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關於高考,大家想對大家說

關於高考,大家想對大家說

編者按:每年的高考總會在特定的日子牽動整個國家的感情。它是中國人的人生大事,家庭大事,當然也是國家大事。

大家作者就高考話題,曾經提供過很多不同角度的文章。今天我們節選其中部分重讀,希望這些經歷迥異的大家作者們的經歷與思想,能給所有正在或已經走過高考的人們提供一些思考。

劉遠舉:高考作文為什麼會心靈雞湯化(節選)

出題者面對的是缺乏閱讀量與閱讀廣度的高中生,這些高中生的思想,處在一個無微不至的溫室之中,缺乏與人類歷史中的與中國當下現實的思辨話題的聯繫。當諸如法國、美國高考題目涉及到的經典思辨話題拋給中國高中生後,怎麼能指望這些對他們太過陌生的難題,能夠很好地區分他們的能力呢?

但是,思辨的思維能力與文字,仍然是區分的唯一標準,所以,出題者仍然要在題目中構建思辨,同時又需要避開與歷史、社會的聯繫,這就必然只有在少數的介紹材料中,用短短几百個字給定條件與邏輯,構建出一個思辨框架。思辨的框架極為簡單,恰好符合了心靈雞湯的本質。所謂心靈雞湯,本質上說,就是在真實世界複雜多態的邏輯關係中,選定一個特殊的邏輯關係,並且上升為一般關係,然後推出一個充分的,但卻並非必然的單一結論,並從這個單一的虛假的結論中得到一種審美的愉悅。

由此可見,基於中國的現實,在多種條件的約束之下,要想科學地測試、區分思想溫室中國的高中生,最科學的辦法,就只剩心靈雞湯一途了。

當然,雖然,短期地看,是作文題目是去適應中國高中生的情況,但長期來看,這個局面正是中國高中生去適應高考的結果。閱讀量與範圍的狹小,只是中國教育的結果而非原因。對於高考的指揮棒而言,導向到寬泛的閱讀,易如反掌,而閱讀面的廣博必然帶來思想的自由與深邃,帶來創新與發展。而且,處於社會轉型中的中國,充滿了各種思想的衝擊、心靈的覺醒、傳統的嬗變、道德的變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思辨的寶庫,也需要思辨去辨析。遺憾的是,放著這麼豐富的題庫不用,卻轉向了心靈雞湯,這不僅是高考的損失,中國教育的損失,也是中國的損失。

不過,社會的趨勢畢竟不可阻擋。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作文題目是《心中有話向黨說》,中國高考作文題目,從有著鮮明目的的政治化到犬儒架空的雞湯化的變化,本身就意味深長。如果事物真的是螺旋發展的話,那麼,最終,中國高考題目,必將回到與歷史、現實緊密聯繫的思辨性題目上來。

朱天衣:若遇到論發明的高考作文,就別提愛迪生了(節選)

從我教作文以來,不時的會有家長及學子來詢問我,如何在大考中爭取高分。若考期尚遠,我會建議多閱讀,大量的閱讀、廣泛的閱讀,而不是只讀範文,或應考指南,若願意翻閱古典章回小說或文學作品,那麼對寫作的助益是最大的。

若考期已近,只能臨時抱佛腳時,我則會給予他們一些小叮嚀,首先,字跡一定要清晰整齊,這是給人的第一印象。若能一筆一划把字寫清楚,會讓人覺得你是認真看待這件事的,通常老師們對努力認真的孩子,絕對會給予鼓勵的;此外字體也不宜過大或過小,尤其過小的字體是會吃虧的,當所有文章輸入計算機呈現在熒幕上時,閱覽起來本就吃力,閱卷老師年紀又都偏長,若字像螞蟻般要靠猜的,那會讓人心生無名火。

其二,沒把握的事別做,如標點符號的使用,逗號、句號、問號、驚嘆號、私名號、書名號,大致就夠用了,千萬別在文章里加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如表情符號、怪異符號~~等;也別隨意使用外國文字或「外星語」,那只會給人扣分的機會。同樣的沒把握的成語及辭彙也別用,寧可直接敘述或換一個熟悉的詞語來描繪,都比用錯了遭扣分要好。

其三,若覺得自己的文章內容不夠豐厚,則可多舉一二個例子,但請不要舉些老掉牙的人物與故事,如一談「誠實」,必提華盛頓砍櫻桃樹;談「毅力」,就舉孫中山革命歷經十次失敗仍奮鬥不休;談「生命鬥士」,則非身體多重障礙的海倫·凱勒莫屬;論「發明」,則天底下只剩個愛迪生……與其舉這些既古老又遙遠的故事,不如在近距離找例子,哪怕是親朋好友都可以,如談到珍重生命,若身邊有個熟知的抗癌鬥士親友,寫出他如何勇敢面對病魔,重新找到生命意義,是不是更深刻且動人呢?

