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帶你重新認識這座江南水鄉

帶你重新認識這座江南水鄉

岩頭古村,是岩頭鎮所在地,位於楠溪江中游西畔,介於蒼坡古村和芙蓉古村之間,距永嘉縣城38公里。因地處芙蓉三岩(也有稱芙蓉三冠的,見上圖)之首,故名岩頭。

永嘉岩頭古村

文&圖 丨 葉望慶

關於芙蓉三冠還有這樣一則故事:「南宋德祐二年(1276)二月,元軍攻陷臨安,進抵瑞安府。陳虞之聞訊,會同族侄陳規,率鄉人千餘在甌江北岸綠嶂垟繼續抵抗,因寡不敵眾,退至楠溪芙蓉崖據險堅守。元兵攻崖,屢為所敗。越二歲,覺宋祚已盡,仰天慟哭,遂策馬跳崖殉國,子侄妻子鄉親八百餘人全部英勇犧牲。」

宋末元初,始祖金安福(1250~1318)從附近的檔溪西巷裡遷居於此。明世宗嘉靖年間(1522~1566),由八世祖金永朴主持,進行全面規劃修建。岩頭古村村落布局是古樸古香的街區式三進兩院四合圍式的建築群,具有遠近總體規劃和詳細局部規劃,這在古代村落規劃中是難能可貴的典範。

岩頭古村的正門是北門,稱為「仁道門」。門裡大街西側是金氏大宗祠。宗祠前的進士牌樓,是明世宗賜給已丑進士金昭而建,牌樓是楠溪江同類建築中氣派規模最大的一座,保存完整,為第七批全國文保重點單位。

與大宗祠隔街相對的是清仁宗嘉慶十三年(1808)造的石質謝氏貞節牌坊。岩頭1991年被列為浙江省歷史文化保護區,2008年被命名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岩頭古村,是典型的江南水村,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幃麗水街。岩頭村之所以也叫麗水街,得名於「利水」諧音。在楠溪江兩邊近200多座古村落里,岩頭古村是唯一一座以一整套水利設施來規劃布局的村寨。

村落水系從水質優良、水源豐富的五鶒溪取水,通過網路狀的明渠、暗渠與村東南的蓄水湖相連,構架了一個「主渠雙繞村,小渠穿巷過」的江南水鄉。

這一水利設施的活化石,得益於金安福的後人,也是岩頭古村的「二始祖」,他第一個為岩頭古村修通了現今還在使用的「岩頭雙渠」。此後,金氏後裔予以完善,明嘉靖35年(1556年)間,金氏桂林公大規模建設岩頭村水利工程時築成的一段作欄水壩的寨牆,也就是麗水街,完善了村落的結構,形成街區式的三進、兩院和四合圍式的建築群落。

至此以後,岩頭村的建築與水渠,得以鞏固,並延續至今人們所看到的古村落。成為名副其實的「江南水村」。

| 東 | 宗 | 祠 |

麗水街,位於岩頭古村東緣的蓄水堤上,又名麗水長廊。始建於明朝,是溫州極為著名的古街古道。進入麗水街首先看到的是東宗祠,東宗祠建築因年代久遠,幾經坍圮,2002年按原樣重修,現被闢為楠溪江鄉村水文化館,人們可以在這充分領略岩頭古村的水文章。

麗水街還是紅13軍活動的地區,當年麗水街的恆新雜貨店是紅13軍的地下交通站,店老闆金則意的真實身份是紅13軍軍部經濟總監,紅13軍政委金貫真是岩頭村人,歷史上的1932年5月,東宗祠曾發生過「東宗慘案」浙南紅軍游擊隊創建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三軍第一團團長雷高升在此被國民黨誘捕,同時遇難還有其他17位同志,史稱「東宗慘案」。

| 麗 | 水 | 古 | 街丨

麗水街北起獻義門,南止於麗水橋,全長300米。麗水湖和長堤微微向西南彎曲呈弧形,一幅田園山水畫卷,稱為「長堤春曉」。

麗水古街是岩頭村的商業街,是明嘉靖35年(1556年)間,金氏桂林公建設岩頭村水利工程時築成的一段作欄水壩的寨牆,寬約4米。因湖中種植荷花,故當地人稱之為荷堤。當時宗族規定堤上只許種樹與建亭,不準築物經商。到了清代岩頭村長堤成了擔鹽客的必經之路。清末發展成為初具規模的商業街。

