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文化廣場】周陵·機場

【文化廣場】周陵·機場

周陵說的是周文王、周武王的陵墓,機場說的是咸陽機場。這些年來,我年年都要去西安,每一次進出咸陽機場,都會在機場高速路——距離機場不遠處看見高高聳立的「周陵」二字路牌。我請教過多位當地作家,都不知道周陵埋葬的是哪一位帝王,因為陝西的地下埋藏了太多太多的帝王。但我知道周陵一定埋葬的不是一般人物,在中國古代,只有皇帝和親王、國君以上的墳墓才可以稱作「陵」。

直到前幾年,有一次我專程造訪了周陵。這才知道,周陵埋葬的主人,是在中國所有帝王中享有崇高聲譽的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發——姬昌是姬發的父親。更奇特的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和周武王陵墓,就位於西安的咸陽機場西南角。也就是說,1984年開工建設的中國西北地區最大空中交通樞紐、中國第八大機場——咸陽機場在選址時,一不小心就與堂堂的周陵比肩而立。這是中國大小170多個民用機場(2020年將達到244個)中,惟一一個與帝王陵寢比肩而立的機場。足見先人說的:「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此言不虛。

周陵原本位於咸陽市城北6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鎮(鎮因陵得名),具體位置在周陵中學校園內。現在,周陵已經用圍牆隔離、獨立出來了。周陵的創立時間不詳,只知道東漢後期,在漢室皇家陵寢衰落的同時,周文王陵和周武王陵就在民間被尊奉起來,故而今日陵園面積廣大,但歷史文物付之闕如,畢竟時間太過久遠啦,遠至三千年以上呢。

周陵在明、清多次重修的基礎上,又經過1929年和1934年兩次大維修,陵園內外有兩千多株柏樹環繞。相傳這些柏樹多是1932年10月陪同蔣介石、宋美齡夫婦祭掃周陵的戴季陶(中華民國考試院長)掏錢種植的。祖籍四川廣漢的戴季陶自認是姬氏後裔,後改姓戴,所以慷慨出資,廣植柏樹,使得周陵蓊鬱蔥蘢。即便如此,整個陵園仍然顯得空空蕩蕩。這與當地宣傳的「(柏林)青翠森森,殿屋輝映,在郊原營造了可與山東孔林相匹的、被稱為『咸陽祭周,曲阜祭孔』的祭祀和遊覽勝地」稍顯名實不符。周陵空空蕩蕩,遊人稀少,倒是與周陵的門票售價相符,每人15元,非常便宜。

進入周陵大門,最先看見的是一座氣勢恢弘的牌樓,上書「文王坊」三個大字——如今牌樓已經被改建成一座戲台了。繞過戲台,兩側一邊是享殿,一邊是配殿,正前方則是周陵最主要的建築物獻殿——主殿。經過修葺和彩繪,主殿內正中供奉高大雄偉、頂天立地的周公坐姿塑像。面對周公塑像的左手,是周文王的坐姿塑像;右手是周武王的坐姿塑像。周文王和周武王兩尊塑像都比周公塑像要小一些。需要指出的是,三尊塑像皆為泥塑,而非銅雕鐵鑄。在主殿大門外,大門兩邊題有一副長聯。

上聯是:「耿光大烈啟西周表海詰戎稼穡貽謀十五世;」

下聯是:「俊德敉功崇懋饗據涇浮渭蔥籠佳氣萬千春。」

橫批:「文治武功。」

這副長聯很好地概括了周文王與周武王一生的文治武功。

在主殿大門外,有一座供信眾燒香用的碩大鐵香爐,為清乾隆13年(公元1748年)鑄造,也算260年以上的古文物了。香爐兩側,分別長有蔣介石、宋美齡夫婦在1934年10月21日再來周陵祭拜時所栽的兩株柏樹。一晃78年過去,柏樹已經長得有碗口粗細,鬱鬱蔥蔥。柏樹旁有一塊說明牌證實這兩株柏樹的出身。不過,我認為周陵最有價值的,當數鑲嵌在陵園四周牆壁上,宋以後歷代皇帝至民國時期名人的祭祀碑石42塊,素有「周陵小碑林」之稱,卻讓很多有眼無珠的遊人忽視。

