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英語當成嬰語,語言學習so easy
圖片來自網路
初為人母,從已開始的手忙腳亂慢慢開始感知懷裡這個小生命的變化,通過他的哭聲來辨別他的不同需求。哭,是他目前的語言。有時候我們感知到了他的需求就會心安;有時意會錯了,聽著他此起彼伏的哭鬧便會焦慮萬分,於是迅速從過往的經驗中過濾一遍合適的解決辦法。
由此,想到我們的英語學習,作為一門語言,我們如何透過語言來篩選信息;作為一種工具,我們需要知道放在何種場景下使用。明白這兩點,老師在教授的時候,或者家長在家裡輔導孩子的時候,就會更注重場景鋪設,邏輯串聯,加強信息的檢索與語言的歸類。
具體是怎麼做的呢?我們一起來學習勵步老師Olivia的教學經驗,爸爸媽媽也可以在家這樣輔導孩子哦:
首先,學習語言需要與過往的經驗相關聯。
我們在stage1學習的單詞都是比較常見的食物,動物,玩具等,這樣孩子學起來有親切感,日常生活中見到這些熟悉的事物也便於隨時輸出,孩子自己不僅有興趣又有主動性去學,家長也會欣喜的看到孩子的語言表達。
但在學習中,孩子遇到像garden這個單詞,孩子看到圖片上有好多花,會誤以為這是花朵的單詞。這個時候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藉助學生以往的經驗,比如藉助yard和classroom,他們都表示地點,但含義不同。
我們把幾個地點:yard/garden/classroom的圖片放在一起,然後列印一些花草,長椅,桌椅,讓說garden最大聲的小朋友選擇小圖去裝飾這些不同的場景,這樣既有了空間的對比,也對空間的側重點有了思考。
Yard
classroom
garden
這樣的方法,家長在家也可以借用哦。
比如,有一次,我看美劇《恐龍帝國》,出現一個很生僻的單詞,當時場景定格在幾隻不同種類的恐龍,我誤認為在說某隻恐龍,後來女主人公又問,這是恐龍的翅膀還是尾部,生單詞又出現了一遍,我就能定位這個單詞指的是身體某個部位。
其次,學習語言的方法要因材施教
除了我們老生常談的因材施教,現在還要因班施教,因課施教。
現在的美術,思維課都有視頻,先導入情景鋪設,發散思維,不再是放個模型或是臨摹一下,而是在互動與思考將孩子引入情境。舉個例子,比如今天要畫向日葵,我們先來猜個謎語,再來看個視頻,找出寶貝喜歡的場景,找出大小對比,遠近關係,然後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來畫。
英語課中有的班的孩子喜歡手工,有的孩子喜歡遊戲,有的孩子喜歡歌舞,將因材施教統和就是因班施教。我有一個下午15:30的班,這個時間孩子剛起床,課堂氛圍很沉悶,輸出少,當時正是6月份天氣很熱,於是我想出一個辦法:天氣熱,孩子們都很喜歡水,每次熱身前我們先問一遍今天什麼天氣,孩子總是故意說rainy day,然後感受噴水的樂趣,課堂氣氛迅速活躍。
在家裡,如果小朋友出現了厭學的情緒,爸爸媽媽也可以"投其所好",幫助孩子轉移注意力.