其四,盡量寫出自己的經驗與感受。我曾在一場座談會中,聽到一位資深的閱卷老師說,一篇有自己觀點的文章是勝過一切的,即便其中稍有疏漏都還可忍受,怕的是起承轉合都具備,文藻也華麗,但內容空洞,全無自己的想法,是難以拿到高分的,更可憎的是千篇一律出自補習班猜題的範文,那會讓閱卷老師痛下殺手,絕不手軟。

這情況就曾發生在2005年的大學指考,那年作文題目是「回家」,其中一名學生寫的是父親在他年幼時離開了家,那些年他們是多麼期盼做父親的能幡然醒悟早日回歸家庭,最後幸得如那學生所願,一家人終於團聚了,滿動人的一篇文章,閱卷老師感動之餘給了極高的分數;不想改了幾篇文章後,又發現一位學生的父親也離家出走了,這老師正感嘆台灣社會是怎麼了,做父親的怎麼都人間蒸發了呢?不料,之後接二連三的又出現若干失蹤人口父親,至此,閱卷老師終於明白自己受騙了,這諸多雷同的文章,顯然是因某家補習班猜題成功所致,為此憤怒之下的她,將這訊息傳達給所有在場的閱卷老師,凡文章內容和父親離家出走有關,一律C級分伺候。

但我有時不禁也會想道,在這諸多文章中,若有一兩篇非偽作,而是真實人生的寫照呢?那豈不倒霉透頂了,正如大姊當年文章是否寫得太好了,讓人以為是抄襲之作而給打入冷宮了,所以有時真還有考運之說呀!

當然,面對若此大型考試,臨危不亂更是要緊,女兒在初中階段期中考時,便曾發生過一些狀況,一次是用2B鉛筆畫答案卷時,筆跡過輕不予計分;另一次是不知考卷背面還有題目,因此考出個頗為難看的分數,我一再安慰她,這樣真遇到大考時,這些突槌的狀況一定就不會發生了。

是的,升高中第一次的國中基測,這兩種狀況都排除了,但在考數學時,她卻把答案先簽選在試題卷上,打算最後預留十分鐘再工整的填寫在計算機答案卡上,未料,她又看錯時間,以致下課鐘響時,她的計算機卡上是一片空白,監考老師收卷時和她一樣驚愕,忙囑咐她快填答案卷,他先去收其他學生的試卷,如此良善的老師真是令人感激涕零,但因為手忙腳亂考得不甚理想,兩個月後第二次的基測才扳回一程。

不過我聽過更扯的糊塗例子,就是某年國文題目正佔滿一整頁,因此只好在題末加註了一行字:作文題目在背面。哪知其中一名學子緊張過頭,竟以為「在背面」是作文題目,便長篇大論地寫出了一篇風馬牛不相及的文章,其結果當然是鎩羽而歸。

總之,在溽暑的天氣中面對如此大考,真的要保持身心健康,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絕對是基本要件,尤其應付特花腦力的作文考試,更要以平常心看待。近年來兩岸大考的作文命題都趨於活潑生動,不再似以往需引經據典以論述為主的八股文,若平日就養成閱讀的習慣,還能不時以日記、筆記的書寫方式,讓自己習於以文字抒發表達意念,那麼大考作文時,任何題目在手,先靜下心來擬個大綱,再盡情書寫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心中所感,要爭取到中上成績絕對是沒有問題的。若果平日再多注意一下時事,尤其是環保、動保等議題多關心些,將這些實時性信息放入文章中,就更有可觀性了。

在此,祝福所有即將赴考場的莘莘學子們,心想事成、一切順利,大家都能考出自己該有的實力來。

陳季冰:今天,我不想安慰你說高考對人生並不重要(節選)

