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凌嵐:美國這個月最火的小說,來自一位印度女作家

凌嵐:美國這個月最火的小說,來自一位印度女作家

文 |凌嵐

印度作家阿蘭達蒂·洛伊的新書The Ministry of Utmost Happiness書名直譯是「管轄終極幸福的部門」,這個拗口的名字,不如譯成《極樂司》。書名中的這個無償派給幸福快樂的「部門」,指一片在家族墓園上違章搭建的棚屋旅館,它接納一切印度社會的下九流,從不拒絕任何人入住:賤民、無家可歸的窮人、被家族拋棄的變性人、接生婆、克什米爾反抗組織頭頭的非婚生子……旅館除了給這些社會邊緣人提供棲身之地,還有供應一日三餐的食堂,並且把每天把做好的飯菜中最好的部分留給當地警察,以此實惠換來安寧度日,不被暴力驅散。

《極樂司》是二十年前轟動世界文壇作者洛伊的第二部小說,她的前一部作品是《微物之神》。《極樂司》今年六月出版,立刻成為英語文學的盛事,英國媒體的記者紛紛飛到印度德里北部去採訪女作者,BBC作了作者採訪的系列報道,美國書評大報當然不甘落後,《紐約時報》推出一篇書評一篇書籍簡介;連跟文學沒有太大關係的財經類《華爾街日報》,它周末期刊都以「看圖說話」形式擺拍洛伊的日常生活小器物,作為封底文章。

阿蘭達蒂·洛伊

《微物之神》是罕見的純文學出版變成暢銷書的例子,僅在出版後的幾個月內就賣出四十萬本,布克獎委員會第一次把獎授與印度本土的英語作者。《微物之神》被譯成42種語言,總銷售超過六百萬本(一說是八百萬冊)。

《微物之神》/[印度] 阿蘭達蒂·洛伊 著/吳美真 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從1997年的《微物之神》到2017年的《極樂司》,這二十年間阿蘭達蒂·洛伊在做什麼呢?《微物之神》的商業成功可以讓作者洛伊靠稿費生活,衣食無憂。二十年來她的主業是瑜伽老師,副業作過演員,寫過劇本,同時她的寫作轉向時事評論,出版過數本時政評論集。洛伊毫不猶豫地參與批評和抗議印度政府的活動,針砭時弊,揭露腐敗弊端:

克什米爾領土爭端,2002年印度北部的種族衝突流血事件,種姓等級制度里的賤民,等等。「現代印度社會的中產階級生活是建立對窮人的壓榨上的,八億窮人流離失所,給現代化讓位,每天生活費時20盧比。」20盧比摺合為0.3美元。洛伊直率尖刻的時評,在印度社會中樹敵很多,曾經讓她日子很難過,比如她批評印度政府的邊境政策,被激進分子追殺不得不逃到倫敦。印度右翼媒體給洛伊起外號,叫她簡·方達,也就是那個六十年代公開反對越戰的美國電影明星。

《極樂司》的開篇是這樣的:

「黃昏是魔幻時間,當太陽落下而夕照還在人間。成千上萬的飛狐從老墓地的榕樹上飛身下來,在城市的上空像煙幕一樣飄動。蝙蝠離家也是烏鴉歸巢的時間。烏鴉的呱雜訊布滿天空,但填不滿麻雀晚歸後的寂靜,更不能彌補白背禿鷲絕跡後的真空。

「白背禿鷲靠吃死亡動物為生,他們死於牛肉中的雙氯芬酸止痛劑。雙氯芬酸是印度奶農給奶牛用的肌肉放鬆葯,為減緩奶牛的肌肉痛,產更多更多更多的牛奶。每一隻奶牛或者產奶的水牛死後,屍體被丟棄,這些帶著雙氯芬酸化學劑的牛肉就成為白背禿鷲的致命陷阱。當奶牛成為高效的產奶機器,城市人享受更多更便宜的冰淇淋,奶油糖冰淇淋,榛子樹果冰淇淋,巧克力冰淇淋,芒果奶昔……白背禿鷲卻困得直不起脖子,銀白色的口水從他們合不上的鷹鉤形嘴上落下,然後一隻一隻,他們從棲居的樹上跌下來,死了。」

雙氯芬酸由無害的止痛藥變成環保污染,在印度是有獨特的社會習俗根源的,印度民眾奉牛為神,不吃牛肉,所以各種牛包括奶牛在印度自然死自然消亡,食物鏈上端的人需要消費更多的奶製品,食物鏈條的下端白背禿鷲這種「牛屍體清道夫」變成犧牲品,真是一個因果怪圈。

The Ministry of Utmost Happiness. Hamish Hamilton, 2017

《極樂司》的前半部分,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德里一個普通家庭的故事。家庭主婦母親吉哈娜拉連生了三個女孩兒,盼望了六年,迎來一個男嬰。吉哈娜拉一生最快樂的時刻,是接生婆告訴還在產床上的她,「這是一個男孩」。然後停電了。全家歡天喜地地在黑暗裡過了一夜。第二天吉哈娜拉打開蠟燭包檢查嬰兒的身體,發現在小嬰兒的男性器官下,還隱藏著一個微小的半發育的女性器官。吉哈娜拉的心猛地抽搐一下,嚇得尿了褲子。

吉哈娜拉夫妻倆一直希望那個微小的開口會自動癒合,消失。但是沒有,它一直存在著。他們的兒子,這個被家裡努力當作男孩培養的孩子,喜歡把自己當作女生,凹造型唱歌,聽成吉思汗的故事時,自比為大英雄的新娘。孤獨,悲哀,他不能去上學,直到有一天他中午獨自站在自家的陽台上,看到一個穿碧綠紗麗,金色高跟拖鞋的人,衣裳下窄窄的臀部,纖細的腰枝隨著嫵媚的步態輕輕晃動。他尾隨著美女來到一個藍色門庭的房子,結果發現一個社區,一個屬於他,接納他的世界,這座房子叫作「夢之屋」(印度之夢?)。十五歲起他從家裡搬了出來,變成了「她」,當地最紅的陰陽人妓女。

