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多少中國家庭正在走向無性婚姻?

有多少中國家庭正在走向無性婚姻?

(圖片來源優美圖,向原圖作者致謝)

阿何有話說:今天給大家介紹的作者叫妮妮。這個長得漂亮活得精彩的姑娘,曾當了7年記者,一舉拿下業內最高大獎。她的文章總是選材特別,有自己的獨特觀點、有態度,文風非常多元化,各種題材都能寫出不一樣的味道,給人啟迪,很多姑娘後悔認識她晚了。

從事自媒體寫作一年來,就接到了兩本書的約書,目前個人作品出版正在籌備中。她翻譯多本童書,撰寫書評和導讀,她教女生如何讀書,教媽媽如何幫助自己的孩子閱讀。她教女生如何堅強自立,學會自己愛自己。她還用自己的經歷和經驗,教你如何在經濟上自立、精神上自由。

儘管已經30多歲的她,卻始終保持著一種對生活的誠摯,但看過的人都驚呼——看起來只有20歲!根本不可能是個媽媽吧!

儘管也有生活的壓力,她臉上卻始終閃耀自信的光芒,日子過得充實又有意義,認識了很多天南海北的好朋友。

今天給大家推薦她的一篇深度好文——有多少中國家庭正在走向無性婚姻,希望大家喜歡,強烈推薦堅持自我成長的姑娘們,關注她的公眾號妮妮小屋(ID:ninixw)相信一定會有很多的收穫。

本文作者:妮妮

01

無性婚姻指什麼?

社會學家給出了相關答案是這樣的。

夫妻間如果沒有生理疾病或意外,卻長達一個月以上沒有默契的性生活,就是無性婚姻。

當然,無性婚姻也指男女雙方在承諾不進行性生活的基礎上結成夫婦關係。

一些人因種種不可抗力造成性功能喪失,一些人心靈受過重大創傷,還有一些人先天無性,此外還有一些人根本對性就不感興趣或只是希望組成形式上的婚姻……總之,這樣一些人群自願組成婚姻,也叫無性婚姻。

但其實更多的可能,則是本來是有性婚姻,可是慢慢演變為無性婚姻。

據說有相關的分析數據,表明中國有接近三分之一的家庭,屬於這樣的婚姻。

這個幾率怎麼這麼大?

最近美國剛剛出版的一本新書,叫做《人人說謊:大數據、新數據以及關於真實的你我,互聯網能告訴我們什麼》。

來自沃頓商學院的作者塞斯非常有意思,他本人曾經在谷歌做數據科學家,同時他本科在斯坦福學的是哲學,正因為如此驚訝的求學經歷,讓他的眼界和格局非同一般。

在這本書里,他用了谷歌大量的查詢數據及科學分析,讓整個論述有理有據,出人意料卻又意味深長。

這本書里也提到了,他用谷歌搜索的記錄分析後發現,「無性婚姻」這個關鍵詞的組合搜索次數比「不幸婚姻高出3.5倍」,比「無愛婚姻」要高8倍,從而得出結論人們對婚姻最大的抱怨是無性婚姻。看起來,這比其他的婚姻問題要嚴重得多。

作者還表達,在公開場合,幾乎沒有人願意談論或者承認這樣的婚姻狀態。

但是在夜深人靜一個人孤獨面對內心時,這份不願說出口的秘密已經被谷歌悄然記錄下來,因為有太多的人搜索這個關鍵詞。

由此可見,搜索引擎提供了一個可以窺探大家真實內心到底想些什麼的窗口。

人面對未知機器比面對真人往往更坦誠一些,更容易暴露出內心的真實感受。

由此看來,無性婚姻的泛濫,絕對不是偶然。

仔細觀察一下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會發現,無性婚姻真的正在變成婚姻的最大殺手。

02

記得之前曾看過一篇文章,講述了老外眼中,對大多數中國家庭的婚姻狀態的費解。

他們很難理解,僅僅為了生存以及獲得更高的收入,很多中國夫妻選擇了相隔異地,以這樣的犧牲換得更好的經濟收入和物質條件。

這在歐洲的很多家庭眼中,似乎不可理喻,但這可能就是真實的現狀。

我有一個朋友,她們家的阿姨非常的有氣質,看著就特別溫婉,也可能是沒有什麼經濟壓力,整個人看起來明媚的像一朵向日葵。

她在成都做阿姨,不僅把女兒送到成都一個比較好的學校讀書,還在成都買了房子,自己開著一輛中檔越野車代步,平時還有條件為自己購買一些國外的大牌護膚品保養,整個人看起來狀態不錯。

她和我朋友一家的父母最早結緣,後來又開始幫助這一家第二代人一起照顧孩子。

與大部分住家阿姨不同,她做這份工作,純粹是為了一份已經習慣了的長久相伴的兩代人情誼。

又或者是她那遠在海上當海員的丈夫,早就把所有家庭的壓力扛在自己肩上。

她和自己的丈夫最短一年才能見上一面,短短相處一段時間後繼續分離,這樣的生活已經過了一年又一年,一年又一年。

這種被迫兩地分離,即使夫妻彼此很深愛,為了現實和生活也不得不妥協。

在我看來,這種被動選擇的「無性婚姻」,為了生活的更好,為了對家人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