為了安慰因各種各樣原因在高考中失利的學子,社會主流輿論總是定期性地列舉古今中外的許多例子,來證明從未上過名校甚至從未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樣能夠在各領域中取得傑出成就。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正是沒有受過系統性的正規知識訓練,使人們更不容易被陳舊的觀念框框束縛,從而更容易作出重大創新。這是對「名師出高徒」的知識傳承古訓的顛覆,不過它如今已淪為另一種老生常談。

我當然非常希望這種輿論能夠發揮作用,幫助那些十年寒窗、一朝落第的年輕人以及他們的父母舒緩精神壓力和挫敗感,激勵他們未來的人生。

但我覺得,這付安慰劑和振奮激素要真正發揮正確的功效,需要我們首先對高考的真實價值有一個正確的評估。為了達到一個特定的目的而貶低高考和高等教育的價值甚至將它說成是一種摧殘,既不客觀,也不負責任,最終比什麼都沒說更糟。

中國的高等教育和高考當然存在許多弊端,這是另一個話題了。就拿被當代中國人視為一無是處的科舉考試來說,它終結於1905年,當時的清廷重臣袁世凱是重要促成者。有人認為,正因為袁氏一生從未中過進士,所以他視科舉為培養腐儒的桎梏。這話當然不無道理,如果袁世凱當年科場得意,也許中國歷史上便真的少了一位叱吒風雲的政治幹才。然而,我也可以舉出更多例子來證明科場上出來的並非儘是腐儒——曾國藩和李鴻章皆不到而立之年即高中進士,張之洞則是西太后欽點的探花,張謇更是末代狀元……他們都是當世無雙的國之棟樑。

由此可見,科舉絕非萬惡之源,雖說它所考的內容已與時代的需要嚴重脫節,但通過統一考試來選拔人才,在中國古代的制度下仍是合理性最大的一種機制。只不過時代的變遷要求更多各領域的專業人才,科舉這條陳舊的獨木已難支撐起這一複雜的現代使命。

今天的高考也是這樣,社會需要多樣化的人才,高考和大學只是眾多人才遴選和培養機制中的一個而已,雖然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

所以,像我這樣一個擁有同濟大學、復旦大學和北京大學求學履歷的人理應為自己的學業感到自豪,但我的沒有上過名牌大學的同學也沒有理由感到自卑或憤憤然。這是因為,這個世界是多元的,他們的人生中也有他們引以為豪的履歷——那些是我所不擁有的。更重要的是,我的那些顯赫文憑只能代表我的過去,它們絲毫不能讓我在今天比沒上過大學的同學更成功。

我們應該真誠地相互欣賞,而不是偽善地自我貶損。這才是一個真正能夠鼓勵人們在各個方向上努力實現自我提升的好的社會。

近來我因為受朋友的鼓動略略涉足新媒體世界,經常與一些互聯網企業打交道。

兩個月前,當一位滿臉稚氣的互聯網企業的聯合創始人專程從北京飛到上海找到我時,說實話我的內心還是相當有觸動的。這個24歲的小夥子曾經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但為了創業毅然中途輟學。而他所在的這家目前已有近百員工、即將在新三板上市的公司的董事長,也不過是一個出生於1990年的大男孩,但他的情商令我這個幾乎可以做他父親的「資深媒體人」印象深刻。

與這群年輕人接觸多了,他們告訴我,他們的偶像是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和馬克·扎克伯格……公司年齡稍長的另一個聯合創始人、從美國讀完博士回來的小夥子在和我聊起那位黃姓董事長時說:「他不是什麼名牌大學的碩士、博士,但我認為他是個天才。」

在北京他們公司的辦公室里和他們辦公樓的電梯里,當我看見一群海歸博士和一群北大清華的輟學生以及一群沒有任何文憑的北漂一起,熱烈地討論著程序編寫、市場開發……還有新款iPhone和當紅美劇時,我感覺多年來頭一次找回了已經失去的對於未來的信心。

蔡孟翰:為什麼日本人從來不抱怨高考不公平(節選)

