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中國實驗項目搭乘「龍」飛船,飛向國際空間站!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新華社
今天清晨,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用「獵鷹9」火箭發射「龍」貨運飛船,第11次為國際空間站送去補給和實驗設備——其中,引人矚目的是一項中國獨立設計的實驗首次飛向國際空間站。這也是SpaceX公司發射首次重複使用的「龍」飛船。
GIF/480K
首次嘗試發射經過回收的「龍」飛船
美國東部時間3日下午5時07分(北京時間4日上午5時07分),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的「獵鷹9」火箭從位於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的39A發射台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原定於美國當地時間6月1日下午5點55分(北京時間6月2日上午5點55分)進行,但後因天氣情況而推遲。據了解,「龍」飛船將在大約三天後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龍」飛船由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研發,飛船帶有熱防護罩,可以在返回地球時耐受極高溫安全降落。「龍」飛船上攜帶約2700公斤的物資,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地球觀測工具與中子星研究設備。這次發射也標誌著SpaceX首次嘗試發射經過回收的「龍」飛船。
GIF/287K
「龍」飛船載有中國實驗項目
美國宇航局發言人凱瑟琳·漢布爾頓稱,由北京理工大學鄧玉林教授團隊獨立設計的一個實驗項目————「空間環境致生物微進化規律實驗載荷」,也搭乘「龍」飛船,飛向國際空間站。這個項目旨在研究空間輻射及微重力環境,對抗體編碼基因的突變影響。
GIF/166K
鄧玉林教授表示,其研究目的在於減少航天員長期飛行出現的神經系統的功能性變化、免疫系統損傷、心理障礙等負面影響,進而為長期載人飛行健康保障以及深空生命信息探測提供理論和技術基礎。
「龍」飛船主結構照片/圖自視覺中國
首個中國項目有什麼特別之處?
作為首次進入國際空間站的中國項目,它有什麼特別之處?
這套實驗設備並不是很大,裡面是一塊塊的晶元版。鄧教授介紹,他們在晶元中裝入了不同的生物基因樣品,晶元可以控制樣品的溫度,同時可以在分子層面上檢測基因的變化。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鄧玉林:「航天員在天上,特別是長時間駐留的時候,空間環境會對航天員的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其中有一個比較大的風險,就是導致基因的一些變異,我們的實驗希望驗證這個變異到底有沒有影響。」
目前人類已經在規劃前往火星的旅程,航天員在太空中有可能會有長達數年甚至更長時間的駐留,科學家已經注意到,太空環境存在高輻射等不同於地球的條件有可能導致人體的基因變異,甚至可能會給人類帶來患上癌症等風險。
美國航天領域期待與中國合作
這次中國科學家與美國私營航天公司合作,被認為是「規模雖小、但意義非凡」,許多美國航天領域的人士都說,期待與中國有更多的合作。
2011年,美國在財年開支法案第214頁至215頁,附加了一項不起眼的條款,這個條款是由美國議員弗蘭克·沃爾夫提出,因此被稱為「沃爾夫條款」。它以法律法規的形式,對中美航天合作進行限制,包括禁止美中兩國之間任何與美國宇航局有關,或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協調的聯合科研活動。
此次北京理工大學在美國的合作方均為私營公司,並沒有違反「沃爾夫條款」,因此中國實驗才得以首次進入國際空間站。雙方這一合作項目,為中美航天合作,趟出了一條可行之路。
更多新聞
監製/劉東華 主編/張天宇
編輯/江永韜
央視新聞


※驕傲ING!SpaceX發射「龍」飛船 攜帶中國首次獨立設計的實驗
※中國獨立設計實驗首次飛向國際空間站
※中美空間領域30年首次合作!今天,中國的晶元實驗室隨龍飛船奔赴國際空間站
※斯坦福監獄實驗、儒家和基督教
※基因公司新創意:客戶在家自己做實驗研究痛覺基因
TAG:實驗 |
※最新一份國際空間站計劃披露:載人龍飛船再飛、波音飛船首飛時間
※送貨了!「天鵝座」貨運飛船升空飛往國際空間站
※美「天鵝座」飛船第九次向國際空間站送貨
※美國載人版「龍」飛船完成首次試飛返回地球
※美國「龍」飛船首次試飛三大看點
※波音計劃3月試飛新飛船:還首次進行國際空間站對接
※三名宇航員搭乘聯盟號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
※美國載人版「龍」飛船與國際空間站順利對接
※「龍」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送補給
※一枚導彈擊毀在軌衛星,碎片飛向國際空間站,俄飛船首當其衝
※土耳其的載人航天美夢:搭著中國飛船上中國的宇宙空間站
※載人龍飛船何時再飛?波音飛船何時首飛?一份國際空間站計劃表披露……
※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美國時隔8年再啟載人太空飛行
※美國公司明年推出太空旅遊 飛船已完成8次試飛
※「龍」號貨運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將開艙卸貨
※美宇航員:中國「神舟」飛船可挽救空間站
※新聯盟號飛船發射在即 將前往國際空間站
※俄美將討論搭乘對方飛船往返國際空間站
※話宇 中國載人航天將迎來繁榮期:空間站標準與新飛船進展透露
※美後太空梭時代拐點將至,私企飛船將載人首飛國際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