,省市各類專業書法、篆刻大賽。

上海市書法家協會篆隸委員會委員會員,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會員。太倉同覺書院書法課程導師;嘉興圓通古寺書院導師……

求索

6月3日, 悉尼-上海

久仰張憶鳴老師之名,終於在這一天有了越洋溝通的機會,話題,當然是從那些一但映入眼帘,便會讓我駐足良久的字說起。

「說說您書法篆刻之路的緣起吧……」 我一邊問,一邊在腦海中勾勒出了最常見的說辭——自幼熏習、一路明師指點……

答案卻出乎意料。

「我從小字寫得難看,母親看不過了,三年級的時候,便要求我練字……」

「上初中的時候,由於突然愛上了篆刻, 我就把水蘿蔔切成方塊,刻好字後蘸上媽媽辦公用的印泥敲在紙上……」

這藝術之路的開端有點太過稀鬆平常,而父母並不能給他過多的指導,對他的全部期許也僅止於字寫得過得去,但當他看到了舊式文人的外公在書寫小楷時,心中卻萌生出一種嚮往…

筆酣墨暢寫胸懷,刻刀落處幽韻成, 這是一種怎樣的雅緻愜意……

張憶鳴老師作品:避無可避是紅塵

他開始流連於上海福州路文化街,揣摩那一章一字間的神韻;他開始自修書法篆刻,漸漸地他寫下的字、刻出的章,似乎也有模有樣了,但新的困惑也隨之而來……

「沒有明師指導,以一個孩子的力量,獨自摸索中國兩千多年的書法、篆刻之路,其實非常艱難,我也試著買自學教材來學習, 看後依然一頭霧水……」

沒有進步就沒有快感,陷在瓶頸中不能自拔的時候, 心之迷茫,難以言表……

當他如願遇到明師時, 已自己在藝術之路上求索了多年。

當他把作品呈送給老師時,多少有幾分自得,心想,畢竟有這麼多年功底,與一些基礎薄弱的師兄相比, 自己的表現應不算太差吧。

每次,老師看了他的作品後都只呵呵 一笑。

一次,在他的追問下,老師終於憋出一句話——「我寧願教沒有基礎的人。」

這句話,如一記悶棍,把他打懵。

多年來的辛苦鑽研、傾注心血的得意之作,此刻似乎變得毫無意義……

然而失望歸失望,求索的腳步卻未曾停止。

他開始冷靜地審視自己……

「意識到自己只是需要打破重塑的垢器,而不是天才;意識到紮實、系統修學兩千多年藝術之路的必要性,意識到淘空過去才能承載未來……這,或許才是一個藝術人走向成熟的標誌。」

他跟著老師重頭學起——兩漢、魏晉、唐、宋元、明、清……

他這才體會到,藝術是有生命的, 它的傳承,像是一條充滿活力、靈性、綿延流動的河, 只有追本溯源,沿著它變遷之路去求索,才可能有真正的收穫。

他終於體會到了老師的苦心……

幾年後,他的作品不同了,多了一份厚重、沉實的生命力,也開始在各類比賽中脫穎而出。

張憶鳴老師作品

澄明

如果說,遇明師,是他藝術路上的拐點;學佛,便是他人生路上的轉折點。

」從小,我便對一切神秘的事物感興趣,當年《自然與人》《飛碟探索》是一定會訂閱了,也參加了中國UFO研究會 「,也被家人認為是神經病……

上班後,他又與同事一起研究易經、打卦。

「最初,我覺得很有意思,但漸漸發現,人間萬事,是能量守恆的,通過打卦來逢凶化吉,治標不治本,該來的厄運一定會以其它形式降臨。」

他開始思索,有沒有一種力量,能從根本上改變命運?對生命的探索,不該只是停留在某種神秘事物是否真實存在,或是趨吉避凶的取巧式訴求上。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進入了西園寺青年佛學班系統學習,自此觸摸到了佛法的圓融智慧,生命中那扇通向靈魂歸所的門被推開了。

張憶鳴老師篆刻作品-《佛法僧三寶印》

張憶鳴老師作品:王安石皈依贊

然而真正讓他體味到佛法妙用的,卻是在一番風雨滄桑後……

「那一陣,聚散無常,凡事不遂,身體也出了問題……」

他不得不住院治療、接受手術。不想,術後傷口出現連粘,這使得他必須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忍受每兩星期一次的手術刀「活剮」,整整半年,刀在身上一刀刀割的感覺很清晰……這切膚之痛使他作了兩個決定:

一是從此吃素,如果自己都難以忍受刀割之苦,那些不能為自己申訴的生靈,在面對屠刀時又承受的是怎樣的痛苦?

二是深入學佛,他要找到那真實的、能度一切苦厄的力量,為在紅塵中載沉載浮的自己,也為那些在生死輪迴中永續掙扎的生靈……

張憶鳴老師作品:夢裡明明有六趣

真正的突破來自東林寺的精進佛七。

」那次在行般舟時,漸漸地,在極度的寧靜中,我感受到自己已與宇宙融合,而且,是與一個充滿愛的宇宙相融,我不再是自己,而是愛的一部分……「

蒼莽天地,俱是空茫,惟浩瀚慈悲心,清凈澄明……

張憶鳴老師作品:《金剛經偈》

」那一刻,覺得什麼障礙都可以突破,通過語言、通過藝術、通過行動……心圓融無礙處,一切都可運用自如,而知與行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合二為一……」