一旦以高考或全國統一考試為唯一依據,上大學的方式因此單一化,大學多元化於是緣木求魚,猶如海市蜃樓。連帶地,高中教育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多元化。學校只有分數高低的市儈差別,沒有豐富的多元化,即使有私立學校也沒用,台灣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一旦學校不能多元化,不能因材施教,像日本過去男女有別的教育系統,自然難以出現或即使冒出亦難以苟存。以下僅就多元化入學一點,做進一步說明:

多元化入學

日本近年來,絕大多數國立公立私立大學的本科不同學部(院),同時都有多種入學方式。先說私立大學,私立大學入學方式繁多,考試只是其中一項,而且多數私立大學皆有系列高中(同屬一個學校法人擁有管理),初中,甚至小學部。在不少私立大學裡,為數不少的學生,都是由其系列高中直接升上,私立名校慶應大學最為典型。

我就認識一些日本朋友,一路從慶應幼稚舍(小學)、慶應義塾普通部(男子初中)、慶應義塾高等學校(男子高中),讀到慶應大學,在日本這叫作手扶梯方式升學(エスカレーター方式進學),日本從名宦巨室到家境殷實的子女,很多都是在私立大學的系列學校,以手扶梯方式,從小學一直讀到大學。

私立大學當然也對外招生,主要的方式是各校自己的考試,亦即所謂的「一般入試」,考試科目的數量不一,不同大學不同學部就有不同要求,有的學部可以只考兩科,比如說日文與英文而已(所以,不要怪日本人忘記歷史,很多人壓根就沒學好),如果是短期大學,可以只考一科,比如英文(這樣的人可能日文都寫得不漂亮),所以,不用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有一兩招漂亮,就有機會進大學。此外,有些學校會給校友的子女加分,比如說,一個科目滿分一百分,就一律加二十分。

還有像慶應大學這種名牌私立大學,很久以前就有所謂「歸國子女入試」的入學方式,方便住在國外的日本學生回國讀書,通常這樣的學生都是父親在大企業上班,隨著父親調派到海外駐外因而在國外讀書享福,這樣的小孩子也算得上是日本社會的天之驕子。這種方式幾乎毫無意外,又要比考試(「一般入試」)容易進入大學。我在悉尼讀高中時期,有一位日本女同學,後來就是以此方式進入慶應大學,之後還榮膺慶應大學的年度校花,難怪,當時令我們男同學多人神魂顛倒,如痴如醉。

此外,從1990年開始,慶應大學湘南藤澤校區開始以「AO入試」甄選學生,AO是admission office(招生辦公室)的縮寫,所謂AO入試,就是學生不以考試成績申請學校,以寫作文、策劃活動、參與種種課外活動的表現以及面試的表現等等,進而贏取大學方面對申請學生的興趣與接受,基本精神便是以所謂的「適才適性」甄選學生。同樣是慶應大學,文學部、經濟學部、醫學部、藥學部就不接受AO入試,但慶應大學所有的學部都接受「塾內進學」(從系列高中升上),很分明的內外有別。

除此之外,私立大學還常有所謂「推薦入試(指定校)」,就是指定某些高中學校推薦的學生,以加分或保障名額優待。而且,入學方式還不止於上述幾種,最近真是不斷翻新,層出不窮,高中學生與他們的家長很需要專門老師指點迷津;光是在這點上,一般而言,公立高中就完全比不上私立高中,遑論其他了,所以,私立高中的升學率通常好過公立高中。

另一方面,國立公立大學主要還是以考試為主,不過也與科舉不一樣。考試分成兩道:第一道是參加由日本文科省下面的一個獨立行政法人「大學入試中心」(大學入試センター)舉行的「中心入試」(簡稱:センター試験/中心考試),國立公立大學有四分之三的學部要求考生考六個教科里選七個科目或七個以上,這樣的要求遠遠高於私立大學,基本上就是文理要俱佳,不能有所偏廢。之後,再以中心入試的考試成績,到自己選擇的國立或公立大學報考。

各國立公立大學另外再有一次的考試,即所謂的「各別學力檢查(2次試驗)」,考試內容有筆試,有寫小論文,也有面試,沒有劃一的形式。以東京大學為例,考生最後的成績是由中心考試與在東京大學的2次考試兩部分組成,比例大約是中心考試成績為一,東大2次考試成績為四,很明顯的,還是東京大學自己的考試重要許多,這便是彰顯大學的自主權,而不是將大權輕易授予外部。這樣的制度安排仍是反科舉的權力集中,傾向分權化與去中心化。

