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35歲以下創意人:王田田-創造一片屬於自己心中的園林

35歲以下創意人:王田田-創造一片屬於自己心中的園林

gooood團隊新推專輯

Under 35

採訪世界各地35歲以下的年輕創意人

歡迎您的推薦和建議

視頻 Video(全文深度採訪見下方文字。視頻為4分鐘精華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歷程:黃岩 — 杭州 — 北京 — 杭州

「選建築是偶然…從杭州的中國美院畢業後到北京工作三年再回杭州念書是必然…我內心很想做一個像柯布的拉圖雷特修道院那樣具有公共性和社會性的建築。」

我的家鄉台州黃岩是一個舒適的小城,它的東邊有一座大山叫九峰山,在城市的很多角落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存在,因此即使現在建了很多高樓,我依然覺得這個城市跟自然有一種很親近的關係。我小時候住在奶奶家那種江南大家族的合院里,人和人、人和動物以及植物之間的關係都很親密,那個狀態挺讓我懷念的。我內心很想做一個像柯布的拉圖雷特修道院那樣具有公共性和社會性的建築。

故鄉的九峰山

拉圖雷特修道院

我學建築有點偶然,但學美術是一個必然,因為我從小就很喜歡畫畫。剛考上美院的時候,我上的是藝術設計學院,第二年才開始選專業,可以選建築、工業設計和服裝等。當時每個系的系主任都會來做專業宣講,介紹他們的系。我記得王澍老師在宣講的時候講了一句話:「學好建築首先要學會玩。」可能是這句話我讓選了建築,這是一個偶然。

畢業後我去北京待了三年,一直在一個叫百子甲壹的工作室里工作。那是一個不大的工作室,每個人都很平等。有件事情對我影響很大,工作室里每隔幾周就會有一個同事來分享自己最近的研究成果,然後大家一起討論,那個狀態讓我養成了用業餘時間做一些小研究的習慣。北京有很多的藝術活動,我在周末的時候會盡量去參加各種藝術展覽、演出,在那裡認識了很多有趣的人。

在北京百子甲壹工作室工作

在我剛去北京的時候,就覺得自己總有一天是要回到南方的,因為我很喜歡西湖,也很喜歡象山校園,此外我也算是王老師的一個忠實粉絲,回來念碩士有一定的必然性。 中國美院的教育有兩個特點:開放性和實驗性。我在讀本科的時候建築系剛建系不久,各個方面對專業的理解都很開放,沒有什麼條條框框。在通常的課程之外,經常會有一些有想法的老師來做實驗性的課程,這種環境很容易讓人產生獨立思考的習慣,我們會對很多問題抱有好奇心,同時也會去反思一直面對的日常問題。此外,學校這幾年一直都在變化,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這個體系里得到不同的收穫,朝不同的方向發展。

2015中國美院研究生畢設作品雲梯

從碩士畢業算起,我在王澍老師的工作室工作了大概一年多一點。王老師覺得在太快的節奏下很難做出好作品,因此工作室的項目數量受到了很多的控制,工作節奏很慢,這樣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推敲和修改方案上面。這是我們現在工作的主要狀態,會有意放慢設計過程的節奏,一個本來是兩個月的項目我們可能會做一年甚至幾年。

2016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協助王澍老師布展

_________________

研究的兩條線索

「一條是園林線索,一條是家的線索。」

我做研究性的方案是階段性的,跟自己當時的興趣有關,大體可以歸納成兩條線索,一條是園林線索,一條是家的線索。園林的線索包括白瓷磚房間、層園、臨摹《環翠堂遠景圖》的計劃、塔園和畢業設計等,而跳房子系列則屬於家的線索,二者相互交織,都體現了我對於有趣空間的探索。

____________

園林的線索

園林線索之畢設 「曲折模型」

「你可以把這個系列看成是五個設計,也可以將其看成是對曲折的五次討論。」

我的畢設系列是從一個很簡單的詞開始的,那就是曲折。你可以把這個系列看成是五個設計,也可以將其看成是對曲折的五次討論。我截取了現存的園林中五個與「曲折」相關的片斷,以此為基礎衍伸出了五個新的空間。比如說我會從分岔的角度來理解曲折,也會從峰迴路轉的角度來理解它,同時它們也可以單純是未來建築的草圖。

畢設系列五個作品,五次關於曲折的討論

我始終認為設計和研究是可以並行的,因為截取的過程就是在重新定義曲折。設計可以從園林中某個曲折片段開始,而這個片段就是一個相對完整的小模型,可以變成一個獨立的全新的空間。在自宅中,我把這種認識裝在了一個具體的空間裡面,而其他幾個也都是比較完整的模型,可以引發出新的空間。其中雲梯在當時以裝置的形式實現了,我希望其他三個設計也能夠在未來以某種方式實現。

