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讓考生跟大時代對話」

「讓考生跟大時代對話」

最能引發全民參與的一道試題,莫過於高考作文了。今天上午,語文考試剛一結束,各地高考作文題目相繼被熱心網友公布,成為街談巷議的話題。

2017年高考語文試卷作文題共9套10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試中心命制,7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蘇、浙江、山東等省市命制。這10道高考作文題命題有什麼特點?注重考查考生哪些方面的素養?折射出怎樣的教育改革趨勢?中國教育報特邀多位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語文特級教師、國內知名大學語文研究學者,對今年的高考作文題目進行點評。

凸顯時代主題、彰顯文化傳承

「看了今年的作文題目,不禁讚歎,這種命題思路與形式,把過去的作文套路全都顛覆了。也就是說,以往模式化的應試作文教學套路已經走進死胡同了。」湖北省襄陽五中語文特級教師李錫林對記者說。

「要有時代意識,要有鮮活的思考。」李錫林解讀了作文命題的思路:全國卷Ⅰ的12個「中國關鍵詞」、北京卷的「說紐帶」、上海卷的「預測」、江蘇卷的「車」,都體現了強烈的時代氣息,直接植入社會熱點。這些熱點有一個共性:既與我們每一個個體息息相關,又與我們的國家息息相關。

「這就需要考生既能從個人層面,又能從國家層面去思考這些熱點。這意味著以往背誦的經典句段可能都用不上了。」李錫林分析說。

「高考作文精準落實『立德樹人』的考查重點,突出了高考的育人功能。」教育部考試中心語文學科高考命題專家舉例說,全國卷Ⅰ作文題「中國關鍵詞」,引導考生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以正確的立場和方法認清世界和中國的發展大勢,在此基礎上向外國青年「講好中國故事」,讓考生在寫作中體味「月是故鄉明」「風景這邊獨好」。命題在正面引領價值觀的同時,也為批判性思維的發揮預留空間,啟發考生直面發展中的問題,正視前進中的矛盾。

再比如,北京卷作文題「共和國,我為你拍照」,以2049年共和國百年華誕為情境,要求考生通過拍照來展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輝煌成就,小切口,大開掘,暗合「兩個一百年」的宏偉目標,有利於發揮想像,也激發了考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聚焦中華優秀文化,彰顯文化自信,也是2017年高考作文的一大特點。全國卷Ⅱ作文題「中華名句用用看」,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歷久彌新,命題要求「合理引用」,引導考生將傳承與發展優秀文化落到實處。北京卷作文「說紐帶」,藉助「紐帶」的比喻意義,引導考生深入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天津卷作文題關注傳統文化的代際傳承,要求考生圍繞「重讀長輩這部書」展開寫作,讓考生以長輩的經歷為鏡鑒,思考中國文化的優秀傳統及其當代體現。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張頤武認為,不管是命題作文還是材料作文,都切中了當下社會發展的主題,「讓考生的想法和大時代有一個對話」。

貼近學生、貼近現實生活

「今年的作文題目不像以前那麼『繞』了,題干設計簡單明了,讓多數考生能有話說。」這是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讀完全國10道作文題後的第一感覺。

「開放何其大,限制何其明。」李錫林認為,今年的語文高考作文是一次「反套路」的嘗試,「全國卷很好地體現了開放與限制的意圖,全國卷Ⅱ提供了6個名句,要求考生選二三個名句,自主行文。全國卷看似模糊了寫作範圍,實則限定了副標題。」

在張頤武看來,這種開放與限制的組合,既有硬性的要求,又讓學生有發揮的空間,避免了考生按照既定的套路來寫作。

貼近考生、貼近現實生活,是作文試題命制的不懈追求。全國卷Ⅲ「高考作文話高考」對於正在高考現場的考生來說,幾乎是感觸最深、最有話說的題目。「今年高考作文堅持以考生為本,力求讓考生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有興趣。」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說,試題既讓每個考生有話可寫,又讓優秀考生能夠脫穎而出。

而在全國三套作文中,最為專家、教師稱道是全國卷Ⅰ作文題,用關鍵詞呈現中國。「這些關鍵詞搭配組合的自由度很大,既利於引發考生的寫作慾望和真情實感,也利於將思想教育和價值引領的作用細化、實化、具體化。」教育部考試中心命題專家解釋,如由「長城」「京劇」講講擁有古老文明的傳統中國,由「高鐵」「移動支付」談談現代開放的高科技中國……凡此種種,都可能寫出上佳的文章。每一個關鍵詞都是中國的縮影和表徵,它們之間既存在著豐富的張力和層疊的思辨空間,又共同構成了多樣而立體的中國。

