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本與唐皇是一家,北亞建國思中華,關山萬里擋不住,認親南遷歸家

本與唐皇是一家,北亞建國思中華,關山萬里擋不住,認親南遷歸家

自古艱難唯一死——制騎兵戰術大師李陵(17)

這是我國古代一個著名家族,隴西李氏,兩千年來,悲壯艱辛,堅持信念,分分合合,跌宕起伏,最終大團圓的偉大浪漫傳奇史詩。

公元前99年,比霍去病還狂的漢將李陵,竟欲以五千步兵硬闖單于庭,營救好友蘇武;卻遭遇了匈奴單于八萬主力騎兵的圍攻,李陵殺敵數萬,最終仍是不敵,無奈投降了匈奴。

李陵投降後,一直對匈奴採取不合作態度,單于只能禮敬之客遇之,想用自己的真誠,以及時間的流逝,來等待李陵回心轉意。

李陵也在等,他在等漢武帝派人來接應他逃回去。幾年前漢將趙破奴被俘後也是這樣逃回去的,難度並不大。

然而李陵最終等來的,竟是全家老小被漢朝誅滅的消息。

李陵至此萬念俱灰,成為行屍走肉。

也好也好,沒有思想,沒有信念,活著就是為了死去,倒也乾淨利落。

過了段日子,可憐的李陵終於等來了一位漢朝使者,他內心無數的疑惑與糾結於是噴涌而出,趕忙厲聲質問漢使:「吾為漢率步卒五千人橫行匈奴,以無救而敗,何負於漢而誅吾家?」

李陵滿臉凶神惡煞,有如怨鬼,嚇得使者直哆嗦。

又不是我殺的,你凶我幹啥!?使者也很委屈。

良久,使者才囁嚅的說道:「漢聞李少卿教匈奴為兵。」

李陵滿腔的怨氣頓時化作千種委屈萬般悲愴,他大哭道:「乃李緒,非我也。」

李緒本來也是一位漢朝邊地都尉,而且也是戰敗投降的。不過李緒當了漢奸後,對匈奴死心塌地,因而得到重用,且地位還在李陵之上。

李陵還能說什麼呢?他現在連怨恨漢武帝的本錢都沒了,因為人家可以說這都是個誤會。

就因為一個誤會,李陵全家的性命都沒了,全族的名聲也都毀了,這說得過去嗎?

說不過去又如何,事已至此,李陵也只能把滿腔的怨憤發泄到李緒身上,來個手刃漢奸,為國除害,藉此抒一口惡氣吧!

李緒死後,李陵提著他的頭顱,來到荒野,面朝南方,灑酒祭奠親人。他本來以為這樣自己會很痛快,卻發現心頭莫名空虛,感覺沒著沒落。

圖:在內蒙古草原正藍旗境內黑城子遺址旁,曾有一座高台被稱為「李陵台」。據史志言,此台因漢將李陵困居匈奴二十餘載,常思漢地、懷念故鄉,於是築台南望,故稱李陵望鄉台。

人憔悴,此生追悔,顏伴年華退。再回望大漠,長煙一空,曉天明霞,人生無味。

於是,李陵找到單于,主動自首,隨便他發落。

反正自己早已是一具行屍走肉,如今真相大白,更是了無牽掛,就像那無根的浮萍,斷線的風箏,不如就這樣痛快的死了也好!自己因殺一漢奸而死,說不定還能挽回些許名聲。

當時投降匈奴的漢臣並不多,肯死心塌地為匈奴賣命的漢將更是只有李緒一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單于都沒有道理放過李陵,這世上沒哪個領導肯放一顆定時炸彈在身邊,今天炸死的是李緒,明天炸死的或許就是單于自己。

但沒想到這位狐鹿姑單于竟非常大度,他不僅沒有處死李陵,甚至沒有責罰他,反而還說了好些安慰的話,這讓李陵非常訝異,同時也不免有些感動。

相信劉徹知道這件事兒後,一定會大笑單于很傻很天真:偽漢姦殺了真漢奸居然沒事兒,以後還有誰敢當真漢奸,匈奴人可真不懂政治。

當然,匈奴人里也不是都不懂政治,果然,狐鹿姑的母親大閼氏這時忽然不幹了,她聽說李緒被李陵殺了,竟怎麼也不肯罷休,非要殺死李陵不可;否則單于何以立威?