在今天的中國,在老婆孩子熱炕頭與高收入事業的抉擇面前,大多數中國男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

多麼無奈,卻又多麼的習以為常。

不過,僅是為了生存的被動的「無性婚姻」,彼此的感情基礎相對是很牢靠的。

可怕的是,主動選擇的「無性婚姻」則更多的出現在現實生活里。

夫妻之間沒有什麼交流,甚至是同床異夢似乎也不稀奇。這個時候婚姻各種各樣的間隙和問題就層出不窮了。

也許大多數人都太累了,對現有的生活充滿了疲憊,又迫於種種無奈,只能用這樣的方式拖著婚姻的軀殼,慢慢地,把婚姻變成了一首低沉的歌。

這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之感,又不得不天天面對。

到了後來,很多人把「為了孩子」,變成自己維繫的婚姻的最後一個支撐。

03

我曾看過一部亞洲電影,描繪了這種婚姻下的種種反抗。

男主女主曾試著突破婚姻的牢籠,甚至想要在一起,然而最終卻不得不在現實中低頭的真相。

男主女主在各自煎熬的婚姻中,看起來,在各自的家庭中,早就變成無性婚姻的無奈。

他們背負著沉重的精神壓力,因為除了和自己的伴侶幾乎零交流外,他們還都是自閉症孩子的家長。

男主女主的第一次相遇,是在芬蘭下著鵝毛大雪的時侯,而此行的目的,是為了把孩子送進封閉的訓練營,更好的進行康復訓練。

他們將孩子送到了芬蘭的一個集中訓練營,女主一直放心不下,企圖跟著孩子一起到營地去陪伴,被老師果斷拒絕後,心灰意冷中,遇見了男主。

共同的遭遇讓兩人有很多共同的話題,兩人為了到營地去探望孩子,一起同行。

路上遇到了大雪封路,於是兩人一路聊天、陪伴,慢慢熟悉起來。

直到夜間偶遇一間桑拿的小木屋,也許是惺惺相惜,也許是彼此懷著沉重的心事,巨大的壓力下與異國他鄉的寂寞夜晚撩動心情,那一天,他們在彼此不知道對方姓名的情況下,做了一夜的夫妻。

這一次偶然的意外本應該畫上句號。然而八個月後,兩個人在自己的國家再次相遇,漸漸的,他們才知道原來自己深深地愛上了彼此。

對愛的執著與現實的牽絆,讓兩人的愛顯得那麼的艱辛又那麼的瘋狂,(因含一些情色畫面,這部電影屬於限制級電影,18歲以下的孩子並不適合觀看。)

但如果理解了男主女主那種現實里真實的壓抑,觀影時,並不會覺得那些情慾戲特別突兀,反而與現實中無奈的婚姻形成了鮮明對比,成為了那部影片的點睛之筆。

然而男主那患有極度依賴症、隨時可以發瘋的妻子和那個自閉症的女兒,讓他始終沒有辦法徹底放下自己這個家。

而起初出現在鏡頭裡的女主,早已被生活摧殘的如同一個家庭主婦,讓人看著不免心酸。

但其實女主是一家知名的服裝設計公司的CEO,因為有病的兒子,她自己親力親為的長期照顧,以至於兒子去個冬令營,不在她的身邊,她就痛苦萬分,難以平復自己的情緒。

可見,這個有病的兒子在她生活中佔據了多少位置?朝夕相處的面對兒子,她幾乎沒有任何的時間與自己的丈夫相處。

她是一個好媽媽,面對一個經常失手弄痛她的兒子,她用盡溫柔,給予了自己全部的耐心與忍耐。

可在影片中看到她丈夫看她的那種眼神,似乎連對妻子基本的尊重都沒有。

直到男主給了她一份炙熱的如初戀般的情感,一向克制和隱忍的她,決定結束婚姻,還給自己一份自由。

但是命運弄人,陰差陽錯,他們終究錯過了。男主最後帶著自己的妻子和女兒回到了芬蘭。

一年之後,當女主懷著複雜感情,再次來到芬蘭時,與男主一家相遇,看到別人一家和諧的家庭畫面,她再次選擇了轉身離去。

也就是在此刻,男主也看見了自己真正所愛的人,當男主不顧一切的想要去追女主時,可無意扭頭,看見了自己那自閉症患者的女兒,正一臉無辜的看著他,他終於克制了想要去追的念頭,只是用手拚命的捏住車鑰匙。

直到當天載著妻女駕車時,男主眼中熱淚盈眶,無聲訴說著心中真正的隱痛。

平行蒙太奇這一端,女主接到了一個陌生來電,原來是前夫帶著兒子給她打來的,當兒子那總是機械又熟悉的歌聲在電話里響起時,事隔一年後,女主終於在計程車上無法自我控制的失聲痛哭……

