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披堅執銳-銳龍 AMD Ryzen 1500X裝機體驗

披堅執銳-銳龍 AMD Ryzen 1500X裝機體驗

前言:

DIY市場仍然有很大的用戶群體,尤其是高端主機,為當下很多年輕人所熱衷。處理器上AMD的一直處於劣勢,但是隨著這代全新ZEN架構處理器的發布,讓很多玩家為之振奮,最先發布的銳龍7系列,針對高端市場。

隨後推出的銳龍5系列,針對了主流的裝機市場,包括1600X、1500X等處理器,ADM Ryzen系列處理器都是基於14nm工藝,在帶來性能提升的同時,也具備更低的功耗及發熱,雖然主頻都不是很高,但是AMD的處理器可玩性更在於其不鎖頻,玩家都可以任意的發揮。

我們今天要體驗的這款處理器是AMD Ryzen5 1500X,4核心8線程,相比Ryzen7的8核心16線程是顯得單薄,但是考慮到價格,主流裝機用戶對核心數也並不是需求特彆強烈。二級緩存減到了2MB,三級緩存和其它型號保持一致,仍然是16MB,主頻可以達到3.5GHz,熱設計功耗只有65W,好處就是用戶不用為了散熱發愁,也節省能源。

這款處理器還搭配了原裝的散熱器Wraith Spire,安裝需要將主板自帶的AM4扣具拆掉,只使用背板,而且用戶反映這款散熱雖然標稱可以壓制95W功耗處理器,但是實際遊戲中可能溫度會比較高。

測試平台介紹:

這次測試使用的是Windows 10 64位版本操作系統,沒有對系統進行優化,只安裝測試需要的必備軟體,減少干擾,反映處理器的真實性能。ADM Ryzen5 1500X是4核處理器中的最高端產品,外包裝和7系列是一樣的外觀,只是數字換成了5,這款是帶有散熱器的,盒子很大,但是不帶散熱器的型號盒子就要小很多了,銳龍5系列支持AMD SenseMI技術,帶有X的型號在自適應動態擴頻能力上是不帶X的兩倍。

在盒子的背面有一個小天窗,可以看到Ryzen的文字。

CPU放在一個單獨的包裝盒裡,老實說在大包裝盒裡,占的空間真的非常小。

幾乎所有的處理器都有單獨的塑料保護殼,畢竟是非常嬌貴的產品,雖然很難用壞,但是磕碰確實很容易受傷。還附贈了一張小貼紙,讓有興趣的用戶可以貼在機箱上。

AMD Ryzen5 1500X的背面,都是密密麻麻的針腳,密集恐懼症恐怕不能看,配合AM4主板使用,針腳一般在安裝和取下的時候容易受損,還是要小心操作。

1500X自帶的散熱器與1700一樣,這個版本並不帶有信仰燈,沒有搭配RGB燈光控制線,使用這個散熱器,處理器問題一般在四五十度,玩遊戲可以達到七十多度,這次測試並沒有使用,而是採用了99元的玄冰四百,效果好的出奇。

這款Wraith Spire散熱器四周是鋁鰭片,中間看起來是一個實心銅柱,如果你將風扇取下,就可以發現,其實是採用了銅柱包裹一根熱管的設計。

風扇介面採用了4PIN線,由CoolerMaster代工,安裝非常簡單,將主板上的扣具取下,將這個散熱器帶的四個螺絲,擰入背板即可。

主板這裡選擇了華擎的AB350 GAMING K4,銳龍7系列一般都會用X370了吧,當然也可以用350晶元的主板,隨著銳龍系列的火爆,各大主板廠商也抓緊上新,現在可供選擇的範圍還是很大的。

這是一款ATX規格的大板,可以搭配AMD AM4插槽A系列APU、銳龍AMD Ryzen系列處理器,在使用Ryzen CPU時支持DDR4 3200+,A系列APU時支持2400。主板提供了2*PCIe3.0 x16和4*PCIe 2.0 x1,支持AMD Quad CrossFireX。板載了6個SATA3,1個超級M.2,1個M.2在SATA3模式。

顯示介面有HDMI DVI-D D-Sub可以支持三顯示器同時輸出,7.1聲道高保真音頻介面,Realtek千兆網卡。5個USB3.0和1個Type-C介面。

9相數字供電設計,主板自帶的散熱扣具,對我準備了玄冰400這樣的搭配,就非常好安裝,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是那些專用扣具固定的,就需要將這個拆卸,安裝會麻煩一點。支持雙通道內存。

