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冷人性:為什麼我真誠待人,換來的是敵意回應?

文:周小寬|壹心理創作者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那麼善良。我恨你搶先實現了我的理想,我恨你優越的生活,我恨我當初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的運氣不夠才能不夠。
我把對我自己的恨一併給你,全部用來恨你。讓你帶著世人的罵名下地獄。在你死以後,我再繼續恨你。」——《惡意》東野圭吾
「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上周有四個鮮活的生命毀在一個保姆邪惡的手中。女主人的善良、寬容和好意,換來的卻是34歲保姆毫無人性的殺戮。

看到這則新聞,很多人都久久不能平靜——善意為什麼會遭到如此惡毒的回報?!這種意想不到,深深地震驚了很多處在平靜生活中的人。
生活中,有沒有你以真誠相待,對方回應的卻是猜忌,你以善良相待,對方回應的卻是怨恨的時候?
有的。
幾天前,我的讀者給我留言說:「我真誠待人往往得不到真誠以待,不知道是我太單純幼稚,還是我搞不懂這世界的複雜?」
同樣也是幾天前,保姆縱火殺人的悲劇讓聞者無不悲愴憤怒,為無辜喪命的善良的女主人和三個可愛的孩子悲傷,也對受人恩惠卻對恩人下毒手的保姆充滿憤怒。
為什麼?這兩件事讓我想起了東野圭吾的那本書——《惡意》。

- 01 -
我們不能以自己的心,來「想像」周圍的世界
你的真誠換不到別人的真誠,你的善良換不到別人的善良。 在《惡意》里,野野口和日高從小就是同學,日高才華橫溢、出身優渥,有著可貴的品質,他對家境不如自己的野野口沒有絲毫嫌棄或者距離感,總是不遺餘力地幫助野野口,他也這樣對待他所遇到的所有人,真誠、熱情、陽光、以德報怨。
而野野口,他沒有日高的家境也沒有他的才華,更重要的是,他沒有日高那樣的人格,即使他的工作也是這位朋友努力為他聯繫,朋友知道他見不得光的秘密也沒有拆穿他,但野野口卻在內心極度憎恨這位朋友。
他恨朋友寫出了世人矚目的作品而他的能力就只能做兒童雜誌的工作;他恨朋友年少時面對惡勢力就能挺身而出,而自己只能膽小地縮在一邊;他恨朋友總是對他這麼善良而他自己卻沒有半點善意——野野口把所有對朋友的嫉妒和對自己的恨都一併化成毀滅的力量。
他設計了一個巨大的陰謀,從殺死朋友開始,到一步步讓外界以為是朋友剽竊了他的作品,他的不只是要奪走日高的生命,還要毀掉日高充滿了正義和愛的人生,讓人們誤以為日高是個品質惡劣的壞蛋。
日高的滿腔善意,得到的回報卻是野野口惡意的回報。

這是一個讓我們充滿了寒意的故事。
人的內心的複雜程度,很多時候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當你問,為什麼我真誠待人卻得不到別人真誠的回應,為什麼我對他那麼好,有時卻能感受到對方對我隱隱的敵意? 那我想你有必要認識一下,嫉妒這種情感。
嫉妒是人們內心常常都會體驗到的情感,它非常普遍。
如果你說我從未嫉妒過誰,這基本是不可能的,但很多時候因為嫉妒會讓我們體驗到強烈的羞恥,並且外露的嫉妒也會給社交帶來很大的障礙。
所以很多人不會把嫉妒表達出來,也有很多人根本體會不到自己潛意識湧起的嫉妒的情緒,就用防禦機制把它改頭換面了。
嫉妒是什麼?嫉妒Envy的詞源是拉丁語invidia ,來自動詞「invidere」,這個動詞的意思就是「有敵意地看著」。
牛津英語詞典把嫉妒定義為「在注視著另一個人擁有一些高於自己的優勢時產生的屈辱感」;
而韋伯詞典則把嫉妒定義為「在看到別人的優秀或好命運時感到的氣惱、羞辱、不滿或不安,同時感到一定程度的厭惡,以及佔有相同優勢的渴望。」
當你看到了嫉妒的含義,你也許能夠體會發生在《惡意》裡面的那個故事,儘管極端得難以想像,卻存在著一些奇妙的合理性。
每個人心裡都有光明和黑暗,光明和黑暗如何轉化,要看我們的人格具有怎樣的轉化功能,有多大的轉化力量。
野野口最終徹底走向了黑暗,化成了魔。
- 02 -
很多人,時不時也會釋放嫉妒的情感來攻擊一下別人,這個時候,被攻擊的人往往會覺得莫名其妙或者受傷——為什麼我對你這麼好,你卻不能以同樣的好來回應我,我招你惹你了?
而實際上,對於那些人格本身就比較狹隘陰暗,或者某些邊緣人格障礙以及人格特別弱小無法用「自我」來整合「本我」中那些本能的糟糕情緒感受的人來說,有時你的這種好、這種真誠、這種善意和寬容就是「招惹」——
因為你的好反襯了他的不好,你的真誠反襯了他的不敢真誠,你的善意寬容反襯了他的自私狹隘,他對於你擁有的這些他做不到無法擁有的可貴品質而感到嫉妒(屈辱)。
他看到你擁有這些優秀也擁有幫助他人的能力,而自己什麼都沒有。
你讓他的卑微無處躲藏。