最近幾年,越來越多國立公立大學開始接受其他方式入學,比如前述的AO入試、推薦入試或歸國子女入試,等等,不過名額還是不多,絕大多數的學生,仍是以一般入試的方式入學,而且東京大學直到今年為止,還是維持僅僅以一般入試挑選學生。

另外,私立大學也有不少學部願意接受中心考試的成績,所以,學生不用另外報考,只要拿著中心考試的成績,就可以直接申請,但像慶應大學這種名牌私立大學,則是完全拒絕中心考試的成績,因為,一旦接受,大學的品牌、大學的自主性,不就是由日本政府的文科省說了算嗎,那也太喪失慶應大學創校人福澤諭吉先生(慶應人一定要尊稱先生)所倡導的「獨立自尊」了。因此,一些私立大學如慶應大學也為了「獨立自尊」,便要向中心入試的考試成績說NO!

教育的自由市場

正因為入學方式的多元化與大學多元化,使得日本每年的應屆畢業生,並不是全部圈養在一起,你死我活地搶大學固定的招生位子,而是分層化(stratified)地競爭與挑選,而且,不是一個單向的過程,毋寧是相當自由的雙向關係。這就是說願意擠破頭上東京大學的學生與很多其他的學生,不會同時競爭東京大學極其有限的位子。換句話說,不是所有成績優秀的學生都會去搶東京大學入學資格,很多不會,有些會選擇到京都大學或九州大學,有些選擇到私立名校如慶應大學或早稻田大學。所以,大學選學生,學生也選大學。如同現實世界,這樣的過程是有機會成本與交易成本(費用)嚴重製約的,所以,學生無法所有寶全押,而是需要有策略性地選擇,以獲得最佳或最適的結果。

因此,日本應屆畢業生上大學的情況,其實更像在一個自由市場購物消費,有錢的,可以買Gucci,也可以買LV;錢比較少的,買個Coach也可以;再少一點的,可以買Mango或無印良品,總之市場里五花八門,多少可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因此,在日本,如果家境殷富,作為學生可以有的選項就多了許多,也可以比較不辛苦,就上不錯的大學,甚至是名校,如慶應大學;家境清貧的學生自然綁手綁腳,只能自食其力,力爭上遊,不然就只能隨便選一間學校或出去工作了。

儘管如此,在自由的市場里,總比中央控管的計劃經濟下,生命要自由快樂得多(the pursuit of happiness),長期而言,生產力與創新力也高得許多。這樣的覺悟,不用橫越太平洋,到彼岸取經,僅僅從中日兩國這幾百年的歷史,就可以得到真金不換的印證。當下即使無法改變現狀,我們還要在觀念上繼續隨波逐流而執迷不悟嗎?

巫昂:我的瘋狂高考夢(節選)

整個高二高三最大的懸念就是,到底誰會先瘋掉。我們往屆有個女生因為高考瘋掉,每年夏天,她都會穿著黑色喬其紗連衣裙,打著一把小碎花兒的遮陽傘,來教務處問高考成績。當然了,問不出來,她已經畢業若干年了。高考這種制度,是為了改變一部分人的命運,而讓另外一部分一錘定音,死了心留在縣城或者農村老家。我也不例外,我突然有了危機感,如果考不上大學,基本上這輩子就得在縣城找份可有可無的工作,嫁個整天喝酒賭博的丈夫,生個娃。這跟我想像的未來相距甚遠。

回憶下,當時我夢想中的未來是什麼模樣的呢?我想去北京——中國唯一一個讓我感到熱血沸騰的城市,坐在北京的城牆上,看看長安街的車流,這是我當日的想法。要去北京太不容易了,誰都知道,首先分兒得夠。去北京好像漫漫征程裡頭最難的,對於一個福建小縣城的小孩來說。我開始研究高考這件令人厭惡又不可迴避的事,想知道出題老師腦子裡都在想些什麼。最可怕的是歷史,我的同桌有令人驚詫的記憶力,她能夠把整本歷史書都背下來,巨細無遺,我完全不行。我喜歡地理多一些,因為它有邏輯推理,有空間感,需要想像力。很快我成了地理方面的達人,地理老師是個用閩南話講課的有趣老頭,他在學校里的民間口碑很高,因為又機智又很會講話,會把地理變成一門玄學來教,學起來別有趣味。地理給了我信心,很多同學來請教我如何學好地理,我也一一傳授給他們。

