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打造「叫得響」的科幻產品

打造「叫得響」的科幻產品

日前,以「科技強省創新圓夢」為主題的全省科技活動周落下帷幕。科技活動周期間,中科大展出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模型、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開展的「探索塑造未來」公眾科學日活動,以及「網路科技活動周」「科普大篷車」「流動科技館」等一系列群眾性科技活動,吸引了各個年齡段的「科技迷」參加。

據統計,僅5月20日、21日兩天,就有7000餘名大小朋友走進合肥科學島,與高科技成果、高端科研儀器和科研人員零距離接觸,感受科學的魅力。然而,隨著創新被列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人們對科技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科技活動周也越來越「火」,但「叫得響」的科幻產品總體還是較少。

優秀科幻產品極度匱乏

5月20日,全省科技活動周開幕當天,記者先後來到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中科大先進技術研究院和科大訊飛公司,看到有不少航天科技、人造太陽、機器人、語音產品展示等科技推廣和體驗活動,每一個科普點都是人山人海。但總體而言,科技活動周推出的各種科普活動,展示的較多、體驗的較少,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優秀科幻產品還是偏少。

「好的科幻作品比科普活動更吸引孩子,更能激發想像力。 」科幻作家董仁威坦言,目前我國的科幻雜誌、科幻影視、科幻動漫與遊戲、科幻主題公園等,幾乎都供給不足。

「我國科普產品總體感覺體量不足,市場乏力。就科普和科幻圖書來說,儘管每年一萬多個新品種面世,但真正賣得好的並不多,相對而言國外引進版市場反應好一些,但因為其成本更大,實際盈利能力並不強。 」省科普作家協會秘書長、安徽教育出版社編審楊多文說,我省科普產品最具影響力的要數科大訊飛的智能語音技術,還有各類機器人、科技館的展品等。

「目前,我省甚至全國範圍內,科幻產品的發展都處於起步階段,數量、質量都極其有限,尚未形成標誌性品牌。 」中科大新媒體研究院院長助理吳茂乾分析認為,一方面,國內科普科幻產品尚處於小眾階段,未進入創作職業化階段,後續商業化、產業鏈配套資源也嚴重匱乏,整個科普科幻產品生產及運營體系不健全,導致科幻產品供給嚴重不足;另一方面,國內文化娛樂產業氛圍嚴重異化,受制於整體公民科學素養偏低等因素影響,公眾對於科普科幻產品的重視度較低,符合嚴謹科學規範的科幻作品與奇幻玄幻等類型作品相比,並不具有市場競爭力。

供給不足「缺口」亟須補足

科幻作家劉慈欣的《三體》、郝景芳的《北京摺疊》分別獲得2015年和2016年世界科幻領域最高獎――雨果獎,表明我國一批科幻小說家的作品已經處於世界前列。目前,科幻小說已成為我國民族文化產業中最具創新力的組成部分。就我省而言,也出現了諸如李毓佩、談祥柏、劉興詩、劉先平等名家的科普圖書精品,在市場上有相對較好的表現。

但就市場需求而言,優秀科普科幻產品依然嚴重供給不足,特別是原創科幻影視作品寥寥無幾,能在市場上產生巨大影響的更少。 「國內科幻原創作品很少,急功近利是主要原因。當務之急是大力推進政府採購科普產品服務,以培育原創科普產品,進而培育科普、科幻影視作品,營造良好的科普消費市場。 」楊多文表示,對於常見的科普知識,其實市場需求並不大,反而顯得有些過剩;市場需求的是更新的知識以及更新的觀念和方法。今後,應組織力量在傳播方式和傳播途徑上多做文章,提高科普教育的效率。