雲梯裝置,以假山為原型

五個曲折的片段是一個一個確定的,我在寫論文的過程中進行了多次園林調研,當我意識到曲折不一定是形式的時候,對於之前不覺得與曲折有關的地方產生了不一樣的體驗。「曲折」的「曲」字還有深遠的意思,有個詞叫曲室,指的是藏在某個地方的比較隱蔽的房間。通過討論產生出對曲折的新理解,我覺得這是設計和研究並行的好處之一。

分岔圖書館,演變自拙政園的八道游廊

峰迴路轉茶室,從曲廊獲得靈感

環形美術館,從蘇州園林中迂迴曲折的環形花園中獲得靈感

園林線索之畢設 「翠鈴瓏」

「我們自己很喜歡住在這裡。」

我覺得把翠鈴瓏放在一個普通的住宅里可能會形成一個有趣的空間,但因為它以前沒有出現過,所以我們並不確定在這裡生活會怎麼樣,所以我把它叫做生活實驗。在住了半年之後,我們發現自己很喜歡待在這裡,這是一個很直觀的感受。我們在這裡找到了各自獨處的角落,也可以共享這個空間。我們本來的設想是兩個人一起在工作桌那邊工作,然而後來雅琴選擇在原來是餐桌的工作,這樣就可以更加獨立,這符合我們一開始的設想,即在這個空間里功能是可以互換的,餐桌不一定只是用來吃飯的。另外我們也很喜歡送餐口,除了送餐之外,一個人做飯的時候另一個人可以看到他。本來一個人在密閉的空間裡面做飯是一件很寂寞的事情,但這個送餐口帶來了意外的感受。從概念上來看這個空間還是運用了我們喜歡的概念,而從手法上來看可能會覺得有一些用力過猛。但是不管怎麼說,它代表了我們當時的喜好,我們自己很喜歡住在這裡。

王田田自宅「翠玲瓏」

夫妻二人可以擁有各自的生活和工作空間

室內豐富的視覺關係

園林線索之「白瓷磚房間」,「臨摹《環翠堂園景圖》計劃」和「層園」

「白瓷磚房間:一個極端抽象的園林。」

白瓷磚房間是一個完全用白瓷磚做成的空間,它可以被看成是一個極端抽象的園林,就如童寯先生所說:「沒有花木也可以成園林。」我當時覺得園林裡面的關係比內容更重要,所以設計了三個既像牆,又像傢具的裝置,把它們並置在一個空間里,既分割了空間,又聯繫了空間,形成了一種既斷又連的空間關係,這種關係一直在我的興趣範圍之內。

白瓷磚的房間草圖,三個既像牆又像傢具的裝置

一個極度抽象的園林

「臨摹《環翠堂園景圖》計劃:一個平行展開的世界。」

臨摹《環翠堂遠景圖》的計劃產生於我看到這幅長卷之後,我覺得它既有趣又陌生,於是產生了臨摹的想法,並以此作為進入古人世界的一種方式。在臨摹的過程中,我發現它其實是一個平行展開的世界的,裡面有山水,也有房子,有農耕的場景,也有娛樂的場景,尺度不斷變化,隨著視角的改變時大時小,時遠時近,這跟我們現在觀看事物的視覺方式很不一樣。

以臨摹去了解古人的世界

「層園:把留園入口那一長串曲折的空間摺疊到垂直的美術館當中。」

層園是一個在CBD當中的美術館假想設計,由於電梯的存在,高層建築喪失了很多有趣的體驗,所以我想在保證流線效率的同時,把留園入口那一長串曲折的空間摺疊到垂直的美術館當中,這應該是我對曲折最早的關注和研究。

把曲折的園林空間摺疊到垂直的美術館中

真正的園林精神

「園林的精神是很開放的。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人想去創造一片屬於自己心中的園林,這就是園林精神。」

如果把古典園林當成設計的源頭,那麼在做完之後還要去驗證它符不符合古典園林的原則,這肯定是有局限性的,因為古典園林是在過去那個時代的產物。但如果只是把園林當成一個開始,截取其中的一個片斷,一個園林的觀念,以此衍生出一個新的設計,局限力就變得很小。就像一個故事的開頭很重要,但是它不決定故事的走向和結尾。還有一件事情對我的啟發很大,博爾赫斯寫過一本小說叫《小徑分叉的花園》,其中描寫的是一個中國園林。他讀過幾遍紅樓夢,很喜歡中國,卻沒有來過。他杜撰出來的中國園林跟傳統園林肯定是不一樣的,但結果有很多中國讀者對他描寫出來的文學性的園林很感興趣。所以我覺得園林從觀念上來說是一個很開放的系統,它沒有什麼局限性。園林的精神是很開放的,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不安分的人,他們可能厭倦了城市的生活,覺得它太刻板,有太多太條條框框,於是他就會想方設法去做一些更有趣、更貼近自然的空間,我覺得這種行為很符合造園的精神。