「地理很簡單的,」我說,「就是無時不刻想像你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看看天,看看周邊,感覺一下坐標系,感覺一下洋流,山巒,動物和植被。」

想像力救了我,凡是要背的,完全沒有辦法。特別是英語單詞。

然後我做了一百多套英語題,一天一套,如此,即便不用背誦那麼多單詞,看到題,也蒙得出出題老師的考點。單詞,看著眼熟就可以了。數學大概也是如此,機械地做些模擬題,心裡分析老師們的心情,這個人到底想幹什麼,反偵察能力絕對是考生的第一能耐,這是我的心得。

高三,我們班有個男生瘋了,是真的瘋了。他經常熬夜學習,最後拍著巴掌傻笑著進了教室,每天依舊來上課。他的家人也沒有來領走他,因為誰都不想讓他考不了試,如果今年不考,就得再等一年,復讀的滋味啊,復讀班在學校最偏僻最潮濕的一角,冷宮滋味,每次我不想讀書了,就會去那裡走一走,權當勵志。

然而我並沒有瘋掉,也沒有考上北京,而是去了上海。去之前,還在大連軍訓了一年,離開學校那天,我才發現荷花池的花,全部開了,視覺上何以對此無感,是留在老家的恐懼還是對未知世界的莫名期待?家人也好,老師也罷,都覺得我厲害極了,從一個特別差的學生,幻化成本縣高考文科狀元?我心裡沒有特別高興的東西,說實話,整個過程像個揭秘的過程。

高考是個特別扼殺人性,特別殘忍的東西,經歷過的人滋味都不好。不信你問問多少人過後多少年,還在做高考夢:考試忘了帶准考證,找不到教室,拿到題解答不出來,以及知道自己考不上,絕望地從夢中的高樓閉眼跳下來。

我做過,不止一次。

閆紅:我沒有經歷過高考的恐懼(節選)

起初,是物理課上和老師的一個小小齟齬,下課時我做出了重大決定,退學。這是1994年初,我讀高二。表面上看,我是負氣離開,但我始終都明白,課堂上的這個小風波,不過是將長久的困惑推向緊要關頭。

進入高中起,我都不太清楚我坐在這裡幹什麼,以我當時偏科的程度,不大可能考上像樣的學校。接下來的情況可以推想:煎熬上一年半之後,拿到一個慘不忍睹的成績,再靠家人想方設法,進入某個末流大學讀個大專,出來,再繼續混慘白的、沒有邊際的人生。

明明有更有意思的事情可以去做嘛,閱讀、寫作、去淮北鄉間了解風土人情、打聽家族往事的細枝末節。我當時已經發表了一些作品,早想好了要當個作家,為什麼還要在這裡隨波逐流,任憑命運將我推動?

第二天,我沒有去上學,背著書包去郊外溜達,去某大學的教師閱覽室看書——我的初中是在那所大學的附中讀的,閱覽室就在教室樓上,工作人員跟我們一個樓梯上下,彼此都已面熟。

記不得這樣的日子過了多久,好像也沒太久。當小城裡飄起了第一場雪,無論是去郊外,還是去閱覽室,道路都變得泥濘,我厭倦了那種東躲西藏的日子,心一橫,在某個夜晚,對我爸說出了真相。

我爸的反應應該不太嚴重,否則我不會這麼沒印象。他勸了我一下,但我強調我現在的情況,不宜於再回學校。他思索了一下說:這樣,也好。你就在家裡寫作吧。老爸工資一個月五百多,還有稿費,還可以幫人列印材料掙點錢,再養活你二十年也沒有問題。

但是,我爸說,你現在年齡還太小,在家寫作不現實,你還是應該去學校學習。要是你覺得中學的課程沒有意思,我們可以想辦法去大學旁聽。聽說有些大學開設了作家班,我託人打聽一下,看看有沒有渠道。

我於是先去了看書的那所大學旁聽,搬個桌子就進了歷史系的教室。同學弄不清我什麼來頭,也不問,只是有次我說起害怕蠕蟲,同桌那個男孩說,我以為這世上沒有什麼是你害怕的呢。我和他接觸不多,我在他心中如此勇敢,大約與貿然出現有關。