走過左側的帝王祭祀碑石,從側門走到獻殿——主殿後面的圍牆外,赫然可見周文王陵。周文王陵像一個小山包,陵墓底部周長310米,高11.8米,呈圓錐形,陵前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立的黑色墓碑,上書「周文王陵」。陵前還立有兩塊碑石。左側一塊碑石是1984年12月11日由咸陽市人民政府所立,上書:

「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陵:時代,周。」

右側一塊碑石是1958年3月由咸陽縣人民委員會所立,上書:

「周陵系文武成康四王之陵及周公太公墓。」

這裡所說的「文武成康四王」,指的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姬氏四代)。周公則指的是姬旦,他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輔佐文王、武王消滅商紂,建立周朝,我國歷代尊姬旦為第一聖人。只是我沒有看見周公墓。但史料明確記載它在周陵陵園以東,墓前立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元聖周公之墓」碑,碑後即為周公墓,形狀、規模似周武王陵。其他如周成王姬誦、周康王姬釗以及周太公之墓我也都沒有看見。

倒是周武王陵與周文王陵前後相挨著。周文王陵背後正北100米處即為周武王陵,其形也像一個小山包,陵墓底部周長285米,高12.3米,也呈圓錐形,規模稍小於周文王陵,卻比周文王陵略高。周武王陵前也立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立的黑色墓碑,上書「周武王陵」。兩個陵丘至今保存基本完好。有趣的是,當我站在周文王的陵丘之上,放眼四望,耳畔機聲轟鳴,不斷有巨大的民航班機超低空掠過我的頭頂,向不遠處的咸陽機場起降(10分鐘里飛過5架)。這真是活生生現實版的古今、時空穿越劇上演在我的眼前。

儘管我的腳下就是「周文王陵」、「周武王陵」,但專家考證認為,樹有清朝這些墓碑的王陵都不是西周王陵。證據是——西周王朝是中國奴隸社會的頂峰,以周文王、武王發端,一共經歷13位國王。按當時墓葬制度,王族墓地與宮殿應該距離很近,甚至可以看作是宮殿結構的組成部分。

因此,無論宮殿或陵園一旦發現,就可以「順藤摸瓜」,挖掘出一大串陵墓來。由於西周墓葬實行「不封不樹」,地面沒有任何標誌,所以歷史上從未被人盜掘過。它們的歷史文物價值也就非同一般——每座陵墓里,除玉器、骨器、陶器等殉葬品外,按當時制度必定有「九鼎八簋」。這些青銅禮器上鑄刻的銘文是歷史學家們夢寐以求的無價之寶。專家確信,目前中國歷史上的準確紀年起於公元前841年,周陵系列青銅器銘文一旦重見天日,至少可以使中國歷史的準確紀年再上溯三百多年。

如此說來,我造訪的「周文王陵」、「周武王陵」都是不確的,但這一點不影響我對周文王和周武王父子的敬重。因為周文王姬昌是商末「周族」的首領,他施行富民政策,使國力日益昌盛,卻為紂王所忌恨,將之囚於羑里(今河南省湯陰縣北,是世界遺存最早的國家監獄,也是風靡全球的《周易》發祥地)。多虧姬昌獻出「有莘氏之女」、「驪戎之文馬」等寶物疏通紂王朝臣才得以獲釋。姬昌在位50年,修建都城豐邑(今西安市西南灃水西岸),為消滅商紂做好了準備。

姬昌臨死時囑咐他的二兒子姬發早行滅商大計。姬發繼位後,遵從父囑,在公元前約1046年,發兵商都朝歌(今河南省淇縣),討伐紂王。兩軍大戰於牧野(今河南省新鄉市),致商軍大敗,昏庸殘暴的紂王自焚於「鹿台」。至此延續了555年的殷商王朝滅亡,周王朝建立(延續近800年),定都鎬京(今西安市長安區)。周武王定都伊始,首先追封父親姫昌為周文王。