PCIe合金插槽,增加了很多焊點確保比較重的高端顯卡,也可以安裝的非常牢固,訊號傳輸更穩定,主機晃動,PCIe插槽也可以避免被扯開;總之就是更牢固。

內存我們選用了金邦(GEIL) EVOX DDR4 2400 8GBx2,這款內存的最大特色就是,配置了全彩RGB燈光,並且兼容市面上個品牌主板的同步RGB控制程序,可惜的是收到內存的時候,裡面既沒有供電線也沒有控制線,所以只能當做一般內存使用了,領燈光效果大打折扣。

內存上面的紅色部分,可以控制燈光的變化,這是在主板不支持燈光控制時可以手動調節的方式,三個檔位分表對於紅綠藍三個顏色。

內存金手指部分採用了中間部分略高的設計,讓內存插入後更緊密。

為了方便測試,準備了一個開放式的機箱,3mm厚全鋁進行了陽極氧化處理,支持標準電壓,ATX主板,可按照2塊2.5寸硬碟+1塊3.5寸硬碟,作為測試來用足夠了,而且非常輕便堅固,價格嗎比一般的機箱都貴。

開關和重啟鍵自帶燈光效果,而且和主板的鏈接線採用了鍍銀定製線,做工不錯,還是比較心意的。

硬碟的安裝高度剛剛合適,不會觸碰到桌面。請別吐槽我那塊老邁拓,只是為了演示硬碟的安裝,其實有了256G的固態硬碟,測試也不會用到HDD,放塊新盤在這也是裝樣子。

散熱選擇了玄冰400,雖然在英特爾平台感覺反人類,但是在AM4扣具安裝,感覺非常簡單契合,不用安裝原來的底座,確實省力,電源是海韻M520 II全模組,供這個平台足夠了,只是沒有使用定製線讓走線看起來有些凌亂。

AMD處理器針腳設置在CPU上,所以主板處理器底座並不需要保護蓋,按照正常程序將CPU安裝到底座。

硅脂採用了貓頭鷹NT-H1,這是貓頭鷹NH-D15自帶的,可惜我申請的AM4扣具還在路上,並不能在這個平台使用了。

九點式的硅脂有點少了,但經過使用證明並沒有影響,拷機遊戲時處理器溫度都控制的很好。

背板介面空位都非常準確,還可以在散熱器後面加一個12cm的風扇,6PCIe介面。

雖然海韻這款電源的線纜,也大部分都是扁平軟線,但是還是比不了單獨定製的模組線,更軟更容易理線, 也會更漂亮。

其實開放式平台還是非常有優勢的,前提是你的環境要跟的上,直接扣個玻璃罩子,或者加一個修手機那樣的無塵平台,如果是吃住娛都在一個房間,那還是用機箱吧,否則主板真的很難清理。這套從頂部萊卡,還是非常整齊的。

走線絕對有很大優化空間,底面如果全換成定製線,可以很清爽,估計和一條主板供電線的直徑差不多,其實如果哪天不想開放式了,完全可以加三塊板子,直接變成一個機箱。

散熱器安裝好後,對內存一點影響也沒有,任何高度的內存都可以使用,我現在用的華碩M7F上了貓頭鷹NH-D15散熱,馬甲內存只能上兩條,還是最外面的,風扇反掛試了效果太差。

測試平台欣賞:

性能測試:

主板BIOS已經升級到最新,CPU-Z來看下這款CPU的信息,和我們前面介紹的基本一致,默頻3.9GHz(100MHz,39.00x)最高可以達到3.9GHz(100MHz,39.00x),14nm工藝製程,功耗只有65W。

CPU-Z的測試來看,單核性能甚至超過了AMD Ryzen7 1700,多核則比1700要遜色不少,畢竟1700以多勝少是沒問題的。

魯大師雖然大家都不太信其準確性,但是畢竟在普通用戶中很普及,那就來看看這款處理器的待機溫度和測試分數。塊7萬9的分數,比我的I7-4790K要高些,這還是沒有超頻的情況下,4790K不開蓋超頻真的熱到爆。

滿載拷機看CPU溫度指標才45℃,要知道室溫也有三十來度,是這款U的功耗確實不錯,還是所有的跑分軟體對這款新處理器的溫度讀取不準確呢,經過這麼長時間,AIDA64也是最新版本了,應該不存在;根據經驗看CPU二極體溫度還是比較靠譜的,也就是說準確點應該是61℃。沒超頻的情況下,這個溫度也不算低,玄冰400風扇的轉速都在1000rpm以上。

