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胃更暖心,非湯不可
「
水自天上而來,物由大地所生
合於一鍋,五味調和
聚天地精華於一體
煲湯就是煲人生
暖胃,暖人心
」
湯中有思想的味道
約公元前16世紀初,中華廚祖、中原菜系創始人伊尹輔助商湯滅夏朝,為商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並以「以鼎調羹」、「調和五味」的理論來治理天下,就是老子所說的「治大國若烹小鮮」。
《呂氏春秋·本味篇》記載,商湯向伊尹請教治國之道,伊尹說,治國就像煲湯,湯的根本在於水。而酸甜苦辣咸與水、木材相互配合,決定了湯的味道。疾徐不同的火勢,可以除去腥膻。五味用多用少,先用後用,都要根據食材將調料「和」在一起,調合好並把握「度」。至於湯在鼎中的變化,那就十分精微,只可意會,不能言傳。
古人認為,水自天上而來,而肉、穀物和菜肴均為大地所生,煲湯就是聚天地精華於一鼎。只有五味調和,把握火候適宜,才能烹制出鮮美的湯。由此,思想家將煲湯推而廣之,用以說明國家諸多要素間的協調;而哲學家則聯繫到天人合一、陰陽相合的道理。
這樣的湯,君子喝了會內心平靜,湯,就成為「和」的最好比喻物。
供圖/視覺中國《中華遺產》2017年01月
無湯不飲食
新石器時期,湯膳已經出現在古人的餐桌上了。在距今七千年前的河姆渡遺址,人們發掘出好些泥制灰陶繩紋釜,釜底殘留著液體的痕迹。據專家推測,繩紋釜是河姆渡先民最主要的炊具。他們在釜里灌上水,放好切成塊兒的魚,架在火上。不多時,一釜鮮香的魚湯就做好了。
圖為現代精緻版鯽魚湯
供圖/QUANJING 《中華遺產》2017年01月
湯膳自古以來在餐桌上的地位就很高。每逢節日、慶典盛宴時,清朝皇家便有宮廷大宴,規定了上膳的各項程序。熱膳的頭盤是用一對盒湯膳來打頭,這是為了讓皇帝腸胃舒坦,以便進食後面的山珍海味。
伊尹所著的《湯液經法》中,就有記錄十幾種湯膳,其中「銀海掛金月」(即鴿蛋湯)流傳至今。
鴿蛋湯 圖片來自網路
古人還會把帶苔蘚的石子兒放進山泉水裡煮著喝——「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這是唐代詩人韋應物所寫。無獨有偶,南宋林洪也在《山家清供》里提到了石頭湯,說「味甘於螺,隱然有泉石之氣」。想來文人素來性好風雅之事,他們研究出了這種石頭湯也不奇怪了。
而對於如今的我國南方人而言,儘管滿桌珍饈佳肴,若然少了一碗靚湯,胃不免失落,這一餐就是一頓殘缺,無論在外就餐或者居家食住家飯,一碗湯水永遠少不了。
五味調和煲鮮湯
湯膳與其它膳食一樣,分為不同味道,但湯膳又有一個特點,能將不同的味道融合在一起卻不顯突兀。提起湯膳,人們最常讚美的,就是其「鮮」,而這「鮮」便是調和之味。
腌篤鮮是經典的江南湯品,鮮得可以鮮掉舌頭。腌篤鮮的食材簡單,只需準備腌制的火腿,鹹肉和新鮮的肉、春筍幾樣。做腌篤鮮的食材雖然少,但卻不能糊弄的。因為這道菜主要是從食材中醞釀出那股鮮味,如果食材不對,那麼這一鍋湯從開頭便壞了。
腌篤鮮
圖片來自網路
除了在選取食材上的費心,燉腌篤鮮也是費工夫的,需要十分的耐心。小火伊始燒溫,再轉用中火慢慢的燜,直到把蹄膀、春筍的鮮和鹹肉燜得水乳交融,燜出了醇厚香濃奶白的湯水,才成就得了一鍋絕妙的咸鮮味。
說起江南的鮮湯,自然少不了魚湯,祖先在創造「鮮」字時,就是把「魚」「羊」合體造出的。南方湖泊多,這魚兒也被這好山好水養得肥美豐腴。做魚湯看起來簡單,也不是個隨便活兒,在殺魚處理時要格外注重技巧,要是把苦膽碰破了,那就影響魚的鮮味。調味更是重頭戲,一個下手不好,就搶了魚的風頭。
圖片來自網路