最後,學習語言氛圍和環境很重要
我們一定要培養班級文化,建立良好的群體學習氛圍,不僅在班上分組pk,課後也建立小組積分制,不僅為孩子創造學習氛圍,也要為家長建立一種歸屬感,這一點特別適合stage2以上的孩子,他們的競爭意識強,容易操作。
勵步禮品牆
在勵步,表現優秀的孩子可以獲得蝌蚪和青蛙等不同的上課獎勵,有了青蛙就能置換心儀的禮品。獎勵機制有效激發了孩子的學習熱情
再回歸到嬰兒語言,嬰語的使用者是嬰兒,傾聽者是父母與他人,孩子來到機構學習一門語言,我們的對象其實是兩方,一方對孩子,一方對寶爸寶媽。
「我們班上的每一個孩子,對於家長來說就是他們的全部世界」,因此從家長最初的門口瞭望,送來時的依依不捨到最後遠程關注,這都是信任的建立。只有對孩子充分了解,上課效果才能越來越好。最重要的,下課的時候在心中對每個孩子默默過一遍,便能知道每個孩子的掌握程度,與家長溝通起來更有側重點。
先要幫助家長解決個體的焦慮,然後發揮家長之間的群體效應,進而通過小型家長會做經驗分享,為孩子的學習做規劃,讓家長心裡有底。
比如每到寒暑期,我們會開設全天班。孩子吃喝睡學都在校區進行,個體焦慮非常明顯,也常常牽動著家長的心。為了讓家長放心,我們總是及時將課堂的照片,視頻隨課發到群中,個別吃飯不好,需要喂葯的寶貝要將當天情況主動和家長反饋,有突發情況的也要當天電話或微信告知。與家長互動的最高境界莫過於能夠滿足需求並引導需求。
目標一致的家校溝通,
才能真正解決孩子英語學習的問題!
作為老師,家校的有效溝通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工作中,我們會將家長溝通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總結:將簡單的知識線條化,將線性的知識情景化;比如分類,在stage1可以將易混的動物:如lion,tiger,易錯的發音guitar,kite,cat進行總結,比如歸類,哪些句子情景是自我表達I am,哪些是互動溝通May I/Can I,哪些是情緒表達scared,oh my?
有時候從stage2升到stage3家長會認為教授流程大體一致,難度不是很大,這時候如果我們把句子分類對比,故事情景拓展,甚至像opps/uh-oh這樣的語氣詞也是針對不同的情景和態度,這樣我們不僅將知識更深入,更實用,也會讓雙方對學習的規劃更清晰。
第二是規劃:每一階段孩子的偏好,狀態,學習方式都會不同,溝通方式不能一成不變,要關注到更多的細節,而不同的家長又有相同的困惑,比如「讀繪本要不要中文翻譯」,「孩子不喜歡讀英文繪本怎麼辦","孩子最近不喜歡視頻錄作業了"或者"孩子將練習冊當塗畫書了",我們可以及時將問題總結,這些主題就是一個小型的分享會與溝通會。
第三是滲透:像產品的階段性更新,新產品的推進,這都是我們不斷進步的體現,我們要告訴家長朋友為什麼更新,為什麼引進,最重要的是符合孩子特點的使用以及效果的推進,所以在平時當我們捕捉到新的資訊,好的軟體,好的資源要及時在群里分享,讓學習的氛圍流動起來。
本文作者:
勵步英語(北京)通州校區 Olivia.Li
加入勵步大家庭3年,曾在校區擔任5個班級的教學任務。教學期間同時通過了CLIL、TKT1-3、GESE-9級的考試,在積極進取的同時不斷摸索讓孩子快樂學英語的教學方法,深受孩子和家長喜愛。
「
非常喜歡一句話:
教育是施教者與受教者共同的修行,
我們自己又何嘗不是施教者與受教者的結合,
我們在語言中探索,
從中生根發芽,
而收穫的又太多太多。


TAG:FirstLeap勵步英語 |
※語言趣談:「母校」英語是「Mother school」?別鬧笑話了!
※Facebook Libra的Move語言與其他語言有什麼不同?
※身體的語言 ya.tender
※Python語言學習路線圖
※Google Assistant 語音助手將支持更多語言,比 Siri 更加智能
※R語言攜手TensorFlow進軍深度學習
※Python是機器學習中最受歡迎的語言
※好文翻譯丨我為什麼要從 Python 轉向 Crystal 語言
※Go 語言切片(Slice)
※vscode寫c語言(windows)
※掌握英語學習的訣竅,語言學習很EASY
※我為什麼要從 Python 轉向 Crystal 語言
※TensorFlow,為什麼選擇 PyThon 作為開發語言?
※Julia:集Python、C+、R等語言為一體的全新語言
※對話 Salesforce 首席科學家 Richard Socher:選擇 ML 是出於對數學和語言的熱愛
※Go 語言範圍(Range)
※iOS版本的Rosetta Stone添加AR+AI語言學習功能
※python是什麼語言?零基礎適合學Python嗎?
※Python並不完美,Swift正在成長為深度學習語言
※python入門——動態語言