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管理者的自我修養就是脫下西裝我上場肯定比你踢得好,但我要忍住

管理者的自我修養就是脫下西裝我上場肯定比你踢得好,但我要忍住

習慣於相信自己,放心不下他人,經常不禮貌地干預別人的工作過程,這幾乎是管理者的通病。尤其是對從基層幹上來的管理者。恭喜皇馬~

文/王憲平

作為總經理,我曾為公司高層管理人員做了一次別開生面的培訓遊戲。遊戲前一天,我給每個參加者發了一頂耐克帽子和一雙耐克球鞋。

然後我問,今天為什麼發帽子和鞋子?他們說,無非為了明天的登山活動。

我又問,假如我還發衣服乃至內衣褲給你們,大家會有什麼感覺呢?

這時,他們不約而同「噓」地一聲,連連搖頭說:「不要,不要!感覺怪怪的,好不舒服。」我說:「對了!你們不要,我也不該給。」

管理之妙就在於只「管頭管腳」,而不是「從頭管到腳」。

習慣於相信自己,放心不下他人,經常不禮貌地干預別人的工作過程,這幾乎是管理者的通病。

問題是,這個病會形成一個怪圈:上司喜歡從頭管到腳,越管越變得事必躬親,獨斷專行,疑神疑鬼;同時,部下就越來越束手束腳,養成依賴、從眾和封閉的習慣,把最為寶貴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丟得一乾二淨。時間長了,企業就會得弱智病。

管理大師德魯克說,注重管理行為的結果而不是監控行為,讓管理進入一個自我控制的管理狀態。為了進入這種狀態,管理者應該管好「頭」和「腳」。

「管頭」最重要的是解決「做什麼」和「誰來做」的問題。

第一,做什麼。管理者應該清晰地描繪企業的未來,聚焦戰略路線,把「做什麼」這個問題想清楚,並透徹地講給部下,給他們指出明朗的方向。

第二,誰來做。通用電氣公司用6年時間來選一位CEO,可見選人之重要。在「誰來做」的問題上,一定要養成對事不對人的思維習慣,重誠信,重結果。

當不良結果已經出現,即使是那些長期在公司忠誠服務的人員,一旦他不再適合原來的崗位,在兼顧企業「良心」的同時,必須堅決予以調換。

而所謂「管腳」,要點有三:

1.資源到位

微軟公司項目開發效率很高,其原因之一就是給項目小組配置充分的工作資源,包括資金、人員、工具等。

這是因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管理企業不是做官,而是做事。

身為管理者,必須給部下創造一個寬鬆、信任並能獲得強有力支持的工作環境。

韋爾奇說:「我的工作是為最優秀的職員提供最廣闊的機會,同時最合理地分配資金。這就是全部。傳達思想,分配資源,然後讓開道路。」

合適的人到合適的地方去做事,同時獲得合適的空間和資源,這樣,員工的潛能自然就會迸發出來。

2.教練角色

教練是不能上場的,只能在場下作指導。企業管理者的角色就像教練一樣,應該多一些組織、輔導、制衡,而不是老想著自己上場。

可是在日常的管理實踐中,一旦面對緊張階段或者棘手問題,管理者往往會不放心部下的辦事能力,把自己陷入到繁瑣的事務中去,甚至把事情搞得更糟。

殊不知,越是有問題,越應該放手讓部下去做他該做的事,越是要讓他按自己的方式去實踐。

錯了,讓他去體會;對了,也讓他去感悟。難事和錯事往往最能造就人才。

3.注重結果

工作結果是衡量成敗的唯一標準。

就如同進行越野比賽,只要把起點、終點和比賽路徑確定下來,每個人都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去拼。

至於誰快誰慢,為什麼快,為什麼慢,自然會看得清清楚楚。

比如,美國有不少高科技公司採取彈性工作時間:不規定員工上午幹什麼,下午幹什麼,對於特定的任務,只是給定一個完成期限,具體的過程就由員工自己來安排,最終以結果來衡量工作業績。

公司給予員工足夠的空間,員工則回報公司極大的努力,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把實現結果的過程交給部下,又用過程的結果來衡量部下,是一種很有效的管理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地氣 的精彩文章:

TAG:地氣 |

您可能感興趣

你可以跟我撞衫,但你撞不出我的氣場與修養
我尊重你不是因為你優秀,而是我希望我自己有修養
「不是我罵不過你,而是我們的修養不同」
你的修養,就是他疼你的樣子
偶像的自我修養之一,就是皮膚必須比女生還要好
總是看不慣別人?是因為你自己修養不夠!
狗狗的自我修養:雖然害怕到發抖,握手還是要做的
你對家人的態度就是你真實的修養,五倫關係是你看得到的輪迴
你的嘴就是你的修養
真正的修養,是懂得為他人著想
你的修養好不好,看你如何發脾氣
忍者的自我修養:帶你了解真正的忍者和忍術
老外用生命告訴你,啥叫一個吃貨的自我修養,你絕對沒見過這樣的吃法!
有一種修養叫:你若安好,我不打擾
自我修養就是自身的價值
能管住自己的嘴,就是一種了不起的修養
你的外在形象,就是你的修養
你的容貌可以看出你的修養!
不要輕言放棄與其說別人讓你痛苦,不如說自己的修養不夠
你的姿勢,就是你的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