截取古典園林片段運用在「翠玲瓏」的設計中

《小徑分岔的花園》節選

藝圃浴鷗小院,一處幽深的曲室

我認為園林的精神在當下並沒有式微,每個時代都會有一些人想去創造一片屬於自己心中的園林,這就是園林精神。我們現在看到的蘇州現存園林只是園林發展到非常繁複的狀態後對園林精神的一種物質呈現,但並不是全部。每個時代都會有每個時代的園林,它們會跟城市發生關係。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會覺得園林對於城市是封閉的,二者之間甚至存在一種批判的關係;但實際上有現成的例子,如清代袁枚的隨園就是對公眾開放的,它是一個非常好的公共空間,既有趣又自然。一個更極端的例子就是西湖,這是一個巨型的園林,跟城市發生了非常好的關係。

西湖,一座開放的巨型園林

_________

家的線索

家的線索之「跳房子」

「一個建築師要有創造力的話,首先對自己的家要有足夠的想像力。」

跳房子是一個系列。我在畢業後住過不同的出租房,跳房子系列是對這些出租房進行的一系列研究和假想的改造。當時學建築總是會去研究大師,或者一些八竿子打不著的案例,它們都是書本上的很抽象的東西,於是我想與其這樣,不如從自己個人的住所開始研究,這樣就很直接,很有身體性。然後我就開始了這個計劃。

在北京的時候我們住的是那種六七十年代建的公寓樓,牆壁有一半刷成綠色,廁所設在過道。那裡的居住條件並不是特別好,但我跟雅琴都挺喜歡,所以我想從兩個方面來看待它。一是記錄它,即探索到底是什麼東西讓我們去喜歡它。建築學會很明確地說哪種手法能產生什麼樣的空間,但是這裡其實沒有使用任何手法。我嘗試了繪畫、攝影等記錄方式,甚至還寫了一篇關於它的類小說,小說的內容就是把所有來過這裡的人對房子的描寫收集在一起,當然其中也包括我自己對它的認識以及在裡面發生的故事。另外一點就是要探討它的可能性,看它今後可以改造發展成什麼樣。

用繪畫記錄公寓樓中的生活

跳房子Ⅰ想要做的改動比較大,即是把整個公寓變成一座獨立的住宅。我當時的嘗試是想看看是否可以從一個房間開始設計,更具體來說的話是從一個房間的命名開始設計,比如說「跳來跳去的房間」,「六個面都是窗的房間」,「魚池下面的房間」,等等。你會發現當給這個房間起了一個名字後,這個房間就已經被設計好了,再把它們組織在一起,就會形成富有趣味的空間。命名除了對房間自身作出定義外,還決定了房間跟其他房間的關係。這種命名房間的方式也影響了我對自宅的設計,比如我們把翠鈴瓏看成是既是三個房間又是一個房間的房間。

跳房子I,從命名開始設計,將房間組織成有趣的空間

在跳房子Ⅱ中我想給自己設置更多的限制,於是把它當成了一個實際的改造項目,直接在現成的平面上進行改造。在這個設計中我嘗試了一個更小的切入點,比如說用更奇怪的方式,像杜尚的門,穿過兩個房間的桌子,鑿壁偷光等,即是用一種很片段的方式來做設計。像是在「穿過三個房間的桌子」中,我跟雅琴坐在桌子的兩頭,雖然我們共享了一張桌子,但是卻處在不同的房間,空間之間形成了一種既不封閉、也不開放的曖昧關係,這也是我當時比較感興趣的地方。這些點子都跟創造新的空間關係有關,鑿壁偷光是每個人都知道故事,也是一個很空間性的詞語。有兩個房間,我在它們之間的牆上開一個洞,只要在一個房間中點一盞燈,兩個房間就都被照亮了,對於沒有點燈的房間來說,就是鑿壁偷光。這種空間關係在自宅當中也有體現,我會設計很多私密程度不一樣的界面來聯繫不同的空間。

跳房子II,從更小的切入點去進行設計

在跳房子Ⅲ里我探討了在一個大空間生活的可能性。當時我們在杭州租了一個毛坯房,是一個大平層。我們用軟性的隔斷,鋪地,或者用傢具來區分空間。自宅介於跳房子ⅠⅡ和Ⅲ之間,它既不是一個大房間,也不是很多小房間,它們是平行的,互相影響。一個建築師要有創造力的話,首先對自己的家要有足夠的想像力。

跳房子III,用軟性隔斷、鋪地或傢具區分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小設計、小研究的意義