其實這些個道理單于未必就不知道,但他實在愛李陵之才,憐李陵之遇,不忍處死他,但又不想因此得罪老媽,於是將李陵藏到北方去避風頭,直到大閼氏病逝後這才把他接回王庭。

經過這件事後,李陵對單于的印象大為改觀,他內心的堅冰開始一點一點融化。

不久,單于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了李陵,還封他為右校王,掌管匈奴以西的堅昆等部族。據《漢書·匈奴傳》雲「堅昆東去單于庭七千里,南去車師五千里」,其位置大致在俄羅斯南部葉賽尼河上游、哈卡斯共和國一帶。

在今天葉尼塞河附近、哈卡斯共和國首府阿巴坎地區有一座漢時宮殿遺址。該宮殿大殿佔地約144平方米,到處散落著刻著「天子千秋萬歲長樂未央」字樣的瓦當,地面上是用石塊堆砌的取暖系統,在宮殿前還出土了一些獸面銅輔首。據說這座宮殿就是李陵或其後人所築。另據《舊唐書·回紇傳》記載,堅昆人本來赤發綠睛,其有黑髮黑睛者就是李陵之後。

圖:俄羅斯阿巴坎地區所在位置

圖:阿巴坎漢宮遺址與復原圖

看來,李陵的後人竟在異國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園,與祖國、老家從此都斷了聯繫。

他們既是「漢奸」之後,國當然是回不去了。老家倒是可以聯繫,但家裡也沒人了。

原來,李陵家族自祖父李廣始,可謂倒霉倒到家,代代都不得好死,人都快死光了。

李陵的祖父李廣就不用說了,打仗時被排擠,不堪受辱,自殺。

李廣的堂弟李蔡,官居丞相,位極人臣;卻在李廣自殺後一年被問罪,交法吏查辦,李蔡也肯不接受審判,也自殺了。

李陵的父親也就是李廣的長子李當戶,少為郎中,多有勇力,只可惜英年早逝,二十幾歲就病死了。

李陵的二叔李椒,曾為代郡守,防備匈奴,多有戰功,卻也在三十多歲時就為國捐軀了。

李陵的三叔李敢,漠北之戰時立有大功,官拜郎中令,爵封關內侯;卻因為報父仇打傷衛青,而被霍去病射死。

李陵自己因投降匈奴,全家被殺光。

李敢的兒子因被巫蠱之禍牽連,全家也被殺光了。

所以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就待在孤獨、寒冷、遙遠而荒蕪的葉尼塞河,堅強的繁衍下去吧。

星移斗轉,轉眼過去了六七百年,李陵的後裔在葉尼塞河上游已經建立了一個雖然生產弱後,但尚能以武力稱雄漠北的國家——黠戛斯。

圖:葉尼賽河,俄羅斯水量最大的河流

此時,黠戛斯的國主叫失缽屈阿棧,他雖然是個蠻荒之主,但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根,而時刻關注著遙遠的中原的消息。

雖然,他與中原之間還相隔著強大的突厥汗國,直接交往是不可能的事。

但他還是從各種渠道中探聽到了,當年祖先李陵效忠的漢王朝已經灰飛煙滅了,後又經三國鼎立、五胡亂華、南北分治,此時又重新大一統成了強盛的帝國——大唐。

失缽屈阿棧的心,蠢蠢欲動。

接著,他又聽到了一個驚人的消息,這讓他再也坐不住了。

我要去大唐,我要去大唐,非去不可,死也要去!回紇、突厥、就算是老天,也攔不住我!

