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和解系列之七

和解系列之七

何清漣最近寫文章指出,自從她的《現代化的陷阱》出版之後,西方兩度唱衰天朝,影響最大的是兩個人,一個是華人張家墩(2000年),一個是《華盛頓郵報》社論版副主任編輯傑克遜·蒂爾(Jackson Diehl)2012年發表在《全球事務》9/10月刊上的文章:即將崩潰的中俄兩國。

但是,大家看到的情況卻是何女士後來提出的「潰而不崩」;一方面,諸多權貴紛紛做了棄船而逃的準備,資產、家小,從九十年代起就紛紛轉移;另外一方面,在眾所周知的大環境內,權貴們早已開始赤裸裸地搶劫、斂財。貪官們的「二奶村」「大奶村」遍布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已是周知的事實,連在政商勾結中發了大財的紅頂商人們也名正言順地「投資」海外,做好隨時撤離的準備;比如老郭,還有幾位舉世皆知的幾大富豪大手筆海外併購、收購。

為什麼會有如此的矛盾現狀出現?何女士作了分析:

人類社會中,支持一個國家需要四根支柱:生態系統、社會成員的基礎生存條件例如就業、維繫社會的道德倫理、政府的強制性權力。中國這四根支柱,有三根陷入傾塌或歪斜狀態,僅剩下一根支柱,即政府的強管制力,在維穩第一的考慮下,越來越粗大,成為的擎天柱。

生態系統是海陸空全面污染:六分之一的土地受重金屬污染,輕度污染的也佔一半以上;70%的地下水遭到嚴重污染;空氣方面,霧霾已經全世界有名。生活於嚴重污染的環境中,癌症高發,每分鐘五人死亡,每分鐘6人確診癌症。十年之間,北京肺癌增加56% 。環境維權成為社會抗爭的一種主要形式。

社會的生存條件主要指社會成員賴以求活的工作(就業)。安邦最新報告:三分之一已經死亡,三分之一瀕臨死亡,還有三分之一則勉強維持。此外,最新估算,城市失業率已經高達30%左右。按照中國的統計口徑,農村人口基本上算全員就業,儘管實際上有將近3億農村勞動力年齡人口幾乎無業可就。

道德倫理方面,社會信用系統出現嚴重問題,所謂信用系統,一個國家的基本秩序必須從兩個層面建構,一是基本制度(包含政治制度與法律制度),二是倫理道德,包含政府官員的政治倫理、以及各職業群體的職業倫理。前者是強制性的他律,是制度信用;後者形成自律機制,是道德信用。如果制度約束已經失靈,意味著社會秩序瓦解。而中國的情況表明,中國的信用體系在四個方面都存在嚴重問題:一是國家信用失靈。中國只是加入WTO才幾年的成員國,因侵犯他國知識產權一直飽受詬病,這次集中爆發的有毒食品與藥物問題,嚴重影響到國家信譽;二是政府與國民之間的信用約束已經斷裂,廠商既不為國家整體利益考慮,也不為本身的長久利益考慮,而政府也缺乏對廠商行為的有效約束;三是商業信用,朱鎔基時期的三角債、銀行一共出現三輪的壞帳、目前的理財產品與金融平台失序;生產者只有自己一時的短期利益考量,無視他人的生命安全(毒奶、地溝油、蘇丹紅......)。四是社會成員之間的信任。

支持社會的三根支柱都陷入半傾塌狀態,僅剩下一根,即政府管制在起作用。這就是近十年以來維穩成了首要政治任務,五年前維穩費用一度超過J費的主要原因。

因為周永康的落馬,政法委雖然在最高層面降格,但是在各省市地縣,其功能並未「降格」與改變,維穩,仍然是政法委首當其衝的任務,司法體系的基本格局沒有變動。大案要案,還是需要政法委書記拍板,最為明顯的例子就是北京那位機場接人的小夥子的遭遇,置輿情於不顧,硬生生被按下來;當然,河北聶案,山東辱母殺人案的重審和改判,是在輿情的逼迫下發生的,具有特事特辦的明顯特點;當然,幾宗舉國震驚的冤案昭雪,無論如何,還應該是值得肯定的。但是,這正說明司法體系的嚴重弊端,才最容易產生冤假錯案。不推動司法制度和體系的改革,不能從根本上杜絕一再上演的司法醜聞。

