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狀元實業家張謇和秀聖沈雪君那場轟轟烈烈的婚外戀

狀元實業家張謇和秀聖沈雪君那場轟轟烈烈的婚外戀

文:木木(微信公號讀史專欄作家)

沈雪君小傳:

沈壽(1874—1921),初名雪芝,字雪君,號雪宧,1874年生於江蘇吳縣一儒商家庭,十六七歲時成為蘇州有名的刺繡能手。光緒三十年其綉品作為慈禧七十大壽壽禮上貢,慈禧大加讚賞,親筆書寫了「福」,「壽」兩字,分贈予沈雪芝,從此更名「沈壽」。

1911年,沈壽綉成《義大利皇后愛麗娜像》,作為國禮贈送義大利,轟動該國朝野。1914年,張謇在江蘇南通創辦女紅傳習所,沈壽應聘擔任了所長兼教習。1921年6月18日,沈壽病歿於南通,終年48歲,葬於南通狼山。

蘇州出美女,有一種美女,顏值高不說,還冰雪聰明,心靈手巧,有才情,也有品格,例如沈雪君。

沈家是世代書香門第,習儒游幕,沈雪君是家中幼女,不僅書讀得好,還從母親那裡學得一手刺繡的絕活。

或許是天賦使然,沈雪君在刺繡方面技藝精絕,小小年紀的她做出來的綉品就成了時人追捧的爆款,名揚蘇州。

這樣才貌雙全的女孩自然不乏人家托媒人上門,附近鄰居余家就是其中之一。

可是沈雪君的母親提出:我家的女兒至少要嫁一個舉人。

於是,余家余兆熊為了美女拼了,兩年後果然考中舉人,抱得美人歸,這一年,沈雪君十七歲。

沈雪君精通刺繡,余兆熊就陪她研究刺繡,小兩口齊心協力,將綉品從構圖、色調、意境、成法各方面加以改進,越做越好,時人讚歎:「針端奪化,指下生春」。

適逢慈禧太后七十大壽,在接連經歷了一大串鬧心事之後,朝廷上下都想借著操辦這次壽宴的由頭,好好熱鬧一番,一來讓老佛爺高興,二來弄點喜氣。

慈禧也是見過世面的人,什麼好東西沒用過,要想讓她高興,就得有點新奇事物,於是,有人想到了沈雪君的綉品,於是:余兆熊設計、沈雪君刺繡完成的山水、花鳥、佛像、法畫各四幅綉品,聯綴成四個壽屏,被送到京城,做了慈禧太后的壽禮。

這些壽屏在成堆的壽禮中脫穎而出,慈禧太后連連稱讚,並立即吩咐:要見刺繡的人。

沈雪君夫婦被接進了京城,參加了慈禧太后的宴席,這等殊榮,讓舉人余兆熊很是誠惶誠恐,受寵若驚,反倒是沈雪君,淡定從容,無論是在酒宴上,還是宴後被慈禧太后單獨召見,都表現得不卑不亢,有禮有節,讓慈禧太后很是欣賞。

慈禧對沈雪君格外恩待,錦墩賜坐,閑話家常,並賜給沈雪君「福」、「壽」大字,這在當時,是無上榮寵,從此余兆熊改名余福,沈雪君改名沈壽。

幾天後,清朝廷在京城成立綉工科,欽派余兆熊為總辦,沈雪君為總教習,並頒雙龍寶星四等勳章給他們夫婦二人,沈雪君贏得了「綉聖」的名頭。

讓沈雪君蜚聲國際的那幅義大利王后繡像,與真人一般尺寸,與世界四大美女之一的義大利王后一模一樣,惟妙惟肖。

義大利王后看到綉品後,驚嘆不已,義大利國王親筆致函清朝廷,盛讚中國藝術的精湛,同時以義大利王室徽章和義大利王后平日所戴的金剛鑽手錶、意幣二十萬,作為酬金,送給沈雪君。