如何看待廣場舞、共享單車?對於「預測」,考生是肯定還是否定?考生將如何評價高考?李錫林說:「這些問題,無法用正能量與負能量來界定,今年的作文題目著力考查學生的思辨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反對人云亦云,只要你有獨立的思考,言之有理,就是好文章。」

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南京十三中教師曹勇軍以上海卷舉例,上海高考作文還是沿襲了一貫特點:注重思辨,有很大的論說空間,對學生思辨能力要求比較高,符合即將頒布的新課標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包括語言的運用能力、對傳統的繼承能力、審美創造能力、思維的提升等。

語文教學的方向仍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高考作文透露出語文教學甚至教育改革的哪些理念?對於高考作文的分析和點評,最重要的莫過於啟迪更多的學生和從教者,從中摸到教改的「命脈」。

「任務寫作」是點評專家嘴中的高頻辭彙。「材料型作文經多年實踐已趨於成熟。今年作文題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寫作要求,指令明確,發展了任務型寫作,有利於發揮,更有利於人才選拔和教學引導。」教育部考試中心高考命題專家表示。

10道高考作文題,在曹勇軍看來,全國卷Ⅰ和卷Ⅱ「非常出彩」。「出彩」的地方在於這兩道作文題都屬於任務驅動型,符合即將頒布的語文新課標的要求。全國卷Ⅰ作文用關鍵詞呈現你所認識的中國。這一題目沒有限定文體,可以是記敘文,可以是議論文,最精彩的地方是要求「幫助外國青年讀懂中國」,有具體的交際情境,有具體對象,是任務驅動的寫作,這扭轉了一般作文的觀念,還原到真實的環境中,寫作就是為了互相交流。

「北京卷的微作文我很欣賞,命題方向是很好的探索。」曹勇軍說,幾年下來,北京卷的作文形成了自己的格局和特色,這一點不易。三道微作文題目總體指向是考查不同側面的課外閱讀質量。比如,《根河之戀》《平凡的世界》的一個情節,用花來比喻《紅樓夢》里的4個人物,為4篇小說里的人物設計雕塑,都不只是簡單的課外閱讀筆記,而是有再創造的過程。

「我們總是在關注各種『變』,生怕沒有及時跟進落伍了。其實,語文教學更應該關注『不變』。」李錫林說,尤其是作文教學,根本大法是不能變的。

哪些不能變呢?

李錫林總結了兩點,第一個「不變」是關注時代、擁抱時代、思考時代不能變。從2015年高考作文的開車能不能打手機,2016年花茶新工藝要不要公開,到今年的12個關鍵詞,「都要求語文教學要有時代意識,要教活語文」。第二個「不變」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不變。2015年重慶卷小男孩上公交等殘疾媽媽、2016年北京卷老腔令人震撼、2017年的6句名句和上海卷的「預測」,或考查考生是否具有以人為本的意識,是否尊重、維護他人的尊嚴和價值,或考查考生是否理解和尊重文化藝術的多樣性,是否具有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的意識和基本能力,以及質疑的意識、探究的品質。

本報北京6月7日電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08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內蒙古:指靜脈驗證防替考
引導語文教學回歸本位
規範使用學生教育資料
滲透數學文化 突出創新應用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都什麼時代了,你還把藝考生當差生?
考生快進入考場時候有些發矇,看看人大附中師姐是怎樣調整心態的
師大藝考生在藝考時都經歷過什麼
「人機對話」考試 考生覺得挺難
幽默笑話:把監考老師誤認為考生,這下就囧大了……
馬伊琍當上戲考官意外圈粉,面對整容考生一句話問得對方想棄考
此人是名普通考生,在考試時寫下一句話,光緒帝看後:狀元就你了
父親陪考生上京趕考,路遇算命先生,說只見考生一人!
蘇軾做主考官的時候,是如何幫助考生作弊的?
明清時期,考生們都要在考試前證明這個身份,究竟是因為什麼?
她是今年「最牛考生」,清華北大同時找上門,她:我再考慮考慮
說來驚訝,現在准考生的問題竟然是這些?
又是一年藝考時,你來品一品考生們的顏值?
這個皇上考試時有一癖好,導致考生都不敢提前交卷,真是可笑
如果古代也有藝考 誰是古代最牛「藝考生」?
反轉?是時候讓高分考生和北大清華「解綁」了
考生家長注意:這樣東西不能帶!有考生因此被攔在考場外,差點不能考試
以仁待人的皇帝是真慫嗎?大臣噴他唾沫,考生在考卷上大罵他
每個時代最先進的科技都在考場 看看清朝科舉考生如何作弊
科舉考試為何會出現「冒籍」現象,甚至還有考生亂認祖宗三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