在AIDA64的CPU和內存測試中,1500X的表現也都很讓人滿意。

對基準測試來說,我們最常用的就是這款軟體Cinebench,它是基於Cinem4D引擎的處理器測試軟體,可以同時測試處理器子系統、內存子系統以及顯示子系統。最新的版本已經只支持64位系統,CineBench能很好的支持多核/多處理器,還提供了當前的平台和其它不同平台的數據對比。可惜對比數據並不夠豐富,這款1500X比i7-3770表現好,略遜於i7-4770K。

國際象棋測試:

壓縮軟體壓縮和解壓縮能力測試:

通過7ZIP自帶的測試功能,也可以看出這款處理器的多線程能力,從測試結果來看,居然比1700X還好,看來和內存硬碟也有一定的關係,CPU使用率明顯低,評分更高。

x264 FHD Benchmark測試:

這款軟體在測試中主要是體現處理器編碼速度,X264 FHD是使用非常多的免費視頻壓縮編碼庫,在同體積下可以壓縮出更好的視頻,這個版本內置x264轉碼器,測試主要通過轉換一個1080P視頻文件,來體現各部分的表現。

AMD Ryzen5 1500x的表現和英特爾志強 X5670 2.93GHz成績接近,但是從價格上來說,這根本不是同級的比拼,看來AMD終於要翻身了。

3DMARK測試

遊戲測試

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是遊戲發燒友,但是偶爾玩玩,大多數人都是想嘗試的,這裡我試玩了幾款主流的大型單機遊戲,還有網路遊戲,運行都非常流暢。

首先一款就是《湯姆克蘭西:全境封鎖》

《巫師3:狂獵》

如今不管是主板還是內存都開始玩燈了,這款B350 GAMING K4也支持彩燈系統,預留了RGB LED指示燈,你可以連接自己的燈帶,通過華擎RGB LED應用程序直接在系統中就可以調節色彩和亮度。

總起來看,AMD Ryzen5 1500X還是讓我非常驚喜的,在父親節體驗這款AMD在主流市場的翻身之作,讓我們再次感受AMD的高性價比,B350晶元組主板已經足夠日常使用,搭配這款處理器無論是日常使用還是遊戲,圖像視頻處理,都可以從容應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客數碼 的精彩文章:

還能賣的動?即將發售的三星Note FE備貨40萬台
乞丐版625?高通驍龍450移動平台登場
irocks多款新品發布,但並不只是外設
擠牙膏終結者-銳龍AMD Ryzen 1600X評測
這塊巧克力不一般 堅果Pro巧克力色圖賞

TAG:知客數碼 |

您可能感興趣

謎之翻車記 AMD Ryzen R3 2200g+ASUS B350ma+酷冷至尊MWE550+阿斯加特阿扎賽爾裝機初體驗
i7 8809G!Intel AMD合體主機冥王峽谷初體驗
華碩B350F+Ryzen7 1700裝機:玩入門級ROG是怎樣的體驗?
驍龍845閃耀MWC2018,為Android旗艦帶來優質體驗
Intel牙膏廠這下徹底恐慌 AMD新旗艦Ryzen7 2700X上手體驗!
華為P20&P20Pro、小米MIX2s簡單上手體驗
集成Vega顯卡AMD Ryzen 5 2400G能否支持VR體驗
適馬105mm F1.4 Art和70mm f/2.8 MACRO Art鏡頭上手體驗
商務黑科技 HP EliteBook 830 G5初體驗
相機報:適馬105mm F1.4 Art和70mm f/2.8 MACRO Art鏡頭上手初體驗
2017款 MacBook Pro 15寸開箱體驗 附:推薦多個Mac裝機軟體
聯想IdeaPad720S上手體驗:搭載AMD銳龍5超輕便攜
基於安卓8.1!OPPO R15深度體驗:ColorOS 5.0煥然一新
詳細測試 集成Vega顯卡AMD Ryzen 5 2400G能否支持VR體驗
2018 Alpinestars SP-2 V2摩托車防摔長手套開箱體驗
ROCCAT Khan AIMO 7.1 RGB遊戲耳機體驗
全系標配6GB RAM+128GB ROM!OPPO R15將聚焦用戶體驗
從SATA向NVMe進軍 耕升XM240 PCLe3.0帶來全新傳輸體驗
詳細測試,集成Vega顯卡AMD Ryzen 5 2400G能否支持VR體驗
OPPO R15深度體驗 ColorOS 5.0更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