無論是什麼人,每天都會運用很多次不同的心理防禦機制,來讓自己感覺好一些。
比如經過了「合理化」的防禦,即使是壞人,也不會在自己的世界裡覺得自己是個壞人。他會覺得他做一切都是對的,即使是錯的,也有其背後不得不的苦衷。
被扯破了防禦,會讓人感到憤怒,會激起人巨大的敵意。
- 03 -
當你真誠地、善良地、不計回報地去對待一個人格有問題的人時,你的真誠善良照出了他的卑微,扯破了他編織的防禦。
在你的映照下,他發現原來世界還真的有這麼好的人,於是過去給自己編的「所有人都很壞都很自私所以我也可以冷血一點」的「合理化」理由碎裂了,你讓他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其實確實是一個並不真誠也不溫暖的人。
在這個時刻他不得不去面對真實的自己——而他一直不能接納這個真實的自己,於是他對這個逼他看到真實自我的你,產生了巨大的敵意。
日高的一切都讓野野口嫉妒,這種屈辱感,是一種非常強烈的感情,與此同時,日高無可挑剔的高尚品質的現實存在,撕破了野野口為自己構建的世界,他建立的防禦崩塌了,在日高面前,他覺得自己就是個LOSER,這令野野口無比憤恨,並最終瘋狂。
在《惡意》里,東野圭吾寫了這樣一句話:
「恨不知所起,深入骨髓,是最冷的人性。」
但如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無論是強烈的嫉妒還是防禦體系的被摧毀,都會激發人巨大的恨意。
恨意是有其源頭的,而人性,也的確是複雜的。

研究人的內心到底如何運作,各種情緒體驗是如何最終變成行為,多面的潛在人格又是如何形成、如何作用於我們的意識,正是心理學的工作。
杭州這個悲劇中的女主人,面對保姆偷竊三十多萬的名表去典當的行為,只是說:「你別這樣,缺錢跟我們說。」這是女主人的人格的體現,但是這句話對於這個保姆有什麼作用?
對於早已沉入黑暗,或許有著邊緣人格障礙,或許已經被金錢逼得走投無路的保姆,「缺錢就開口,就能解決問題,而不要想著偷偷摸摸幹壞事只要不被抓到就好」,保姆沒有這樣的認知,她也不具備在她破碎的內心短期內建立這樣的認知和相信的能力。
儘管善良的女主人給了她一條可以通向光明的路,可是她還是選擇殘忍殺戮鋌而走險。這就是保姆的選擇。
人不同,認知不同,人格不同,想法不同,選擇就不同。
- 04 -
我想,那個提問的讀者如果看到這裡,或許她的問題已經有了答案。
不是這個世界太複雜,你太單純,而是,你的真誠不一定會給那個得到你真誠的人帶來快樂舒服的感受。
感受是複雜的,因為人的心理很複雜。
就好像受人恩惠的人,向人借錢的人,沒錯他確實很需要這個恩惠這個借款,心裡也的確對你感到感謝,但是與此同時,他的內心也可能會有不得不開口向你尋求幫助的屈辱感,他也可能對有能力幫助他,借錢給他的你產生嫉妒和敵意,因為他自己不擁有這樣的能力。
他可能怨恨出身的糟糕或者際遇的不公,而對於看起來一帆風順或者能夠戰勝命運的你,感到嫉妒,並將對於自己命運的憤恨一併轉移給你。
截然相反的情感,同時存在於人的內心。這就是人的複雜之處。
所以,你的行為不一定會得到別人相同的對待,回應的分量可能會改變,甚至連性質都會改變。

