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孝庄臨死,給孫兒留下一道遺旨,但康熙違背旨意拒不接受

孝庄臨死,給孫兒留下一道遺旨,但康熙違背旨意拒不接受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孝始終都是各朝各代的治國思想,尤其是到了清朝,更是推行「以孝治天下」。而把孝具體化,無非就是晚輩對長輩的孝敬之心,很大一部分都體現在對其健康狀況的極大關註上。

康熙皇帝也是如此。隨著奶奶孝庄年事不斷增高,他無時無刻不在牽掛奶奶的身體健康狀況,孝庄稍有違和,他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擔憂與恐懼;而一旦痊癒,他便如釋重負,欣喜若狂。

如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九月初一日,他接到孝庄突然發病的奏報,「心急如焚」,晝夜兼程,迅即回京,直奔慈寧宮孝庄的病榻前。當看到奶奶「慈體已安,尚在服藥」,才稍稍鬆了口氣。他為奶奶「親侍進葯,侍奉至夜半」。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一月十一日,75歲高齡的孝庄「舊症複發」,病勢兇猛,不同以往。從這一天起,康熙守候在孝庄的床邊,「衣不解帶,寢食俱廢」,為奶奶尋找最有效的方子,親自參與調葯。孝庄入睡時,他「隔幔靜候,席地危坐,一聞太皇太后聲息,即趨至塌前,凡有所需,手奉以進。」

孝庄心疼孫兒,多次讓康熙回宮休息一下,但康熙執意不肯稍離,唯恐奶奶有需要但是沒有準備的那麼細緻,始終不放心,就連米粥也準備了30多種,以供孝庄隨時進食。

見孫兒如此殷切周到,正受病痛煎熬的孝庄不禁老淚縱橫,她撫摸著康熙的背肩感嘆道:「因我老病,汝日夜焦勞,竭盡心思,諸凡服用以及飲食之類,無所不備。我實不思食,適所欲用,不過藉此支吾,安慰汝心,誰知汝皆先令備在彼,如此竭誠體貼,孝子至也。惟願天下後世,人人法皇帝如此大孝可也。」

為挽救奶奶孝庄的生命,康熙每日在宮中焚香祈禱,萬般無奈之下,他甚至不顧眾臣反對,斷然採取了一項前所未有的舉措。十二月初一凌晨,寒風刺骨,康熙率王公大臣從乾清宮出發,步行前往天壇致祭。

事情他親自撰寫的祭文中說:「願減臣齡,冀增太皇太后數年之壽」。讀完祭文後,康熙跪在壇前,滴淚成冰,在場王公大臣無不感泣。34歲的康熙竟然祈求上蒼,以減少他本人的壽命為交換,儘可能地延長奶奶孝庄的生命,足見他對祖母感情之深。

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因人之心愿而改變,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孝庄與世長辭。孝庄逝世後的一連十餘日,康熙晝夜號痛不止,水漿不入口,以至吐血昏迷。

孝庄在臨死時留下遺旨:「我病若不起,皇帝斷勿割辮」,但康熙沒有遵守孝庄這最後一道旨意,毅然割辮欲守喪二十七個月,後經百官再三勸奉,才勉強同意遺詔奶奶的遺囑:「以日易月,二十七日而除」。從這些描述中,可見康熙帝的孝敬之心「超越千古」。

因此,我們追溯康熙帝為孝庄所做的一切,可以肯定地說,他的孝道思想,首先是體現在他固有的滿族孫兒愛敬祖母的樸素成分上,同時他還忠誠地實踐與光大了漢族封建倫常準則,充分體現了「百行孝為先」的儒家思想核心思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皇宮一起「雞姦案」,兩個禁軍護衛讓雍正帝深感齷齪
曹操的女人和侍衛私通,不但不生氣還十分感動,最後流下淚水
一位開國皇帝,怕老婆到了極點,皇后在世嚴格執行一夫一妻制
國民黨一級上將,屢次「逼宮」,明知是死還要身赴台灣
此軍閥斷強姦案,舉了一個例子非常有說服力,原告無話可說

TAG:千古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康熙臨死前,留下一道密旨:必殺此人!雍正卻為何反而善待他?
雍正臨死發話:子孫絕不可殺此人!乾隆卻違背旨意,將此人處死!
被丈夫拋棄四次,劉備臨死前卻留下遺言與她合葬,你知道她嗎?
孫策臨死前,為何執意傳位給其弟孫權,而不傳位給他兒子?
慈禧太后臨死前,留下了幾道遺旨,一道比一道讓人覺得可笑!
曹操臨死前,為何不殺司馬懿,卻又留下一句讖語?
曹操臨死之前為何斬殺楊修,卻不殺司馬懿,說出來讓人脊背受涼
甄嬛死都不知,雍正臨死前摸她頭上的珠翠是何意,果郡王愛錯人了
孝庄太后臨死前留下一個難題,康熙至死未能解決,只得讓雍正解決
曹操臨死之前為何不殺司馬懿,反而殺了楊修,你怕是猜不到
康熙臨死前留下遺言,稱他不能留在世上,雍正卻讓其安享晚年!
曹操臨死之前,為何不殺司馬懿,反而殺了楊修?最後一點不說你可能想不到
曹操為何至死不敢稱帝?只因劉邦臨死前留下的一句遺言
曹操臨死之前,為何不殺司馬懿,反而殺了楊修?這裡告訴你原因
宋江臨死前,為何要毒死李逵?不是害怕他造反,原因你可能想不到
崇禎皇帝臨死之前為何將自己的妻兒也殺死?換你也會這麼做!
孝庄太后臨死前下了這道聖旨,讓康熙不得不貶黜最心愛的女人!
諸葛亮臨死前,為何非要殺死魏延!反而放過黃皓?原因讓阿斗崩潰
崇禎臨死前曾留信李自成,求他答應一件事,聞者淚流不已!
慈禧臨死也不消停,立下3道遺囑,太過無恥令人唾罵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