「打造優秀的科幻影視作品,一方面需要大量的原創作品作基礎,另一方面需要一個完整成熟的電影工業體系。 」吳茂乾表示,目前這兩方面的基礎條件國內都比較欠缺,今後應大力引導和鼓勵優秀原創科幻作品創作,通過市場化、商業化方式促進優秀科幻作者轉型成為職業科普科幻作家,並促進其作品進入主流大眾視野,以前端市場化運營推進後端專業化職業化創作生產;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內部市場化運作或者國際交流合作的方式,推進科幻電影工業體系在資本投入、品牌塑造、人才儲備、技術創新、影視運營等方面專業能力的建設。

「文化+科技」推動產業「蝶變」

5月26日,國產冒險科幻電影《流浪地球》在青島正式開機。該片由郭帆執導、改編自著名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同名小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科幻第一人」劉慈欣的代表作品之一,曾獲得2000年銀河獎的特等獎,被譽為「最有想像力、最具人文內涵的本土科幻」。 「中國科幻電影的最大難題不是技術和成本問題,而是語境和美學上的。 」郭帆表示。

業內人士認為,「文化+科技」,是打造優秀科普科幻產品的一個突破口。 「在美國,科幻電影通常占年度票房的25%左右,票房冠軍經常是科幻大片,而我國近年來叫得響的科幻影片寥寥無幾。 」董仁威說。深圳「科學與幻想成長基金」發起人馬國賓認為,「真金白銀」就放在眼前,文化企業完全可以踴躍從事科幻電影製作,也可以組建科普科幻產業園,培育產業鏈條。

如何借鑒國外「文化+科技」的經驗,來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吳茂乾表示,一方面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吸收國外文化產業發展的成熟體系,內化為國產文化產業的基礎能力;另一方面是促進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創新發展,從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中汲取創意創新精華,創作出真正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科普科幻產品。

「轉變觀念,不斷改進科普形式。 」中國科普研究所任宏偉說,科技教育是中小學生素質教育的核心環節之一,我國目前有2億多14歲以下的兒童和青少年,可以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將科幻與文化產業結合,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據我所知,西方發達國家沒有專門的科普部門,而我國自上而下有一個強大的科協系統來推動科普事業發展,這應該是我國組織機構的優勢所在。 」楊多文認為,我國優秀科幻作品之所以與發達國家存在很大差距,民眾的閱讀習慣沒有培養好可能是主要原因,我國只有真正建立起全民閱讀的機制,鑄就全民族讀書的好習慣,才能逐步縮短差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安在線 的精彩文章:

省減災救災委通知要求 認真做好自然災害防範應對
安徽曝光25萬名失信「黑名單」 4.8萬人主動還錢

TAG:中安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科幻打造蝙蝠車,科技打造生活 為人工智慧吶喊
沒有槍托的霰彈槍,造型科幻像從電影里拿出來的
把身邊的生活用品幻想出科幻機械!這腦洞簡直爆炸了
畫技精湛畫面震撼的一組科幻場景作品欣賞!非常有想像力的作品!
迷幻的建築攝影!有種科幻感
手勢控制黑科技音響,像科幻大片一樣隔空操作,是不是你的菜?
竟然是國產!這部涉及科幻、宗教的動畫,能否創造新高度?
科幻最獨特的魅力,在於營造真正的陌生感
在你的心裡哪部動畫片稱得上是科幻動畫界的扛把子?
亞太科幻大會,一次性打包科幻迷的所有願望
「染」了色的刀具,像極了科幻武器
太空科幻作品中那些長達數公里的飛船都是這麼建造的?
顛覆想像、腦洞大開 這就是科幻的魅力!
他用了這項黑科技,讓作品充滿科幻感
中國最大的軍用無人機,造型設計科幻,顏值顛覆你的想像
科幻:創造生命的無限可能
挺少人曉得的科幻,全看過的都是科幻大神!
《靈魂載體》用科技打開想像,為國產科幻埋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編劇腦洞顛覆三觀的十部科幻片 都是科幻迷必看的經典
科幻片一直都受人們歡迎,三部最值得看的科幻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