自五戒以後,他又受了菩薩戒,不單以戒律恪己、正心,更以圓融的菩薩智慧融入世間。

同時,他更為自己的夢想活著……

「當你用慈悲智慧而不是逃避、對抗來面對苦難時,你就是將佛法與活法水乳交融;當你體悟到『聖人常無心,以百姓心為心』時,你就是觸摸到了大乘佛法的本質。」

漸漸地,持戒、打坐、聽經成為了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在做這些事時淬鍊出的沉靜與智慧又直接融入到了他的作品中……

張憶鳴老師作品

初心

藝術是靈魂的寫意。

一個藝術家的作品裡, 不僅有他的熱情、心血,才華, 更有他的夢想、信仰、與滄海桑田後的生命沉澱。

」小時候,我夢想成為當眾揮毫的書法家, 剛入行時,我也在乎過展會上的聲名,但現在,我唯一珍重的只有一顆初心……」

這使我想起他微信頭像中,正用的是自己寫下的這兩個樸拙又蘊含著無窮內涵的字。

張憶鳴老師作品

「作品一定代表我們的內心,無論是工穩精緻,還是寫意浪漫,都是你內心的顯現。如果你此刻是專註的,你的作品一定是直接表述自己的……」

由於工作原因,使得他所處的環境不是那麼的清凈,似乎也為他訓練那顆出淤泥不染的心,創造了天時、地利、人和……

「書法、篆刻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中的一部分,尤其篆刻,『公穩印風』代表端莊,典雅。而我所屬的師門,更是繼承師祖王福庵先生(西泠印社創始人之一)素來低調、與世無爭門風。」

張憶鳴老師作品:光壽無量

張憶鳴老師作品:放不下就提起來

「我的生活簡單而規律,上班、寫字,刻印,在家會訪客、每天早晚兩次打坐……十一年的食素, 也使我身體中動物的元素越來越少,心清凈、平和……」

這一切,使得他的作品總能在這個浮躁的時代,以散發著寧靜力量的靈動禪韻,滌人心塵。

張憶鳴老師作品

「我在篆刻、寫字時與打坐、聽經時的狀態差不多,專註,寧靜而覺知,沒有思緒萬千,就是靠心靈最本來的元素在寫、在刻……「

我想,那種狀態正是靈感的匯聚、自性的流露, 是《金剛經》中說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張憶鳴老師作品:應無所住

「您的夢想是什麼?」 我很好奇,一個心靈趨近於返璞歸真的人,是否還有什麼期盼?

「我很幸運,讓書法、篆刻在我的生命中從興趣變成了專業,希望接下來,它還能變成護持佛教的橋樑。每當佛教界人士請我幫忙寫牌匾、對聯、抄經,我都欣喜奉行……」

當你在古寺中、飛檐下、梵音里,看到那從純澈心中流出的翰墨蒼蒼,心,會不自覺地被那種平和之力所撼動……這,也或許正是他的初衷。

張憶鳴老師作品:同覺寺念佛堂牌匾

張憶鳴老師作品:江西無量壽寺楹聯

除了用書法篆刻在潛移默化中凈化人心外,他還有一個願望:

「我們通過帶學生,交朋友,認識賢達,一起努力做傳播正能量的事。度眾生,我們作不到,但我們可以去影響、感染更多人,可以通過培訓班、直播,將佛法的傳播落在實處……包括臨終關懷」

張憶鳴老師在同覺寺講座

左:同覺寺方丈曙提法師

張憶鳴老師作品

好友,知名國畫家鄭荻溪先生如是說:

一件優秀的作品懸掛書齋堂久品不厭,其魅力何在?一為師古,二是融合,三達造化。這是我對少音兄藝術的整體印象,他深悟其道,無論書法篆刻,與古為徒的同時又搜索著符合自己心性與技法表現的諸多信息,從而融入到自己的作品裡。少音兄還是一位虔誠的佛弟子,常年素食與禪修更使自身和作品下毫無浮躁煙俗之氣,呈現出超然物外之境。世人常說紅塵修行,這是個時髦詞,大多是開脫罷了,我想他是真正做到了,行為規範與佛法精髓無違。腹有詩書氣自華,少音居士於做人,作書,治印,佛學都認真一絲不苟,相信必將有令人刮目之成!

張憶鳴老師作品:制心一處,無事不辦

翰墨原無礙,

金石本有心。

慈懷千古韻,

刀筆寫禪音!

直播預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令見 的精彩文章:

TAG:令見 |

您可能感興趣

一個學佛人和嬰靈之間的真實故事,看醒無數墮胎人士!
學佛之後,是不是就無事可做了?
女性學佛後是否不能打扮?
學佛就是學做人,佛法亦是種活法
賺錢是有形有窮盡的,學佛法這種財富是無形無相的
這輩子不能學佛的原因是,你不願改變自己!
這樣地去學佛,這是根本沒理解佛法的人
學佛無他,只是改習氣,易性情
學佛後,身上發生這三種變化的人,值得恭喜!
佛友分享經歷:學佛後,我是如何從窮人變成富人
學佛後女生不能再化妝打扮了,這是真的嗎?
拿佛法去要求別人,這是偽學佛人,假的!
學佛以後,能把這三件事做好,才是真本事!
減少人間的慾望,消除業障,不被命運控制,這就是學佛人的幸福
真正的學佛人,應遠離這三類人
學佛,就是不迷惑……
學佛後的四種「神經質」,你有嗎?
學佛是學成個大覺心,與佛不二,不是身體變化為佛,是心量意境同
學佛後,我的家庭變好了
作為佛子,你真的是在學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