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高考」名人的趣聞軼事

古代「高考」名人的趣聞軼事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科舉制度實施的一千多年裡中國讀書人的終極夢想。這場古代「高考」讓多少讀書人魂牽夢繞,也留下許多趣聞軼事。

黃章「百歲觀場」成奇談

《儒林外史》中,范進考了20多回,一直到54歲時才考中舉人,得知喜訊後高興得都瘋了。

雖然范進中舉的故事是小說虛構,但所反映的情況確是歷史真實。在科舉史上,像范進這樣54歲,甚至更大年紀還參加考試的考生並不稀奇。

明末人談遷的《棗林雜俎》記載有劉珠、董又莘兩位進士,均為高齡考生。劉珠是荊州公安縣人,與內閣首輔張居正是「湖北老鄉」,關係很好。但劉珠一直考了36年,至66歲時才在張居正做主考官那年上榜,考中進士。而曾任南京大理寺卿的董又莘到70歲「古稀之年」才考中進士,成為當時明朝官場的一個趣談。好在董又莘長壽,一直活到90歲才去世,否則這功名算白考了。

而創下中國古今考試史上「考生」年齡最高紀錄的,是清代年過百歲的廣東順德老秀才黃章。清代陳康祺在《郎潛紀聞二筆》中記載,黃章參加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鄉試時已102歲,已有重孫子了。入帷時,黃章由曾孫引導入場,還在提入考場的燈籠上寫了「百歲觀場」四個大字,並放言如果這次考不中,105歲時也考不中,到108歲時才有好運,成為千古奇談。

白居易「行卷」遇知音

在唐代,考生考完不離京,除了「夏課」複習的需要外,與另一個重要活動安排也有關係,這就是「行卷」。

所謂「行卷」,說白了就是考生拉關係,走後門。考生將自己覺得得意的作品做成捲軸或裝訂成冊,送給官場權貴和學界名流,求得這些「貴人」、「名人」的賞識,增加考官對自己的「印象分」。

據《唐摭言》記載,貞元十六年,詩人白居易初到長安參加科舉考試時,沒一點名氣,他便帶著自己的詩作,找到當時的文化名人、詩人顧況,想讓顧況推薦自己。顧況聽罷白居易報上姓名來意後,一邊翻讀白居易的試卷,一邊打趣說:「白居易,長安什麼東西都貴啊,你想居住下來可不容易啊。」但是當顧況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一句時,大為吃驚,當即改口:「有句如此,居天下有甚難!」

白居易因顧況的美言而受到京城文人顯貴的青睞,也在當年順利考中進士。

蘇軾「想當然」折服主考官

北宋嘉佑二年,宋仁宗任命歐陽修為主考官主持禮部考試,試題為《刑賞忠厚之至論》,當時還名不見經傳的蘇氏父子三人也在參考之列。

蘇軾以「立法貴嚴,而責人貴寬」為論點寫了一篇文章。副主考梅堯臣讀罷此文,唏噓不已,感嘆有「孟軻之風」,十分看重,當即推薦給主考官歐陽修。

歐陽修讀後,也很讚賞此文,就是對文章中蘇軾引用的「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的典故感覺頗為模糊,想不起出自何處。但是又覺得這段史料對論點論述地嚴絲合縫,沒有任何不妥。於是大筆一揮,點了這名考生進士第二名。

考試過去之後,歐陽修問蘇東坡:「堯和皋陶這段話見於哪本經書記載?我怎麼一時想不起在何處讀過。」蘇東坡說:「我想當然而。」蘇軾說,我想堯帝為人寬厚,司法官非常嚴格,他理政時期,自然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吧。

歐陽修大驚,認為蘇軾這個人善於讀書,善於運用知識,以後寫文章一定會獨步天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空前絕後:蘇東坡的高考作文因何傳誦千古?
明日高考:但問耕耘 莫問收穫;天道酬勤 功不唐捐
成於吏治 敗於用人:乾隆帝是怎樣「毀掉」一個盛世的?
芒種:人生 種好才能收好

TAG:騰訊儒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名人與蘭花的趣聞軼事
歷史名人那些趣聞軼事
古代人口普查趣聞
那些近代名人舌尖上的趣聞
趣聞|「飲者留其名」的古代帝王們
國外名醫的趣聞小則
古代考試趣聞32則
古代歷史趣聞三十則
古人追星趣聞
古事趣聞:楊貴妃的緋聞男友
看世界盃趣聞趣事
傘的歷史趣聞
古代經典「拆字」趣聞
歷史趣聞之十,史上有名的那些女富翁
蒙古族婚禮趣聞
徐向前起名改名趣聞
古代廁所演化史,歷史如廁趣聞
文人遇雅賊之歷史趣聞
全球怪事趣聞
軍事趣聞:二戰時四則軍事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