國內外的媒體一時轟動,全世界都知道中國出了一位女藝術家,能用刺繡畫像,沈雪君還曾獲1911年義大利都靈萬國博覽會「世界最高榮譽獎狀」。

沈壽綉成的《義大利皇后愛麗娜像》

鮮花著錦,烈火烹油,也不過如此。

然而掩蓋在如此榮耀的光華背後的事實是:曾經同心協力的夫妻倆,如今已是貌合神離的名分夫妻。

一來是因為沈雪君的名頭蓋過了余兆熊。

余兆熊可能是有些大男子主義的傳統「美德」,他很介意世人的評價說他是沾了妻子的光,他甚至登報說:「余無妻,雖智弗顯;妻無餘,雖美弗彰」。

這就等同於現在的名人在微博上、媒體上跟吃瓜群眾開撕,無論撕贏了還是撕輸了,都暴露了一個本質的問題——夫妻倆之間的夫妻關係出現了問題。

二來是因為沈雪君天生體弱,因流產導致不孕,一直沒能為余家生兒育女。

這要是換了別的更大度、更體諒妻子的男人,也就不強求了,可是余兆熊想不通,他覺得這是沈雪君的錯,沈雪君還錯在對閨房之樂興緻缺缺。

綉聖又怎麼樣,在他眼中,終究是一個女人,就應該以丈夫的快樂為天,以生兒育女為終身事業,而不是刺繡。

所以,舉人余兆熊成了余福余總辦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納妾,而且一口氣納了兩個。

這樣一來,沈雪君和余兆熊之間的裂痕就越來越大了,沈雪君更是把時間精力都投入到了刺繡事業上。也許,只有拿起綉針,才能讓她獲得心靈的平靜,暫時忘掉俗世的煩惱。

就在這樣的心境下,張謇出現了。

兩人相識於在南京舉辦的「南洋勸業會」上,沈雪君是綉品審查委員,這一年沈雪君三十七歲,張謇五十八歲。

張謇是清末慈禧欽點的狀元,後來因目睹了官場的險惡,辭官回歸家鄉南通,決心以實業救國,成為著名實業家,創辦有紗廠、航運、學堂以及農、牧、漁業。

辛亥革命後,張謇以嵩山四友之一的身份,擔任了農商總長,但只做了很短一段時間,很快就辭職回到家鄉江蘇南通,繼續他的實業。

清朝廷覆滅,綉工科沒了,沈雪君夫婦移居天津。

在回鄉路上,愛惜人才的張謇特意繞道天津,邀請沈雪君到南通主持刺繡學校,余兆熊則被安排任貧民工場場長,兼營上海福壽綉織公司,連沈雪君的姐姐、堂兄,張謇都做了安排。

狀元加實業家張謇對於心目中理想的另一半,應該是有想像的,可惜,他的原配夫人徐氏是一個典型的傳統家庭婦女,能主持家事,主動為張謇連續納了四個妾,但就是無法跟張謇有共同語言,才子張謇對著一屋子妻妾,內心是寂寞的。

而婚姻其實近乎名存實亡的才女沈雪君,心裡也是寂寞的。

沈雪君像

沈雪君夫婦應邀到了南通之後,張謇把自己的別墅「謙亭」撥給他們居住。

世人說「狀元逢綉女,幽夢會謙亭」,說得好像沈雪君和張謇之間真地發生了婚外戀一樣,然而事實是,面對張謇的追求,沈雪君一直是拒絕的,他們之間,是相互的欣賞,發乎情,止乎禮。

但是因為余兆熊將張謇情難自禁時贈與沈雪君的情詩《謙亭楊柳》兩首大肆對外宣揚,一時間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人們議論紛紛,都說沈雪君和張謇如何如何。

