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數字出版產業高速增長、傳統紙媒出版斷崖式下滑的今天,杯酒訂交般跟圖書結下一生情誼的編輯出版人,依然深深懷念坊間諸友傳看一本書的時代。

一夜桃風,喚起曾經滿室年輕毛躁之心。張宗子在《往書記》中說:


「同樣一本書,二十歲時讀到,和四十歲時才讀到,意義不一樣。年輕時讀到的書,影響思想,塑造人格,決定道路的選擇,積偶然為必然,變不確定為確定。還有很多書,幾十年裏手不釋卷,溫故知新,它是過去經驗里最可貴的部分,還將繼續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

話中頻頻傳出傳統紙質書的別樣風味與懷抱,有別於網路數字出版引起的思想平庸和乏味。

王增軍先生的《漢隸解析》,終於由書法出版社出版,新紙新墨,開本舒朗,令人感懷。

儘管費盡了心力,儘管因為欲說還休的種種原因拖延太久,然筆墨的力量侵入當代編輯出版人的案頭和心頭,一種潤地無聲的普世情懷浩然升起。《漢隸解析》是一部值得頻繁閱讀且能嘉惠書壇的力作,點亮和激活了整個茫茫漢隸世界。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王增軍素來認為「篆、隸、草、行、楷每個書體都有各自的藝術規律,每個書體中的筆法、章法以及藝術特徵又有自己的規律或者法則,這些規律的形成和存在,只有一個目的,就是表現書法」。

所以,在《漢隸解析》中,他重在研究、疏解和分析漢隸的藝術本質,力圖重現漢隸的藝術規律,為研習者提供一條清晰的思路。以此宗旨作為觀照,王增軍從三個學理性的視角去消化古人的筆墨精華。

在對隸書簡史的梳理中,時間是最好的節點,沉重而追遠的隸書文化命題,起步於商周,秦代應運而生,到西漢王朝才走向成熟,無論線條、結體、章法均形成了自家風貌。東漢時,為了「揚德書賢」,刻石立碑之風盛行,隸書迎來了屬於它的最放繹、最富有詩性的盛世年華。然而隨著大漢雄風的蕩然消逝,隸書逐漸失去了箭在弦上、殷殷待發的神采。之後便是桑海滄田,急轉直下;落花身世,一任飄零。直到清代,才得以中興。


「清代隸書中興,外部環境上有雍乾兩帝肅整反清思想,部分文人將精力投入到文字金石考證,在理論上、實踐上對書法創作產生了深刻影響。篆書和隸書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擅長篆、隸的書家很多是書論學者和金石篆刻家。」

另外兩個視角「隸書技法解析」和「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理所當然應該視為王增軍對自身書藝不斷拷問與揚棄過程中,筆墨精神的純然映現;亦系天命之年痴心書藝,蒼茫獨立之存照。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數十載艱辛憑欄回首,他在本書後記中便有了風雪夜歸的心頭滋味:


「經年累月篆刻撫碑記錄下的都是疑惑。疑,漢簡已經發現那麼多了,遠比漢碑多得多,為什麼一說漢隸還是指漢碑?

惑,書寫程度強不一定就是書寫性?······疑,在眾筆法中,是誰主導書體的演變和創造?惑,筆法千古不易嗎?」

這種天問式的「疑」與「惑」,是個體的,更是時代的。

白荷憑水,雙輯互動,起航書法藝術之舟,一路駛來,王增軍已經將自己的疑惑破譯在「隸書技法解析」和「隸書的臨摹與創作」中。

譬如漢隸與下游書體楷書的關係:


相同之處在於二者擁有共同的審美特徵,雙雙同屬於正書類書體和今體字系統。不同之處則體現在有無存留篆書的象徵意味,以及審美標準、重心趨向、筆畫形狀、提按幅度、筆畫關係、字形、橫畫表現、雁尾部位、字體走向等諸多方面的差異等。

王增軍的筆墨文意表白,時時可見書法藝術發展史中接榫過脈處的清晰與飽滿。

又如對於臨摹與創作的界定:


「臨摹首先學習的是技法規律,即『取法』。然後是循著技法規律而上,學習審美意味情趣規律,即『取意』。因為,書法的審美意味情趣是高度依附於書法的技法的,由技法、結構、形式具體體現。這樣循環往複、交錯進行逐步提升,把握藝術規律,表達思想感情,即為『創作』。」

這一由「取法」到「取意」,再到把握規律,上升為創作的固本圖新路線,帶有獨特的人生體驗和藝術思考,在王增軍看來,是「學習書法藝術的唯一正確途徑」。並且在這條路徑上,王增軍篳路藍縷,寒暑不輟,長鋒復短鋒,給人以吾道不孤的溫暖。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在當代書壇,王增軍以力扛隸書之大纛者名世,創作以隸書、篆刻和篆書為主,作品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獲獎,並被中國美術館等多家美術機構收藏,但他的本行卻是傳統紙媒編輯。

2015年,作者與編輯見面會上,我作為其中《隸書教學指導》一書的責編,得以跟該書作者之一王增軍結識。

那一天,他一早從廊坊匆匆趕來北京,風塵僕僕之下,難掩一份悠然南山的氣度。言談之中,我才知道他是《廊坊日報》的主任編輯,一直從事編輯職業。同行相惜,同為河北老鄉,駐足在這片京華煙雲里,使我對《隸書教學指導》一書的出版有了十足信心。

其實,那次我們交談更多的是書稿之外的話題。曾言及三十年書壇的宏觀走向和個性榜樣,曾言及書法的從自發到自覺跟文學從自發到自覺的關係,亦曾言及與燕趙書壇中諸多舊雨新知如張旭光、范碩、胡立民等人的長久交往,等等。