「我不追求固定的風格,我的每一個設計都是具體的。一個特定的形式很容易被認為是風格,但是形式並不是由風格決定的。」

對我來說,空靈是一個很好的評價,我不追求固定的風格,我的每一個設計都是具體的。一個特定的形式很容易被認為是風格,但是形式並不是由風格決定的。以塔園為例,它是我為一位藝術家朋友設計的觀展體驗裝置,現場由一圈環形的坡道圍繞,於是我在垂直方向上做了一個塔,並在塔對應的位置設定特定的視角,從這些視角可以觀看幾幅比較重要的畫。在平面上我用一條曲廊來區分三個觀展的庭院,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建築的形式是由身體和視線的行為決定的,而不是風格。雖然我沒有追求一貫的風格,但是我的不同設計之間的理念是相關聯的。比如塔園和雲梯,二者都是藝術項目,儘管看上去形式迥異,但是其背後想要探討的問題是類似的。塔園更關注對景以及視線上的關係,雲梯則更關注曲折的,身體性的經驗。雖然形式不同,但這兩點都跟園林相聯繫。

塔院草圖,從特定地點可以看到特定圖像

塔園實景,關注對景和視線上的關係

「假想的,虛構的項目既可以看成是未來建築的草圖,也可以作為文本承載思想,很有意義。」

我認為我的設計理念還在形成過程中,每個項目都是一場獨一無二的旅程,需要一個合適的開始,並且在做的過程中不斷調整設計的方向,慢慢明晰自己的想法。我在本科畢業到研究生期間養成了利用業餘時間做小設計、小研究的習慣,它們是一系列思維練習,可以讓我保持思維的敏銳性,在我做自宅之前,是有一定量的思維訓練積累的。有些成熟的建築師也在做類似的事情,比如張永和老師,他早年做了很多概念設計,給中國帶來了很多新的設計觀念和思維。在日本也有建築師像石上純也、藤本壯介,在做項目之前會做一些很概念的設計,來表達他們的建築觀念。還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歐洲的Archigram,他們在更大的城市尺度上做了一些空想設計,對現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假想的,虛構的項目既可以看成是未來建築的草圖,也可以作為文本承載思想,很有意義。博爾赫斯的《虛構集》裡面寫到了通天的圖書館,環形廢墟,小徑分叉的花園等,每個故事幾乎都是一個個小世界的模型,本身就是一系列文學性的建築方案,他們的存在說明了思想性的建築存在的價值。

張永和的垂直玻璃住宅(左)/石上純也的金門港運中心(右)

堅持利用業餘時間做小研究,進行思維訓練

gooood | 品牌

gooood谷德設計網 | 微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ooood谷徳設計網 的精彩文章:

杭州Knights辦公室/TEMP
New Cross Lofts倫敦公寓:日本的現代主義侘寂,加上一抹摩洛哥氣質
11度觀景–荷蘭住宅/Marc Koehler Architects
上海哥倫比亞圈老宅改造設計/旭可建築
2017年度第八屆MAD旅行基金評選揭曉

TAG:gooood谷徳設計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最富的實習生:白手創造354億家產,被譽為鑽石之王
「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之周歡萍:創造新型太陽能電池的世界紀錄
「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之陳成猛:石墨烯的守望者
「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之李林鮮:不斷攻克疾病
「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之姚頌:挑戰GPU人工智慧霸主的創新勇者
18歲的宋慧喬,26歲的宋慧喬,35歲的宋慧喬,宋仲基眼光真毒
35歲的宋慧喬、韓佳人和孫藝珍,都輸給了40歲的她
麥迪一人單挑吳尊和陳建州,35秒拿下12分!
劉穎:揭開人類長壽與疫病秘密:「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榜單專欄
「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榜單專欄之AI持續創新者:魏思
宋慧喬的35歲、韓佳人的35歲、孫藝珍的35歲,都輸給了她的35歲
中國空間站預計2024年建成!美國:一群35歲的中國人將創造歷史!
「天壇」的傳奇:22位皇帝在此祭天,第一個開放給公眾的皇家園林,梁思成夫婦在1935年傾心為其大修!
陳雲霽:加速人工智慧時代到來:「35歲以下科技創新35人」中國榜單專欄
17歲的賈玲,23歲的賈玲,27歲的賈玲,35歲的賈玲,簡直判若兩人
香港:每個人心中的城市森林智美旅遊策劃 第1358期
泰國芒果樹別墅,隱匿於樹林中的理想之居【A963第1355期】
徐穎:擎起北斗工程推廣旗幟:「35 歲以下科技創新 35 人」中國榜單專欄
探訪侯寶林墓地,造價700萬佔地35平,侯耀文墓位於旁邊!
39歲的劉濤和35歲的車曉同框,網友:一個像村姑,一個像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