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投降異族的名將之花,論罪該不該被滅族?
自古艱難唯一死——制騎兵戰術大師李陵(15)
公元前99年,比霍去病還狂的漢將李陵,竟欲以五千步兵硬闖單于庭,營救好友蘇武;卻遭遇了匈奴單于八萬主力騎兵的圍攻,李陵殺敵數萬,最終仍是不敵,無奈投降了匈奴。
兩年後,公元前97年,漢武帝決定再跟匈奴干一仗,順便看看李陵是不是真投降了,若是司馬遷說的假投降那就營救回來。
於是武帝再次徵募天下七科謫及勇敢士,遣貳師將軍李廣利率騎兵六萬、步兵七萬出朔方;強弩都尉路博德則率偏師萬餘繼續搞他的接應主力工作;另有游擊將軍韓說率步兵三萬出五原,因桿將軍公孫敖率騎兵萬餘、步兵三萬人出雁門。公孫敖這一路還有個重要使命就是營救李陵。
看來劉徹這是要知錯能改善莫大焉了!拯救大兵李陵,多感人的一部歷史大片!
但是很可惜,這部大片又演砸了,雖然導演兼製片人劉徹投資巨大、善於炒作;主演公孫敖久經戰陣、演技高超;但本片的另一主演李陵竟然沒有出境,甚至連這部戲已經開拍了都不知道。
這真的很奇怪,如果李陵被提前通知開機,那麼有他在匈奴王庭做內應,公孫敖或許不但能成功解救他,甚至還可能裡應外合打個大勝仗。
其真實原因,已經隱藏在了重重的歷史迷霧之中,我們無從得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猜測,這裡不提也罷。
當然,劉徹為這場世紀大戲組織了二十餘萬大軍,救不救李陵還真不是關鍵,關鍵還是要打場大勝仗,要知道漢軍已經很久沒打勝仗了。
然而,眾將又讓漢武帝失望了。
李廣利十三萬漢軍主力,以及路博德萬餘接應部隊,總計十五萬大軍,與單于十萬胡騎大戰於余吾水(今蒙古烏蘭巴託附近之土拉河)南岸十餘日,不勝而歸。
此戰,匈奴採用的仍是當年趙信之以逸待勞戰略,這戰略對付鼎盛時期的衛霍漢軍當然力有不殆,但對付李廣利之流還是綽綽有餘的。其實李廣利的軍事能力也不算特別差,不然劉徹也不會一直用他,只是此人品行惡劣,威望又不足,所以才老打不了勝仗。
而韓說三萬步兵由於機動性差,又非匈奴打擊之重點,故根本沒有碰上交戰的機會。
公孫敖的近五萬大軍與匈奴左賢王狐鹿姑倒是打了一仗,但同樣無功而返,並且還損失了大量士卒。營救李陵的行動當然更是無從說起了。觀眾們都很失望,失望之餘,也感覺很疑惑,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首先是數路大將中,只有公孫敖被下獄了,罪名是「亡士多」,罪當斬首。
然後公孫敖在獄中上了一道奏書,開始胡亂拉李陵為自己辯解,言:「捕得生口,言李陵教單于為兵以備漢軍,故臣無所得。」
公孫敖說自己得到匈奴俘虜的可靠情報,李陵不僅是真投降,而且還幫忙匈奴單于訓練胡兵來對付漢軍,所以臣一無所獲。
這樣一來,此次漢軍作戰失利就很好解釋了,原來是李陵幫忙匈奴訓練胡兵,造成胡兵戰鬥力大增,所以大家才沒打勝仗。
這樣委過於人的詭辯依照漢律當然是不足夠為公孫敖免罪的,但奇怪的是這時史書竟然記載公孫敖後來越獄了,律法森嚴的漢獄竟然會讓一個重罪死刑犯逃掉,且在民間一匿就是五六年而不能捕獲,後來又因巫蠱大案輕易的被人掀出來處死,這裡面到底有什麼隱秘被掩蓋了,我們無從而知。
我們只知道,公孫敖此人不僅運氣不行,才幹不行,膽子也小,品德也差,只有越獄功夫還不錯,但這樣的人當初又怎麼就能拚死救出衛青,還成了衛青的知交好友呢?