周文王和周武王,他們繼承和發展了周族先祖后稷和公劉開創的先進的農耕文化,使他們在中華文明史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因此,我覺得造訪今天的周陵,無論真假,皆可謂此行不虛。瞧,又一架民航班機轟鳴著從我的頭頂掠過,這種古墓之上飛機掠過的神奇景觀哪裡還找得到?

出了周陵,驅車前往不遠的咸陽市區吃午飯。因為走錯了路,我無意間在馬路邊看見漢平帝陵寢的廣告牌,忙讓車子掉頭就近拐進去。沿一條坑坑窪窪不能交會車的簡易道路,行駛不到一千米,便來到埋葬漢平帝的康陵前。像周文王和周武王的陵寢一樣,康陵也是一座小山一樣的巨大陵丘矗立眼前——只不過康陵的高度和面積都較周陵為大。畢竟漢平帝劉衎(kàn)是西漢的第14位皇帝。

劉衎,原名劉箕子。他既是西漢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早夭的一個兒皇帝。劉衎是漢元帝劉奭(shì)的孫子、漢成帝劉驁的侄子(劉驁是劉奭的長子)、中山王劉興(公元前1年8月15日病死)的兒子。漢成帝劉驁駕崩後,由19歲的養子劉欣繼位,是為漢哀帝。漢哀帝劉欣在位6年,於公元1年病死長安未央宮。因為劉欣生前專寵男色董賢,冷遇了包括皇后在內的後宮佳麗三千,因而無子。大司馬王莽為了便於專權,不肯立年歲較長的皇帝,於公元1年9月17日迎立年僅9歲的劉衎為漢平帝,次年改元「元始」。劉衎在位頭尾6年,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沒有任何權力的兒皇帝。可憐的漢平帝劉衎在公元5年2月4日病死了,年僅14歲,葬於康陵(今咸陽市西12公里處)。

自從漢平帝劉衎駕崩後,漢朝劉氏的大權就落到了王莽手中。公元9年1月10日,王莽乾脆自立為皇帝,改國號為新,西漢由此滅亡。直至公元25年,東漢第一位皇帝劉秀——漢光武帝登基,漢朝的江山才重新回到劉氏名下。

站在漢平帝劉衎的康陵前,面對偌大的一個寂寞陵丘,我再次體會到先人說的:「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陝西的黃土埋皇上。」你隨便在陝西關中的大地行走,一不小心就踏上了又一個帝王陵寢。不能不讓人信服——陝西省不愧是中國13朝古都的發祥地!單是西漢與東漢相加的漢朝就延續401年——成為中國曆朝歷代存世最久的王朝,以致今天國人仍然說漢語,寫漢字,穿漢裝……

責任編輯/程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峽通訊 的精彩文章:

TAG:海峽通訊 |

您可能感興趣

茶木文化廣場記
場景 巴黎的廣場
保利國際廣場:位於紫禁城和北京首都機場之間
淮河文化廣場——蚌埠市
韓國文學廣場:羊齒山農場1—雜詩
周燊《在人民廣場站踟躕》
漢口城市廣場《金港》
漢城湖&大雁塔北廣場
西寧城南人民廣場文藝演出掠影
杭州西湖文化廣場夜景
城堡廣場和聖血教堂
廣場風波
漢口城市廣場-美式
韓語文學廣場:山丘—雜詩
山西旅遊景點攻略詳解:廣武漢墓群 漢武廣場
航拍大連星海廣場,世界最大城市公用廣場
韓國文學廣場:晚步—雜詩
天安門廣場風雲錄(4)
十里堡西單商場「變身」萬科時代廣場
崑山慧聚廣場掛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 第八屆海峽兩岸(昆台)文化交流月同步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