這個一生下來就註定是社會邊緣人的悲劇身體,他與她在同體之內掙扎,自己對自己仇恨和殘殺,這個故事是《極樂司》後半部分最好的象徵,這個陰陽人是印巴戰爭一個縮微的路線圖。從1947年起,一百萬人死於印度和巴基斯坦領土分裂戰爭。書中那些血淋淋的種族衝突細節,用非虛構筆法寫來,大開大合,人物紛紜,完全扭轉了書前半部分陰陽人的故事裡靜靜的悲哀。

《極樂司》後半部的女主角叫「提洛」,Tilo,一個敘利亞基督徒與印度賤民的婚外生子。提洛愛上克什米爾抵抗運動的領袖之一,在戀人逃亡後她也不得不走上了逃亡之路。她最後帶著一個收養來的孩子落腳在「極樂司」,一個建在廢棄的家族墓園上的旅店,跟書前半部分的主人公相遇。

這個女主角無論是出生背景,還是性格,都有洛伊和她母親的影子。洛伊的母親瑪麗是來自於喀拉拉邦的敘利亞移民,信基督教,洛伊的父親是印度教徒,一個茶葉種植場的經理,也是酒鬼。他們在印度東北喜馬拉雅山地地區梅加拉亞邦的首府西隆(Shillong)結婚成家,洛伊在那裡出生。離婚後瑪麗回到喀拉拉邦的娘家。

在印度無論信仰什麼宗教,普遍的習俗都是不待見離婚女人。所以瑪麗回到娘家後很快就不得不另立門戶,帶著幾個孩子靠鎮上集市的尾貨生活,從小她就和弟弟一起帶著籃子出門,店家在籃子里放的食物「主要是米和青辣椒」。為了節省房租,他們不得不在貧民窟租房,跟賤民一起生活,與賤民為伍是洛伊的童年教育的一部分。

阿蘭達蒂·洛伊和她的母親瑪麗·洛伊

在經濟和社會歧視下,離婚後成為賤民的瑪麗·洛伊卻成為印度婦女權利運動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在印度,她是那個為扭轉基督教家庭遺產繼承法對女性的歧視,敢把跟兄弟的遺產爭奪官司一直打到最高法院的女人,最終她贏得了那場官司,一舉改變基督教家庭財產繼承法,為自己掙得了應有的遺產。

第二,瑪麗·洛伊是傑出的教育家,為教育自己的孩子,於1967年開始創辦學校。這家學校現在改名為「帕里控丹」(Pallikoodam School),帕里控丹是地方方言里「學校」的意思。最初只有洛伊兄弟姐妹在內的七個學生,發展成現在的幾百人的規模,是喀拉拉邦最著名的優秀高中之一,畢業生中每年都有去哈佛、斯坦福大學深造的學生。這家學校,又是一個源於苦難的奇蹟。這家學校最著名的畢業生,當然是得布克獎的作者洛伊,16歲離家去新德里上學。

Pallikoodam學校

次大陸的苦難,永劫不復的種族衝突,赤裸裸的流血殺戮,在阿蘭達蒂·洛伊的書里都是魔幻性的描寫,這種魔幻筆法被評論家稱作師承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無論是在南美還是在印度都有共性。這種共性也許解釋了為什麼洛伊的書會一炮而紅,跨越國界,為窮人和邊緣而寫的故事,讀者基數巨大。

【作者簡介】

凌嵐|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從事大宗商品市場分析;現居美國東北岸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楊早:不學文史哲,也要學好文史哲
姚遙:杭州縱火案慘劇,物業到底該承擔多少責任
潘向黎:很少有中國詩人像他這樣寫愛情
王勤伯:學了多門外語之後,我認為英語有明顯的缺陷
張向榮:學好文史哲,走遍天下都不怕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她:「克夫棄子」,一生三嫁,卻是中國五千年來首位女作家
《下雨天一個人在家》:日本女作家的小資生活,來源於一個字
30歲的美女作家為證明自己能行,去了一趟特種部隊,最後····
她「克夫棄子」,一生三嫁,卻是中國五千年來首位女作家
精選了喬治桑的12個名句,一起走進這位法國女作家的精神世界!
太平軍中一個小兵,成法國女子的男神,教了個女作家,娶了個洋妞
一位24歲窮困離世的女作家,為什麼成了全日本最「富有」的女人?
她不僅是一個女作家,還是一個漢奸,逃亡美國後死了7天才被發現
首次披露:從小太妹到女作家,這個技能只有1%的人會用
我國最具傳奇色彩的女作家,嫁了三次都不幸福,27歲結束悲慘一生
民國這個女作家,和兩個男人同居,結果丈夫受不了離家出走
這位美女作家,是李鴻章後代,擅寫愛情小說,去世一星期才被發現
台灣美女作家去世一周年:被性侵的人不是神經病,你們才是!
「詩壇夢露」的絕唱:31歲自殺的女作家,留下一部自傳描述她的病
她是知名的美女作家,生活中是一名女警察,靠小說一炮而紅
她是民國有名的女作家,錢鍾書先生說:她是最賢的妻,最才的女
最有影響力中國女作家,曾提名諾貝爾,今年94歲了
消失了幾十年的女作家,突然被視為國寶,當年能與張愛玲齊名
民國美女作家:4年睡3千人,28歲跳海,遺言來世做個清白女子
美國首位獲諾貝爾女作家,墓碑只刻三個漢字,她和中國有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