麗水街上每間商店闊3米、進深10米,為兩層樓建築。商店前鋪成2-2.5米卵石路,路上方是與屋子相連的廊檐,可方便行人避雨、廊檐邊設有美人靠供遊客歇息和觀景,堤外呈弧形的人工湖就是麗水湖。

| 麗 | 水 | 湖 |

麗水湖,是岩頭村先祖桂林公主持興修大規模水利工程,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在村南人工開挖而成,古人建村寨而挖湖,挖湖而引水,湖水源自雙浚頭溪水,清水源源不斷通過水圳引入麗水湖,使麗水湖成為活水湖。

麗水湖長300米,寬20米,西接葦塘,南連鎮南湖。兩湖之間,乘風亭前有一座三孔拱券式石板橋,稱麗水橋,又名「永慶橋」,該橋建於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此橋雖經幾百多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仍堅固如初。麗水橋由48根條石構成,暗含地屬「四十八都」。古樸美觀,並與自然融為一體。

在麗水湖的南側。有一座一灣綠水環繞著水中半島,琴嶼,她是麗水湖的神來之筆。麗水湖西端有一座初建於南宋,擴建於清順治元年(1644)的塔湖廟,他與麗水湖,琴嶼等構成塔湖廟風景區。

這裡有湖、島、山、堤、橋、廟、樓、閣、軒、塔、樹木花草,內容豐富,景觀多變。它包括岩頭村「金山十景」中的八景:長堤春曉、麗橋觀荷、清沼觀魚、琴嶼流鶯、筆峰聳翠、水亭秋月、曲流環碧和塔湖印月。岩頭村的這座園林,寄託著鄉村文士們的山水情懷和耕讀理想。

| 文 | 峰 | 塔 |

文峰塔,又名金氏塔。位於麗水街進宦湖邊湯山。是一座六角七層的玲瓏塔。500年前,這是金姓第八世祖桂林公根據山水地形而建的金山十景之一。以文峰塔為背景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欣賞到不同風景,尤其以塔倒影在麗水湖與水亭祠最為美麗,也可以以塔為前綴觀賞塔後的「芙蓉三冠」的雄偉。

在麗水湖尋找塔影的時候,不經意間一隻燕子闖入湖景(圖六)甚至漂亮,該塔與水亭祠、桂林公(金永朴)書院、文昌閣相呼應,是岩頭鎮麗水街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後因年代久遠而倒塌。近幾年來,文峰塔修復圖紙歷經多次修改,於2008年7月10日破土重建。

| 水 | 亭 | 祠 |

水亭祠,位於岩頭古村中央街南端,湯山山麓,原為琴山書院。清康熙年間,為專祀桂林公(金永朴)而改現名。是楠溪江流域規模最大的一座書院。是一座極具江南特色的建築,四周水面環繞古色古香的小亭、祠堂,建築風格特異,佔地面積2400平方米。

其外牆東西長65米,南北寬25.4米,三進兩池,由門入內,依次為照壁、泮池、月台、儀門(思孝亭)、秋月池、水亭、講壇等,條石鋪砌曲徑前後相連。現尚存正堂一座,其南面的湯山上有與水亭祠同時建造的文峰塔。站在書院的水亭里向南望,塔影正巧照在水池裡,形成了楠溪江村村追求的「文筆蘸墨」的風水格局。