這些個疑點現在已經徹底沒答案了,我們只能妄自揣測,公孫敖身上或許挾有重大陰謀,其中暗潮洶湧,不可捉摸。——難道漢武帝與公孫敖於此事早有默契,後又逢政治鬥爭日益激烈,所以怕公孫敖泄密才將其滅口?
我們再說漢武帝看了公孫敖的奏書後,立刻震怒了——李陵的五千荊楚勇士戰鬥力之強悍天下皆知,如果他替匈奴練兵,這就意味著匈奴軍隊必將在戰術素養以及軍事裝備上大幅提升,以後這仗還怎麼打!
漢匈兩軍本來各擅勝場,各有優勢,但如果漢軍對比於匈奴的那部分優勢,因為李陵死心塌地的賣國求榮而全失去了,那對漢朝來說將多麼可怕!
太史公無言了,隴西李氏也無言了,征戰的光輝已變成千古的罵名,他們最後一絲希望也破滅了。不過,從太史公後來的《報任安書》一文看,太史公始終還是沒有懷疑過李陵的忠貞,這是一個真正的獨立思想者。
隨即武帝下令,將李陵一家大小滿門抄斬。上到李陵寡居的老母,下至他的妻子兒女,一個個被拉到了菜市場上,但見屠刀飛舞,一群老弱婦孺倒在了血泊之中。
圍觀的群眾都在指指點點竊竊私語:看,這些就是漢奸的家屬,呸!死不足惜!
李廣的兒媳、李當戶的未亡人、李陵的老母仰面望天,雙目流淚道:「我自嫁入李家,先有家翁因失道而不堪受辱自殺,後有我夫君英年早逝,再又有小叔於甘泉宮觸鹿而死,今竟因妾教子不善,竟使李家逢此大禍!妾乃不詳人哉!?死而無顏見李氏列祖列宗矣!」說罷,引頸就戮。
唐朝時,李世民部將契必何力被部下裹挾而入薛延陀,群臣皆言契必何力已降,李世民全然不信,後又用公主遠嫁薛延陀,換回了契必何力,並提升為右驃騎大將軍。
同樣是在唐朝,郭子儀愛將僕固懷恩遭讒言投降吐蕃,甚至為泄私憤,主動引兵攻唐,行徑類似李陵與契必何力,且更為可惡。然而唐代宗竟為之隱惡,前後下制,皆未言其反。及懷恩死,群臣以聞,代宗為之憫然曰:「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
如果我讓你穿越,你是願意去當漢武手下的將軍,還是唐皇手下的將軍呢?
李陵當然沒有替匈奴練兵,正如他自己所言,這世上可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而真正替匈奴練兵者,其實另有其人,這個我們後面再來講。
事實上,由於李陵投降後一直對匈奴採取不合作態度,單于只能禮敬之客遇之,想用自己的真誠,以及時間的流逝,來等待李陵回心轉意。
但是李陵的日子並不好過,他在這裡沒有親人,沒有朋友,整日只能獨坐愁苦,所見都是些說著鳥語的胡人。脫下漢裝,穿上胡服,住進穹廬,只是為了抵禦異域大漠的寒冷;食則膻肉,飲則酪漿,這些胡虜的腥臊東西難道會好吃嗎?沒辦法,為了活下去不餓死罷了。
「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居常土思兮心內傷,願為黃鵠兮歸故鄉。」和親公主劉細君寫的這首著名詩詞,真是道盡了李陵這些大漢漂泊異域者的所有心聲。
傷心之餘,李陵還開始學習匈奴話,無它,只是無法忍受孤獨而已。
時間一長,李陵發現自己差點連漢話都忘記怎麼說了,這讓他非常惶恐,難道自己以後真的要老死異族,做個孤魂野鬼么?