把盞理想,暢談人生、藝術細節與大節,令我感慨良多的是王增軍能夠敞開的清流胸襟。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回頭再說案頭的這本《漢隸解析》。進入編輯流程後,筆者因書法專業知識之寡陋,對這部荷載著王增軍意味深長之歷史感悟的理論著述,常有難以把握其漢隸語境之感。書稿中「蠶頭雁尾」頻頻出現,筆者查閱《辭海》(第六版),未收錄「蠶頭雁尾」,只有「蠶頭燕尾」條目,並解釋為:


「書法術語。指唐顏真卿書每畫下筆與捺腳之作風。書法分圓筆、方筆兩派,圓筆起筆藏鋒逆入,圓如蠶頭,各家皆同。燕尾則指捺腳收筆開叉。古人作書多用硬毫,一般用兔毫,鋒不太強而彈性強。顏書大字筆鋒均按足,捺筆不能再重按,筆鋒提起,筆腹離紙,鋒端隨後提出,致使缺口開叉成燕尾形,如《麻姑仙壇記》·······」

顯然「蠶頭燕尾」是就顏體書法而言,並未指向隸書的筆畫特質。然而因手頭工具書中未見有收錄「蠶頭雁尾」一詞者,筆者遂將書稿中的「蠶頭雁尾」徑改為「蠶頭燕尾」。

王增軍在二校樣中發現這一問題,及時與我溝通商榷,並指出「雁」與「燕」在學術界多有爭議,各有說法,但在漢隸語境中,採用「蠶頭雁尾」應更合適,並期望學術界日後會有定論。

出版人張國功先生在《且以後注改前誤》中說:「常有所謂的知名作者,對自己的文字深信不疑,反對任何修改,甚至有人對編輯詛咒說『動一字如辱我父母』。」王增軍斷然不會把作者的話語權延伸得如此強硬,他深知為人做嫁的艱辛,所以編輯他的書,編輯與作者之間,沒有那些上下忐忑,彷彿進行一場人生如棋的手談,起起落落、來來往往中,各有領悟,各得奇妙,且每有會心之處。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莫放春秋佳日過,最難風雨故人來。」這是多少人嚮往的人生境界,初次讀來是喜語,再讀卻是難掩滄桑的塵世痛語。

尤其是在鍵盤敲擊的號角幾欲衝散傳統筆墨書寫之依依柳色的時代背景下,風雨故人一樣的《漢隸解析》,得以出版,不只是為引起書壇漢隸研習者的理論共鳴,更多的在於豐富了傳統紙質書出版和存在的意義。殊為難得,可以清心。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 王增軍 ?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王增軍,男,字秋元,1960年生。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書協培訓中心教授、導師工作室導師,中書協「翰墨薪傳」全國中小學師資培訓「專家教師團」成員,北蘭亭教授,河北省書協隸書委員會主任。創作以隸書、篆刻和篆書為主。

書法作品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始獲獎,其中,2011年獲中國書法年度佳作獎。2008年參加中國美術館第二屆當代書法名家提名展,2015年參加「翰墨承傳」中國美術館當代書法51人臨創邀請展,作品並被收藏。

著作出版:《中小學書法教師 隸書指導》(合著,中書協主編)。論文:《蠶頭雁尾》《論隸書的書寫性》。提出漢隸蠶頭雁尾基本筆法說,以及書法的書寫性對於行為能力的程度要求是最基本的要求,書法傳承中自身形成的文化體系、藝術理念、技法規律,以及與其相關聯的文化、思想和情感的承載提升的能力,特別是這種能力的品質要求才是其核心訴求。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6月11日 10:00

馮錯 特邀 當代隸書大家王增軍老師

聯合執教

《漢隸解析——以張遷碑為例》

你期待嗎

?

隸書的臨摹與創作,秘密都在這

※ 第一節1元試聽 ※

【報名方式】

掃碼直接進入墨池公眾號獲取報名鏈接

{墨池學院 還有覆蓋 真草篆隸行 共60餘套課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朱榮賢老師教你如何掌握傳統山水畫的著色技巧
林散之:談用墨
你真的了解隸書嗎?當代名家王增軍帶給我們的思考
信札尺牘書寫格式,寫書法必須知道的!
有一種秀美,叫做曹全

TAG:書法屋 |

您可能感興趣

篆書臨摹與創作
書法創作和臨摹始終是一輩子的事!
臨摹對創作繪畫有幫助嗎,怎樣臨摹最有效,繪畫臨摹過程的經驗總結
你在隨性揮灑創作,古人卻在謙虛臨摹經典!
王羲之行書的臨摹與創作心得
顏真卿楷書臨摹與創作示範,超實用!
據說,連速寫畫得好的老師都臨摹過他的作品!珍藏
梁樹年:臨摹與讀畫,遵循這一創作規律
最近的臨摹作品 都是來自幾米的漫畫的
書法的基礎學習:臨摹與創作
臨摹王鐸的偽作居然被鑒定為唐寅的真跡,這磚家的水平無敵了
從臨摹到創作,這七點總結的太好了
這三幅書法是王羲之家族的代表作,造詣深厚,被歷代書法家臨摹!
學習書法,由臨摹走向創作
如何從臨摹走向創作
畫家臨摹前人作品的畫作能否售賣,一人簡說
梁啟超:從臨摹到創作的妙法
小楷、隸書、行書、草書臨摹要點都在這了!
四個要素,看書法怎麼從臨摹到創作
由臨摹走向創作的途徑是意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