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走路愛摔跤?這個方法你肯定想不到!
關注並回復「測評」,贈送價值1080元測評一份
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各項能力的發展
夏天夏天,你一來臨,一些孩子們的胳膊腿就遭殃了。白嫩嫩,胖乎乎的小腿小胳膊上,青一塊紫一塊的,都是夏天留下的印記,小艾看了都為孩子們覺得心疼。
有些孩子,三四歲了走路還是不穩,平衡感比較同齡孩子來說有些差,老是會出現平地摔跤等現象。不光小艾看了心疼,家長們呢也都心疼不已,巴不得那些傷疤都疼在自己身上。那孩子走路不穩愛摔跤,到底是為什麼呢?
1.要排除孩子在身體發育上是否存在問題,比如髖關節發育不良,就會造成孩子走路不穩,這種情況,就要趕緊帶著孩子就醫。
2.如果孩子身體發育沒有問題,那孩子走路不穩是前期沒有進行足夠的爬行,過早使用學步車。孩子沒有足夠的爬行,四肢的協調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鍛煉,孩子的平衡感發育不好,就會出現孩子易摔跤的現象。
3.感統失調中,本體感發育不良,造成孩子身腦不協調,平衡感差,空間感差等,本體感是指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關節、韌帶等來自自己身體的一種感覺,人體依靠這種感覺有目的的進行肌肉的收縮和鬆弛,由此產生的自身狀態和運動。本體感不是天生就具備的,是需要後天訓練的。嬰兒時期的翻身、爬行,兒童時期的跳繩、踢毽子、滑梯等遊戲,對孩子本體感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當孩子本體感發育不良的時候,容易出現走路不穩,平地摔跤,甚至由於目測不準距離,常常磕著碰著。
那麼接下來小艾就帶大家看一下小小的「石頭」來如何改善孩子愛摔跤的現象。
這種小小的「石頭」呢,不是我們常見到的河邊堅硬的石頭,而是感統教具的一種——踩踏石。踩踏石的主要作用就是適用於身體協調不良、大腦雙側分化失常的孩子,針對身體雙側的平衡能力,前庭、平衡不足和本體感不足,對手、腳配合也有很大的幫助。
踩踏石主要針對3歲以上的孩子,小艾帶給大家一些家庭訓練的方法,讓小小的踩踏石也成為落地實效的父母幫手!
1.不能掉下去
適合年齡:3歲以上
將踩踏石排成一排(可按不同的方式),當做過河石,讓孩子從上面走過去,主要訓練孩子的平衡能力。
2.踩石走走走
適合年齡:3歲以上
讓孩子踩在平面朝下,曲面朝上的踩踏石上(還可以曲面朝下,平面朝上),雙手分別抓緊兩邊的手柄保持平衡,雙腳配合繩子的拉動進行來回行走。主要鍛煉孩子的手腳配合及協調能力。
3.跨越障礙
適合年齡:4歲以上
讓孩子站在踩踏石上行走,設置不同的障礙,讓孩子在行走的過程中跨越障礙,以鍛煉孩子的身腦協調和身體雙側的平衡能力。
4.兩人三足
適合年齡:5歲以上
兩個人用三個踩踏石,兩邊的踩踏石各站一隻腳,中間的兩隻腳共同站在一個踩踏石上,中間的兩隻手也共同拉住繩子,協力往前走。這個遊戲就要求孩子和家長高強度的合作能力,達到雙人共協調才能完成這項任務。也同時鍛煉了孩子的耐心和自信心。
小小的踩踏石是不是也起到了大作用呢?所以孩子愛摔跤不要怕,只要父母找對原因和專業的感統訓練方法,孩子再也不是那個愛摔跤的弱孩子了,一樣是健康活潑自信的小天使!


※終於等到你:不凡的凡凡、不凡的母愛
※現代家庭的孩子頻頻自殺事件,你怎麼看?
TAG:眾艾感統 |
※寶媽可別不當回事,你家孩子走路總摔跤嗎?可能是這些原因導致
※厲害了寧靜!這種鞋都敢穿出門?網友:走路就不怕摔跤嗎?
※孩子走路老是摔跤的,家長們你們都知道是什麼原因嗎
※摔跤吧爸爸!如果這點你都想不明白,你可以把頭埋在褲襠下了
※摔跤吧,爸爸父母應不應該把自己的夢想嫁接給孩子
※寶寶走路之前到底該不該學爬?很多寶媽都錯了,怪不得你的孩子老摔跤
※寶寶走路不穩,總摔跤怎麼辦?別急,這四個方法能幫到寶寶
※歐陽娜娜的褲子能塞進4條腿了,不怕走路摔跤嗎?但穿上很好看!
※黃聖依這鞋子絕了,像是踩著兩顆「紫色果凍」走路,不怕摔跤嗎?
※孩子摔跤後,這位媽媽的做法,「毀了孩子,苦了自己」,值得警惕
※父母只是想讓你在這個社會更好的生存《摔跤吧,爸爸》
※譚卓不愧是「高貴妃」,私下穿衣也這麼厲害,就不怕走路摔跤嗎?
※孩子愛摔跤、出牙慢,是缺鈣嗎?你被騙太久了!
※你知道奚夢瑤的身材有多好嗎?她真的不只是會摔跤!
※上帝想看摔跤,於是帶走了他,吾王,願你一路走好。
※厲害了蔡依林,把鞋子當褲子穿來撐排面,穿這樣真的不怕摔跤嗎?
※爸爸,這次別摔跤了,跟我一起奔跑吧!
※侗族也有摔跤 你肯定沒見過
※吳昕真會玩!把「毽子」粘在鞋子上,難道不怕踩著摔跤嗎?
※李純走路不小心摔跤了?褲子竟然都磨破了,讓人看了想補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