如是過了大半年,有天我爸下班時,帶回一個信封,裡面是復旦大學作家班的招生函,我爸說,他已經聯繫過了,像我這樣的,可以入學。我們這兩天就出發吧。

我們是在第三天出的門,小城去上海的火車票基本上買不到,正好鄰居叔叔單位有輛車去蚌埠,我爸覺得從蚌埠轉車更方便,畢竟是交通樞紐,有T字頭的快車。

沒想到我坐不慣小轎車,一出城就吐了個天昏地暗,只好下車,在路邊等大巴。終於等到一輛,到了蚌埠火車站,發現這裡情況並不像想像中那麼樂觀,坐票早就賣完,我爸買了兩張站票,我們需要站上一夜。

那是我一生里坐過的,啊不,站過的最擁擠的火車,甚至不能將整個腳掌著地,更要命的是,隨時會有售貨員推著小車穿行而過,兩邊的人壓縮再壓縮,有人就踩著椅子旁邊某個可以搭腳的地方,懸空而立,售貨員倒憤怒起來:「那裡怎麼可以踩?你看你像個蝙蝠似的。」

「無立足境,方是乾淨」,就在將重心在兩腳之間不停置換的同時,我爸已經興緻勃勃地和我談起文學和理想來。樂觀如他,認為這是我人生的一個新境界,從此,我要在世界一流大學裡,汲取更多更有效的知識,展開嶄新的生活了。

天亮時我們下了火車,坐公交車來到邯鄲路上的復旦大學,很快辦好了入學手續。我爸帶我來到宿舍,幫我安置了一下,便匆匆離開,我奶奶身體不好,他當晚就要趕回。

那天晚上,對著窗外的晚風,我哭了。一方面是對於尚且在火車上受罪的父親的愧疚;另一方面,是對於像夜色一樣,深不可測的未來的恐懼。在家鄉小城時,我可以認為我的人生還沒有開始,只是個預備狀態,現在,在復旦,人生正式啟動,我要赤手空拳打個天地,於窮途中開一條道路,我沒有信心一定能做到。

寢室里住了六個女生,有學英語的,有學計算機的,還有兩個作家班的同學,都是文化局和作協的在職人員。每個人都像螞蟻似的,目標明確地忙叨著自己的那點兒事,我因此看上去非常奇怪,很少會有人真的將自己當作家來培養。

我去聽作家班的課,也去聽中文系其他班級的課。與小城那所高校不同,復旦老師開課非常自由,願意講論語就講論語,願意講老莊就講老莊,還有世紀初文學、魏晉文學等特別門類。我蜻蜓點水般一一試聽,對我影響最大的,是駱玉明先生,他講課時,有一種魏晉士人的不羈與銳感,常常在不那麼正經的談吐中點中本質。這種點評方式幫我甩脫了資深文學青年自建的窠臼,到現在,我都不喜歡太正式的論述,著迷於小李飛刀式的見血封喉。

還有郜元寶、李振聲、陳思和等諸位老師,他們在不同的領域裡都各有建樹,想想看,那個時候,我可以站在一長排的課程表前,按照自己的喜好,制定我的特色菜單,這是多麼奢華的一件事。而在上課之外,我亦在我的老鄉,作家戴厚英的引薦下,走進自稱為「活著的紀念碑」的賈植芳先生的家門,聽他,以及在他家邂逅的讀書人,聊聊關於文學和文人的那些事。

歸來之後,總是按圖索驥,到圖書館和書店裡找相關內容的書,把頭髮紮成一把,頂在頭上,穿著拖鞋,在自修室讀到深夜。

但人畢竟是個複雜的動物,在這種如魚得水的學習之外,還有一件事,佔用了我一半的精力,那就是恐懼。雖然我當時已經開始在《萌芽》《散文》《隨筆》上發表文章,但這些零零散散的小散文,不能讓我看上去像個作家。在當時,還沒聽說誰靠在家寫散文吃上飯,我爸是說可以養活我二十年,但我不能容忍自己落到那步田地。

許多個中午,下課歸來,陽光還沒有化開,混混沌沌地飄在前面的路上。旁邊,一家麵包店剛剛開爐,香氣炸開,蓬勃若有隱形的蘑菇雲,這些統統讓我茫然。我在思考那個終極問題:我,向何處去。心裡瞬間就像被蟲噬一樣變得斑駁起來。