合理情緒療法的創始人、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造過一條 「黃金規則」——「像你希望別人如何對待你那樣去對待別人」。換句話說,你希望別人怎樣對待你,你就怎樣對待別人。
這句話的重點是說,怎樣對待他人才是合適的,這是教我們做人的態度。
但很多人卻誤以為,我如果想別人怎麼對待我,我就怎樣對待別人就好了,「我對別人怎樣,別人就必須對我怎樣」——抱著這樣的執念去生活,就是所謂「反黃金規則」。
「反黃金規則」是在「想像」或者試圖操控你周圍的世界,即使能成功很多次,你也還是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失望和傷害。
因為黃金規則是不可逆的。
《詩經》有一個詞,投桃報李,意思是他送給我桃兒,我以李子回贈他。這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是兩個人心的交融。
但是在實際中,你的桃在他看來是什麼呢?恐怕是因人而異的。
如果忽略人與人巨大的差異,比如人格、性格、素養、原生家庭、價值觀、生活現狀,而簡單地覺得我給你桃了你就一定要回報李,那是你一廂情願地執著。
- 05 -
「你對別人好了,別人就不應該傷害你,」
「你愛他,他就不應該辜負你,」
「你在朋友有難時兩肋插刀了,朋友就不應該在你需要幫助時撒腿就跑……」
——這種想法是忽視了人的感受這個變數
如果彼此給出的愛意或恩惠是砝碼,在天秤的兩邊,你放上你的愛和恩惠,對方也就自然會放上他對等的愛嗎?可惜人的心,不是天秤。人的心,無法做這樣的比較。

很多人在戀愛或者人際關係中受到了傷害,不斷問「我如此掏心掏肺,你為什麼這樣狼心狗肺」的時候,真的應該跳出自己的情境想一想,那其實就是因為對方和你不是一樣的人啊。
不同的人,對於同樣的事物,哪怕同樣一句話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你的好意可能在另一個人看來就是惡意,
你的真誠可能在另一個人看來就是傷害或者炫耀,
你的優秀可能在另一個人看來就是殘忍地攻擊。
我不是說,我們因此就要不真誠待人不對別人善良或者給予幫助還要慎選對象,而是說,要放下你如何就想著對方應該如何的執念。 有這樣的執念是因為你不懂人心。
有這樣的執念,會讓你受傷。
如果你以為所有人都應該會像你一樣思考問題,對一件事有一樣的反應,那麼這個「以為」本身就滿含危險。
無論我們對別人做了什麼,我們都不能想當然地要求別人和我們一樣。對人真誠,就希望人對你真誠,這一樣是一種控制和要求。
合理的認知,是一種智慧。
有句話說「你的心是怎樣你的世界就是怎樣」,請不要誤解這句話,這不意味著你可以創造你身邊的一切。
它說的是,如果你看到黑暗仍能相信光明,體驗過悲傷仍能追尋幸福,那麼你的世界就還會是光明和幸福的。
因為你相信。你不會因為在一個人一件事上得到了預期之外的反應就改變你的心。
這個才是「心決定世界」的內涵。

用戶在壹心理上發表的全部原創內容(包括但不僅限於回答、文章和評論),著作權均歸用戶本人所有。獨家文章轉載,請聯繫郵箱:content@xinli001.com
※《深夜食堂》要是這樣拍,該有多好
※如何走出人生的暗黑階段?丨真實諮詢故事
※如果童年時沒有得到足夠的愛,還有很多機會發現它
※內向星人生存手冊 | 退守,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有多少人在過著反差人生?
TAG:成長 |
※這些人性圖就是我們真實的生活:用錢換來的真心,你真的安心嗎?
※你的認真換來的卻是別人的敷衍
※「只怕真心待他 換來的卻是背叛」
※女人:我的忍讓,卻換來了你的背叛
※髒兮兮的人性圖:你的閨蜜也許正拿著剪刀在傷害你,錢換來的真心
※我以為,真心對人,也可以換來別人真心對待
※你知道嗎?這些節日都是古人用性命換來的,我們卻互祝快樂?
※真感情,是換來的,不是算來的!
※忍讓真的能換來他的理解嗎?女人你可以善良,但是不要太大方了!
※為什麼你的善良,會換來敵意?
※為什麼你的好,換來的都是傷害
※乾隆真的是被換來的漢人之子嗎?並不是,因為雍正不答應!
※這3種面相的人不可交,你的誠心只會換來他們的假意!遠離他們吧
※你趁我醉了強要了我,我不怪你,但我的愛換來的卻是你的一個賭
※對婆婆比親媽還好,能換來婆婆的真心嗎?聽聽這5個女人的真實感受
※用身體換來的愛情,真能長久嗎?女人都別傻了!
※楊紫的在老前輩中的好人緣,都是拚命換來的,真捨不得她這麼吃苦
※用真心待人,能換來知己;說話要常懷善意,做事要留有餘地
※人心最怕,換來失望的痛
※你的真心換來了什麼?一顆寶石能否衡量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