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讀完巴政、高商當廚師:法國高學歷人才顛覆階層、重新定義精英?

讀完巴政、高商當廚師:法國高學歷人才顛覆階層、重新定義精英?

這些曾體面地擔任「知識民工」的高級管理人員,正在提升體力勞動、小商販的社會等級。

自由主義經濟學家戴維?格雷伯(David Graeber)在2013年提出了「狗屁工作」(bullshit job)概念,專門用來指代他眼中那些不具備改善社會效用、個人亦無法獲得滿足感的職業。金融服務、市場營銷、人力資源、公共關係等職位皆不幸上榜。

且不論格雷伯是否片面偏激,法國作家卡斯理(Jean-Laurent Cassely)在近日出版的新書中同樣提到,越來越多法國年輕人開始反抗以利益最大化為唯一目的、忽略員工個人追求的企業。

表面上看來,這新一代的管理人員比吃苦耐勞的父輩要挑剔得多:他們厭倦了將純盈利考量包裝成精神追求的商業轟炸,選擇在「腳踏實地」的行業尋找工作意義。我們甚至可以猜測,部分人可能受到哲學家兼機械師克勞馥(Matthew B. Crawford)著名的「拒絕辦公室」口號影響(工作人員與自己身處的製造流程之間,存在著無法跨越的隔膜)。於是,一些銀行經理、企業顧問、項目主管紛紛下海經營起餐館、美食卡車、咖啡廳、品酒鋪、酒吧、乳酪店,學起了糕點、木工、工藝品焙燒手藝。

如此「小清新」的舉動,倒也並不是什麼新鮮事:早已成為主流的「嬉皮士」運動當年不也試圖重新定義「人生巔峰」、從根本上改變工作、教育和社會階層間的關係?同樣,亞太經濟與合作組織的調查也部分證實了人們對更改行業的寬容態度:14%碩士或更高學歷的年輕人畢業兩年內,會在完全陌生的領域另起爐灶。法國每年手工行業誕生的70000多小企業中,10%企業主都擁有高等文憑。巴黎高等商學院畢業生再去考個廚師職業能力證書,算不得什麼荒唐事!如今北大畢業生再去賣豬肉,也成不了雄踞輿論場的奇聞。

然而呢,單純的「情懷」闡釋法,畢竟與「名校畢業生」的視界不那麼匹配。不容忽視的,是這些高材生「下海行為」所體現的對社會發展趨勢的預判: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隨著「流程」、標準不斷細化,工作內容變得日漸「螺絲釘化」,並因科技發展而更脫離生活、愈加「非物質化」(métiers à la con)。在有選擇的前提下,他們拋棄對大企業執念的行為,不僅僅代表對大企業「機械」、「精神貧瘠」價值取向的厭棄,更是對其經濟模式的直接否定。

這些擁有體面工作的管理人才,敏銳感知到高學歷並不能阻礙自己貶值為「知識民工」,於是反過來投身體力勞動、提升小商販的社會等級:作為「新型手藝人+個體戶」,他們顯然保持著都市「高級」、「優雅」的水準,並能夠熟知、積極響應目標客戶的核心訴求,因為他們自己就來自同一階層。例如,曾擔任飾品行業經理人的Christophe Vasseur辭職後考取了麵包師職業文憑,目前他在巴黎十區經營的麵包房以有機麵包、蝸牛麵包知名;前興業銀行管理人員Clément Brossault開了一家定製風味的乳酪店;巴黎政治學院畢業的Antoine也改行開了主題酒吧。人際交往能力與人脈、精巧的溝通、公關思維、融資能力、自信...這些「下崗員工」搖身一變,成為新型消費經濟的領航者。

因此,這不是什麼頭腦發熱的魯莽做法,而是高材生們遵照市場經濟規律而進行的「重新征服」。這些弄潮兒顯然對社會趨勢保持時時警惕,並擁有應對技能和保底準備。

靠創業間接介入政治?

德國《網路報》4月10日曾報道,在針對數十萬來自35個國家、18到34歲年輕人的調查中,90%受訪者認定,經濟和政治不平等會相互導致惡性循環,而財富壟斷決定了社會秩序。法國近日調查同樣顯示,18至24歲的選民對於執政者和管理機構的不信任達到了極高程度。疏離和冷漠的公民漸漸退出公共空間政治辯論,只餘下那些脫離現實的治國「專家」。

在此種狀況下,除了將票投給「反體制」候選人,法國年輕人還可以別種方法介入政治:上述提到的新就業趨勢,不妨看作一種間接介入手段。既然「財政制度」決定世界秩序,那麼看似被動、分散的公民照樣可通過「消極反抗」自立門戶,回歸小生意人、手藝人行業。除了經濟考量,在新工作中尋找意義也是這些年輕人顛覆謬誤,部分恢復被遮蔽、被扭曲價值觀的嘗試。當然,社會協作很大一部分來自全社會對職業本身和其從業人才的認可。這些人才不僅要培養得起,還得用得上、留得住。

現實的另一面:越工作、越恐慌

就算上述提到的精英通過創業完成了生活和事業躍升,甚至還順便推動了社會的再分配,大多數人還是在原地觀望(或倒退)。

如今成功與失敗的因果關係往往被割斷:「不成功是因為不夠努力」的雞湯,已不再那麼有說服力。如果說年輕人還在大企業里順從接受無謂自我預警、徒勞內耗的工作模式,只能代表他們別無選擇。對於「三低大軍」(工資低,生活質量低,社會地位低)來說,雖然風光旖旎、兼容並包的大都市慷慨地提供夢想舞台,這些人該趁早明白,從工作中「尋找意義」是他們付不起的代價。而且,老老實實「拿青春賭明天」也並不總是頂用:正如前陣子流行的毒雞湯所言,大家天天憂心忡忡,不僅是自認為錯過了一次又一次階層上升的機會,還因為快速下滑的通道始終如一、全年無休地向我們敞開。

當沿用的舊發展模式走到階段性盡頭,可能勤勤懇懇不犯錯的普通員工,同樣會被甩下。而新的模式和動力機制浮現時,大多數「不夠格」的青年咬緊牙關也求之不得。(歐洲時報/ 楊雨晗 )

編輯:海喵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洲時報內參 的精彩文章:

法國網紅周六齊聚巴黎美妝展

TAG:歐洲時報內參 |

您可能感興趣

全球史與跨國史:法國革命研究的新動向
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和荷蘭五國研製的直升機
學院與沙龍——法國國家造型藝術中心 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珍藏展
法國史上高智商大盜
法國留學:揭秘法國高商申請條件
教法國人學評劇: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培訓班結出碩果
大衛-法國新古典主義
鼓勵創新,向法國學什麼
中國和法國都出手了!國家戰略-人工智慧
尋訪定居法國的滿族藝術家程硯秋後人
法國總理愛德華?菲利普:比政黨更重要的,是國家
昊瑞新能源 法國政府新政策,加快光伏產業新發展
王志剛部長會見法國高等教育、研究與創新部部長維達爾
英國、美國、法國、德國、這些國家的全稱中隱藏了什麼大奧秘?
法國的罷工與法國的政體
世界級特種部隊:俄國阿爾法國之重器,精銳中的精銳!
法國古典主義建築
法國、德國、義大利、四國十天浪漫深度游
中國、美國、德國、俄羅斯、法國、義大利、日本等各國官方黃金儲備數據對比
法國藝術家的斂財新方:在壁畫中加入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