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果,可以穿越到明代去「趕考」,你願意嗎?

如果,可以穿越到明代去「趕考」,你願意嗎?

高考已經結束了,各省的高考成績近日也已經陸續布了,各校的招生人數和錄取率紛紛浮出了水面,一時間幾家歡喜幾家愁。拿了高分的學霸自然成為名校競相爭取的「香餑餑」;沒考上的呢,垂頭喪氣,自感前途渺茫。有的甚至感嘆自己生不逢時,生在了競爭如此激烈的現代社會。哎,要是能穿越回古代就好了,就不用背負著如此大的學習壓力了。

事實真的如此嗎?穿越君原本也如此認為,後來查閱了歷代關於考試的相關資料,頓時感覺後背有陣陳涼風吹過。怎麼回事呢,我們一起穿越回明朝去看看吧。

為什麼要穿越回明朝,而不是唐朝或者宋朝呢?這是因為古代的考試制度,也就是科舉考試制度經過歷朝歷代的發展,到了明朝已經是十分完善的了。好了,廢話先撂一邊,我們來當一回明朝的考生吧。

首先,我們先來認識一下明朝的科舉制度。明朝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和殿試三級。考生首先要參加地方官組織的鄉試(當時也叫鄉闈),每三年舉辦一次,逢子、卯、午、酉年秋季八月舉行,所以也叫秋闈。考試的場所稱為貢院,考試共分為三場,分別於八月的九、十二、十五日進行。凡是本省的科舉生源和監生都可參加。主考官有兩名,監考四名,提調(總監考)一名。鄉試考中的稱為舉人,也叫孝廉,第一名叫解元。當年唐伯虎鄉試就拿了每一名,所以他還有個別名叫唐解元。

鄉試

鄉試考過後,第二年可參加由禮部主持的會試。會試的級別有點兒類似於今天的高考,面向全國招納賢才。考場設在京師,分三場,分別在二月初九、十二、十五日舉行。因為級別高於鄉試,主考、監考及提調官的人數直接翻倍。當時的主考官不叫「主考官」而是叫「總裁」(好有現代感,敢情總裁從那時候就有了)或者座師。考中的稱貢士或明經,第一名叫會員。

會試

如果鄉試和會試都通過了,那麼恭喜你!半個月後,你將有機會交加殿試。那是不是有機會看看皇帝長啥樣呢?是的。殿試由皇帝親自主持,只考時務策一道。殿試完了,第二天閱卷,第三日放榜。如果你能擠進前三甲(狀元、榜眼、探花),說明你已經相當厲害了,將被賜進士及第;沒進三甲,只是二甲,說明你依然很厲害(畢竟一甲名額有限),會被賜予進士出身;落入三甲呢,沒關係,還能被賜予同進士出身。

殿試

殿試過了之後,是不是就能立即安排官職呢?非也。除了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授編修外,其餘進士還得考試,考試合格了,才會安排各部任職或派到地方縣裡當知縣。在明代,如果不是翰林院士,想直接當官,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古代,想出人頭地光耀門楣,只有參加科舉一條路。也就是說,如果你生在古代,依然逃不脫要參加考試的命運,而且考試壓力並不比現在小,而且嚴酷得多。穿越君查閱了許多資料,找到了下面一組數據,我們來看看當時的考生人數及錄取率情況吧。

張榜

明朝中期以後,各個省份參考科舉考試的人數在四五千人至數萬人之間,平均錄取率在10%上下。鄉試錄取率,明初為10%左右,到了成、弘年間,下滑為5.9%,到嘉靖末年又降為3.3%,而實際錄取率又低於此;會試錄取率,從洪武至萬曆年間平均為8.6%,永樂四年至萬曆中期平均為 8.4%;殿試規模和錄取數在理論上皆等於同科會試錄取數。

怎麼樣,是不是錄取率低得可憐?為什麼那麼多人參加考試,只有少數能成為幸運者呢?這實際上與朝廷官缺的有限性和科舉人才用途的單一性有很大關係。也就是說,如果你想當國家「公務員」,只有寒窗苦讀這一條路,沒有別選擇,所以競爭還是相當激烈的,遠比如今的高考慘烈。

為什麼這麼說呢?來看數據。

從上面的圖表可以看出,與明朝的科舉相比,如今的高考已經是相當「仁慈」了,不僅錄取率高了很多,選擇的空間也很大,考生畢業後的去向也不只有考公務員一條路。是不是頓時覺得生活在這個時代也蠻幸運的呢?

穿越君覺得,作為人才選拔的一種手段和方式,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雖然還存在許多讓人詬病之處,但是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我們的考試制度也在逐步完善,變得更趨向於人性化,而我們要做的不是埋怨,而是努力去適應大環境,去提升自己,這才是王道。大家認為呢?關於考試,相信每個人都有一把辛酸淚吧,歡迎大家踴躍留言,互相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輕鬆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鬼吹燈》里的精絕古城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

TAG:輕鬆聊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讓你回到過去,你會願意嗎?
如果可以,你願意回到童年嗎?
假如古代皇帝穿越到現代,他還願不願意回到過去?
如果可以穿越到古代,你最願意到哪個朝代?網友的回答亮了!
「如果我們能活著出去,萬水千山,你願意陪我去看嗎?」
如果你可以去外星球,你願意去嗎?
如果可以,你願不願意拯救我?
明明是她做的事情,在他面前不到最後死都不願意承認,是為什麼?
「一點就炸」?青春期,如何做到父母「可以說」,孩子「願意聽」
假如一切可以重來,你還願意娶我嗎?
如果你願意,它可以干很多事情!
明明不愛了,卻不願意離婚的男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如果可以,你願意與我同行嗎?
「你玩夠了才想嫁給我,還不算太晚,我願意娶你!」
如果可以選擇,沒有誰願意當雞……
為什麼他覺得你變好了,卻還是不願意跟你在一起?
如果離婚要通過考試才可以,你還願意離婚嗎?
孩子,如果以你的未來為代價,我願意逼你優秀
「他明明也是喜歡我的,為什麼就是不願意和我在一起?」
搖到就賺到,將來或無人接盤?答案很清楚,只是你不願意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