江南除了鮮湯,另一值得稱道的還有甜湯。江南做甜湯也是講究調和之道的,並不是單純地放糖。比如說做赤豆元宵湯,先把飽滿的大紅豆用冰糖慢慢地熬,熬得細軟後,再加入糯米粉搓成的小圓子。更有心思的是,還會加入應季的花朵,春天的玫瑰,秋天的桂花,甜蜜濃稠的湯羹,與天然的香氣融合在一起,極其巧妙又極其美妙。
圖片來自網路
說完江南之味,就要說一說北方之道了,這不可不提「鮮」字的另一半:「羊」。
塞外的雁北人民愛喝羊湯,因為羊湯能驅寒,撈出一碗熱騰騰的羊肉湯,加把香菜進去,香氣逼人,再喝一口醇厚的底湯,味美不膩,呼嚕嚕地吃干抹凈,那是越吃越暖和。
漢人不但愛吃羊肉,還愛把羊頭、羊蹄、羊心、羊肝、羊肺、羊腸以及羊血等洗凈切碎,配以蔥、辣椒、鹽等調料,下鍋熬成羊雜湯。而塞北的少數民族只吃羊肉,若拿羊雜湯到他們面前,還會引發一番糾紛呢。
圖片來自網路
南北湯膳有差異
上面說了南方的甜湯、鮮湯、北方的羊湯,都是各有特色的好味道,除了這些,瓦罐湯也是不得不提。
圖片來自網路
相傳北宋嘉祐年間,一位洪州才子約友人郊遊。走得急又來不及做飯,他就把還未烹飪的雞魚肉及調料放入瓦罐,加滿清泉,蓋壓封嚴,塞進未熄的灰爐中用土封存,僅留一孔通氣。次日,將掩埋的瓦罐搬出,才開瓦蓋,已是香味四溢,細品味道絕佳,此後,眾人均如法炮製,併流傳到民間。
圖片來自網路
與講究食性、藥理,將諸多食材精華濃縮為一罐的瓦罐湯不同,夏季炎熱、冬天苦寒的東北地區,居民的飲食就比較粗糙,比如滿族。
滿族信仰薩滿教,每逢年節及喜慶日子,都要殺豬來祭天,祭神,祭祖先。殺豬菜用白煮豬肉,豬肉直接燉煮雖會使湯肥膩,但有了酸菜絲作配,使它吃起來非常爽快,當滿族人合家相聚一堂時,一口肉一口酒,豪放得很。
滿族人還有一道主食湯膳,叫酸湯子。製作酸湯子的原料是粗麵條,先把玉米粒放進冷水缸中浸泡,待米質鬆軟後碾磨成水面,裝進一個大盆里,再放到火炕上自然發酵變酸。
酸湯子吃起來爽口潤滑,酸酸的味道可以調和脾胃。各種蔬菜肉食,又讓它營養豐富,葷素均衡。食欲不振時,來上一碗酸湯子,胃口頓時就好了。
五味之和便是湯膳之道。古人云「大象無形,大羹無味」,湯膳的口號也是「湯法自然,膳補有道。」 湯需文火慢燉方才鮮美醇厚,人生路也正如煲湯,各種經歷如配菜,慢慢走,沉住氣,才精彩。待塵世落定,內心沉澱的那氣質就如湯膳中最滋補的精華一般。
本文彙編自《中華遺產》2017年01月
撰文/彭霖倩 責任編輯/杜聰 圖片編輯/朱浩
一盅好湯,暖胃更暖心
別錯過
點擊展開全文


※3元成本製作的一碗湯,減肥每天1杯,一周燃脂5斤,暖胃氣色好
※鮮味十足!暖胃暖心海鮮粥!
※清爽一夏的美味,中西式合并吃法-香烤甜菜酥 暖胃又暖心!
※胃寒太難受怎麼辦?原來這五種常見的水果能暖胃!
※明天跟我去南京這12家餐廳吧!暖胃的和走心的都給你
TAG:暖胃 |
※小寒來臨,送你一碗愛心粥,暖胃暖身更暖心!
※「臘八粥香暖人心」——暖手暖胃更暖心
※比「我愛你」更暖心的歌詞,暖男必備,學會了很容易就可以脫單!
※一杯四季都可以喝的薑糖茶,暖胃、暖身、更暖心!
※溫情臘八,「粥」到更暖心
※超智能55°暖手杯,自動感應加熱,暖手暖胃更暖心!
※年輕人喜愛的「6款」取暖裝備,暖手暖腳更暖心,快看你還缺哪個
※暖宮更暖心,經期好物分享
※超智能55°暖手杯,恆溫發熱設計,自動感應加熱,暖手暖胃更暖心
※紅茶的這個特點,容易讓人誤會,比起上火,其實更暖心暖胃
※有一種愛比母愛更單純,更暖心
※創意,讓公益更暖心!
※冷空氣來襲,做上冬日限定的「溫暖系」美甲暖手更暖心哦!
※比男友更暖心的居家好物,讓你暖暖過這個冬天
※冬季美食推薦,暖身更暖心
※「長者飯堂愛心餐」養胃更暖心
※從「和諧號」到「復興號」,不只在速度上有變化,這些地方更暖心
※三鮮燉牛腩!居家美食暖胃更暖心,飯都多吃幾碗
※過了臘八就是年,艾灸暖胃更暖心
※可憐猴子觸電昏死 同伴這樣做 超贊更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