舉目言笑,誰與為歡?李陵開始瘋狂的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他害怕見到月亮,因為月兒太圓,人卻未圓;他害怕見到花兒,因為花兒太鮮艷,鮮花似人面;如今,堂前老母無人盡孝,家中幼子無人訓教,空閨愛妻無人照料,這些都逼迫他儘快實施自己的計劃,那就是伺機取單于頭顱,歸報於漢,以成非常之功,而雪戰敗之恥。隴西李氏的輝煌,決不能就這樣葬送在自己手中!
但是,自己孤身一人要殺死單于,還要順利逃脫,這樣的機會豈那麼容易找到!李陵想,如果朝廷能派人偷偷過來,接應自己行動就好了,最好能搞個裡應外合,一舉端掉匈奴單于庭,那可就功德圓滿皆大歡喜了,隴西李氏必以我為榮,傳耀千古。
但漢廷始終沒有派人來跟李陵聯繫,李陵無奈,只得一遍一遍告訴自己:等待,等待,光明總有一天會到來的,我現在要做的就是等待。
然而李陵最終等來的,竟是全家老小被漢朝誅滅的消息。
噩耗傳來,李陵先是一愣,然後站起來瘋狂的搖晃那個報信者,一個勁的說自己不相信,這定是單于在欺騙他。直到隴西有故人來,親自呈上了族中父老的書信,李陵這才明白,漢武帝的確對李家下了毒手,這一切都是真的!
李陵哭叫著衝出帳幕,在無盡的曠野間徒呼奔跑,像個瘋子一樣。
衝天怒火在李陵心中燃燒,燒的他口乾舌燥,血液沸騰,頭皮發麻,膨炸欲裂。
李陵從小就被祖父李廣教育要堅定操守、忠君愛國;這種思想在他腦中根深蒂固,甚至已經變成了一種信仰,值得他用鮮血與生命去捍衛。但在這一刻,李陵的所有理想全部幻滅,所有信仰也轟然崩塌,內心處一片荒蕪,就像眼前這片曠野一樣荒蕪。
忠君愛國,李陵是想忠君愛國,但你看看這君和國是怎麼對待他,以及他們李家的。
李廣受辱自刎,朝廷不聞不問;李敢遭外戚謀殺,朝廷包庇兇手;李蔡含冤自盡,朝廷不加詳查;今日李陵一家老小又慘遭滅門之禍,李陵已經出離了憤怒!
「何圖志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不管怎樣,我的老母妻子家人都是無辜的,你劉徹為何要殺他們!
忠君愛國,忠君愛國,到了這個地步,我李陵還拿什麼來愛你,我的陛下,還有我的祖國!
李陵拔出佩劍,在空氣中狂舞疾揮,幻想自己一劍斬斷了漢朝的金鑾玉柱,那個驕傲的天子躲在龍座下顫抖求饒……
他真羨慕那個春秋戰國時的伍子胥,可以另投明主,然後帶兵殺回朝廷,以報滅族之恨。
但是不行,因為這是在大一統的時代,而不是春秋戰國或三國隋唐時的群雄割據時代。大一統時代的最高價值觀念就是:君無道,可諫之,可匡之,甚至可以取而代之,但絕不可投奔異族而反戈相向,如果這麼做了,那就是國家與民族的罪人,將為千秋萬代所唾罵。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李陵以其絕佳之戰術天賦,為匈奴畜士養兵,引師長驅中土,飲馬河洛,收珠南海,覆漢之宗社、毀漢之衣冠,甚至牽犬羊以芟剃漢之子孫黎民,那該多麼可怕!