對於讓人無奈的無性婚姻,真愛又是多麼的彌足珍貴,儘管是在錯誤的時間、地點相遇,註定終將失去。

正因為如此,這部影片,觸及男女內心的那種真實與心酸狀態,反而讓我們放下了道德評判,理性看待人性里的一種真實。

甚至讓人深深感慨,這一對苦命的戀人,背負著沉重家庭責任的愛,實在是太過艱難和不易。

04

不過,這部悲傷的文藝片結尾,還是給了我們一個看似光明的尾巴和可期待的未來。

男主那年少瘋癲的妻子,在男主一邊駕車一邊飽含熱淚心念女主的時候,不知是否看出了丈夫的心思神遊,突然對丈夫低聲說了句謝謝,男主問她,怎麼突然說這個,那個曾經年少任性,愛自己的丈夫總失去理智、動不動就以死來威脅的年輕妻子,終於溫柔的說:「一直都想給你這句謝謝。」

我似乎在此看到了一個正在成長的女性,正在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改變,讓這段看似無趣無味的無性婚姻,重新注入力量。

我甚至在大膽猜想,也許女主最終也可能因為自己並不能真正放下的特殊孩子,返回曾經的家……

然而影片最終卻在芬蘭瀰漫著大雪的郊外的畫面定格,戛然而止。

我的猜想不得而知,但是我想那一定是最好的結局。

愛和現實,總有一個要妥協。

儘管彼此的心被狠狠的抽落了一角,需要更長的時間周期來癒合,雖然今生今世,那裡都會缺了一塊……

但也請你相信,哪怕是最危險、最痛心、最想放棄的無性婚姻里,如果你有勇氣面對並積極付出行動去改變,整個婚姻也會有重新經歷和開始的可能……

所有艱難的愛,都註定是對平淡無奇婚姻的一次次衝擊和考驗。

能堅持勇敢面對這一切的人,開始拯救自己的無性婚姻,應該說,有了一個好的開始。

哪怕為了更好的照顧孩子,也可能有讓彼此努力、重新開始相愛的唯一理由。但前提一定是自己心甘情願。

世界很大、未來很長,有一段值得珍惜的婚姻相伴,即使是在下著大雪的寒冷時刻,心裡都會暖上一點吧。

哪怕此刻無性婚姻這輛車,即使車況不佳,在現實生活中無比艱難。

但依然沒想像那麼可怕到無藥可救,自救依然可以是每一個婚姻守衛者的責任。

可如果聽之任之,不重新上路,無性婚姻這輛車就只能加速報廢,那就真離一堆沒用的廢鐵不遠了。

就像豆瓣上的一位網友評價:「生活就像影片最後那條筆直的公路,雖然中間多次想要拐入旁邊的岔路抑或停下來,但最終你都得重新駛入這條路,並不停地開下去。」

本文作者:妮妮,曾任記者多年,獲行業內國際最高大獎,11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深度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作為真正自強的姑娘,她用心寫了很多好文章,她是出色的故事講述者,希望能真正幫助每一位女孩,成為更好的自己、成為榜樣式媽媽。

關注「妮妮小屋」

即可快速查看她的經典好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阿何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你能夠讓自己瘦下來,就是一種了不起的才華

TAG:阿何有話說 |

您可能感興趣

在男人心目中,最適合走向婚姻的女人都有這些情況,看看你有嗎?
這個亞洲國家全球欠債最多,卻沒有因此走向貧窮,反而發展得很好
為什麼在亞洲,走向國際的超模只有中國,幾乎沒有日本和韓國!
中國男性正在走向娘化,血性在哪裡?
美國正在走向不歸路,美國經濟最害怕的正在上演
中國正走向滯脹?對老百姓有何影響?
全民娛樂時代已經走向我們,還有多少人在關注校園事件.值得深思
這幾種帶娃方式的家庭,結局大多走向離婚,希望你不是
所有制度照搬美國就能走向富強嗎?美國「親兒子」的遭遇令人深思
這幾種家庭相處模式,夫妻很容易走向離婚,孩子性格也有缺陷
沒有內憂只有外患的宋朝,到底是多麼的強大,為何最終還是走向亡國的命運
誰在摧殘俄羅斯,讓昔日的超級大國走向不歸路?其實是我們想多了
從戀愛到走向婚姻,女人究竟要睡多少男人才不「虧」?
出嫁女該向娘家還是向婆家?秦國女人這麼選擇,改寫中國歷史走向
日媒曝美軍走向衰弱的罪魁禍首,竟與我國有關?多虧了美國的助攻
讓你走向婚姻的是父母還是愛情?
最有可能走向有性無愛的星座配對
可怕的現實:中國男性正在走向娘化
敘利亞戰爭的走向被這個國家改變,不是美國
最有可能走向有性無愛的星座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