原來,唐朝皇帝竟然也姓李;而且李姓皇帝竟然號稱自己是李廣的後裔。

證據就是:

《晉書·列傳·涼武昭王李玄盛》:「武昭王諱嵩,字玄盛,小字長生,隴西成紀人,姓李氏,漢前將軍廣之十六世孫也。」

《舊唐書.本紀》:"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姓李氏,諱淵。其先隴西狄道人,涼武昭王暠七代孫也。"

也就是說:五胡亂華期間,李廣的十六世孫涼武昭王李嵩,竟得霸有秦、涼,建立了西涼政權;又七世至唐高祖李淵,遂有天下。

也就是說:李廣家族並沒有全部死光,還有一支(算來算去也只可能是唯一沒被滅族的李陵二叔李椒的後裔)流傳了下來,並且蕃盛昌熾,竟以至於此!!

於是在公元648年,經過了艱難而漫長的準備工作,黠戛斯國主失缽屈阿棧終於踏上歸途,他親自率領著一支龐大的朝貢使團,繞過回紇與突厥的放牧區,跋涉萬里,抵達長安。

看著黑髮黑睛、風塵僕僕的黠戛斯使團一行,唐太宗李世民欣喜萬分,立刻宣布設宴熱情款待;二位國主在席上交杯換盞,開懷暢飲,當場開起了認親會,看的他國使團十分眼熱。唐太宗趕緊解釋,但解釋的讓人更加吐血:「黠戛斯與我同宗,非它蕃比。」

此時此刻,兩位國主心中只覺無限感慨,這七百年後的遲來相會,先祖李廣、李陵地下有知,當笑慰九泉矣!

黠戛斯國主隨即表示:鄙國雖遠處蠻荒,國小力弱,但還請大唐皇帝允許我等歸屬大唐,認祖歸宗。微臣願傾國之力,為我大唐開疆拓土,促使漠北各族臣服於我大唐天可汗。

唐太宗大喜:當即同意在黠戛斯轄地設立堅昆都督府,隸屬燕然都護府,並封失缽屈阿棧為左屯衛大將軍、堅昆都督。

從此,大唐王朝在漠北多了一塊飛地——堅昆都督府;唐太宗給堅昆都督府的任務是:持續打擊強大的突厥汗國與回鶻汗國,儘可能的削弱其力量,避免其對大唐本土造成威脅。

黠戛斯乃謹遵母國命令,開始聯合隸屬於突厥的漠北各民族,號召他們共同對抗突厥汗國的統治。這也造成了在後突厥汗國時期,突厥統治者對黠戛斯的兩次遠征。其中突厥第一次遠征黠戛斯(公元708年)的結果是,黠戛斯的阿熱(黠戛斯的最高統治者)被殺(見《闕特勤碑》)。突厥第二次遠征黠戛斯(公元709年)的結果與第一次相同。可黠戛斯雖然損失慘重,但仍不屈不撓,多次參加唐朝打擊後突厥的軍事行動。唐玄宗曾在《征突厥制》詔書中稱讚黠戛斯軍隊「弧矢之利,所向無前」。

公元744年(唐天寶三載),後突厥汗國滅亡,回鶻汗國代之而興,君臨漠北,黠戛斯便又開始了自己的新任務:對抗回紇人,遏制其發展。

雖然換了對手,但黠戛斯仍然很慘,公元758年,黠戛斯被回鶻汗國一代雄主磨延啜大破於葉尼塞河之上,損兵5萬,史載其「牛馬谷量,器械山積,國業盪盡,地無居人。自是不能通中國。」

此後百年,可憐黠戛斯,又與祖國斷了聯繫。

可是,黠戛斯人並沒有從此沒落,而是勵精圖治,致力於民族復興;即使是在國內一片荒涼的情況之下,黠戛斯人民仍然以其堅毅的精神發奮圖強,最終感動了上天,雖經百年,但還是完成了唐太宗交給他們的使命。

公元840年,回鶻發生內亂,黠戛斯趁機出兵,一舉消滅了回鶻汗國,成為北方草原上的新雄主。此時唐朝歷經安史之亂、藩鎮割據,已然日落西山,但重新崛起的黠戛斯卻急不可耐的表示要臣服唐朝,恢復蕃屬關係。 唐武宗大喜,馬上寫了一封國書兼家信給黠戛斯:「聞可汗受氏之源,與我同族,國家承北平太守(李廣曾任右北平太守)之後,可汗乃都尉(李陵曾任騎都尉)苗裔。以此合族,尊卑可知。今欲冊命可汗,特加美號,緣未知可汗之意,且遣諭懷。」武宗還命人將當年唐太宗會見黠戛斯的盛況畫了下來,表示:「黠戛斯大通中國,宜為《王會圖》以示後世」。