李陵能這麼做嗎?他不能。隴西李氏世代為漢將,英風烈烈,他就算想背叛國家,也絕不能背叛祖宗。
於是,李陵的怒火漸漸冷卻下來,最後只剩下無盡的悲涼,他筋疲力盡的止住奔跑,四仰八叉癱倒在地,只覺胡地玄冰,邊土慘冽,剝脫傷骨,刺得他背上生疼生疼。
是夜一輪冷月,映照草原,李陵忽地想起,今天不正是中秋佳節么?
往年的中秋,燈火通明,一家歡聚;可是今年的中秋,李陵一家盡死,天人永隔,他只能孤苦伶仃,獨懸塞外,看那百霜殺草,四野衰敗,只有悲風蕭條,寒徹心肺,冷凝血液。無奈,只得顫顫巍巍的爬起身來,以手撐地,凄然南望,望眼欲穿,卻只見暗夜無邊,漆黑淡溶一片;無奈,只得閉上眼睛,側耳遠聽,卻只聞胡笳互動,牧馬悲鳴,吟嘯成群,邊聲四起,聲聲斷人心腸……
兩行濁淚從李陵緊閉的雙眼中流淌下來,划過臉頰,流進嘴角,苦澀不堪。
——回不去了,天上的老母妻兒,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李陵喃喃的念著這些話,在曠野中獨坐一夜,直至拂曉,滿臉的淚水與露水,化作碎冰,滴滴飄散在塞外漫無邊際的風沙里,消逝不見。
當日出的第一縷光芒照在他頭頂的時候,李陵再次想到了死,但是他又覺得自己不能死,因為人們還會說他這是投敵叛國後心中有愧,所以畏罪自殺;看來他也只能繼續苟活著了,生不如死的苟活著罷了。
回去後,李陵大病一場,轉眼間蒼老了十幾歲,從此萬念俱灰,成為行屍走肉。
也好也好,沒有思想,沒有信念,活著就是為了死去,倒也乾淨利落。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千古名將英雄夢jhxlesheng,未經本人同意,嚴禁轉載


※名將李陵投降匈奴,引發的漢朝政治大爭鬥
※李陵投降匈奴,是因為貪生怕死?還是想暗舉大事,曲線報國?
※五千步卒遠征大漠,遭遇八萬騎兵追殺,眼看逃回,卻被一漢奸出賣
※八萬騎兵對五千步卒,圍追堵截,又埋伏火攻,卻每次都被對方逃掉
※五千步卒被八萬騎兵追殺,指揮官無奈把軍妓全部殺死,以提振士氣
TAG:千古名將英雄夢 |
※非洲這個國家的警察,抓到罪犯不論罪行大小都可當街槍決
※此人是民國當紅明星,因「漢奸罪」被傳喚,知曉她身份後,不予論罪
※大臣被御史彈劾,論罪應當處死,康熙卻說:你回家種地吧
※法義文摘:一切眾生,只要念佛,不論罪福多少、功夫有無,都能往生
※夫家奪娘家的江山失敗,大將:論罪,你兒當斬!母親:你直接殺!
※他盜賣軍火給日本,論罪處死,卻因舅舅實力強大,保他二十年無事
※鰲拜論罪當誅,為何康熙只把他囚禁?只因鰲拜亮出一樣東西
※明朝冷知識:東廠太監拜岳飛,朱元璋規定「殺死姦夫不論罪」
※鰲拜論罪當誅,為何康熙只是囚禁他?只因鰲拜向他展示了一樣東西
※多爾袞下剃髮令,孔子62代孫:我可以例外嗎?多爾袞:論罪當死!
※亂世梟雄:二戰德軍十大最能打指揮官,論罪行曼施坦因排不了第一
※言論罪:漢代中國為何就已領先世界?
※美國一群熊孩子天橋扔石頭砸死人,法官怒判:一律按成年人論罪
※敲山震虎!普京抓住日本七寸對美國狠打,美國一時成為輿論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