其實,在收到張謇那兩首情詩時,把名譽看得比生命還重要的沈雪君,當即就以三首詩做出了回復:我已經有丈夫,不可能再接受其他人,況且,我已經是心如止水。

沈雪君如此自持,可惜余兆熊這個丈夫卻並不珍惜她,也不理解她,反而一再詆毀沈雪君和張謇。

雖然被拒絕,張謇對沈雪君依然呵護有加,關懷備至,出於感激,沈雪君請張謇寫下「謙亭」兩個字,用自己的秀髮綉出,送給張謇,這是兩個人相識之後,沈雪君唯一的一次情意表達,但也只是僅此而已。

因為身體太過於羸弱,沈雪君不久就病倒了,張謇為她遍請中外名醫,並親自耐心照料。

為了將沈雪君的刺繡技藝流傳下去並發揚光大,張謇建議沈雪君寫一本刺繡的書。

於是,在病中,由沈雪君口述,張謇記錄、整理,撰成《沈雪君綉譜》。

《綉譜》完成後,張謇親自作序。

沈雪君的病始終沒有好轉,終於在四十七歲這一年病逝,六十九歲的張謇悲痛不已,為她治喪,並按照她的遺願,將她安葬在狼山南麓,那裡能望見沈雪君的家鄉蘇州。

沈雪君的墓門石額上鐫刻著張謇的親筆楷書:世界美術家吳縣沈女士之墓闕。

沉浸在悲傷中的張謇閉門謝客,朝夕與沈雪君的遺像相對,一口氣寫了《憶惜詩》四十八首,懷念沈雪君,可見用情至深。

而病中不見出場的余兆熊卻跳出來,大罵張謇對沈雪君是「生前軟禁,死後霸葬」。

張謇不像之前那樣為了沈雪君的處境一再忍讓不出聲,而是對余兆熊這個不負責任的丈夫奮然反擊,指出沈雪君是「遇人不淑,幽憂抑鬱,感疾而至於死。」。

狀元與舉人吵罵成一團,大報小報,圍觀群眾都來湊熱鬧,成了清末民初東南一帶最大的笑話。

而這些,躺在地底下的沈雪君已經不用再面對了,謙亭垂柳依依,她也再也看不到了。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簡單兩個字,人和人之間那就更是一言難盡,更何況是感情的事情,我們沒有必要去弄清楚沈雪君到底有沒有愛上張謇,以及她為什麼不接受張謇……

我們知道的是,這位美麗的、綉藝精湛的女子,用她的雙手,一根綉針,帶給這個世界的驚喜和奇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說看懂萬曆十五年就看懂中國古代史
做女人難,做醜女人更難,做紅顏女人難上加難!
阿拉伯數字是怎麼來的,又有怎樣的講究,你知道嗎?
別樣讀史:拿古人開涮,挺幽默的

TAG: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狀元實業家」張謇在考秀才時舞弊,其父親為此傾家蕩產
正能院|狀元實業家張謇
她名滿中外被譽綉聖,引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一往情深
閬中「兄弟狀元」的傳奇與史實
劉春霖:賣糖葫蘆的狀元
李清照到底是狀元王拱辰的曾外孫女,還是宰相王珪的外孫女?
中興大唐的武狀元:郭子儀
高宗欽點的狀元張孝祥在金殿拒婚,原來背後隱藏著一段愛情絕唱
中國最後的武狀元,出神武功令慈禧鳳顏大悅,聯軍侵華時悲憤而死
喜歡搞事情的狀元——郭元振
老爸狀元秀哥哥全明星 崔斯湯普森竟走上職業棒球賽場
太陽隊追林書豪!狀元艾頓、「林瘋狂」與「億元先生」布克將騰飛鳳凰城!激烈的西部啊
「實業兩狀元」黃思永作品
「狀元實業家」張謇為何放棄「優則仕」而選擇末等「商」?
曾力壓杜蘭特的狀元中鋒,退役後渴望執教,他的發言讓人心酸
王維:大唐詩佛卻有點異樣的悲催狀元
《武狀元蘇乞兒》很威風的僧格林沁親王是鐵帽子王嗎
宋代狀元與唐代狀元的穿越故事:祥宏講夷堅之天隨子
鄒狀元和斫頭王
古代唯一的女狀元傅善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