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天峽高湖—見證黃河在青藏大階梯的起伏跌宕

天峽高湖—見證黃河在青藏大階梯的起伏跌宕

這裡有你不容錯過的精彩特刊

1

溯源侵蝕,黃河在這裡走上高原

攝影/蔡征

人們都知道黃河源自青藏高原,但這並不意味著黃河之水從來就出自青藏高原。黃河的形成演化已有一百多萬年的歷史,在幼年期,它還徘徊於青藏高原之外,遠未達到如今挾世界屋脊之勢、氣吞萬里的程度。

而正是在龍羊峽,黃河走出了它成為世界大河的關鍵一步。

製圖/王岩

沿著黃河河谷,從地形與地貌的變化來看,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分界,大致在甘肅臨夏盆地與積石峽之間,而由積石峽向西至龍羊峽,黃河恰好穿越了青藏高原東北緣的界山——祁連山向東南方向延伸的拉脊山、青海南山。

攝影/李愛民

臨夏盆地海拔約在1750米至1800米,龍羊峽西側的共和盆地海拔大致在2600米至3300米,由積石峽至龍羊峽,黃河落差在千米左右,形成了深切谷地以及被多段峽谷分隔的循化、尖扎、貴德等盆地,這一段路程正是黃河由黃土高原攀上青藏高原的大台階,這個台階上端最長最險峻的龍羊峽,就是黃河進入青藏高原的最後一道門坎,過了龍羊峽西口,便是青藏高原東北部寬廣開闊的共和盆地了。

攝影/任兼蘇

河流成長的一個基本方式就是溯源侵蝕,也就是由下游向上游逐漸地侵蝕擴展,那麼黃河是什麼時候由黃土高原進入青藏高原,並向上發展的呢?

黃河上游水流散漫 攝影/沈傳立

河流運動時會搬運泥沙,堆積在河谷中形成河灘,當地殼抬升、河流下切,原先的河灘就會抬高脫離水面,在河流兩側形成階地。一條河流兩側往往有多級階地,它表明了地殼運動的多次抬升以及河流的一次次下切,而最高一級階地泥沙堆積的年代,大致就是這段河流開始形成的年代。

攝影/任兼蘇

地質學家通過測定黃河不同河段最高一級階地沉積物的年齡,就推斷出了黃河向青藏高原推進的過程:

距今約110萬年,黃河切開積石峽,開始向青藏高原爬升;

距今約60萬年,黃河切開尖扎與貴德之間的李家峽;

李家峽 攝影/蔡征

距今約15萬年,黃河切開龍羊峽,終於上到了青藏高原的高原面;

攝影/陳旭

距今約3萬多年,黃河切開了青海貴南南山,溝通了西傾山至若爾蓋和扎陵—鄂陵湖區的河段,最終把青藏高原腹地豐沛的冰川和湖沼水源,納入到自己的懷抱,成就了上自雪域下至汪洋的萬里長河。

扎陵—鄂陵湖 攝影/蔡征

2

龍羊大峽,正當自然與文化的節點

攝影/蔡征

龍羊峽以上雖已屬青藏高原的地理範疇,但因為黃河的侵蝕,在共和盆地東部形成海拔僅二千五六百米的黃河開闊谷地,自然條件較優越,這裡有許多重要的考古發現:

距今約一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有典型的打制石斧及刮削器;

多處距今7000年左右的中石器時代遺址,有打制石器、骨針、灶炕遺迹及灰燼堆積,以及有燒烤敲砸痕迹的動物骨骼;

多處距今5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時代馬家窯文化遺址,有房屋殘跡、石器、骨器、陶器殘片,以及大量灶炕遺迹和牛、馬、羊、狗等畜類骨骼。

攝影/陳旭

無論是在龍羊峽以西的青藏高原東北部,還是在龍羊峽以東的黃土高原西部,人們還發現了大量距今4000年左右的齊家文化遺址以及距今3000年左右的卡約文化遺址。齊家文化和卡約文化,分別命名於甘肅廣河縣齊家坪、青海湟中縣卡約村,它們皆在青藏高原東北側的河湟地區,是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銅石並用時代以至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址,它們都是黃河上遊歷史上的一種典型文化,被認為是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交會地帶古羌文化的重要遺存。

攝影/朱偉林

以上這些遺址遺迹表明,青藏高原東北緣的黃河上游區域,很早以前就已成為人類生存繁衍的重要家園。

隨著高度發達的農耕經濟和游牧經濟在不同地理區域的成熟,在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中,青藏高原與黃土高原乃至中原地區的文化與社會就出現了顯著分化。