上世紀八十年代,金觀濤、劉青峰夫婦提出了「超穩定結構」說:中國社會是一個超穩定結構,歷次的朝代更迭、戰亂毀壞,只是改變了政權的歸屬,但是,並沒有破壞這個「超穩定結構」。

何女士的文章里提出了「危機共振」並不能導致垮塌的分析:

中國的經濟危機是否會導致政治危機並導致危機共振?我的判斷是,在最近若干年內(至少10年內)不會發生導致垮台的危機共振。這一判斷基於以下事實:歷代王朝衰亡,往往是幾大危機疊加所導致:統治集團內部的危機,經濟危機(最後集中表現為財政危機)、社會底層的反抗、外敵入侵。如果這幾大危機先後出現並同時共存,這個王朝必亡無疑。

但是,很明顯,目前並沒有出現「危機共振」的局面。其主要原因是威權政府具有很強的調集資源的能力,只要財政不出現問題,各種亂象的發生,不足以導致垮塌。朱總的分稅制,奠定了財權的集中,強化了中央政府調集資源的能力,為穩定提供了財力保障。所以,內部的一切不穩定因素,均可被消弭化解。

在分析「外部勢力」的影響時,何寫道:

中國歷史上,西周、唐、宋、明等幾個王朝都是在衰落之際遇到異族入侵而滅亡的,新政權本身也是在蘇聯全力扶持下戰勝國民黨而奪取的,前蘇聯更是在美國推動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內外壓力煎迫之下而崩潰的。因為這些歷史經驗,新政權一直都將外部力量對中國施加的影響稱之為「和平演變」,從2005年起改稱「color革命」,加以嚴厲防範。與周邊9個國家的領土糾紛,雖然有些摩擦,但雙方都知道不太可能引起全局性衝突。

我(何)多次說過,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演變趨勢,必須考慮國際因素這個變數。這種「和平演變」當然有,但從其實際效果來看,現政權實屬體制性過度防範。事實上,中國與國際社會的關係,與前蘇聯時期完全不同。據前年的數據,全 球現在共有168個國家與中國有經貿投資關係:發展中國家需要中共的投資、依賴中國對本國礦產資源的需求、援助等;發達國家如美、歐、加、澳需要與中國多方經濟合作。這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關係並非前蘇聯在國際社會中的狀態(當時前蘇聯只與社會主義國家有貿易來往與經援關係),這種錯綜複雜的經濟關係,任何一國要對中國進行所謂經濟制裁,都會陷入「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之境。幾乎讓所謂經濟制裁無從入手。且不說從2009年以來指望中國救命的歐盟,就以中國視為外部勢力的總頭目美國來說,也從來不是中國政府渲染的「敵對勢力」。

過去鄧公說過「發展才是硬道理」,其實意思就是「有錢就是爺」。有錢了,誰都不能把你咋地。

何女士舉了美國的例子:

美國自從基辛格主掌對華外交開始,經過20多年交往,終於磨礪出一套對華政策理念,並被濃縮為八個字的務實方針,即「接觸、合作、影響、改變」,收縮性極大。比爾·柯林頓總統當政以來,將這一原則定為兩條主線:經濟往來為主,人權為輔,此後這一原則從未改變,只不過有時候主要是「接觸、合作」,在可能的時候施加「影響」,比如向中國派出許多非政府組織(NGO),批評中國的人權狀態,但最後的結果證明:接觸一直是雙方所需,合作關係經常變化,有時是重要的「合作夥伴」,有時候是「戰略夥伴」,但「改變」中國的作用甚微。(見何清漣《美國減少外援 牽動國際政治神經》,VOA,2017年3月17日)