黠戛斯統治蒙古高原的時間大概是從840年到920年,但在這80年里,黠戛斯人從來沒有侵略過唐朝,也沒有像回鶻人那樣肆意凌辱劫掠唐朝,反而多次幫助唐朝平定李克用之亂。

可惜黠戛斯畢竟人口太少了,無力羈縻蒙古各部,公元九世紀後,契丹逐漸崛起,把黠戛斯人又趕回了西伯利亞,黠戛斯人從此與契丹展開了長達數百年的可歌可泣的反抗鬥爭。(詳見其名族史詩《瑪納斯》)

到了明朝以後,中央王朝的力量到不了西北塞外,黠戛斯的處境愈發惡化。於是他們開始南遷,主動向中央王朝靠攏,幾經輾轉,至清康熙年間來到了中亞天山地區。他們中一部分人,終於回歸了中華民族大家庭,成為了我國的柯爾克孜族。而另外還有一部分被準噶爾人驅逐到了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並創建了該國。今天吉爾吉斯斯坦的一部分黃種人,仍稱自己是李陵的後人,他們還說CHINA一詞其實來源於吉爾吉斯語,吉爾吉斯語言里,Chi為茶,Na為故土,於是China中國便是茶之故土。

圖:吉爾吉斯坦民族服裝(此類交領服裝 既有胡服右衽 又有漢服的系帶 還有吉爾吉斯的花紋 很能表現漢將李陵之後的淵源。)

圖:吉爾吉斯坦人,此等中華氣質,與韓、日等其他東亞黃種人截然不同

杜甫詩云「李廣無功緣數奇」,奇於生前,而昌於身後!哪怕關山萬里,千年歲月,歷經艱辛,最終還是擋不住大團圓結局!難道冥冥之中自有天意?還是那句話,李廣、李陵泉下有知,當無遺憾矣!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千古名將英雄夢jhxlesheng,未經本人同意,嚴禁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名將英雄夢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規模最大政治動亂:官員大部分被滅族,全國戶口減少一半
中國古代最大政治清洗運動,首都百姓死光逃光,全國戶口減少一半
無奈投降異族的名將之花,論罪該不該被滅族?
名將李陵投降匈奴,引發的漢朝政治大爭鬥
李陵投降匈奴,是因為貪生怕死?還是想暗舉大事,曲線報國?

TAG:千古名將英雄夢 |

您可能感興趣

師從名家關山月、黃永玉,中國八大版畫家之一王煒書作欣賞!
讀了關山月的山水,才知江南有多美,祖國有多美
關之琳竟是香港首位國際影帝關山的女兒,一開口都不相信
李成謝世范寬死,唯有長安許道寧——北宋醉許的《關山密雪圖》
開國皇帝馬上打天下,末代皇帝胖得上不了馬|關山遠
趙孟頫行書集字:西風落葉長安,夕陽老雁關山
當今中國畫壇有這樣一名佳言:南有關山之月,北有秦嶺的雲
關山萬里客思家,柿子霜紅滿樹鴉
唐詩閑讀:「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關山月:憶當年,我與傅抱石聯袂《江山如此多嬌》
約翰福特的經典西部片《關山飛渡》,將於下月在北京展映
中評鏡頭:台灣最古老土地公廟在屏東關山
三千尊神仙的集體宿舍,躍馬揚鞭去關山門|那些北京的故事
《青春斗》關山劈腿,向真識人不清,于慧電影大賣林森卻坐牢
關山月:中西繪畫是兩個不同的美學體系!
關山草原 夢中的遠方
唐詩閑讀:「三年笛里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
關山,森林與草場完美融合的風景,全國也不多見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古人壯志豪言詩句,值得收藏
古鎮觀復-"南門街「-關山飛渡,海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