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五倍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五倍子

五倍子/wǔ bèi zǐ

GALLA CHINENSIS

上一期: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兒茶 | 第 241天

中藥速記

來源

本品為漆樹科植物鹽膚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麩楊Rhus potaninii Maxim.或紅麩楊Rhus punjabensis Stew. var. sinica(Diels)Rehd. et Wils.葉上的蟲癭,主要由五倍子蚜Melaphis chinensis(Bell)Baker寄生而形成。

產地

主產於四川、貴州、雲南等省。

採收加工

秋季採摘,置沸水中略煮或蒸至表面呈灰色,殺死蚜蟲,取出,乾燥。按外形不同,分為「肚倍」和「角倍」。

性狀鑒別

肚倍

呈長圓形或紡錘形囊狀,長2.5~9cm,直徑1.5~4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微有柔毛。質硬而脆,易破碎,斷面角質樣,有光澤,壁厚0.2~0.3cm,內壁平滑,有黑褐色死蚜蟲及灰色粉狀排泄物。氣特異,味澀。

角倍

呈菱形,具不規則的鈍角狀分枝,柔毛較明顯,壁較薄。

飲片

為不規則形的小片,多向內捲曲或稍具凹凸,長1-2cm, 厚0.1-0. 3cm。外表面灰褐色至棕褐色,外表面偶有殘留柔毛,內表面較平滑。質堅脆,易碎。斷面角質樣,有光澤。氣特異,味澀。

性味歸經

酸、澀,寒。歸 肺、大 腸、腎經。

性能特點

本品酸澀收斂,寒可清降,既入肺、腎經,又入大腸經。 善斂肺、澀腸、斂汗、固精、止血、斂瘡,兼降火,適用於多種滑脫之證,兼熱者尤宜。

功效

斂肺降火,澀腸固精,斂汗止血,收濕斂瘡。

主治病證

(1)肺虛久咳。

(2)久瀉久痢,遺精滑精。

(3)自汗盜汗,崩漏,便血痔血,外傷出血

(4)瘡腫,濕瘡。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 或入丸散。外用:適量,煎湯熏洗,或研末敷。

注意

本品酸澀收斂,故外感咳嗽、濕熱瀉痢者忌服。

五倍子的故事

五倍子在明代以前被錯誤認為是植物,直到明朝李時珍才給予了糾正:「五倍子,宋《開寶本草》收入草部,《嘉祐本草》移入木部。雖知生於肌木上,而不知其乃蟲所造也。」五倍子不是植物中草或木,而是蚜科昆蟲角倍蚜或信蛋蚜在鹽肌木、青麩楊樹上形成的蟲癭。早春樹發芽時,蚜蟲便在芽上產生有性雄雌無翅蚜蟲,性交後生出無翅雌蟲,稱於母,於母入侵芽內組織,逐漸形成多角的蟲癭,及時採收。其中由形狀不同而分角倍或菱倍。倍蛋蚜的蟲癭稱肚倍或獨角倍,產量最大,肚倍質量最好。

五倍子含有五倍子鞣質,故在工業上用於鞣軟皮革,製造塑料及藍墨水的原料,還可做染料。清代黃官綉《本草求真》中說:「五倍子染髮皂物最妙。」據日本國史資料載:在鳥羽天皇御字之際,盛行一種「湟齒風氣」,湟即是染黑的意思,即用五倍子與鐵漿將齒染黑。當時習尚男女並重玄服,自臣僚至婦人,不論貴賤,皆崇湟之儀式,各自染黑其齒。婦人論嫁,必湟齒以別之。自明治元年,始稍許通融,明治六年下令廢止,此風遂革。

猜一猜這味中藥是什麼?

請在留言處寫下您的答案!

——END——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承有道 的精彩文章:

滿腹疼痛是怎麼回事?中醫方法怎麼救治?242期
堅持每天背點《內經》,學霸模式第152天中!
風寒濕久、營衛不和如何調理嗎?241期
堅持每天背點《內經》,學霸模式第151天中!
明天中醫入門班課程漲至1299元

TAG:醫承有道 |

您可能感興趣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蓽茇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菟絲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梔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瓜蔞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萊菔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梔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虎杖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薤白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牽牛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半夏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柏子仁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使君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大薊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牛膝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土鱉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鹿茸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枸杞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菟絲子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花椒
每天最少學一味中藥-赤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