結束了兩年的作家班學習,回到小城,這問題真切地逼到我眼前。我不是學成歸來,沒有錦衣可以堂皇地還鄉,我只是多發了幾篇文章而已,而這些,不足以讓我在小城裡找到一份像樣的工作。

我多次寫過那種惶恐,很多個夜晚,我睡不著,直到聽見雞叫,是另外一種心驚,我覺得我像一個女鬼,在光天化日下無法存身。但同時仍然在寫著,投向各個報紙雜誌,上帝保佑,這些雖然不足以讓我在小城找到工作,卻讓我來到省城,順利地考入某家新創辦的報紙,做了副刊編輯。

似乎生活從此走上正軌,也不盡然,畢竟別人都持本科學歷,這種先天不足,使得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擔心被辭退。那時是冬天,寒風蕭瑟,落葉在腳下翻卷,我走在街上,看到旁邊小店裡掛出招工啟事,寫著「月薪五百」。我就想,要是我失業了,能到這裡當個售貨員嗎?就算人家收我,那工資,也只夠交房租而已,我這樣一步步走來,難道就是為了當個售貨員嗎?那時,我恨我自己放棄高考。

請原諒我這種「政治上不正確」的想法。我知道有人會說,當售貨員和當所謂作家沒什麼區別,相對於這種過於高大上的理論家,我更願意理解當年那個二十多歲的女孩子的惶恐,只是,讓這種惶恐跟隨自己好幾年,也太過分了。

即使工作得到領導和讀者的認可,我還是能感覺出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我想,別人看我,也一定是不一樣的吧。猶如帶病生存,我帶著這種惶恐生活了好幾年,直到2004年前後,我在天涯社區上寫的一組文章引起了一點反響,接著,出書、寫專欄、獲獎……我還沒有成為我理想中的那種作家,卻靠著寫作,給自己贏得了一點自由,免於恐懼的自由。在我三十歲那年,我不再害怕和別人不一樣。而到了現在,我覺得,和別人不一樣,其實也挺好。

我退學,是在1994年初,到現在,已經有二十年,我不是一個真正具有流浪精神的人,我其實挺膽小,挺追求安穩,所以我多次深刻地後悔過。但是,即使是這樣一個人,在二十年後,仍然覺得,我應該後悔的,並不是逃開高考,而是在逃開之後,沒能一不做二不休,將錯就錯,徹底跟那個主流路線分道揚鑣。

假如我當時不那麼害怕沒工作,假如我就按照我爸規劃的那樣,困窘而自由地展開我的寫作,假如我無視別人異樣目光,專心於更有價值的事情,我敢說,我也不會像我當時以為的那樣窮困潦倒,沒準會過得更好。

生活沒有你想像的那麼可怕,它尊重才華,也尊重努力,不管你選擇怎樣的道路,都別猶豫著老想折回。我懷疑大多數人都是被自己嚇住了,為了不必要的隱憂浪費太多時間,不然也許普遍能過得好一點。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楊渡:日據下的台灣奇女子
陸波:這座拆遷費達5000萬的古寺,牽連著兩朝皇族一代軍閥
葉傾城:除了學才藝,女人還能為嫁人做些什麼努力?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關於跑步的一些小建議,希望對大家有用
大家好,我是暹羅貓,請大家多多關照!
他想對大家說點什麼……
對於錢,我要提醒大家!
我家是個大家庭
晒晒我家新房,大家都說漂亮,尤其是客廳,真想賴在家裡不出門!
和大家聊聊我的城市觀和職場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科比最新家庭照片,大家猜大女兒身高有多少?
感謝大家對我的關注 新的一年要加油!
對不起,讓大家久等了
易經的十大警示名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不瞞大家,我們大暖汪的尷尬期絕對開掛了!
大家好,我是小好
大家好,給大家介紹一下小邵同學
一大家人的晚餐,大家看看有多豐富
大家好,我是沐沐
大家都在看什麼?
總和大家處不好關係怎麼辦?教你六個改善關係的訣竅,讓大家都喜歡你
龍珠超中最顧家庭的辣媽,最偉大的母親,大家說對不
大家好,我是小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