美國保守派智庫美國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的詹姆斯·羅伯茨(James Roberts)對以往這類項目的評估是:「美國、經合組織國家等西方國家提供的援助,太多的援助最後只是幫助腐敗政府繼續掌權」,鑒於奧巴馬總統留下20萬億美元巨額債務,新政府將削減開支,國務院的預算據說將縮減三分之一,所有援外項目將受到新總統和國務卿的仔細審查,很可能優先考慮把援助提供給那些努力加強產權、法治和打擊腐敗的國家。

中國正好屬於「產權不清、法治不倡、高度腐敗」的國家,對中國的各種援助極可能被停止。中國國內對此的反應是發表一篇《川普終止美國顏色革命》併火爆網路。與此同時,另一條重大消息,即英國首相特雷莎·梅2017年1月26日在美國費城演講中提到,由於英美對世界主權國家的政治干預失敗, 「英美干預主權國家並試圖按照自己形象改造世界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這話其實是正式宣告英美將終止向外推廣民主化的政治努力,本應引起世界關注,卻被大多數英美媒體與中國政府忽視了。

......指望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對中國軍事干預「解放中國人民」,當然也只是一廂情願的幻想。

中國的問題最終還得讓中國自身來解決。

實際上,柯林頓以來美國力推的「全球化」,自己的受益,遠遠小於所期,而我天朝倒是搭上了全球化這個「便車」。八十年代趙紫陽時期「沿海開發開放戰略」打下的基礎,為後來的「中國製造」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後任者一直在顆「大樹下」乘涼,使「中國製造」走向世界,征服世界,成功地解決了勞動力過剩這個現實問題,也極大地提升了國力,今天世界老二的地位,沒有那個基礎性的決策,就不會存在。但是,這個「挖井人」不曾被受益者提及。

而境外異議者所期望的「引狼入室」,永遠也不會發生。前幾天夏教授的一次演講中提到,他本人一直殫精竭慮地在進行「財務運作」;可以定論的是,從外國人那裡,肯定不會「運作」出結果來,事不關己嘛;即便是那幾個著名的富豪大腕,也都不可能把「辛辛苦苦」在國內掙來的錢拿出來聽候幾個「書生」的徵召。比如老郭就明確表態,「絕對不與這個運那個運摻乎」,遑論其他人?小手?潘老闆?馬王二位前後首富?想都別想,人家更不會摻乎你那一套。沒有錢,你能幹啥?

但是,今天的強力反腐,以及一系列「顛覆性」改變,如果僅僅看成僅僅是為了權力在握,就未免以小人之心來度君子之腹了,儘管客觀上確實強化了權力。

而各種念茲在茲的「勢力」,既然不可能做到所思所想,就沒有必要做無謂的損傷——很簡單,不具備可行性和操作性,「大氣候」在這擺著呢;唯一的路徑,仍然是和解,妥協和談判。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任何心存的「易如反掌」和「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場面,都不會出現。

人心都是肉長的。談判就是講道理,就是妥協,就是退讓;其實市場經濟的核心,就是在公平中達到共識。雙方的終極目的,可以肯定地說,沒有大的差異。儘管這樣說可能要被譏諷為「洗地」,甚至有更過分的評價;但是,這是現實,這是事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議論紛紛 的精彩文章:

TAG:議論紛紛 |

您可能感興趣

劫波研究系列之七:分布與共識
八字六衝解之七種武器論
八字十神之七——比肩解析
三國演義之七寶刀之謎
親子故事系列之七:父愛
八字十神之七-比肩解析
火山島國之七天走三山系列
《二十四孝動畫片》之七、八篇
三國謀士系列之七二:魯肅主張抗曹,戰後獲得孫權如此禮遇
二戰陸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七——德國「黑豹」式坦克
三國謀士系列之七八:魯肅為什麼會變成一個糊塗蛋
科學瞎想系列之七十二 電機設計寶典
愛的文化季之七夕禮物
三國謀士系列之七十:東吳未來的國策,源自此次的對話
新年七祈願之七:眾生解脫輪迴
系列散文《母親》之七:那一盆美麗的蟹爪蘭
八字十神之七--比肩解析
《喜劇之王》之七:九龍沉香輦
四字詩(之七):秋
閱人三十六術之七:法令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