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鳥蓋人足盉:一眼看懂西周社會

鳥蓋人足盉:一眼看懂西周社會

西周鳥蓋人足盉,高34.6厘米。1992年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31號墓出土。盛酒器,出土於晉獻侯夫人之墓。器體扁圓,頂有長方形口,口沿外侈,上有圓雕的振翅鳥形蓋,以熊形鏈條與器體相接,前有昂首曲頸的龍首形流,後為獸首形鋬(pàn),器下為兩個祼體的半蹲人形足,身前傾,背負器身,表現出兩人負重時的姿態。盉身上部飾體軀相交的龍紋,兩側由內向外依次飾蜷曲龍紋、鱗紋、斜角雲紋。

盉是漢族古代盛酒器,是古人調和酒、水的器具,用水來調和酒味的濃淡。盉的形狀較多,一般是圓口,深腹,有蓋,前有流,後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蓋和鋬之間有鏈相連接。青銅盉出現在商代早期,盛行於商晚期和西周,流行到春秋戰國。中國古代青銅器從商代晚期開始,造型特點是敦厚凝重,裝飾繁複,圖紋威嚴神秘,西周大致秉承商代舊制而略有變化。隨著王權衰落,禮崩樂壞,青銅禮器中逐漸透出一些令人輕鬆的氣息,舊有的神秘、莊重與沉悶漸漸隱去,而新的有創意的造型和紋飾,一步步走向百姓生活。

西周鳥蓋人足盉採用中國傳統文化的龍鳳結合的同時,又在一定意義上把等級觀念巧妙地用一個橢圓的盉身結合在了一起。扁橢圓體曲流形盉,頂有長方形口,口沿外侈,上為圓雕的振翅鳥形蓋,以熊形鏈與器相連。器前有昂首曲頸的龍首形流,後為獸首形鋬。器足為兩個裸體的半蹲人形,身前傾,背負器身,逼真傳神地表現出兩人負重時的姿態。裸體在古代貴族認為是不文明的行為,同時還有侮辱人格的意義。

西周青銅器中具有雕塑形制的人物形象作品多見於器足、器物支架、車馬器上等。這些人物形象大都是沒有人身自由、備受奴役的刑人。該藏品的作者站在貴族統治者的立場上,以玩賞的態度表現他們被驅使勞作的情景,客觀上是由西周社會的等級制度決定的。紋飾上,盉身兩側飾三周圓形紋飾,中間是蜷曲的團龍紋,其次是一周鱗紋,外圈是斜角雲紋。盉身上部飾體軀相交的龍紋,有細雷紋為地,兩側為鱗紋。

鳥最初的美術形式——鳥紋,出現在新石器時代的長江下遊河姆渡遺址。而鳥的造型出現於新石器時代的黃河上游仰韶文化。鳥之所以在我國文化中佔據重要地位,跟鳳有著密切的關係。儘管鳳並不存在,但幾千年以來,人們一直把它看做是美麗和幸福的化身。西周時期,人們對於鳥的崇拜更是達到了歷史的高峰。

鳥蓋人足盉不僅代表了西周時期青銅器的藝術價值,還揭示了西周的社會生活。它不僅是一件藝術品,更是一本活著的歷史書籍。

(文章來自:廣州日報,作者:金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天下 的精彩文章:

什麼,兩個銀元就把青花象耳瓶給賣了?
奸臣秦檜的書法,你怎麼看?
歷史的背面:18個你壓根兒就不知道的故事!
古代器物中的蝉纹考略
民間撿漏高手還是有的!

TAG:古玩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器物精賞|鳥蓋瓠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