攝影/任兼蘇

因為龍羊峽西口是青藏高原東下黃土高原的要隘,吐谷渾曾在龍羊峽西口修建黃河橋,把經青海湖、柴達木盆地去塔里木盆地的「絲路輔道」和西域通益州的「河南故道」連接起來;北周曾在龍羊峽口設洪濟鎮;而吐蕃曾在龍羊峽西口建大莫門城和駱駝橋;唐開元、天寶年間,唐軍曾兩度攻佔龍羊峽西口的大莫門城,並於天寶十三年(754年)在此設金天軍,以御吐蕃。

在龍羊峽西口的黃河兩岸,均發現有古城遺址,被稱為姊妹城,它證明了龍羊峽口作為歷史上交通要衝的重要性。

3

由湖成河之後,又由河到湖的逆變

攝影/任兼蘇

從地形上看,龍羊峽工程具有極為優越的水電開發條件,大壩正當龍羊峽西端峽口,峽口水面寬僅五六十米,因此不需要太多的築壩工程量就可把黃河攔腰截斷,而由龍羊峽西口向上游至加吾峽之間,是黃河流經共和盆地的寬谷河段,長約108公里,谷地寬度在800米至7000米以上,僅西端有拉加峽、野狐峽等長僅數百米的小峽谷。「紮上」龍羊峽這個「小口」,就能獲得龍羊峽上游巨大的水庫庫容。

攝影/陳旭

從人工湖的水域面積來看,龍羊峽水庫——龍羊湖,不僅為黃河的龍頭老大,在中國目前也排在三峽水庫和新安江水庫之後,位居第三。雖然梯級開發已在黃河幹流上形成了諸多人工湖,但龍羊湖處在黃河三級地形階梯的最高一級——青藏高原,正常蓄水位的水面海拔達到2600米,加上它無以倫比的浩渺遼闊的水面,堪稱獨特的雲天高湖。

攝影/李愛民

與海拔3196米的青海湖以及黃河源海拔4300米的扎陵湖—鄂陵湖比較,龍羊湖的海拔又不至於讓人有明顯的高原缺氧反應,更適合進行瀕湖親水的休閑康養活動。而且,龍羊湖濱有壯麗的赤沙山土林地貌,加上巍巍高壩與幽幽深峽,給人們提供了更為豐富和奇特的地貌景觀組合。

攝影/任兼蘇

尤其讓人稱道的是,龍羊湖的回水沿黃河右岸的支谷——沙溝上溯,與黃河主谷的湖灣組成一個月牙形,包繞著龍羊湖南岸的茶納山,使之成為突兀湖中的半島,雲煙縹緲,日月相映,水波粼粼,望之如瓊閣仙境。

攝影/任兼蘇

— 本文節選自《中國國家地理》龍羊峽附刊—

撰文/范曉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地理 的精彩文章:

我與父親 視角徵稿
筵席已散,歲月空令易蹉跎
天生橋與拱門有什麼區別?
「漂洋過海」而來的薰衣草

TAG:中國國家地理 |

您可能感興趣

大美黃河「天鵝湖」
高端大氣上檔次的無人駕駛汽車落地銀川 濱河黃河大橋、濱河旅遊大道為測試路段
寧夏行·風情萬種的青銅峽黃河大峽谷
黃河之水天上來——大禹治黃河
實拍濟南建邦黃河大橋和齊河黃河大橋,看看哪一個更漂亮
連天暴雨過後,黃河灘里埋藏上千年的秘密,終於重現天日
航拍濟南黃河大橋落日餘暉 天水相連氣勢磅礴
晉山晉水:天下黃河第一灣——石樓灣
夜黑,東外灘黃河路大橋上……
一條大河波浪寬——東北亞最大河流黑龍江,流量是黃河五倍
晉南風陵渡:來到黃河灘,看公路鐵路兩大橋樑,風光美到爆
黃河秦晉峽谷流凌大量封堵 冰凌覆蓋壺口瀑布
黃河第一高塔
黃河清:寒煙淡墨——《潦河八大山人石典藏》
航拍視角看太行山和蜿蜒盤旋的黃河
黃河灘上一個臉盆大水坑 伸手一摸竟抓出60斤黃河大鯉魚
黃河源頭 天上瑪多
夕陽下,大禹渡口,玻璃棧道上欣賞黃河落日
黃河的「鎮河神獸」重見天日,淹沒河底一千年不腐,引起世界關注!
黃河三峽藏千年石窟,比莫高窟早100年,鑿刻世界第九大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