《金山十景·水亭秋月》有詩云:「繞欄銀浪涌層霄,倒影蒼茫映碧寥;爛醉不妨亭上卧,清光相伴到來朝。」儀門(孝思亭)蘊涵著一個「哭竹生筍」的故事,說三國時,有一個大孝子叫孟宗,他老母痴呆重病,記不清冬天裡不長春筍,熱切地想在雪天里喝一盅春筍羹。孟宗冒著風雪跑到竹林里去搖竹大哭,搖啊搖,搖得大地回春,搖啊搖,搖得地里鑽出春筍。

這個故事編得荒誕,但編者的原意是,孝心感動了天地,其初衷可以肯定。水亭祠因年久失修於1990年倒塌,2002年,邀請北京大學建築學院設計水亭祠復原圖紙,重建水亭祠,重現水亭祠的原有風貌。

| 接 | 官 | 亭 |

接官亭,位於岩頭麗水街南端荷花池畔又名花亭。所謂「接官」,帶有嚮往科舉功名的意思。亭中有對聯曰「名師留奇蹟,怪匠逗行人」。「接官」又有迎赴考學子中榜榮歸之意,小小一座亭蘊含著岩頭古村的耕讀傳統。

麗水湖中原先遍植荷花,此亭是最佳賞荷處,因此順理成章地又被喚作花亭。接官亭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亭子內四柱,外四柱。頂部平面為方形重檐攢頂,五層斗拱疊成八角藻井,隱喻五行八卦。重檐屋面八條脊背,分別立有「張果老騎白驢」塑像,脊端雕塑「劉海獻錢」圖案。

接官亭樸素莊重,結構嚴密,外觀樸實,儼然是一位樸實無華的青衫學子,靜靜佇立了幾百年。可惜保護上還需加強。

| 坳 | 門 | 綠 | 道丨

坳門森林綠道,位於岩頭古村湯山文峰塔後面,應該是藉助原有的山道而新建的森林綠道。我們盪友一行去一個地方,總要走走山路,爬爬山嶺,否則總覺得還不過癮,每周去戶外除欣賞溫州山水,了解甌越風情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爬山健身。

去岩頭古村麗水街玩後我們體力消耗還不夠,需要去蹬蹬山道,原以為需要驅車另擇古道,想不到上湯山文峰塔後有一條新建的坳門森林綠道。這條綠道邊上有不少的小石雕,中間建有長廊,在一個平台上仰望是「芙蓉三冠」,俯首是「岩頭古村」與文峰塔。沿著綠道前行,剛剛好滿足了「出出汗」的需要。

作者葉望慶 授權刊發

轉載於溫州報業旅遊

中國楠溪江精品民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楠溪古道 的精彩文章:

古道梯田村莊,瀑布山峰雲海一一美到爆的永嘉茗嶴梯田婁坑瀑布南山大塘環線一日游
瞿湖林源古道:水豐亭古林密,蝴蝶漫溪澗,若行童話里!
洪坑嶺古道:品山鄉風韻 賞杜鵑花海
端午出遊,這10個登山要點你一定要收藏!
半嶺堂古道:見證木活字印刷傳承之路

TAG:楠溪古道 |

您可能感興趣

帶你重新認識一下獅子座!
帶你重新認識「黑寡婦」!
帶你認識上海西瓜
帶你認識昭通南紅瑪瑙
這樣的上海你見過嗎,一組老照片帶你重新認識這座城市
看《這就是街舞》重新認識黃子韜
新鄉人,你認識新鄉嗎?
我重新認識了「新白娘子傳奇」這部劇
帶你認識大漠瑰寶
帶你認識木訥敞口原石翡翠
水族圈科普帶您一起認識沉木!
帶你重新認識一遍我們靈山人的男朋友!
「水滸好漢葫上舞」認識聊城雕刻葫蘆
重新認識摺紙
這個春天,想帶你重新認識「一」下石柱
你好,請你重新認識一下。水瓶座
認識東北:帶您了解居住在東北的那些少數民族
上海,這座大明星扎堆的繁華都市,這些景點讓我重新認識它!
江西又出一個新區!余江區,很高興認識你
北大易春麗老師:重新認識自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